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週 《運用靜心,擴大對感受的覺察》
老師問,過去12週的練習,你是否感覺到內在的變化?是否看見自己的成長?
認真的想了想,過去12週,我練習了甚麼呢?
1. 練習盡量陳述客觀事實。
這練習我持續在做,還蠻喜歡的。這個練習讓我看見自己的「受害者心態」,是我讓自己感覺受害,不是對方。也讓我能把「對人的尊重與關愛」與「對事的觀察與解讀」分開來看。
2. 覺察自己在生活裡,面對某些特定人或事,習慣使用的應對姿態。
這個練習很快讓我看見自己對老公的習慣性討好,我不喜歡自己的這個應對姿態,總是立即在老公有情緒時先退縮,覺得一定是自己說錯話做錯事,要為老公的情緒負起責任,這真的是很可笑的反應,我竟不自覺的一直在這麼做。當我開始練習覺察這個狀態,就能在反應的當下越來越快辨識出來,偶爾更能在還沒本能反應前先辨識,就可以做出不同以往的應對。
3. 練習好奇。
這個練習看似簡單,其實不太容易。要讓好奇成為素養,還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但這個練習很值得,我們經常太習慣活在自己既成的觀點與判斷裡,卻不知道自己所知其實非常非常非常有限,還以為自己甚麼都懂。保持赤子之心,就是保持一個凡事好奇的習慣,我承認我不知道,但我想知道。
光是短短回顧前3週,就發現自己其實不知不覺在改變中。如果不像這樣用一個客觀的眼光看待自己,就會經常在做不到的時候覺得沮喪,看不見自己的認真練習。
阿建老師繼續溫柔的說「邀請你,在心裡認真的、真誠的跟自己道謝。自己的努力,要先被自己看見。我們一定要做第一個肯定自己的人。」
也許你還是發脾氣了,不耐煩了,請你接受那樣的狀態。
也許你的心裡有個聲音對自己說「我就是做不好!我又來了!」
這種沮喪無奈的情緒思考會一直糾纏著我們。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時間辨識出自己的情緒。
就不會讓思考夾雜著情緒漫無止境的延伸。
對耶~就是這種感覺。我停下音檔,閉上眼睛跟自己說「淑貞,這幾週你持續練習老師交代的功課,也許做的不是很頻繁,也許做的不好,但你一直把老師的話放在心裡,提醒自己再試試看。你怎麼能那麼認真,沒想過要放棄呢?謝謝你做的一切,我很欣賞你做過的努力。」
當我這麼對自己說的時候,身體裡有一股很溫暖的能量。
老師的成長過程並不妥善,與母親關係不好,功課很差勁。成年後是一個易怒的人,想要逃離這個世界,經常的生氣、害怕、難過、受傷,但他不懂辨識也不承認自己的情緒,只是不斷抱怨,生他人的氣,生自己的氣。
老師初接觸薩提爾,他的老師貝曼說,人的內在狀態與過去的成長模式有關。這個觀點為老師的內在打開了一條通路,原來那些長年的焦慮、害怕、難過、受傷,都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終於被他看見了、找到了。
但是找到了這些情緒,並不是一條舒服的路。頭腦會想抗拒、質疑自己,承認難過受傷,會不會一直活在難過與受傷裡面?
認識自己的道路,是一條冒險的道路。需要無比的勇氣。
當時老師經常莫名流淚,這畫面真難想像。是不是當身體裡凍結許久的情緒一但開始流動,便一發不可收拾。
「也許,我正是為了那個不曾被自己看過,不曾被自己愛過的,那個小小的我 流淚吧!」
這句話超美的!
一份來自自己內在的、無條件的、無限大的愛與溫柔。
完全不假外求。
老師感覺到那一陣子自己的狀態不一樣了,比較少發脾氣、不耐煩,最親近的父親也很快就感受到阿建老師的不同。
2001年到2012年,老師持續學習實踐著。(這樣是練習超過10年呢~)
後來他有一個細微的發現,自己經常處在壓力的狀況,胸口感覺緊悶,說話不自覺的急促。即使有了覺察,頂多只能刻意放慢語速,是一種壓抑內在的方式,並不通透。但老師不知道怎麼應對這種情況。
2012年,老師接觸了「當下」的概念。或許是10年來的學習,身心狀態不知不覺有了不同,閱讀托勒時,他的內在能量產生很細微的感受。老師在書中學習到,要好好關注自己的內在,觀察它、看著它,停頓在那裏。這就是前面提到的6A,老師學習靠近自己的由來。
老師開始練習專注感覺自己的胸悶,去停頓與靠近。這樣的練習可以舒緩胸悶,但只有很短的效果。怎麼辦呢?老師只有時時去靠近照顧胸悶,有時可以在一場演講裡覺知照顧胸悶的感覺達一二百次,這成了老師習慣的狀態。
這樣的練習,老師持續了一年多,才漸漸感到平靜,不太胸悶了。
能夠專注的面對自己,也就能專注面對他人,讓他人也進入專注的狀態。
後來,老師大量閱讀關於正念、靜心的書籍, 一直到2016年老師讀了丹尼爾高曼的「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提到專注在情緒的所緣,開始練習靜心冥想。
深呼吸,覺察自己此刻的狀態,就是類似一種短靜心,一種正念的狀態。
正,是 此刻
念,是 發生的事。
正念便是此刻發生的事,是當下的發生。
並非正向的概念。
老師靜心的方式,一邊專注呼吸,一邊掃描自己身體與情緒的狀態,如果有某些發生,就運用簡單的6A,專注的停留。不放空、不思考,若有思考便觀察它就好。
《本週練習》
練習3分鐘的靜心,覺察呼吸、情緒,可以在靜心中運用簡單6A,或只是專注靠近情緒。
《練習紀錄與分享討論》
上一週,我才疑惑著練習刻意覺察身體的感受時,發現自己總是胸悶,好像總有塊石頭壓在胸口,讓我的呼吸急促不通順。只要有意識的覺察感受身體,我就發現自己是胸悶的,這讓我感到沮喪、甚至不耐煩。我相信也許身體有它的理由,因為身體不做沒意義的事。但我不信任身體,我不接納自己這樣的狀態。
沒想到這一週老師便提到類似的狀況,怎麼做呢?
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不放棄的回頭來關照身體、關照這個胸悶的感覺。
我願意嗎?
願意不厭其煩的靠近自己,接納自己的狀態,也接納自己的不接納嗎?
當我這樣問自己時,感覺到溫暖與安心。
我可以願意,也可以不願意,我是有選擇的。
但我願意練習,我願意觀照自己、愛自己。
這一週,夥伴們彼此分享自己平日靜心的方法與經驗。
我曾有一年多的時間,每日5點晨起靜心,有許多奇妙的體驗。後來因為睡眠品質出現問題,夜裡睡得不好,早上爬不起來。
我不執著晨起,但我期待重拾這個習慣。
目前就是把握生活裡的空檔做靜心。也許是搭捷運的20分鐘,也許是辦公空檔,甚至是打字的當下,刻意閉上眼睛,專注覺察自己的呼吸,也許只有2-3次呼吸的時間,睜開眼睛,內在狀態就會不一樣了。
如果你也有靜心的體驗或方法,歡迎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