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經驗分享|我在公司經歷了最失敗的一次 Q2

更新於 2022/07/0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Hi,大家好,我是 Alvin
上方的照片是 6 年前左右,我在前往日本江之島的路上,隨意拍下的照片。
近期相當懷念當時可以隨時往日本飛,隨時可以在日本重拾工作的初衷與繼續前進的動力,我想念日本的空氣、想念乾淨的街道、想念當地的食物、想念百年的文化以及歷史建築,此時此刻我真的好想(也很需要)再去日本充充電。
讓我如此需要充電的原因,是我在這個 Q2 經歷了一次相當大的失敗。
Q2 我們團隊的目標達成率低到離譜,我加入公司 3 年半的時間,沒有一次距離目標這麼遙遠過。雖然團隊大概在 5 月中左右,就已經發現 Q2 的狀況非常不樂觀,因為許多客戶在聊完後,都無法有很明確的方向或決策,甚至很多在 Q1 就接觸過的客戶,到了 Q2 依舊遲遲無法給出一個合作或不合作的決定。
原因是我們團隊面對的客戶類型相對複雜,客戶在內部討論時往往需要整合線上與線下跨部門的需求與想法;加上我們是提供趨勢面的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客戶在合作之前也需要調整許多內部既有的規則與作法,很多時候就算 Keyman 想執行,也需要一步步消彌掉內部的反對勢力,這也使得整個決策期被拉得比較長。
但可能是因為經歷過 Q1 在最後一個月順利完成達標的瘋狂經驗,即使 Q2 在遭遇眾多的不確定因素的狀況下,團隊依舊維持著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困境。
這個樂觀心態維持到了 6 月中左右,再盤點手上機會客戶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原本預計可以在 6 月完成簽約的客戶,其內部在跨部門會議中依舊無法取得合作上的共識,導致許多合作的推進遭遇到很大的阻礙,其中還有幾間機會客戶遭遇 CEO 換人、老闆換人、Keyman 離職等等的八點檔劇情;隨著 6 月底的時間不斷地逼近,團隊也意識到我們已經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能讓客戶在 6 月完成簽約合作。
我們這個新的團隊成立半年,在 Q1 表現不錯,原本預計 Q2 可以狹帶著 Q1 累積的機會客戶動能,做出更好的成績,但實際上卻慘遭滑鐵盧;
縱使團隊很灰心,但也仰賴於 Q2 遭遇的失敗,讓團隊有機會可以變得更強!
在分析了團隊這半年的相關談案數據之後,我發現幾個可以學習與改進的地方,避免團隊在 Q3 又重蹈覆徹。

第一點:預估目標需要滾動式調整

這一點,可以說是讓我感受最強烈的一點,幾乎可以說是因為我的錯誤預估,導致 Q2 的目標達成率如此之差!
當時我依照 Q1 團隊的整體表現,計算出團隊平均的成交率與客單價,再根據這兩個數值,推估出整個 Q2 團隊需要接觸與簽約的客戶數量;這個作法看起來很合理,但為什麼這樣的預估方式對 Q2 的業績影響如此之大?
我現在回頭來看,其實有一個主要的原因:
團隊人數不多,使得某位特定夥伴的高簽約率拉高了整體平均
我這邊舉一個例子,如果團隊有三位夥伴:
A 夥伴簽約率:30%
B 夥伴簽約率:12%
C 夥伴簽約率:9%
團隊平均簽約率:17%
如果今天團隊需要簽約 30 間客戶才能達標的話,以平均簽約率來計算,那團隊大概需要接觸 176 間客戶,代表每位夥伴要接觸 60 間客戶左右才能機會達標。
那最理想的狀況會是這樣:
A 夥伴簽約率:30%,接觸 60 間客戶,約可簽約 18 間客戶;
B 夥伴簽約率:12%,接觸 60 間客戶,約可簽約 7 間客戶;
C 夥伴簽約率:9%,接觸 60 間客戶,約可簽約 5 間客戶;
一共簽約:30 間客戶(達標)
各位,那如果今天 A 夥伴的簽約率在 Q2 變成 10% 的話呢?
那情況會變成這樣:
A 夥伴簽約率:10%,接觸 60 間客戶,約可簽約 6 間客戶;
B 夥伴簽約率:12%,接觸 60 間客戶,約可簽約 7 間客戶;
C 夥伴簽約率:9%,接觸 60 間客戶,約可簽約 5 間客戶;
一共簽約:18 間客戶(未達標)
如果團隊的數字沒有根據每個月的實際狀況做即時的滾動式調整,那其中一位夥伴的表現好壞就可能會決定整個團隊的生死。
這一點是我需要學習與調整的,因爲在我近 10 年的工作經驗中,基本上都是看月目標,所以也養成了看月目標的習慣,而月目標的節奏其實比較好抓,但我們團隊現在看的是季目標,這也是我第一次學習管理團隊 90 天的銷售節奏。
經過 Q2 的失利,讓我了解到管理季目標更需要做即時的滾動式調整,雖然團隊是看著每一季的目標數字,但目標數字要根據每位夥伴的狀況隨時更新,所以團隊內成員的溝通與協作能力顯得非常重要,這是團隊在 Q3 要重點強化的地方。

第二點:提升客單價是達標的捷徑

在 Q1 的時候,與我們合作的客戶中,有將近 80% 都是簽約兩年的合作案;
但 Q2 的時候,我們將近 80% 的客戶都是簽約一年的合作案。
這個狀況也直接導致我們 Q2 的客單價,僅僅剩下 Q1 的 60%。
客單價所帶來的影響非常劇烈,我這邊舉一個例子:
Q1 簽約 10 間客戶,客單價平均 45 萬,總共的營收為:450萬
Q2 簽約 10 間客戶,客單價平均 27 萬,總共的營收為:270萬
我們團隊所面對的客戶類型較複雜,因此團隊不會去期待衝高客戶的簽約數量,當簽約數量無法做到突破,而團隊目標又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維持住一定金額的客單價,正是達標的唯一方法;在 Q2 後期,團隊為了要讓客戶更快的合作,不再堅持推廣兩年合約,直接導致了客單價的流失,縱使最後簽約的數字維持住,但犧牲了總體的營收金額,考量到後續服務團隊替客戶 Support 的成本,以及客戶需要在一年的合約期內轉型成功,其實對客戶和公司來說,有機會是雙輸的局面。
因此優先與客戶簽約兩年合約,也是團隊在 Q3 不可以輕易放棄的價值觀。

總的來說,因為 Q2 的失利使得團隊在 Q3 可以學習用更好地做法來嘗試達成目標,我相信這不是壞事,說實話,也沒什麼時間讓我沈浸在失敗的情緒中,我們只能趕快了解失敗的原因,並提出改善的做法,因為 Q3 的目標緊接著也來了,讓人有一點喘息的機會都沒有,但我相信團隊在經過失敗的洗禮後,才會變得更強,更有韌性,也更加團結,屬於我們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感謝你的閱讀,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我想是需要勇氣的,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將自己的失敗與錯誤記錄下來,我希望除了用寫作讓自己沈澱之外,也可以幫助到你,也許你的 Q2 也過得很不好,但希望你了解,我們不可能凡事都順順利利,跌倒了就是再爬起來而已,記得拍拍身上的灰塵,記住讓你跌倒的坑洞,我們都別在相同的地方跌倒第二次了。
所以我想說,不要害怕面對任何一個你看起來熬不可及的目標,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目的地,都可能藏著你的職涯轉淚點。
-
如果你想和我交流,可以透過 Facebook ,也歡迎從 Linkedin 聯繫我。 非常感謝你們花時間讀這篇文章,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的不錯、有幫助到你,希望你能「留言」鼓勵我,
或是 追蹤我的專題 → 新創BD都在搞什麼?
我會更加油寫出更多內容的!我們下次見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最真實的BD(商業開發)分享,從個人業務拓展到開發團隊管理,從規劃、改善、進而完善的經驗過程,滿滿實戰性的做法與心得,希望能給同樣是在Sales & BD打拚的朋友一道實際的指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i,大家好,我是 Alvin 不過總體來說,我認為自己的職涯算是「幸運」的。 而且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幸運」,只是這個「幸運」並不像餡餅一樣會從天下自己掉下來,而是你需要付出努力; 回顧 2012/4 2013/7 加入公司一年後的暑假,這個暑假可以說是我十年職涯最重要的一個轉淚點。
大約是從去年的 11 月開始吧,公司為了在 2022 年獲得更大幅度的成長,我在公司內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任務,就是建立起一個全新的 Enterprise BD Team(企業型客戶)。 全通路客服整合與自動化再行銷協助 EC 客戶提升轉換率與營收。 又經歷了一次從 0 開始建立團隊的過程
今天下午,我傳出一則 LINE 訊息: 「Hello, Sean 最近考慮的如何?門市的銷售狀況依舊不錯嗎?」 過了一小時,Sean 來電
【Enterprise 企業型客戶進攻策略】 這是我從去年 11 月開始需要了解的新課題,也是工作上需要面對的新挑戰。 仔細回想過去 10 年以來,我在數位媒體業雖然已拜訪超過 1,500 家客戶,但所面對的客戶類型大多是老闆一人當家做主的中小企業;
【做自己的太陽,你就能當別人的光】 大概是在去年底吧,第一次到台北小巨蛋看魏如萱(娃娃)的演唱會,也是第一次在現場聽到這首令人非常陶醉的歌,陪著你 Be There for You。 :「當時為什麼會想寫文章?」 但你知道嗎? 面對工作,你更需要抱持【做自己的太陽,你就能當別人的光】這樣的價值觀。
一開始,我們先來認識這一群 Z 世代的朋友,所謂 Z 世代指的是「1990年後期出生的人」,大約是指 2000 年左右出生的這群年輕朋友。尤其是從 2022 年開始,許多 Z 世代的年輕人將初次踏入職場,開始為了生活與願景而努力生存,過不了不久,這群 Z 世代也會逐漸成為消費市場上的一大主力。
Hi,大家好,我是 Alvin 不過總體來說,我認為自己的職涯算是「幸運」的。 而且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幸運」,只是這個「幸運」並不像餡餅一樣會從天下自己掉下來,而是你需要付出努力; 回顧 2012/4 2013/7 加入公司一年後的暑假,這個暑假可以說是我十年職涯最重要的一個轉淚點。
大約是從去年的 11 月開始吧,公司為了在 2022 年獲得更大幅度的成長,我在公司內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任務,就是建立起一個全新的 Enterprise BD Team(企業型客戶)。 全通路客服整合與自動化再行銷協助 EC 客戶提升轉換率與營收。 又經歷了一次從 0 開始建立團隊的過程
今天下午,我傳出一則 LINE 訊息: 「Hello, Sean 最近考慮的如何?門市的銷售狀況依舊不錯嗎?」 過了一小時,Sean 來電
【Enterprise 企業型客戶進攻策略】 這是我從去年 11 月開始需要了解的新課題,也是工作上需要面對的新挑戰。 仔細回想過去 10 年以來,我在數位媒體業雖然已拜訪超過 1,500 家客戶,但所面對的客戶類型大多是老闆一人當家做主的中小企業;
【做自己的太陽,你就能當別人的光】 大概是在去年底吧,第一次到台北小巨蛋看魏如萱(娃娃)的演唱會,也是第一次在現場聽到這首令人非常陶醉的歌,陪著你 Be There for You。 :「當時為什麼會想寫文章?」 但你知道嗎? 面對工作,你更需要抱持【做自己的太陽,你就能當別人的光】這樣的價值觀。
一開始,我們先來認識這一群 Z 世代的朋友,所謂 Z 世代指的是「1990年後期出生的人」,大約是指 2000 年左右出生的這群年輕朋友。尤其是從 2022 年開始,許多 Z 世代的年輕人將初次踏入職場,開始為了生活與願景而努力生存,過不了不久,這群 Z 世代也會逐漸成為消費市場上的一大主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三個孩子中,老大是算最穩重的,但是最近總是被手遊給迷住,週一上學因為沒趕上校車,我載他去學校,看他似乎心情很緊張,我說不要急,一定來的及,他說,不是這件事,我是突然想起來今天要交分組報告,第三節就要上台報告了,但我忘了做。我沒說什麼只能跟他說加油,好好想想怎麼處理。 晚上回家我問,今天報告還好嗎?
Thumbnail
前幾天好友打電話來哭訴面試的時候被講得很一無是處 現在的工作又沒什麼發展性,主管也天天找他的麻煩 不知道到底還要不要堅持要換一個工作還是繼續做下去就好了 一邊講一邊說其實自己也默默的變成中年打工人 不像20代時候一樣容易換工作了 來問Norika的意見  要不要轉職,這真的只能自己
Thumbnail
創業家是否為連續創業家,是否有「失敗經驗」是評估時重點之一,相較成功天使投資人應更重視失敗經驗,成功有時偶然,但失敗卻是實實在在鐵板上錠釘子。特別有燒過「自己口袋裡的錢」經歷關掉辦公室煎熬的創業家更有價值。
Thumbnail
猶記得在博士班的第三年,是五年內最難過的一年。 經過兩年的準備與修課,老闆終於開綠燈,允許開始寫文章投稿。 在實驗室,同年入學的學弟學妹們都分別發表20、10幾篇SCI論文。但是,自己在嘗試投了將近十篇,全遭退稿...
Thumbnail
前面的故事:第一集、第二集 繼續來跟你聊聊「我在菜鳥產品經理時的一場奇妙失敗」最後一集 點數跟流通性之間的關係,就像火車與鐵軌的關係。 你重金打造了一個性能規格屌炸天的火車有什麼用? 鐵軌鋪了嗎?有地方落地嗎? 沒有流通性的點數就是死水,但日後我遇到過的許多老闆,總是不希望自己的點數流通出去。
Thumbnail
繼續來跟你聊聊「我在菜鳥產品經理時的一場奇妙失敗」第二集,想看第一集的朋友請:查看第一集 上次跟你聊到,我在十二年前加入了一家從事「點數交換」的新創公司,那是區塊鏈技術剛問世,虛擬點數這個概念還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的時代。 ​簡單來說就是做了許多自以為是的無效嘗試,把自己發行的點數玩成了一灘死水。
Thumbnail
最近因緣際會跟十二年前在新創公司時期合作過的夥伴又相聚,那是我第一次擔任產品經理的時期認識的朋友。 ​在我們之間的話題中,曾經一直有個遺憾,那是我們曾經覺得自己做對了什麼,但又莫名其妙收場的一個新創產品。 ​那是一個叫做 LiteEC 的產品 題材是什麼呢?現在說起來老掉牙,就是「點數」。
Thumbnail
說來很跳tone,我的菜鳥譯者求職記,其實是從遊戲公司開始的。這篇分享了我一試時筆試、面談的大略流程,提供有志往遊戲翻譯發展的人參考。
Thumbnail
  練習寫作的第二篇,就用我的工作來開啟吧!   首先要先稍微說明一下我自已,目前大約是大學畢業二年左右吧,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部的一家傳統喜餅業擔任門市人員,會先從事這項工作,是因為我讀了四年的公關廣告專業卻還是沒有下定決心要往這方面前進,在就學期間,不斷地摸索再摸索,還是無法打從心底說服自己要往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三個孩子中,老大是算最穩重的,但是最近總是被手遊給迷住,週一上學因為沒趕上校車,我載他去學校,看他似乎心情很緊張,我說不要急,一定來的及,他說,不是這件事,我是突然想起來今天要交分組報告,第三節就要上台報告了,但我忘了做。我沒說什麼只能跟他說加油,好好想想怎麼處理。 晚上回家我問,今天報告還好嗎?
Thumbnail
前幾天好友打電話來哭訴面試的時候被講得很一無是處 現在的工作又沒什麼發展性,主管也天天找他的麻煩 不知道到底還要不要堅持要換一個工作還是繼續做下去就好了 一邊講一邊說其實自己也默默的變成中年打工人 不像20代時候一樣容易換工作了 來問Norika的意見  要不要轉職,這真的只能自己
Thumbnail
創業家是否為連續創業家,是否有「失敗經驗」是評估時重點之一,相較成功天使投資人應更重視失敗經驗,成功有時偶然,但失敗卻是實實在在鐵板上錠釘子。特別有燒過「自己口袋裡的錢」經歷關掉辦公室煎熬的創業家更有價值。
Thumbnail
猶記得在博士班的第三年,是五年內最難過的一年。 經過兩年的準備與修課,老闆終於開綠燈,允許開始寫文章投稿。 在實驗室,同年入學的學弟學妹們都分別發表20、10幾篇SCI論文。但是,自己在嘗試投了將近十篇,全遭退稿...
Thumbnail
前面的故事:第一集、第二集 繼續來跟你聊聊「我在菜鳥產品經理時的一場奇妙失敗」最後一集 點數跟流通性之間的關係,就像火車與鐵軌的關係。 你重金打造了一個性能規格屌炸天的火車有什麼用? 鐵軌鋪了嗎?有地方落地嗎? 沒有流通性的點數就是死水,但日後我遇到過的許多老闆,總是不希望自己的點數流通出去。
Thumbnail
繼續來跟你聊聊「我在菜鳥產品經理時的一場奇妙失敗」第二集,想看第一集的朋友請:查看第一集 上次跟你聊到,我在十二年前加入了一家從事「點數交換」的新創公司,那是區塊鏈技術剛問世,虛擬點數這個概念還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的時代。 ​簡單來說就是做了許多自以為是的無效嘗試,把自己發行的點數玩成了一灘死水。
Thumbnail
最近因緣際會跟十二年前在新創公司時期合作過的夥伴又相聚,那是我第一次擔任產品經理的時期認識的朋友。 ​在我們之間的話題中,曾經一直有個遺憾,那是我們曾經覺得自己做對了什麼,但又莫名其妙收場的一個新創產品。 ​那是一個叫做 LiteEC 的產品 題材是什麼呢?現在說起來老掉牙,就是「點數」。
Thumbnail
說來很跳tone,我的菜鳥譯者求職記,其實是從遊戲公司開始的。這篇分享了我一試時筆試、面談的大略流程,提供有志往遊戲翻譯發展的人參考。
Thumbnail
  練習寫作的第二篇,就用我的工作來開啟吧!   首先要先稍微說明一下我自已,目前大約是大學畢業二年左右吧,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部的一家傳統喜餅業擔任門市人員,會先從事這項工作,是因為我讀了四年的公關廣告專業卻還是沒有下定決心要往這方面前進,在就學期間,不斷地摸索再摸索,還是無法打從心底說服自己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