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Week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第17週 點出他人情緒》
上一週我們觀察周遭人的情緒。
如果你長期觀察身邊親近的人,觀察他的行動、語言、狀態,揣測他背後的情緒,有什麼發現嗎?有沒有發現有趣的狀態或事物。
我邀請你觀察,但不要直接跟對方核對。這樣通常會面臨對方的反彈,因為我們的生長環境對於情緒經常無法接納。如果你問他是否生氣、焦慮,也許他會升起反感,想抗拒。
這週的練習是順著上週的觀察而來,但是會有一點麻煩或困難。因為根據我們的觀察而去幫助對方指出情緒,它也許不一定是真的。
之前提過,情緒有3個部分,情緒的表達、情緒的思考與情緒本身
我們真正需要應對與接納的,是情緒本身。所以第一步需要將情緒辨識出來,給情緒一個名字。
將情緒辨識出來,是當下對自己的專注。如果我們能專注在情緒當中,便是當下的概念之一。
把握的原則有三,
關注當下身體的反應、情緒的感覺、頭腦的概念
讓我們先學習聚焦在身體與情緒。不要太快走進頭腦思考。
那麼,當我能夠覺察自己當下的情緒時,如何能在避免衝突的情況下,幫助身邊的人(孩子、伴侶、學生、員工)打開情緒的水閥呢?
老師舉例子,並且說明自己的脈絡。
例1: 被處罰的委屈小男孩
釐清大人所知道的客觀事實(因玩耍被處罰),核對孩子的處境(被罰站、身體受傷)。
原則1: 點出身體感受,關心孩子身體的疼痛。
原則2: 詢問情緒。如果有,接納就好。
「是不是很生氣?媽媽知道你生氣。」
「有沒有很難過?媽媽知道你難過。」
也可以運用前幾週所學,詢問情緒背後簡單的原因。生氣什麼、難過什麼?理解他的情緒狀態。
例2: 憤怒的小馬~
1.呼喚名字。(幫助情緒中的孩子將專注力拉回大人身上)
2.點出情緒。(視情況決定核對情緒或直接點出情緒)
3.平穩闡述規則
4表達期待與關懷
「小馬,老師知道你生氣,但是你不能亂丟椅子,這樣你會被誤解,會很委屈。我不想你被誤解,我不要你感到委屈。」
情緒做為一個關鍵迴圈,影響周圍很多狀態,因此點出情緒詞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課。
但是這功課不容易,如果遇到的是不熟悉情緒的人,加上自己的狀態調整還不平穩,去問人家有什麼感覺,是不是在生氣,可能會得到不太妥善的回應。
老師建議,除非像小馬這樣狀況很明顯,可以直接點出情緒,我們平時可以這樣詢問
「你會不會不舒服?」
「我這樣問你會不會覺得煩?喔,你會覺得煩啊,我知道了。」
對象是小孩,練習這樣的對話會比較容易,能在對話中點出基本情緒並表達理解,這樣就夠了。
《本週練習》
當身邊的人遭遇某事件,或是你與他人進行對話時,看見或感覺對方有情緒,試著點出他的情緒,若他也承認了,你可以回應「原來你會生氣啊。」
如果得到否定的答案,請不用在此爭辯,接受就行了,也許我們會看錯。
《練習紀錄與分享討論》
點出他人情緒,是我剛開始學習薩提爾模式的第一道魔王關卡。
感受,作為冰山底下的第一層,是一個重要的入口。在課堂裡經常看著老師從感受進入,展開一段神奇的探索之旅。
當初妹妹在電話中與我抱怨家人,我便要他承認自己在生家人的氣。他說自己並沒有生氣,我硬要他承認自己是生氣的。後來她氣到不想理我。每次回想起這段往事都覺得很好笑。
提到生氣,我們一致認為點出他人關於生氣的感受是不容易的。點出孩子的生氣似乎容易些,孩子相對單純。但也非絕對,我們的情緒教育沒有教,對於生氣這個感受大多是排斥的。
生氣是不應該的、不被允許的、不成熟的。
這樣誰還敢承認自己在生氣???
(所以否認自己的生氣是非常慣性的求生存反應)
其實,生氣是很正常且必要的反應,重點是生氣如何適切表達,如何釐清且不過度鑽牛角尖。
夥伴分享在與同事相處時,大多選擇避開生氣的表達。
我們不太願意跟人承認自己在生氣。
在團體中難免有隱性的規條,沒人想傷了和氣。如果告訴別人我在生氣,甚至是直言我就是生你的氣,擔心會破壞和諧關係。
所以,並不是學習了薩提爾,就一定什麼都要「一致性表達」,
如果內在狀態還不穩定,表達出來的生氣就不是那麼一致,反而不好處理。
夥伴的另一個內在規條則是:自己的情緒自己負責。
所以,我生氣了,是我的事,我自己負責處理。
這麼說好像很有道理。但這樣是我要的嗎?
我一開始不太認同,總覺得如果跟家人都不表達感受,便少了互動與了解。
但是表達了感受,會不會不小心變成要對方為我的感受負責。
即使我沒這個意思,對方也會覺得自己有責任?
更別提如果是在工作場合,每個人的狀態、對感受的觀點有很大落差。
你問對方是否生氣,他若回答你,就是你讓我生氣,你要負責。
這又要怎麼辦?我們夠穩定去承接對方的情緒嗎?
難怪大家都想極力避免情緒的介入,最好就事論事就好。
夥伴分享了賴佩霞老師的「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步驟,
觀察:客觀事實。
感受:單純覺察內在感受。
需要:問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請求:提出自己的具體需要。
不同的學習談到溝通的原則大多類似。
聽老師說起來都很簡單,真要實踐起來,光是「陳述客觀事實」都很難,需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時常練習並內化成習慣。
我想起志仲老師說過,可以問自己「這樣做,我想得到什麼?」
點出他人情緒,我想得到什麼呢?
證明我是對的? 希望對方正視、承認自己的情緒?
「發生了這件事,你會生氣/難過嗎?
原來你會生氣,謝謝你告訴我。我只想表達我對你的關心。」
如果,我只是想表達我的關心,在這樣的前提下,
或許點名對方的情緒就不是那麼困難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a Pre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22課-覺察你與當下體驗的關係 當下。指的是此時此地。 我們很少在當下,因為頭腦隨時有許多無意識的思考,關於過去與未來。 體驗。日常生活裡,其實我們無時不刻都在體驗中。
第11週 《紀錄1日感受》 上週我們學習覺察情緒,並且運用6A照顧情緒。 讓我們將「情緒」改成「感受」二字, 因為感受包含了身體感受與情緒感受。 照顧情緒需要專注、投入, 就好像去愛一個人,全心投入他的懷抱。 可以在日常練習照顧感受。
第10週 《運用6A自我覺察》 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 因為我們不懂好好愛自己。 在過往的生活經驗裡,我們曾被忽略、遺棄,曾經感覺失落、失望或不被愛的自己,經常用各種面貌出現在現在的生活中,但是我們不覺察。 寫著寫著又扯遠了。 老師繼續說著, 上週的功課,你有找到嗎? 這就是把自己愛回來。
第9週 《接納當年的自己》 覺察情緒,不是只在表面上知道自己的情緒,而是去看見情緒的形成,這是回溯。在回溯的狀態中,重新體驗生命中經驗過的狀況。
第8週 《回溯童年或過往經驗》 上週的練習,覺察自己在面對他人情緒時,應對姿態下的情緒,有新的發現或衝擊嗎? 對我來說是有的。即使學習薩提爾對話4年了,這樣的刻意練習還是會有新的發現。這表示,對於自己的應對姿態與情緒,很多時候還是不「知」不「覺」的。
第7週 《覺察自己應對姿態裡的情緒》 上周的觀察有什麼發現?面對他人情緒時,自己是如何應對。 有沒有在面對同樣的情緒中,因不同對象而有不同應對。 (大聲回答:有!!!) 這個觀察 就只是觀察,觀察是不必評價的, 觀察是站在高處來觀看自己的狀態。 (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 接下來要進入冰山了。
第22課-覺察你與當下體驗的關係 當下。指的是此時此地。 我們很少在當下,因為頭腦隨時有許多無意識的思考,關於過去與未來。 體驗。日常生活裡,其實我們無時不刻都在體驗中。
第11週 《紀錄1日感受》 上週我們學習覺察情緒,並且運用6A照顧情緒。 讓我們將「情緒」改成「感受」二字, 因為感受包含了身體感受與情緒感受。 照顧情緒需要專注、投入, 就好像去愛一個人,全心投入他的懷抱。 可以在日常練習照顧感受。
第10週 《運用6A自我覺察》 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 因為我們不懂好好愛自己。 在過往的生活經驗裡,我們曾被忽略、遺棄,曾經感覺失落、失望或不被愛的自己,經常用各種面貌出現在現在的生活中,但是我們不覺察。 寫著寫著又扯遠了。 老師繼續說著, 上週的功課,你有找到嗎? 這就是把自己愛回來。
第9週 《接納當年的自己》 覺察情緒,不是只在表面上知道自己的情緒,而是去看見情緒的形成,這是回溯。在回溯的狀態中,重新體驗生命中經驗過的狀況。
第8週 《回溯童年或過往經驗》 上週的練習,覺察自己在面對他人情緒時,應對姿態下的情緒,有新的發現或衝擊嗎? 對我來說是有的。即使學習薩提爾對話4年了,這樣的刻意練習還是會有新的發現。這表示,對於自己的應對姿態與情緒,很多時候還是不「知」不「覺」的。
第7週 《覺察自己應對姿態裡的情緒》 上周的觀察有什麼發現?面對他人情緒時,自己是如何應對。 有沒有在面對同樣的情緒中,因不同對象而有不同應對。 (大聲回答:有!!!) 這個觀察 就只是觀察,觀察是不必評價的, 觀察是站在高處來觀看自己的狀態。 (對對對,就是這種感覺) 接下來要進入冰山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兩天舊友突然傳訊息給我,問了一個我知道他困擾很久的問題...... 關於情緒控管,他從小就常被家人說情緒很爆走不懂控制, 與他是同學的那幾年,其實也有看過幾次他情緒到來時的行為狀態, 的確有在一旁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冰山理論並不是為了消除情緒,而是與情緒共存,瞭解並接納它們。否認情緒只會讓情緒更強烈。舉例來說,當感到緊張時,不要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而是接受自己的情緒,說出來並感謝自己能夠面對。雖然還是會感到緊張,但內心會更平靜。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兩天舊友突然傳訊息給我,問了一個我知道他困擾很久的問題...... 關於情緒控管,他從小就常被家人說情緒很爆走不懂控制, 與他是同學的那幾年,其實也有看過幾次他情緒到來時的行為狀態, 的確有在一旁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學習薩提爾冰山理論並不是為了消除情緒,而是與情緒共存,瞭解並接納它們。否認情緒只會讓情緒更強烈。舉例來說,當感到緊張時,不要告訴自己「不要緊張」,而是接受自己的情緒,說出來並感謝自己能夠面對。雖然還是會感到緊張,但內心會更平靜。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