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沒"職場sense"的人一起工作真是痛苦萬分!來看不具備"職場sense"的四種特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具職場sense的熟悉場景】

「小羅,這個產品下周一就要上架了,一切都沒問題吧?!」
「應該吧! 」
「有跟行銷部門確認過會不會如期發佈嗎?」
「沒有耶! 上個月不是開過會了?你又沒說要一直追他們。」
「你是PM,這還需要我一直提醒你嗎?」
「……。」(小羅murmur:你又沒說,又是我的問題,慣老闆!)

~~~~~~~~~~~~~~~~~~~~~~~~~~~~~~~~~~~~~~~
「Elsa 老師,我是X大應屆畢業的,我想要應徵銀行儲幹,請問我可以怎麼跟對方談薪水?」
「…… ,看起來你不是相關科系畢業的,為什麼會想到要從事金融業呢?」
「因為聽說錢多。」
「那,進入金融業也有門檻的,你有修過任何相關課程、或實習、或相關工作經驗嗎?還是說對金融產業有興趣呢? 」
「ㄟ…都沒有。 」
「恩…,站在企業的立場,還是會先看應徵者具不具備他們要的能力或條件喔。」
「是喔?可是,我是X大畢業的(昂頭驕傲貌)。我都拿書卷獎。」
「……。」
這位同學你有事嗎?什麼都不會就要和企業開條件?你要應徵念書比賽嗎?
我的心聲。圖取自網路

【職場sense的定義】

職場的資深工作人或主管、或職涯諮詢師,應該都碰過這類讓人很無語的人吧。
遇到這類人物,我腦中浮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喔拜託,也太沒職場sense了吧!
我們常說誰誰誰有sense、誰很沒sense,說的人彼此心領神會,但要解釋起來卻很難。到底「sense」是什麼意思?
如果一定要很白話解釋,我會認為一種對於所在環境的解讀能力和領悟力,加上應變能力。
職場sense, 這個”所在環境”指的就是職場,你工作的地方。
在職場我們常強調學歷、技能、專業度、表達能力等等。但事實上,你會發現對方明明也不笨、表達能力也不差、也不能說不專業,但溝通起來卻是千辛萬苦、共事起來總是痛苦不堪。連帶讓你自己也開始懷疑人生,不禁要反覆自省。這時,可能就要開始合理推測對方是不是個沒sense的人?
職場sense:很快感知職場狀態,並迅速做出回應

【沒有職場sense的四種特徵】

我所遇過不具職場sense的人,大概有以下幾種特徵:

1. 執行機器,說一不會有二:

有些人在工作上,可能會因各種理由不願多想一步、多做一件。你交辦他一件任務,他就只做整件事屬於他的明確範圍的A,多問一句,好像要了他的命似的。我也必須坦白說:某些分工過於明確、有SOP流程的工作,久了也容易讓工作人產生這樣的思維。
2. 思想窄化,無法觸類旁通:

我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上,每接到任務時,會怎麼開始?會先想老闆要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想達成什麼結果?相關的工作部門會有哪些、給多少時間…等等嗎?還是一接到就是:齁! 又多一件事要做好煩喔,然後埋頭就開始做,或是誰催得急就先做哪件?如果你的答案是後者,有沒有發現通常自己做得不會開心,老闆也很難滿意。

3. 對人事物不具好奇心:


職場sense 說穿了是種綜合能力,是軟實力的一種。如果你只把工作定義成拿時間換金錢的勞務,將會非常計較自己付出和收穫是否對等(以目前職場通常都無法對等),就不必提還會對工作環境中的人事物保持想要探究、了解的心了。有好奇心、想了解來龍去脈才容易整合一件事,否則,就是管中窺豹。
4. 不具學習力或不想學習:
學習力,和學歷真的無關,和一個人的性格與動機比較有關。有時我深覺學歷是把雙面刃。高學歷的人,通常代表著一定程度的聰明或識破拿高分的訣竅,或者很努力。老實說,站在主管立場,如果其他條件相等,我會想用比較聰明的人。但,在職場遇到若干”被學歷限制了sense” 的情況後,真的是要逼死人了。後來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學歷和sense只能選一樣,那我選有sense的人。因為一個職場sense高的人,學習力和態度,通常不會太差。而學習力不差的人,能力被培養起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而已。
和有職場sense的人一起工作,真的舒服很多。其實,很多工作上的不愉快和糾結,追根究底不是溝通能力出了問題,是職場sense出了問題。
~~~~~~~~~~~~~~~~~~~~~~~~~~~~~~~~~~~~~~~~~~~~~~~
🌹我是艾莎解結-你的生涯規劃顧問。以親身跨界轉職成功經歷、看盡業界百態角度,結合紮實心理學及生涯諮詢訓練認證,協助你走向自己理想人生道路。
📌歡迎追蹤粉專:艾莎解結の人生研究室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對「工作」的想法是什麼?想要了解萬惡的職場世界嗎? 想知道身為資深職場工作人,在外商及知名本土企業走跳,看盡職場百態之後,對於業務、行銷、客服領域的解讀,以及職場亂象的八卦嗎?艾莎解結以本身心理學背景和始終不滅的文青性格,與你分享職場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不是大缺工趨勢逼著企業、個人不得不去重新省思,我們還要被一個人「幾歲就該做什麼」、「幾歲了就不能怎樣」這種偏見綑綁多久?
對的老闆,石頭都有機會磨成玉; 錯的老闆,鑽石可能也會變黑碳。
工作環境會陶塑你的工作性格,難以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和本質。
巴菲特在午餐中分享的,不是投資的智慧,而是人生的智慧;不是成功該做什麼,而是成功不該做什麼。
在職場上工作,會發現最容易憂鬱、焦慮、尋求協助的人,往往不是混吃等死、或擅於鑽營的那類人,而是明明認真工作,老實善良,卻總是被上司、同事陰、吃定,或搶走功勞的人。
如果不是大缺工趨勢逼著企業、個人不得不去重新省思,我們還要被一個人「幾歲就該做什麼」、「幾歲了就不能怎樣」這種偏見綑綁多久?
對的老闆,石頭都有機會磨成玉; 錯的老闆,鑽石可能也會變黑碳。
工作環境會陶塑你的工作性格,難以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和本質。
巴菲特在午餐中分享的,不是投資的智慧,而是人生的智慧;不是成功該做什麼,而是成功不該做什麼。
在職場上工作,會發現最容易憂鬱、焦慮、尋求協助的人,往往不是混吃等死、或擅於鑽營的那類人,而是明明認真工作,老實善良,卻總是被上司、同事陰、吃定,或搶走功勞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在職涯中,我發現許多初階工作者在職場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已經對行業有所瞭解,忽視了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與專業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自以為是的心態及缺乏當責心態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強調成熟的工作者應建立負責任的心態,主動解決問題,與團隊共同協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氛圍。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心機」這個詞一向給人負面的感受,但其實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許你一直在用它, 只是你沒有發現。只要不用來損人, 在職場上, 心思多、計謀多反而是一個加分項。不僅能幫助自己在職場裡生存下來, 在工作及人際關係管理上還能有更好的表現。以下是3個我認為每個職場人都該有的職場心機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我是一個小小的上班族,不曉得各位是否都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上司或是下屬呢? 在從事資工這部分已經有小幾年了,也遇到了許多奇怪的人,在任何職場上工作久了可能有一部份人會出現職場怠惰,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職場課程我會了不用去了,或者是這部分工作我會了而不去認真對待,最可怕的是職場怠惰影響到帶新人的部分,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近期思考職涯的主因,不太正面,主要是不太喜歡聒噪的同事, 這樣的出發點,而讓我非常困擾與覺得這個環境不是我想要的, 讓我每天出發上班都相當不舒服。而目前看起來,我應該謝謝自己發現這個困難點。 所以跟先生也開始討論,我真的適合做什麼? 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專業的定義是,老闆願意高薪聘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在職涯中,我發現許多初階工作者在職場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已經對行業有所瞭解,忽視了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與專業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自以為是的心態及缺乏當責心態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強調成熟的工作者應建立負責任的心態,主動解決問題,與團隊共同協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氛圍。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心機」這個詞一向給人負面的感受,但其實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許你一直在用它, 只是你沒有發現。只要不用來損人, 在職場上, 心思多、計謀多反而是一個加分項。不僅能幫助自己在職場裡生存下來, 在工作及人際關係管理上還能有更好的表現。以下是3個我認為每個職場人都該有的職場心機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我是一個小小的上班族,不曉得各位是否都會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上司或是下屬呢? 在從事資工這部分已經有小幾年了,也遇到了許多奇怪的人,在任何職場上工作久了可能有一部份人會出現職場怠惰,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職場課程我會了不用去了,或者是這部分工作我會了而不去認真對待,最可怕的是職場怠惰影響到帶新人的部分,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近期思考職涯的主因,不太正面,主要是不太喜歡聒噪的同事, 這樣的出發點,而讓我非常困擾與覺得這個環境不是我想要的, 讓我每天出發上班都相當不舒服。而目前看起來,我應該謝謝自己發現這個困難點。 所以跟先生也開始討論,我真的適合做什麼? 也才發現自己並沒有專業,專業的定義是,老闆願意高薪聘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