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工作坊——淺談創傷 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此為10月繪本工作坊的課程內容大綱,非全文〕

1. 傳統認知的「創傷」——《風中的電話亭》

  • 依附關係
  • 尖叫反應
蜥蜴腦的功用,用來保護你,讓你活下來。它只會幾種指令:關機(freeze)、戰(fight) 、逃(flee)、暫停(rest)、毀滅(annihilate)。只要關乎到我們生存的安全,認知腦的功用是排在第三的。最先做出立即反應的,永遠是蜥蜴腦跟身體。創傷反應,是身體內建的自動保護機制,以停止或避免更多傷害;它不是人格缺陷或弱點,而是身體為了讓你活下來的保護機制(My Grandmother’s Hands, p.7)。
  • 性慾的反面——死亡慾望
性慾(Eros)並不是某個時刻,跟某個性器官的接觸,才會發生/被 稱作性慾。所有的人,striving for life(奮力求生),這個是性慾。你這個人,身體的, 心理的,文化的,歷史的,社會的存在,關係的存在。所有在這樣的存在狀態裡面,人拼命的想要活下來,拼命的想要把你的活,跟他者做連結, 跟世界做連結。這樣的慾望,本身叫作性慾。(〈政治暴力創傷 與轉型正義:療癒是否可能〉。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 心靈的傷,儲存在身體裡
即便過了好幾年,受創者通常仍然很難向別人訴說自己的遭遇。他們的身體再次經歷恐懼、暴怒、無助、以及戰或逃的衝動,這些感覺幾乎不可能清楚陳述。〔受創者〕也許能對自己的症狀或舉動提出一些解釋,但這樣的故事鮮少能反映受創者真實的內在經驗(《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53頁)。
「每個人陷入深深的創傷時都會發現自己遲疑又結巴。我們的語言中出現長長的停頓。」(《正常就好,何必快樂》,25頁)
  • 言說不等於復原

2. 創傷的日常性與「解離」——《嗨!黑漆漆》

  • 失自我感
解離(失自我感):腦中一片空白、眼神空洞、心不在焉,這就是生理僵呆反應的外顯表現。有這種反應的受創者,他們幾乎所有的腦區都停工了,顯然不可能思考、深刻感覺、記憶或理解當下的事。我們可以猜測到為何這位受創者的反應如此:她使用的是小時候為了應付嚴厲的母親而學會的生存策略。童年的受虐/受忽略經驗,讓她的身體學會在被母親大聲叫罵時,把頭腦放空。後來遇到車禍時,大腦便自動進入這種生存模式:讓自己消失。(《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80-81頁)
  • 麻木
麻木:許多未經治療的創傷倖存者,一開始受到刺激時,反應是爆炸性的,隨著時間拉長,後來則變成麻木。⋯⋯以行動宣洩的兒童較能獲得外界注意,而腦中空白的兒童則不會干擾任何人(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82頁)。
  • 創傷的「日常性」
〔創傷〕更指的是身體對外界刺激所啟動的保護機制 。換言之,只要身體感受到不安、威脅、危險,這個威脅也會影響我們講話的內容、我們做的事、我們思想的自由. … 身體只有「覺得安全」或「覺得不安全」。如果感受到不安全,它就會啟動一切機制來讓你有安全感。(My Grandmother’s Hands, p.7)

3. 討厭一百萬次——《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 過不去的過去
身體就是我們的最核心。我們得知創傷不僅是發生在過去某個時間點的事件,也是那段經驗在心智、腦部和身體留下的印痕。而這個印痕會不斷衝擊人類生物體設法在每一刻活下去的方式。……他們的身體持續處在過度警戒的狀態,預備隨時會遭受攻擊或侵犯(《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29頁)。
安全的連結是活得有意義又滿足的基礎。全球各地有許多關於災後反應的研究顯示,社會支持是最強大的保護因子,使人不被壓力和創傷擊垮。⋯⋯然而身邊有人,並不代表有社會支持,關鍵在相互性:真正被身旁的人聽到與看見,感覺自己被放在某個人的腦中和心上。我們需要感受到由內而生的安全感,肉體才能冷靜下來、痊癒和成長。任何醫師都無法開出友誼和愛的處方,這些是既複雜又不易獲得的能力(《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88頁)。
  • 安全感的三層次
安全感的三層次(伯格斯的神經覺理論):當我們感受到威脅時會本能地訴諸第一個層次,就是「社會連結」,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支持和安慰。如果沒有人伸出援手,或是我們處於緊迫的危險,就會轉而採取比較原始的生存方式:「戰或逃」……但如果這個策略失敗了,我們無法脫身,被壓制或困住,就會關閉自己的功能,並將能量耗損減低到最低來保護自己,進入「僵呆」或「崩潰」的狀態。(《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90頁)。

4. 拒絕承認才是常態——《大黑狗》

現在我們都知道,並不是只有戰爭這種災難才會把人生轟成廢墟……大半美國人在一輩子裡經歷過暴力犯罪事件……許多人的戰爭是在自己家裡開打的(受虐待或被忽視)。換言之,有一個在海外戰地服役的士兵,就有十個在自己家中落入危險的兒童(《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29頁)。
  • 否認
受創者的身體記錄著威脅,但意識層面卻好像沒有什麼事發生一樣。情緒腦持續連作,壓力荷爾蒙持續發送訊號,要肌肉繃緊好採取行動,或是崩潰而動彈不得。這些生理影響持續不減,直到以疾病的形式表現出來才被注意到。藥物、毒品和酒精可以暫時減緩或讓人忘卻這些難以忍受的感覺與感受,但傷痕會一直留在身體上。……理性腦基本上沒有能力說服情緒腦實際狀態走出來(《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56-57頁)
  • 替代性創傷
絕大部份的旁觀者,尤其是家內非受害者的其他成員,亦傾向要求受害者緘默,或懷疑受害者的人格。……絕大部份的旁觀者選擇相信外表看來人格健全、品德無瑕、擁有社會資源的加害者,而看起來脆弱、無自信、不太正常、難相處的受害者,則難取信於人,甚至經常受到污衊(《從創傷到復原》,導讀第6頁)。
  • 容器
我們的某部分既多又變強大,憤怒往上堆疊,足以殺死你和其他人,其威力可壓垮一切。我們無法與自己強大而盛怒的那個部分談判,直到教會它放尊重點。我們把它放回瓶中,讓它知道這裡誰是老大。這並非壓抑,而是要找到容器。在心裡治療中,治療師扮演的就是容器的角色,容納我們不敢說出來的事,因為它們太過可怕。或容納那些每過一陣子就會冒出來毀壞我們生活的東西。(《正常就好,何必快樂》,60-61頁)

結語

  • 終極療癒
當我在發表關於創傷與治療的演講時,聽眾有時會請我略過政治問題,只談神經科學和治療。……只要我們繼續生活在否認中,只治療創傷卻忽略創傷的源頭,我們就注定會失敗。在今日的社會,你家的郵遞區號甚至比你的基因密碼更能決定你是否會有健康、安全的生活。一個人的收入、家庭結構、居住環境、就業和教育機會,不只影響發展創傷壓力的風險,也會影響獲得有效幫助的途徑。貧窮、失業、較差的學校、社會孤立、槍枝泛濫和不合格的住屋,都是滋生創傷的溫床,而創傷會帶來更多創傷,被傷害的人又傷害其他人。(《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376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崁頭山的簡介中,大抵少不了介紹山中造型奇特的巨石。有時候去山裡,是為了樹。這次倒是有機會看到巨大的石壁。說「大」,也僅是我貧瘠經驗中的「大」。在《餘生: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人的發源地,那塊「發亮的石頭」,才是真正的「巨大」。在這個起源傳說中,岩石是具有生命力的。
這個世界對某些性別的人來說,似乎永遠是危險的、不可以落單的。我因為是在那樣的氛圍成長,因而多少敏感。在那樣的世界裡,你能做到的,只有儘全力的避開危險,像小動物一樣。
在路得記第4章第4節,波阿斯對著有第一行使贖回權的某至親說,「我想我應該向你說清楚:你可以買那塊地」。接著一直到第10節,就一直圍繞在買/不買、贖回的主題。以前我都會直接快速掃過的經節(自己面壁思過),沒想到祕密藏在「買」(קָנָה)這個詞。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終究不可能「沒有關係」,人絕無可能「孤獨」的活著——無論那讓人「有關係」而「不成為孤獨」的,是人或非人皆可。而人,身為受造物的一員,也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不僅是上帝與我們建立了關係,我們也同樣被安置在這一切受造的關係之中,因而彼此連結。
因為不能只有我看到,所以順手也要紀錄下來。 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發表歷經10個月拍攝與近1年製作的「Mulas Kulumaha!返抵山林─廣原幼熊照養野放紀實」紀錄片,前二天首映了。
如果要為本次登山之旅下個副標,那就是「產業豐盛之蝴蝶多多之牽手觀音的梅峰竹子尖山」。
在崁頭山的簡介中,大抵少不了介紹山中造型奇特的巨石。有時候去山裡,是為了樹。這次倒是有機會看到巨大的石壁。說「大」,也僅是我貧瘠經驗中的「大」。在《餘生: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人的發源地,那塊「發亮的石頭」,才是真正的「巨大」。在這個起源傳說中,岩石是具有生命力的。
這個世界對某些性別的人來說,似乎永遠是危險的、不可以落單的。我因為是在那樣的氛圍成長,因而多少敏感。在那樣的世界裡,你能做到的,只有儘全力的避開危險,像小動物一樣。
在路得記第4章第4節,波阿斯對著有第一行使贖回權的某至親說,「我想我應該向你說清楚:你可以買那塊地」。接著一直到第10節,就一直圍繞在買/不買、贖回的主題。以前我都會直接快速掃過的經節(自己面壁思過),沒想到祕密藏在「買」(קָנָה)這個詞。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終究不可能「沒有關係」,人絕無可能「孤獨」的活著——無論那讓人「有關係」而「不成為孤獨」的,是人或非人皆可。而人,身為受造物的一員,也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不僅是上帝與我們建立了關係,我們也同樣被安置在這一切受造的關係之中,因而彼此連結。
因為不能只有我看到,所以順手也要紀錄下來。 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發表歷經10個月拍攝與近1年製作的「Mulas Kulumaha!返抵山林─廣原幼熊照養野放紀實」紀錄片,前二天首映了。
如果要為本次登山之旅下個副標,那就是「產業豐盛之蝴蝶多多之牽手觀音的梅峰竹子尖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雙手一路下探,來到子宮位置,親身感受才懂,為何需要讓身體重建美好體驗,來覆蓋掉過往不愉快身體經驗。 那些本能做出躲避、顫抖與反抗動作,其實是身體替你記下了,所有早以為被遺忘的糟糕經驗,這些恐懼,深深刻進每片皮膚、血管、細胞。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雙手一路下探,來到子宮位置,親身感受才懂,為何需要讓身體重建美好體驗,來覆蓋掉過往不愉快身體經驗。 那些本能做出躲避、顫抖與反抗動作,其實是身體替你記下了,所有早以為被遺忘的糟糕經驗,這些恐懼,深深刻進每片皮膚、血管、細胞。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痛苦的來源,經常來自大腦的自我設限。保持開放的態度,可以跳脫固執的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