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週 《覺知當下》
《課程音檔整理》
我邀請你給自己一些欣賞
覺察辨識一下,當你只能靜心1分鐘、30秒甚至更短,內心有沒有懊惱,懊惱的背後有沒有念頭,這些感受與念頭經常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交纏著,影響我們內在的狀態。如果你能覺察,便有辦法可以安頓它們,有辦法引導自己的內在,走向更和諧的狀態。
當我能隨時覺察自己的各種狀態,便是「在當下」的第一步。
我,活在此刻。
我,就是自己的主宰,生而自由。
當我能處於當下,對自己的覺知更敏銳,不被隱藏的情緒/思考牽動自己的語言或行動,就能更加安穩。一個安穩的自己,如果遇到一個煩躁的孩子、憤怒的客人、不安的伴侶、失落的學生、緊張焦慮的父母,便更有機會不被影響,甚至幫助他們回到當下。
前幾週我們學習覺察自己的感受,並且安頓它。這的確是有一點困難的。
(是啊~這10幾週的課,老師一直反覆談感受。談甚麼是感受、感受的面向拆解與誤區、如何看待感受、如何覺察安頓感受。)
我們的頭腦會偷偷的、自動化的在我們的身體裡思考。
就像如果你只能靜心30秒,你的內在是否有懊惱,懊惱背後是否有一個隱約的念頭在說「唉唷,好累喔,我就是沒辦法。」
(在學習感受上,對我而言有一部分的困難就是不舒服的感覺。
認真面對感受其實並不愉悅,對自己的感受會有批判、有委屈、有煩躁。
寫到這裡,發現那個不舒服,似乎大多來自生命歷程裡對感受的觀點與經驗。
這就是老師說的,走進情緒的思考裡了。)
我們的身心狀態不斷的在釋放也接收這些隱晦的訊息,使我們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以慣性的行動不斷回應這個世界。累不累?頭腦與情緒的交替更迭糾纏,讓我們遠離了當下。使我們明明在愛中,卻無法享受愛的感覺。
老師用「如果身邊的人明天就會死了」,來探索我們是否會在日常互動或衝突裡做出不同的應對。
〔這樣的比喻,我剛開始很不能接受。畢竟,我們不能永遠用這招。人是以好好活著、好好過日子、為了美好將來為前提,做出選擇的。
不過用死亡做譬喻,有一種當頭棒喝的提醒。你明明愛著眼前的這個人,卻無法好好表達自己、表達愛,這是很悲傷的一件事。所以我們正在學習覺察自己、了解自己,學習陪伴安頓自己,學習時刻體驗當下的美好。用這樣安穩的自己與所愛的人相處。
我想,所謂的美好,並不總是歡樂開懷,也可能是在差異中嘗試了解彼此(就是吵架啦),也可能是共同面對生命的困境。但因為愛,因為內在和諧,因為有能力提取當下的力量,我們便有了勇氣與能量去面對彼此、陪伴彼此。〕
時刻覺察並回應自己的狀態,就是處在當下。
《本週練習》
緩慢述說一個事件,在說話時,
刻意覺知自己的狀態,感受自己的感覺,並且將感覺說出來。
可以對自己或對信任的人說,也可以用書寫方式,
但對方不做任何回應,只需專注傾聽。
老師拆解步驟及重點
1. 敘述一個事件,不用太長,不要太重大的生命事件(創傷)
2. 盡量清晰鮮明 (光線、溫度、聲音、、、)
3. 明確敘述情緒感覺,而不是抱怨的語言。
「我感覺很生氣」,而不是「他這樣做很不應該,做人不可以這樣……」
可以是當時的情緒,也可以是現在的情緒。
4. 停留在感受裡(至少3秒),如果流淚了沒關係,這也是一種療癒,請接納就好。
練習的意涵是,
1. 透過事件去覺察情緒。
2. 給情緒一個名字(辨識情緒)
3. 停頓、感覺情緒
可以練習1-3次,做完練習後,試著體驗自己的狀態是否有任何不同。
《練習紀錄與分享討論》
老實說,這2個月因為上了2個工作坊,加上5月底生病,紀錄的步調亂了。前幾週與夥伴討論的印象逐漸模糊,甚至有些沒做筆記。我想,這週我就在這裡用書寫一個事件的方式來做練習。
孩子小學3年級的時候,一個假日午後,他坐在書桌前,我坐在桌子的另一邊,我們應該是在檢查功課與書包,桌上有些凌亂。雖然知道他的ADHD,這項例行工作依舊經常讓我抓狂,因為他老是忘東忘西,書包書桌一團亂。
檢查作業時,我又看見他歪七扭八的數字,還有永遠無法寫整齊的算式,我感到非常憤怒。(閉上眼睛回想情境裡的感受,胸口很悶,背後肩頸僵硬)
交代了千百萬次(很誇張),把6跟0寫清楚,這麼簡單的要求難道做不到?我氣得破口大罵,罵他就是不願意聽我的話,我說的話他從來不願意放在心上,不願意去做。是不是我的話對他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我氣到隨手把桌上一盒新買的48色彩色筆丟在地上,盒子隨即因為撞擊而裂開。
我被自己的舉動嚇到,我想孩子更是害怕吧。他默默起身將彩色筆撿起來,用透明膠帶試著把盒子修復。我看著他的身影,心裡感到非常自責。(沒想到寫到這裡我依舊有了眼淚,我的心還是好痛好痛。急著往下寫,後來回頭看這段還是掉淚,也許我需要在這裡停頓更久。)
看著他默默承受我的情緒,想到我又再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傷害了他。我感到無比悲傷。(頭感覺很漲,很深的無力感)
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會因為這樣的小事怒不可抑。(結束)
這是5年多前的事了。想起這一段往事,當時家中的光線、景象、孩子的表情依舊歷歷在目。
他只不過是數字寫不整齊不精確,我卻像面對仇人似的,用咬牙切齒的嘴臉對待我深愛的他。從孩子進入學校開始,這樣暴怒後又愧疚自責不已的親子關係,一直是我最深的痛。後來好長一段時間,每次看到那盒裂開的彩色筆,都會非常自責。
要不是學習薩提爾,我從來不曾用一個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應對、關心自己怎麼了。我只是在慣性應對裡不斷的載浮載沉,不知道何時會被情緒的風浪淹沒。
回頭看老師安排的課程,光是能夠用客觀事實解讀發生的事(數字又寫不好),能夠在情緒升起時覺察出來,我就能夠先想辦法讓自己冷靜一些,也許離開現場,或是深呼吸停頓運用6A,或是提醒自己不繼續往情緒的思考裡糾結。
其實剛開始學習的前2年,我還是很容易生氣,會因為自己依舊控制不了生氣而沮喪。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事後能覺察就是一種進步,後來還進化到生氣的當下,邊罵孩子邊跟他說明我的冰山狀態。像是下方這樣的罵人方式。
我覺得很生氣,因為你都沒把我交代的話放在心上,字跡還是那麼潦草。雖然我知道你應該不是故意的,不是為了要反對我故意這樣寫字。(感受)
我因為生氣而罵你,自己也覺得很自責沮喪,因為我愛你,我真的想要好好跟你說話。(感受的感受)
我覺得擔心,擔心你因為數字寫不清楚被扣分,而且現在習慣沒建立好,將來會吃虧。(感受+觀點)
我期待你接受我的建議,把字寫整齊,但是每次看到你凌亂的字跡,我覺得很失落,因為你都不願意嘗試或採納我的建議。(期待)
光是這樣的改變,親子關係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我的情緒也安穩許多。孩子曾開玩笑的跟我說「媽媽,你以前每次生氣的時候,嘴唇都會一直抖喔!只要看見抖動的嘴唇,我就知道你很生氣。」天啊~我一點都不知道我的嘴唇會因為暴怒抖個不停,演連續劇喔~要我現在抖,我還抖不出來咧。
寫到這裡欲罷不能,想起前二天才發生的事。
我出門後,孩子可能鎖門時不經意的拉上門栓。後來我提著很重的飲料便當回家,轉動鑰匙卻怎麼也推不開門。按了門鈴沒有回應,該不會是在房間睡覺或聽音樂吧。於是我更用力的狂按門鈴,按了2分鐘後開始不耐煩。門口好多蚊子,手上提的很重,我騰出一隻手在包包裡翻找手機,撥打家中電話,一手拿手機一手按門鈴,這下電話門鈴聲齊響,竟然還是沒有回應。我既生氣又擔心,這也太誇張!!還是他在家昏倒???覺察到我竟有股踹門的衝動,還好被我覺察並且克制住了。
又過了1分鐘,當我束手無策不知還能做什麼的時候,他終於睡眼惺忪來開門了。我很大力 砰的關上門,沉著臉不發一語,放下手邊的東西去洗手。他默默跟在我身後,等我洗好手走出來,他開口問我「媽咪,你在生氣嗎?」
我回他「對!我很不爽,提得很重,蚊子又多。當然我也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我就是很不爽。我可以生氣吧!」
他跟我說「可以啊」
我的天兒呀~
這孩子面對我陰沉的表情、憤怒的氣場,竟還有勇氣表達關心。
而且你看他做了什麼,他為我點出情緒耶!
感覺上我還比較像處於暴怒青春期的人,
經過這樣的對話後,我的氣馬上就消了大半。
忍不住想到更理想的結尾可能是
「我知道你在生氣/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你在生氣。」(已經課程中毒)
我的寶貝呀~你真是做的太好了!!!我好感動喔~
這就是為甚麼我很喜歡雞婆分享學習的歷程。
活在愛與喜悅裡,在愛中成長學習,感到和諧自在,
這些不是口號,是真實的體驗。
這樣的體驗真是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