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信不是你的錯!從<青春養成記>找回遺失的自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皮克斯的新作<青春養成記>引起了廣大的討論,除了厲害的美術與有趣的劇本外,他的題材貼近我們的生活,也讓多數的華人有著強烈的共感與無奈。今天要來討論,我從這部電影認知到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什麼華人普遍沒有自信?
自我價值上肯定與自信,明明應該是從自身內化與展現出來的,為什麼亞洲家庭出生的孩子多半都會遇到這部分的難題呢?

家庭教育下的我們

曾看到一本腦科學的書寫出若父母過多干涉小朋友的決定或是判斷,久而久之會讓小朋友,畏手畏腳,變得什麼都不敢做。以下為從那本書擷取的段落翻譯:
孩子努力過後卻被父母親否定,是教育中常見的現象。小孩自己試著努力過後的行為本來應該是要被誇獎、被好好給予評價的才對,然而父母總是會對小孩說出「不對!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的吧?」「為什麼你連這點小事情都不好呢?」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呢?
  1. 手上拿著成績單,興高采烈地告訴父母自己拿了高分,但卻被潑冷水問怎麼沒有拿到滿分或是更高的名次。
  2. 出門前父母耳提面命重複叮嚀一樣的事情。

一般而言,父母是最直接且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人,他們所釋出的情感與壓力,都會直接投射到我們身上。父母不信任自己孩子可以做好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跟著不信任自己,變成永遠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自己永遠不夠好,是不是忘記帶了什麼東西,只會聽令行事,長不大的小孩。
正因為自信感無法由內而外的供給自己,所以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部分都會尋求實質的東西才有辦法相信或是證明自己,例如考到全班前幾名或是參加比賽拿到獎狀等。有拿到實質上「別人」證明自己的標章,才有辦法相信自己是很棒的。
就像劇中主角的美鈴與他的母親一樣,因為幾乎所有的自信與自我評價都是建立在獲得高分與父母的肯定等外在的基礎,所以即使是面對再小的失敗與錯誤,他們也都會表現出異常的焦慮與不堪。這就像是毒品一樣,在獲得自信的途徑被中斷後,便會出現戒斷症狀,頓時失去方向與趕到強烈的不安,而這些都會造成情感表現與情緒控管很大的阻礙。
對孩子而言,父母給予的評價是絕對的。大家在小時候的時候應該都是如此的吧。然而隨著成長,我們慢慢進入社會,就會發現「原來大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未必總是正確的」(中略)而對小朋友來說,大人所給予的否定等於是全世界對自己的否定。

怎麼找回失去的自信?

劇中原本因為焦慮而失去冷靜的美玲,在透過朋友的幫助下,漸漸找到讓自己恢復情緒的方法。然而現實中,我們不一定可以和她一樣遇到能幫助她的知音,但可以透過這兩個方式慢慢建立自信:
1.練習告訴自己,我很棒
我知道這個建議看起來很爛,但這真的很重要。因為如果不告訴自己很棒,永遠都會把失敗歸因自己,成功歸因別人。所以請在完成每一件你覺得極具挑戰,或是你努力的事情過後,試著誇獎自己與獎賞自己。
如果覺得很困難,建議可以從想像內心住著一個小小孩開始,把小小孩當作獨立的人,並在完成每一件事情後,誇獎他/她一下。
例如:我今天獨立完成了一個企劃,我就會在內心想像一個開心的小女孩等待我摸頭與誇獎,然後成熟的我就會好好的作出她期待的反應,大肆誇獎她,並在現實中幫自己便當加個雞腿或是下午茶升級。
2.被批評時,先抽離角色
許多人被批評時,就會開始陷入覺得自己很爛的死迴圈,一蹶不振。我相信面對負面的情緒字眼的當下,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完全不當一回事。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快進入死迴圈時,建議把內心的小小孩再喚出來一次,你可能會看到她/他縮在角落難過或是哭鬧,但不用想辦法安慰他/她,只要好好抱住他/她,好好休息一下。
畢竟已經很難過了,誰都無法有餘裕去關心別人,比起多花力氣去安撫他人,更多是需要時間與空間好好休息。
等覺得自己稍微恢復一點精神之後,再重新整理情緒去面對事情。

以上兩個方式是我自己的方法,未必對每個人都有用,但我覺得比起貿然的告訴你去愛自己,不如想像一個小型的自己去愛她/他。因為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客觀的看自己,若能試著用別人的視角去看待自己,會比較容易代入情感。
自信心不應該是別人或是外力給予的。過去我們可能都會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感到失落,但這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讓你更求上進或是找到方向努力。只是現在開始,試著帶著內心的小小孩一起前進,告訴彼此「我們現在很棒了,只是再一起努力,一起變更好!」
參考書籍<子どもの脳を傷つける親たち>友田明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米支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人的愛心有目共睹,任何地方只要發生天災人禍,大家幾乎都會首當其衝發起捐贈或是捐款活動。然而在這些善心背後,其實存在了一個不可輕忽的問題。也就是今天想來探討的題目:捐贈的基本素養。 建議捐贈的東西與檢查細則 *建議清單僅供參考,請視每個捐贈處實際所需物資再捐贈。
大家有留心過自己停留在店家的時間嗎?或是有沒有常去的愛店呢?一間店若待的舒適,不只可以增加客戶停留的時間與回訪次數,更可以透過口碑增加更多的客人。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去過類似的店家: (一)客人為了不被背景音樂埋沒聲音,各自都拉開嗓子說話。因此環境聲音十分嘈雜。 具體的想像,才是最實際的行銷 結語
最近因為鷹流拉麵規定的新聞,讓我不禁重新審視一下台灣與日本拉麵之間的距離。除了地區的差異外,是不是有哪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在地化」了。
大家都習慣用什麼樣類型的手帳呢?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寫手帳的呢? 最近我開始回顧與反思自己使用手帳的習慣,想在這邊用文章簡單紀錄一下: 我是從國小開始開始寫日記的。一開始用的是銀行或是保險業務送的行事曆本,國中的時候有一點零用錢開始用無印良品,高中的時候則是一路使用CAMPUS到畢業。  
不要怕找不到地方唱日文歌,這裡通通有~ 以下是彙整米支其自己去唱過或是聽過的日K店家,不管你是喜歡唱J-pop、動畫歌、V家,都可以可以參考這邊,讓我們一起把日文歌曲發揚光大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擾:當你跟一群好朋友出去唱歌,去了之後才發現自己能唱的外文歌沒幾首,而且還停留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古時代,最後只能默默點一些芭樂歌曲...
常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人的愛心有目共睹,任何地方只要發生天災人禍,大家幾乎都會首當其衝發起捐贈或是捐款活動。然而在這些善心背後,其實存在了一個不可輕忽的問題。也就是今天想來探討的題目:捐贈的基本素養。 建議捐贈的東西與檢查細則 *建議清單僅供參考,請視每個捐贈處實際所需物資再捐贈。
大家有留心過自己停留在店家的時間嗎?或是有沒有常去的愛店呢?一間店若待的舒適,不只可以增加客戶停留的時間與回訪次數,更可以透過口碑增加更多的客人。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去過類似的店家: (一)客人為了不被背景音樂埋沒聲音,各自都拉開嗓子說話。因此環境聲音十分嘈雜。 具體的想像,才是最實際的行銷 結語
最近因為鷹流拉麵規定的新聞,讓我不禁重新審視一下台灣與日本拉麵之間的距離。除了地區的差異外,是不是有哪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在地化」了。
大家都習慣用什麼樣類型的手帳呢?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寫手帳的呢? 最近我開始回顧與反思自己使用手帳的習慣,想在這邊用文章簡單紀錄一下: 我是從國小開始開始寫日記的。一開始用的是銀行或是保險業務送的行事曆本,國中的時候有一點零用錢開始用無印良品,高中的時候則是一路使用CAMPUS到畢業。  
不要怕找不到地方唱日文歌,這裡通通有~ 以下是彙整米支其自己去唱過或是聽過的日K店家,不管你是喜歡唱J-pop、動畫歌、V家,都可以可以參考這邊,讓我們一起把日文歌曲發揚光大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擾:當你跟一群好朋友出去唱歌,去了之後才發現自己能唱的外文歌沒幾首,而且還停留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古時代,最後只能默默點一些芭樂歌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這一直是菜b導各式各樣修煉中的很在意的一個重點目標,有很多方法可嘗試,有些可能有效,有些可能無效。 此篇文章想感謝格友偶希都理分享的閱讀筆記《簡單心理學:職業倦怠、社交障礙、難忘舊愛……你心態崩壞了嗎?》,其中提到有關【自信】的內容(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由父母對小孩所說的話語培育而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在理解如何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它的本質,自我肯定感是一種內在的信念,它源自於個體對自己的認同和價值感。 在孩童時期,這種感覺主要來自於外界的回饋,尤其是來自最親密的家庭成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Thumbnail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這一直是菜b導各式各樣修煉中的很在意的一個重點目標,有很多方法可嘗試,有些可能有效,有些可能無效。 此篇文章想感謝格友偶希都理分享的閱讀筆記《簡單心理學:職業倦怠、社交障礙、難忘舊愛……你心態崩壞了嗎?》,其中提到有關【自信】的內容(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然後你會慢慢的發現,每個人都有創傷性的童年。 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父母也都是在生命的累積中學習,所以也不可能有所謂完美和諧的家庭社會。 於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對於這社會的衝撞、自我探索與自我價值認定變得很重要。 你所謂的認知,源自於你有限的環境,那如何超越? 就是「大量閱讀」,那是最不費力氣與最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方式只有一個,就是由父母對小孩所說的話語培育而出,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在理解如何鍛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它的本質,自我肯定感是一種內在的信念,它源自於個體對自己的認同和價值感。 在孩童時期,這種感覺主要來自於外界的回饋,尤其是來自最親密的家庭成
在育兒之旅中,父母的使命並非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或教育他們成為知識豐富的人,更深遠且更重要的使命,應是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是孩子的心靈之鑰,能解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無數難題。 那麼自我肯定感具體來說是什麼呢?這裡用三個核心思想來舉例。 首先「我相信我可以的,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