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所有的議題都有概念,並且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後,若可以把每一個議題都標上分數,就能抓一個總分,好比說他拿了80分是偏自由派,你得了30分偏保守派。這就是大部分意識形態光譜測驗的概念來源,只是多數題目就筆者的角度來說,頗有相當的誘導意味就是。關於意識形態的雜談
上週的光譜我們留著:
筆者提到,其實我們到底屬於哪一派,偏左還偏右,是一種針對各種議題有想法後產生累積的結果。換個方式,你不能說因為他是保守派,就必定反對或是支持某種議題,這反過來代表自己也有盲點。順便一提,這個自由保守派其實也不能說是「派」,在光譜上頂多說,他的偏好會傾向我們習慣上說的那種派別。
因為喔,頭兩篇講過凡事看狀況,不同國家有不同國情,大家都有自己的歷史淵源,我們貿然的把他國的思維套用在本國,而不加以修正,都可能造成災難。這又為何呢?
我們就用一個簡單的文字量尺來解釋,針對某議題,兩國的認知是這樣
欸,有沒發現B國的所謂不改、甚至
倒退攄,對A國來說就是改了。啥鬼?就是B國可能10年前對此議題就改變到某個程度了,而A國才剛剛接觸這個概念,整體還處在右偏的情況。所以,當我們看到有人,拿著B的結果,判斷A國大部分的人都屬於保守派,恐怕連A國傾向自由派的人都會覺得莫名其妙。
「你們爽就好」的基礎,是建立在不要影響到我之上
這問題導致,我們怎樣判定一個議題,到底現狀是什麼?因為若我們不知道現在的狀況,那又怎樣判斷社會整體,究竟傾向什麼?
這很難,真的很難。以台灣這幾年最有爭議的同婚議題來說,就有非常多的面向在。大多數人的想法其實是「你們想結就結,開心就好,祝福你們」,但這個你們開心就好的意思,有分很多層次。
理由很簡單,就跟營養午餐,還有開車的選擇一樣,你不可能面對更高度社會化的婚姻議題,只有單一種面向的思維。但若我們把改革的目標放在法律條文上,那麼要確定現狀實在很簡單,就是「有開放或沒有」而已,也就是法律上有沒有准同性辦理結婚登記啦。
所以,這麼單純的現狀判定,是否可以劃分出從反動到激進派?可以的。
激進派,就是毫不遲疑應該無條件開放;自由派多傾向可以開放;保守派是有限制的開放;反動派則反對,甚至有人認為要明文禁止。
但請注意,上一小段的敘述,僅僅只能表達對法律這個面向的偏好,也就是在「是否同意同性登記」這件事情上的認知。若我們把同婚的法律面向,加上更多的解釋,例如:把財產繼承權放在同樣的天平上去考慮,不用懷疑,原本認為只是登記又如何的人,會有部分的人轉為有限制的同意(若把這個議題往下延伸到是否有兒孫輩可繼承,就會更加複雜)。
這理由很多,大多歸納下去,就是基於繼承的概念,父母的財產是他們賺取的,子女的繼承是否無條件?還是政府應該要介入其中?這是個很有意義的問題,因為當年修法
特留份,就是避免「傳子不傳女」的思想,讓敗家子繼承,照顧父母到死的女兒卻一無所有(在台灣這種情況,不分派別多數都深深覺得不公平)。
改革遇上巨大阻力,表示這樣改影響到別人了啦!
而這邊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考量, 不論是情感的還是現實的。至少,加入越多的相關因素後,這個光譜的偏移,人數的增減絕對不會跟「大多數人只是單純認為登記一下有沒有差」的時候一樣。
更不要提,2018愛家三公投(編:下圖10、11、12案),加入了政黨動員之後,其結果更難以作為議題的社會風向依據。
複習一下2018年的公投結果,愛家三公投是第10、11、12案(來源:華視新聞)
但至少,如果你想要了解,自己在同婚這個議題上,到底屬於哪一派?或許可以加入比較單純點的變化,或許你會發現,真正在乎的事情,恐怕不是結不結婚。
剛剛提了一個財產權,各位可以發現,這有很現實的利益在其中,有點研究的朋友或許會想到,這其實涉及私有財產制度,現代婚姻很大一部分奠基在私財制上。各位可以問問當初認同專法的人,就會發現相當比例是覺得結婚雖是自己的事,但涉及私財制就影響過大,對社會的風險難以估計,不如先切割出來,日後再議。
我們現在再加上一個跨國,因為最終的目的若是要徹底的消除同婚的獨特性,那必然走到同性與異性的跨國婚姻應有相等的權利。而這邊第一個問題就是,許多國家本國不承認同婚,那光台灣承認的意義在哪?
這談下去,我們會發現,每個支持或反對的意識形態,其實並不是針對同婚,因為同婚畢竟只是一個議題,極端點說就是法律承不承認,若不涉及其他權力的繼承拋棄,我們就單單只設立「特別法」,就結果來說根本沒多少人會反對(歧視與否是另一層次的問題)。
這背後的原因,來自於我們對國家、民族、家庭的偏好,這些偏好讓我們在這個議題上,初期採取了較為直觀的態度,而當議題討論的越多,涉及的範圍更廣泛時,真正的偏好就會凸顯出來。
以單一議題來判斷他人的意識形態,必定會差很大
各位可以仔細辨別,不難發現認為婚姻、家庭制度其存在有無必要者,通常也屬於偏保守立場,這也會對民族與國家的認同度有正相關。人類的群體組成本就基於血統與家庭,逐漸擴張成民族與國家,這也是為何立場愈偏向保守(光譜偏右側)的反對比例就變高,走到自由立場(光譜左側)就越支持。
這也可以反映出只討論單一議題下,背後的支持或反對,真正的理由都不見得出在「結婚證書」這張紙上。其中有國家認同、民族認同,以及政黨動員後包裹其他理由,產生不同的反應(不然你怎麼解釋有同志挺愛家三公投?這難道沒有立即性的損失?)。
編:感謝蔡英文,票投中國黨,也是能有很多理由可以唬爛辯解的(來源:Yahoo新聞)
不過這能代表,一個在國家、民族上,意識形態強烈保守的人,他必然會反對同婚這個議題?這可不見得,在台灣我們確定,有限度的支持是普遍的,至少單單就法律上而言是如此。
因為,每個人看待不同的議題,都是有層次的(再次強調層次的重要)。這個層次會根據很多條件,當時的狀況有所調整,所以意識形態才會是光譜、區間,不是一條分界線。即便是涇渭分明的兩套OO跟XX主義,在某些議題上也會有一致性的態度。
這並不是雙重標準。認為不同的主義跟派別,必然在所有議題上都會採取對立的態度,這其實是虛無主義的象徵──認為一切皆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