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過去負面的枷鎖
是為了能夠更好創造美好的將來
好好活在當下
就能改變過去、現在與未來
記憶與情感上的慣性
造就了現在的你
人常常靠過去的記憶定義現在的自己
如果今天處在負面的狀態
是因為我們參考了過去不好的記憶
來給現在的自己一個負面評價
而又因為人類具有情感上的慣性
所以我們會繼續跟著慣性走
未來就很難變好
如果想要打破這個循環
要先學會將慣性轉向
最快的方法就是活在當下
然後植入新的且有益自己的信念
舉例來說
如果今天我們目的地是台北
但一直往高雄的方向開
永遠也抵達不了台北
往南開的車不可能立刻轉向北方行進
所以要先踩煞車把車停下來
才有辦法轉向駛向台北
我們就是那個駕駛人
車子行進的方向代表慣性
覺察自己並活在當下就是在踩煞車
植入新信念就是調轉車頭改變方向
當這兩件事都做到了
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才會跟著往想要的方向前進
過去的事件不會真的被改變
但我們對於它的詮釋會改變
當我們對記憶的詮釋不一樣
情感慣性也會跟著不一樣
未來也會開始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
覺察是改變的開始
大家可以覺察一下自己
目前正處在什麼樣的慣性之中
如果這個慣性不是你想要的
就馬上改變吧!
擺脫過去負面的枷鎖,是為了能夠更好創造美好的將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tephen普森的沙龍
7會員
23內容數
Stephen普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過去的經驗造就現在的思維,而所謂的命運是注定的,我認為就是人在既定的思維下經過時間所導致的結果,固定的思維最不好的地方在於它強制限制你所做的決定,你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進行選擇,而不去做出符合自己最佳利益的選擇。

過去的經驗造就現在的思維,而所謂的命運是注定的,我認為就是人在既定的思維下經過時間所導致的結果,固定的思維最不好的地方在於它強制限制你所做的決定,你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進行選擇,而不去做出符合自己最佳利益的選擇。

前進是需要併用放手的過程。
須把心裡的一些重量放下,讓自己減輕一些包袱後才能慢慢地往前。

前進是需要併用放手的過程。
須把心裡的一些重量放下,讓自己減輕一些包袱後才能慢慢地往前。

人生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但有時候我們會被過去的事情所束縛,讓自己無法往前走。這些過去的經驗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和無力,但是我們需要學會放下它們,才能開始新的一頁。當我們學會放下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才能夠開始尋找新的機會和挑戰。

人生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但有時候我們會被過去的事情所束縛,讓自己無法往前走。這些過去的經驗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和無力,但是我們需要學會放下它們,才能開始新的一頁。當我們學會放下這些負面情緒時,我們才能夠開始尋找新的機會和挑戰。

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耀,也不悔恨過去的過錯,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不活在當下最大的症狀就是情緒總被不是當下所發生的事情牽制,總認爲過去或未來的自己限制了現在的自己。

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耀,也不悔恨過去的過錯,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不活在當下最大的症狀就是情緒總被不是當下所發生的事情牽制,總認爲過去或未來的自己限制了現在的自己。

若是你問那萬一真的找不到任何正面意義,那我的答案當然是要立即改變生活狀態,而不是繼續原地踏步在煩惱中糾結,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沒有選擇性的,若是明顯利小於弊的事情就盡量不要做,因為在很多時候那些事後的煩惱是因為自己的判斷失準或是決策錯誤導致的,但多數時候的煩惱卻是因為自己的「認知」出了差錯。

若是你問那萬一真的找不到任何正面意義,那我的答案當然是要立即改變生活狀態,而不是繼續原地踏步在煩惱中糾結,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沒有選擇性的,若是明顯利小於弊的事情就盡量不要做,因為在很多時候那些事後的煩惱是因為自己的判斷失準或是決策錯誤導致的,但多數時候的煩惱卻是因為自己的「認知」出了差錯。

「後悔」表示曾經「做錯」什麼,或是當初「沒做」什麼,然後這件事情一直被我們「掛念至今」久久仍然無法散去,假設有個機會讓你改變某件後悔的事情,那麼你會想改變什麼呢?
如果是我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我不想改變過去」。 而我會回答這樣的答案,有幾個原因
《現在是由過去而來》
能夠成為現在的自己,代表過

「後悔」表示曾經「做錯」什麼,或是當初「沒做」什麼,然後這件事情一直被我們「掛念至今」久久仍然無法散去,假設有個機會讓你改變某件後悔的事情,那麼你會想改變什麼呢?
如果是我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我不想改變過去」。 而我會回答這樣的答案,有幾個原因
《現在是由過去而來》
能夠成為現在的自己,代表過

活在當下是現代人亟需的心靈解藥之一,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有點困難,因為要停留在當下,基本上違反了大腦的慣性模式。
我們的大腦為了確保自己活下去,本來就被設計為擅長於提取過去的經驗去預先安排未來。

活在當下是現代人亟需的心靈解藥之一,講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有點困難,因為要停留在當下,基本上違反了大腦的慣性模式。
我們的大腦為了確保自己活下去,本來就被設計為擅長於提取過去的經驗去預先安排未來。

尼采曾經說過,人的精神意識開啟及轉變,經歷過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精神意識,猶如「駱駝」,承載的是沈重的包袱和要求;只能順應、認命、無奈的承擔,第二個層次的精神意識,當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所承受的是過去的制約以及諸多的壓迫時,內心產生了怒吼,抗議著這不公的世界,這是發出自我之聲....

尼采曾經說過,人的精神意識開啟及轉變,經歷過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精神意識,猶如「駱駝」,承載的是沈重的包袱和要求;只能順應、認命、無奈的承擔,第二個層次的精神意識,當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所承受的是過去的制約以及諸多的壓迫時,內心產生了怒吼,抗議著這不公的世界,這是發出自我之聲....

新的想法還是需要這個世界映證,才會得出不同的回饋。
行動的過程與世界有了真實的互動,隨著互動增加,真實世界給予的回饋,也會打破你對於原先的期待的認知,不論是好的壞的,這些真實的感受,比起單純的想法改變來的直接。

新的想法還是需要這個世界映證,才會得出不同的回饋。
行動的過程與世界有了真實的互動,隨著互動增加,真實世界給予的回饋,也會打破你對於原先的期待的認知,不論是好的壞的,這些真實的感受,比起單純的想法改變來的直接。

兩種改變的動力。
一種是對過去或現在痛苦的解除需求,
一種是對未來更好渴望的實踐需求。
因為有這樣的需求,就會自發地帶來改變的動力。
但改變就像一趟旅程,更重要的是另一個核心關鍵!

兩種改變的動力。
一種是對過去或現在痛苦的解除需求,
一種是對未來更好渴望的實踐需求。
因為有這樣的需求,就會自發地帶來改變的動力。
但改變就像一趟旅程,更重要的是另一個核心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