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心念自癒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本書我放在博客來購物車裡好久,因為要幫兒子湊期末報告化學科普書,才撿拾起來一起買,它是一本很實用的書。我期待它解決我過去我五年來的疑惑,我發現人過四十歲,身邊的朋友同事,開始有人會得重症,甚至白天晨跑就心肌梗塞猝死了。公司有很多謠傳,紛紛開始檢查是我們這種工作癌症比例比較高嗎?
兩位醫師合著的好書
我知道書中有些說法一定是對的,比如緊張、對突發事件不能消化的人,消化道會有問題,缺乏愛和很多怨念的人,可能會被乳癌找上,過於悲傷真的會傷及肺部,台灣的慢性病人和洗腎病人比例好像是高過世界均值,會不會也是一種島上共有的愁緒無法消除,慢性病如高血壓雖說是遺傳,但遺傳的部分意義,不也是家族處理情緒的方式代代相傳,下一代並沒有超脫或優化,甚至也接受需要服藥到老的建議。
我雖然平常看起來跟同事相處愉快,準時上班、交辦工作也都能勝任,但是其實我很擔心自己,因為年歲已到,有種別人看不到的個性,是會跟身邊最愛最在乎的人,累積不滿情緒,也無法跟不同表達模式的人,建立有效溝通管道。剛好上月看完一本好書[薩提亞的自我察覺練習],我才發現我跟先生是完全不同認知型的人,先生是超理性的人,他喜歡感受生活的秩序與伴侶認同,我則是情緒覺知型的,喜歡伴侶體貼的行為和好聽的話語,過去的二年來因為跟先生對兒子教育理念,和家庭瑣事觀念不同彼此都冷靜地退了一步,但我覺得,我如果繼續冷靜隱瞞自己的熱情,應該是很有得乳癌的風險。
心理學的好書-超級實用
所以心念自癒力給我的啟示,應該就是人不要太ㄍㄧㄥ,應該要順自己的個性,有什麼情緒,稍微梳理成別人可以接受的言語跟行為,還是要抒發出來。按摩師總是說,通就不痛,堵就會痛,因為情緒能量堵住了,堵久了身體就有病痛,這真的很合理。為什麼很多人還是無知覺得放任身體堵住久生疾病,這我也可以理解,因為要維持冷漠自閉的模式不跟人溝通,和踏出第一步向很久沒好好溝通的人釋放善意,後者好像需要更多的勇氣跟決心。
但現在,想到選擇擺爛的前者,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得癌症或慢性病,我還是彎下腰來,嘗試跟宇宙認真溝通好了,心念自癒力裡有一句貫穿前後的名言我很喜歡:凡我投向宇宙的,都會回到我身上。發生在生命裡的所有事情,一定有其因緣,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照顧好自己的心念,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82內容數
進入沉潛的中年,可以保持童稚之心和青春不老之軀,追劇和育兒並不牴觸,可以跳舞可以彈琴,也可以乾脆來個電影劇本創作。或許我不必再像年輕時戰戰兢兢,總會有工作收入,路上的閒暇娛樂和心靈悸動,就算是我賺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Nj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看完第一季狗血敗壞世俗的劇情,因劇荒又進入第二季的我,短時間很尷尬,老公小孩都聽到我小小的手機銀幕,每一刻鐘都會有哀號聲,要不然就有尖叫聲。人生這麼多高潮迭起,都被劇中人物Quota使用完畢了吧! 我印象中最喜歡第一季的一幕,是申秀蓮公眾下揭發周丹泰跟干瑞珍的不倫關係,夫妻
再這樣下去我要變成台版傑米奧利佛囉 這食譜內容跟疫情沒有關係,但他們把食譜變成了連續劇,去年全球在家上學平均29周,食譜連續劇很好拍,半年下來,好多好多人的廚藝大為精進,做菜既療癒又內省,居家防疫鍛鍊廚藝,應該就是這一年全球人類最共感的體驗吧!
2021年5月21日 第一天全家人在一起居家上班上課,應該是人生的里程碑。首先是早上我家三房兩廳的房子,在意識形態上應該是兩間教室和兩個辦公室,先跑進高中生大兒子的歷史課堂上看一看,歷史老師在講到底即將升高二的他們應該怎麼選四個類組,選了就不要換,裡面有兩個關鍵論述很有趣:一、如果你選商管類,全校最
話說1975年的台灣唱片行是很珍稀的,我呱呱落地就是在唱片行長大的。感謝那時沒有雷射唱片、沒有卡夾式SONY Walkman、沒有後來mp3、沒有iPod,我相信我童年看到的,就是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和人家做生意用的匣式錄音帶。 這是我媽媽在三重龍門路104號開的第一唱片行(1973~1990)
進去就是這麼驚人的畫面乘以十倍,票價30元台幣,應該有因為藝術家日本人可能也感念311地震台灣的友誼。不然我覺得要350元比較合理。鹽田小姐的藝術生命彷彿是被紅絲線牽著走的“必然如此”之樣貌,不然說不出保守的日本人為什麼要去柏林定居,為什麼會被東西德統一撼動,為什麼要用自己的身體作為藝術作品的素材,
其實是因為韓藝璃去看的,我看了她的韓劇《不了解也沒關係,是一家人》,就是海報的右一,算是韓國女星裡長得非常普通很不像明星的,但就憑她的真心想把戲演好,總是當到女一,還配到很帥的男一男二男三這樣。我跟基督教的閨密去看了,她先剖析劇中幾乎每個名字都是聖經
對於看完第一季狗血敗壞世俗的劇情,因劇荒又進入第二季的我,短時間很尷尬,老公小孩都聽到我小小的手機銀幕,每一刻鐘都會有哀號聲,要不然就有尖叫聲。人生這麼多高潮迭起,都被劇中人物Quota使用完畢了吧! 我印象中最喜歡第一季的一幕,是申秀蓮公眾下揭發周丹泰跟干瑞珍的不倫關係,夫妻
再這樣下去我要變成台版傑米奧利佛囉 這食譜內容跟疫情沒有關係,但他們把食譜變成了連續劇,去年全球在家上學平均29周,食譜連續劇很好拍,半年下來,好多好多人的廚藝大為精進,做菜既療癒又內省,居家防疫鍛鍊廚藝,應該就是這一年全球人類最共感的體驗吧!
2021年5月21日 第一天全家人在一起居家上班上課,應該是人生的里程碑。首先是早上我家三房兩廳的房子,在意識形態上應該是兩間教室和兩個辦公室,先跑進高中生大兒子的歷史課堂上看一看,歷史老師在講到底即將升高二的他們應該怎麼選四個類組,選了就不要換,裡面有兩個關鍵論述很有趣:一、如果你選商管類,全校最
話說1975年的台灣唱片行是很珍稀的,我呱呱落地就是在唱片行長大的。感謝那時沒有雷射唱片、沒有卡夾式SONY Walkman、沒有後來mp3、沒有iPod,我相信我童年看到的,就是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和人家做生意用的匣式錄音帶。 這是我媽媽在三重龍門路104號開的第一唱片行(1973~1990)
進去就是這麼驚人的畫面乘以十倍,票價30元台幣,應該有因為藝術家日本人可能也感念311地震台灣的友誼。不然我覺得要350元比較合理。鹽田小姐的藝術生命彷彿是被紅絲線牽著走的“必然如此”之樣貌,不然說不出保守的日本人為什麼要去柏林定居,為什麼會被東西德統一撼動,為什麼要用自己的身體作為藝術作品的素材,
其實是因為韓藝璃去看的,我看了她的韓劇《不了解也沒關係,是一家人》,就是海報的右一,算是韓國女星裡長得非常普通很不像明星的,但就憑她的真心想把戲演好,總是當到女一,還配到很帥的男一男二男三這樣。我跟基督教的閨密去看了,她先剖析劇中幾乎每個名字都是聖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我在2018年肺癌開刀完後,看到一則書摘,提到「憂傷肺」,我馬上明白,是的,之前我長期處在煩憂、痛苦的狀態中,任憑那些惡劣的情緒侵蝕我的身心,我不知道會那麼嚴重,會得癌症。想到之後如果復發的話,是會死人的。   之前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病,雖然說我有改變,但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來一個更大的癌症,這
Thumbnail
    這一篇繼續寫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網上很多教人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無外乎所有的勵志文章都寫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來做,放下所有外在一切,與自己對話,要與自己心靈對話,非常好的一句話,神經病就是自己跟自己對話。'當我們走在馬路上都會看到一些人在公園裡,道路上,商店前,一個人自言自語的說著,但這不是很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2024年2月19日 年輕乳癌FB社團前輩推薦的書「動結癌症」,好看!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慢性病 許多人長年受慢性病的困擾,陰霾總是揮之不去,時間ㄧ久就以受業來安慰自己。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雖難,但這人身卻人人殊異,有人強壯康健,有人卻體弱多病,這種差異源自遺傳者多,慢性病亦如。在《摩訶止觀》中曾提到造成疾病的原
Thumbnail
這是一本教你預防老化、安然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書籍。 ​ 作者和田秀樹是精神科醫師, 在高齡醫療領域三十多年了。 非常多產,在台灣出版著作超過九十本。 這本書給樂齡族三十八個建議, 我待會下方會提到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作者說外貌、腦功能、健康要三者兼顧, 最關鍵是要防止情緒老化。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我在2018年肺癌開刀完後,看到一則書摘,提到「憂傷肺」,我馬上明白,是的,之前我長期處在煩憂、痛苦的狀態中,任憑那些惡劣的情緒侵蝕我的身心,我不知道會那麼嚴重,會得癌症。想到之後如果復發的話,是會死人的。   之前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病,雖然說我有改變,但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來一個更大的癌症,這
Thumbnail
    這一篇繼續寫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網上很多教人如何度過中年危機,無外乎所有的勵志文章都寫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來做,放下所有外在一切,與自己對話,要與自己心靈對話,非常好的一句話,神經病就是自己跟自己對話。'當我們走在馬路上都會看到一些人在公園裡,道路上,商店前,一個人自言自語的說著,但這不是很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Thumbnail
2024年2月19日 年輕乳癌FB社團前輩推薦的書「動結癌症」,好看!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慢性病 許多人長年受慢性病的困擾,陰霾總是揮之不去,時間ㄧ久就以受業來安慰自己。 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雖難,但這人身卻人人殊異,有人強壯康健,有人卻體弱多病,這種差異源自遺傳者多,慢性病亦如。在《摩訶止觀》中曾提到造成疾病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