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 reading report on Theory-Pluralism in Public Adminis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The dispute between classical pragmatism and neopragmatism lies in the whether foundationalism or coherentism, and the link between epistemology and legitimacy. For a new starter of pragmatism,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e quarrel between classic and neo. However, theory-pluralism is relatively acceptable on behalf of problem-solving.
It enlights me the article wrote, “The domination of positiv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was and remains more pervasive than in PA, presumably because PA is more robustly a dual practitioner/academic discipline” (p.9). If we study political science , the beginning of that would be Aristotle . He raised the problem “ what is a good regime?”, which indicated different regimes by categorization and comparison. And that is certainly how he tr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 how to make a state long-live”. Machiavelli’s “The Prince” was trying to deliberate a king to maintain his power and rule the state, it seems the pragmatism lies within.
However, in recent researches of political science, we could hardly find article like Aristotle or Machiavelli, but mostly positivism researches of causalities verification. Nonetheless, there are diversities in problem-constructing and methodology in PA, at least in the scope I have read. Perhaps, pragmatism could bring different flavor to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of current trend.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彥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The Prosperity Paradox: How Innovation Can Lift Nations Out of Poverty
最近新竹獸的事件吵得沸沸揚揚,讓2020台灣設計展蒙上一層灰,今天我要來談談公務機關裡的掠奪獸。
這次對談的對象是#2的C,因為又有機會遇到他,所以又多聊很多事,但大多是閒聊,其實有點苦惱要不要好好聊公事,但因為也沒時間想太多,就隨性發展。 聊天的過程中,我慢慢地將話題帶回工作場域的事情,看可否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後來真的有聽到一些事情,值得紀錄,所以再寫一篇。
必須承認,這集的起始並不愉悅,我本來也沒有打算要記錄,但因為後續多聊了一些,就記錄下來吧。
必須先聲明,是C找我聊天的。
The Prosperity Paradox: How Innovation Can Lift Nations Out of Poverty
最近新竹獸的事件吵得沸沸揚揚,讓2020台灣設計展蒙上一層灰,今天我要來談談公務機關裡的掠奪獸。
這次對談的對象是#2的C,因為又有機會遇到他,所以又多聊很多事,但大多是閒聊,其實有點苦惱要不要好好聊公事,但因為也沒時間想太多,就隨性發展。 聊天的過程中,我慢慢地將話題帶回工作場域的事情,看可否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後來真的有聽到一些事情,值得紀錄,所以再寫一篇。
必須承認,這集的起始並不愉悅,我本來也沒有打算要記錄,但因為後續多聊了一些,就記錄下來吧。
必須先聲明,是C找我聊天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希臘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認為,國家問題、國家應如何組織、國家應如何追求目標,是實現幸福的根本。他的著作 《政治》對不同類型的國家組織進行了探索,並試圖描述最終將帶來最有成就感的公民的國家。 🤝 理想民主的定義 理想的民主是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治理, 而不僅僅是為了少數領導層的利益。�
继之前的兩次思考,继续思考。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为非理性的社會權力穿上了一层理性的外衣,所以要對其大加批判。 因爲社會權力是從現實中形成的,來源於物質利益的鬥爭,其本質就是非理性的。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中國的“皇帝”制度。自從劉邦當上天子的那一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Thumbnail
亞理士多德 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在其著作《政治學》中提出了一套政體分類的體系,深入探討了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在現代網路社群中的應用。本文嘗試將亞裡士多德的理論應用到現代社群經營,並就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挑戰和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既然連哲學家皇帝也能安排其誕生,那麼政治為什麼會難在本質?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希臘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認為,國家問題、國家應如何組織、國家應如何追求目標,是實現幸福的根本。他的著作 《政治》對不同類型的國家組織進行了探索,並試圖描述最終將帶來最有成就感的公民的國家。 🤝 理想民主的定義 理想的民主是為了所有人的利益而治理, 而不僅僅是為了少數領導層的利益。�
继之前的兩次思考,继续思考。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是为非理性的社會權力穿上了一层理性的外衣,所以要對其大加批判。 因爲社會權力是從現實中形成的,來源於物質利益的鬥爭,其本質就是非理性的。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中國的“皇帝”制度。自從劉邦當上天子的那一
  詹姆士(William James)相信,整個哲學史很大程度上是幾種不同人類氣質衝突的歷史。這些由氣質帶來的偏見往往比那些理由還要強烈,哲學家想要一個適合他氣質的宇宙,並且去相信那些是和他氣質的證據。當他遇到氣質與他相反的人時,無論對方有多強的辯論能力,他都會打從心底相信對方是哲學的門外漢。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Thumbnail
亞理士多德 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在其著作《政治學》中提出了一套政體分類的體系,深入探討了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在現代網路社群中的應用。本文嘗試將亞裡士多德的理論應用到現代社群經營,並就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挑戰和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既然連哲學家皇帝也能安排其誕生,那麼政治為什麼會難在本質?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