攝影之外,烹飪是我的最愛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在異鄉想念家鄉系列

較少人知道,做菜是旅歐攝影師張雍的最愛,他認為攝影與做菜有著戲劇性的相似處。因為在家工作,他每天會親自做午餐給太太和孩子吃,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有時是一盤中西合璧的炒飯,成為他與家鄉味覺、記憶連結的重要儀式。

撰文=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 Anja Suler(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raw-image

小女兒的耐心讓我驚豔,一邊跟我分享幼兒園的趣事,一邊用她那纖細的手指將蒜頭外皮使勁地剝開。

那是個單純且古老的儀式。

raw-image

有其既定流程,馬虎不得,強調俐落與謹慎。不疾不徐的節奏伴隨著香氣油然而生,總讓我飄飄然,彷彿自己化身薩滿信仰(Shamanism)的巫師(Shaman)。儀式進行的同時,忘神地哼唱起記憶深處,童年那段親切的歌聲,即便早已忘了歌詞,只見諸多聲響與香氣,隨著更激揚的旋律,前仆後繼如浪花般從四面八方襲來。小女兒在一旁瞪大著眼看得出神,嚷著也想要成為眼前這神祕儀式的一部分。

小女兒忙著將蒜頭去皮,我負責將洋蔥切絲,一邊往內鍋裡加進幾顆小荳蔻,好讓印度香米(Basmati rice)滲入柑橘辛香。廚房木桌上的白盤備有海邊朋友自家種植的珠蔥、向農夫訂購的甜菜、上週末才從岳母菜園摘下的新鮮沙拉與西洋菜,眼看那神祕儀式即將進入高峰,我不疾不徐地將額頭上的汗珠擦乾。旅歐迄今十八年,除了攝影外,烹飪其實是我的最愛。

人在歐洲,煮台灣味

raw-image

斯洛維尼亞的生活,我們家鮮少有外食的習慣,平日三餐都自己來。除了喜歡下廚,主要因為工作室就在家裡,兩個小孩中午便下課,斯洛維尼亞當地一天當中最重要的餐點就是午餐 。(註:當地習慣的午餐時間比台灣晚,大約下午兩點至三點半,晚餐一般不開伙,起司火腿配麵包等冷盤是最常見的晚餐。)

二來,太太還不太會料理東方米飯與麵食的口感,我若兩天沒吃到米飯便會覺得人生有種缺憾,過於黏稠的義式燉飯(Risotto)或我笑稱口感好比鳥飼料般的北非小米庫斯庫斯(Couscous)一點都不討我喜歡。與那台跟我一塊兒上山下海收集故事的相機比起來,那個家人當初從台灣寄至歐洲給我的電鍋,似乎有種更濃烈的革命情感―或者「口感」。

煮一頓既有家鄉台灣口味又帶有「歐洲色彩」的簡便午餐,自然成了我生活中與家鄉記憶透過「味覺」來連線的日常習慣。即便有時僅只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配上母親寄來的麵筋也能讓我細細咀嚼品味再三。

烹飪與攝影都講究流程

烹飪與攝影暗房裡洗照片時那顯影、停影、再水洗的流程出奇地神似。兩者皆講究流程,諸多環節也都需要適時適溫、節奏的控管,只想虛應故事的人,最好不要來學洗照片或煮菜。我先將小女兒去好皮的蒜頭以慢火煎至金黃,加進剁碎的珠蔥,放入切成細丁的斯洛維尼亞燻腸,與口感微甜的洋蔥一起快炒,接著放入玉米與紅蘿蔔丁,最後加入甜菜根與搗碎的西洋菜,只見一鍋香噴噴的食材正散發出紫色、綠色花瓣一般的絢麗光彩。最後,緩緩加入早已在電鍋裡蒸燜了好一陣子的白米飯,淋撒上羅勒葉、迷迭香粉與醬油,鍋鏟像是具有自己意志般篤定地攪翻,思緒這時也隨著炊煙飄進暗房裡影像生成的橋段。

raw-image

先是小心翼翼地將剛曝光完成的相紙影像面朝下,緩緩浸入顯影劑,確定相紙四邊皆平均地為顯影劑所浸滿,握住盛有顯影液的托盤,微微上下擺動,製造出好似人工海浪的波紋,好讓相紙平均接受顯影劑的穿透並滋潤。一分鐘後,再用夾子小心翼翼將影像翻面,只見原先空白的相紙,影像如海市蜃樓般倏然憑空顯現,這是底片攝影最神奇也最動人的瞬間―攝影師與先前所拍攝的影像初次照面,空間與時間躍然紙上剎那間的驚豔與靦腆……手裡那把鍋鏟依然逕自攪動著細長米粒之間顏色及造型多元的香料和食材,我將一盤五顏六色、中西合璧的炒飯不疾不徐地盛進女孩們的餐盤,熱騰騰的香氣,仍微微冒著煙的米飯,像是一張照片,色澤與構圖伴隨著情感渾然天成的色彩。

這是自己成為兩個女孩的父親後,每天最開心的「祕密儀式」。我在暗房裡透過黑白影像,琢磨自己對於周遭故事的情感,同時也在廚房裡料理我的鄉愁―烹飪讓我有機會細細品嚐自己生活最獨特的口感。

raw-image

作者介紹: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師。輔大影像傳播系畢業,2003年起旅居捷克,就讀布拉格影視學院(FAMU)平面攝影系碩士班。2010年以巴爾幹半島北端的斯洛維尼亞為據點,長期以深度人文故事為創作主軸 。曾獲金鼎獎非文學類圖書獎和雜誌類專欄寫作獎,最新作品《牧羊人與屠宰場─庫德斯坦日記》。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3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滷肉飯似乎是很能夠代表台灣味的一道平民美食 人在海外的遊子三不五時就會想要來一碗 在丹麥這個北國只要想到台灣味大部份都要自己來 想吃就得自己動手做 還好 Danielson 還算是個喜歡下廚的人 (做飯對我來說其實還滿放鬆的) 所以偶爾想吃的時候也就會自己很勤勞的做料理 (不然就只能等到回
Thumbnail
滷肉飯似乎是很能夠代表台灣味的一道平民美食 人在海外的遊子三不五時就會想要來一碗 在丹麥這個北國只要想到台灣味大部份都要自己來 想吃就得自己動手做 還好 Danielson 還算是個喜歡下廚的人 (做飯對我來說其實還滿放鬆的) 所以偶爾想吃的時候也就會自己很勤勞的做料理 (不然就只能等到回
Thumbnail
每個人剛開始都是白米飯, 雖然出自不同原生家庭,在不一樣的地方學習成長。 成年後,隨著經歷過的事, 在人生大鍋中開始加料, 每加一項都是一個生命的積累。
Thumbnail
每個人剛開始都是白米飯, 雖然出自不同原生家庭,在不一樣的地方學習成長。 成年後,隨著經歷過的事, 在人生大鍋中開始加料, 每加一項都是一個生命的積累。
Thumbnail
雖然常常在思考, 但覺得「我吃故我在」,更像自己一點。
Thumbnail
雖然常常在思考, 但覺得「我吃故我在」,更像自己一點。
Thumbnail
客家菜、台菜、眷村菜、西餐……,出現在我家餐桌都不奇怪;只要上桌就是四個人要吃七八道菜;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我們也沒有這些揪結或紛擾。 賣相好又營養的家常菜適合成為便當菜 屬於兩代的共同記憶 我們家的廚房很簡單,小小又狹長,勉強只能容下2個人,但是充滿愛意和溫柔,雖然夏天煮菜又熱又嘈雜,愛的抱抱和
Thumbnail
客家菜、台菜、眷村菜、西餐……,出現在我家餐桌都不奇怪;只要上桌就是四個人要吃七八道菜;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我們也沒有這些揪結或紛擾。 賣相好又營養的家常菜適合成為便當菜 屬於兩代的共同記憶 我們家的廚房很簡單,小小又狹長,勉強只能容下2個人,但是充滿愛意和溫柔,雖然夏天煮菜又熱又嘈雜,愛的抱抱和
Thumbnail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Thumbnail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Thumbnail
牛肉洋蔥菇菇丼飯好美味 如果說是因為疫情,如果說是因為愛吃美食,其實,真正的愛下廚,才是主因,想吃就自己動手做,真的是一件愉悅開心的事!
Thumbnail
牛肉洋蔥菇菇丼飯好美味 如果說是因為疫情,如果說是因為愛吃美食,其實,真正的愛下廚,才是主因,想吃就自己動手做,真的是一件愉悅開心的事!
Thumbnail
較少人知道,做菜是旅歐攝影師張雍的最愛,他認為攝影與做菜有著戲劇性的相似處。因為在家工作,他每天會親自做午餐給太太和孩子吃,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有時是一盤中西合璧的炒飯,成為他與家鄉味覺、記憶連結的重要儀式。 撰文=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 Anja Suler
Thumbnail
較少人知道,做菜是旅歐攝影師張雍的最愛,他認為攝影與做菜有著戲劇性的相似處。因為在家工作,他每天會親自做午餐給太太和孩子吃,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有時是一盤中西合璧的炒飯,成為他與家鄉味覺、記憶連結的重要儀式。 撰文=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 Anja Suler
Thumbnail
【Day161|2021年4月6日,星期二】 原則上回到老家會配合家人一天至少吃兩餐,起床之後我們泡了一杯黑咖啡一起喝,然後工作到下午一點吃午餐。姨嬤平時不太煮魚給自己吃,但我們回家時,他都會去買不少好魚回來煎給我們吃,其實我們家吃飯也很單純,除了煎魚之外,最常煮的就是炒空心菜和荷包蛋,然後搭配白
Thumbnail
【Day161|2021年4月6日,星期二】 原則上回到老家會配合家人一天至少吃兩餐,起床之後我們泡了一杯黑咖啡一起喝,然後工作到下午一點吃午餐。姨嬤平時不太煮魚給自己吃,但我們回家時,他都會去買不少好魚回來煎給我們吃,其實我們家吃飯也很單純,除了煎魚之外,最常煮的就是炒空心菜和荷包蛋,然後搭配白
Thumbnail
Photo by Yiling Liu 這雨下了好幾天,綿綿密密,鋪天蓋地,連呼吸都潮濕,家裡那一籃子衣服到底是洗還是不洗呢? 捷運車窗玻璃上佈滿斜斜的雨絲,穿過住宅區之後望出去是一片黑暗的平原,然後是河,以及河對岸的樓房裡幾盞燈火。疲累的下班路線如此單調,如此冗長,如此的餓。 晚餐吃什麼,我悶悶的
Thumbnail
Photo by Yiling Liu 這雨下了好幾天,綿綿密密,鋪天蓋地,連呼吸都潮濕,家裡那一籃子衣服到底是洗還是不洗呢? 捷運車窗玻璃上佈滿斜斜的雨絲,穿過住宅區之後望出去是一片黑暗的平原,然後是河,以及河對岸的樓房裡幾盞燈火。疲累的下班路線如此單調,如此冗長,如此的餓。 晚餐吃什麼,我悶悶的
Thumbnail
雖是簡單菜式,可是我卻下了功夫的:雞蛋煎得兩面金黃,蛋黃水嫩流心,莧菜用蒜蔥茸快炒至剛剛熟才鋪上去,吃起來又香又爽口,而且不失原有的清甜,讓人食慾大振,再配上爽口的出前一丁,滴上芳香的麻油,真是在劫難逃。
Thumbnail
雖是簡單菜式,可是我卻下了功夫的:雞蛋煎得兩面金黃,蛋黃水嫩流心,莧菜用蒜蔥茸快炒至剛剛熟才鋪上去,吃起來又香又爽口,而且不失原有的清甜,讓人食慾大振,再配上爽口的出前一丁,滴上芳香的麻油,真是在劫難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