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現實感的歷史學第四講:歷史與社會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一部歷史作品對一個社會來說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有的人或許會認為在某個時代當紅的歷史作品或論述即代表著那個時代社會上所有人對其的絕對認可,又或者也有人認為歷史作品之所以呈現在我們當下所能接觸到或看到的那樣全都是由某個支配著當代的巨大權力正在運作的關係。不論是哪一種觀點,都可以說是部分得符合歷史與其所處社會之間的關係,但是,正如我們所認知的社會往往也是由我們透過主觀認知與實踐去串連起來的一系列具有意義的認知實體,歷史本身也不過是其創作者與認知者們透過一系列具有意義的認知和實踐所形塑出來的。(也因此,某些歷史作品的創作意義超過了某些讀者的認知範圍的話就會失去任何積極的意義而徒留文本的存在而已。)

我們以法國歷史學家費南德‧布勞岱爾( Fernand Braudel)的作品《飛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與地中海世界》( Méditerranée et le monde méditerranéen à l'époque de Philippe II)為例,這部著作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是布勞岱爾歷經德國戰俘營的精力後所寫下的經典作品。對布勞岱爾來說這部作品是他在戰爭期間往返於地中海各地後所得到的深刻體悟,他發覺對歐洲人來說地中海沿岸的人類經濟與政治活動是由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超巨大文化社會實體,這一實體主宰的歐洲過往所有歷史事件的發展基調。從這部作品當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布羅岱爾作為一為成長於世界大戰以前的老歐洲人,他所關切的歷史敘事不在於國族主義敘事或者全球史的敘事,而是在歐洲人做為一個歷史集體的過往,他認為這是被民族國家所撕裂的歐洲人們所遺忘的。

布勞岱爾在他寫作《地中海》的時代並不是當時法國社會或者整個歐洲知識圈都流行他那樣的觀點,在他之前不僅有德國史家奧斯華德‧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以抽象的文明精神史著稱的《西方之沒落》(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大為流行,同一時期也有阿諾德‧湯恩比(Arnold Toynbee)以全球為單位所著成的諸文化、文明的大作《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稱霸於當時的歷史學界,其他傳統的政治外交史或英雄史詩傳記等等的作品更是在學院內外都難以撼動。布勞岱爾面對當時流行的歷史觀點或是學術權威典範並沒有因此屈從於哪一種已經流行或者被肯定的觀點,而是很自然的將自己所觀察到的現實化作考察歷史的模型而形諸於筆墨文字當中,正是因為對布勞岱爾來說社會就只是「那個樣子」,而他不過是把社會的「那個樣子」給呈現出來,而事後確實也引起了當時其他人們的共鳴並成為西方史學的經典之一。

所以,歷史並非是一個社會過去的濃縮版本,而是史家與認可其觀點的讀者們所以看到或認為合理的社會現實之一,這群人可能佔社會的絕大部分,但也可能只是屈指可數的幾個人,但不論如何他們對於這套歷史敘事的看法視同是真理,這樣的真理觀不論後世如何去形塑其權威或全盤否認,都無阻於這群人在當下的認識,也正因為如此,歷史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往往是相對的並且須由主體加以認定和詮釋。布勞岱爾的歷史著作或許對當時的法國或者歐洲知識份子來說具有振聾發聵的認同感,但傳到中文學界或者台灣主流史學界後就僅僅只剩下學術權威上的意義以及方法論的意義,中文讀者或者是身處在當代亞洲在看了布勞岱爾的文字敘述之後或許很難有貼近現實的共鳴,也很難跟現今的歐洲史學有所對話。但這並不代表布勞岱爾的作品失敗或著沒有抓住某種超越文化與古今認知的「客觀性」(對人類的創造物來說幾乎不存在),而是如同世界上有者形形色色的人們同時也就有著形形色色的觀點,這些觀點會隨著時間變遷而改變其影響力,但對於「相信」這一觀點的人們來說那個當下的認知即是真理,一部歷史是否足以代表一個社會也都是由特定觀察者去加以關聯和詮釋,而這樣的行為在絕對客觀(比如某種上帝視角)的情況下並不能去評判正確與否,只能交由未來的人們再去評判與關聯,我們所要做的就只是種好自己眼前的花園即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
99會員
108內容數
分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知識與文章的空間
2025/03/02
「在人不可能,但在神卻不然;因為在神,凡事都可能。」—馬可福音 10:27
Thumbnail
2025/03/02
「在人不可能,但在神卻不然;因為在神,凡事都可能。」—馬可福音 10:27
Thumbnail
2024/11/03
人是符號的動物,正因為人類無法全知全能的預測自己的命運,所以需要藉著自己能夠辨認出的記號來避免自己犯下無可彌補的錯誤。
Thumbnail
2024/11/03
人是符號的動物,正因為人類無法全知全能的預測自己的命運,所以需要藉著自己能夠辨認出的記號來避免自己犯下無可彌補的錯誤。
Thumbnail
2024/10/24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2024/10/24
至少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就已經能從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發現一種對政治的「超越性」想像,這種想像訴諸的不是現成的律法或習慣,而是去追問怎樣的政治才是真正好的政治,人類也因為這樣的追問從現實的動物演化成理想的動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歷史哲學: 歷史進程 黑格爾-擺盪-辯證歷史 生產形式-階級  個人角色 倒退 歷史: 無產階級-沒全打倒 共和派-本不是緊密階級、手段自身 小資+工人:過度階級、認為自己代表全人民、無抵抗 大資:為階級利關需獲得政權,方式取得後削弱;個體與階級利益的衝突 國家機器的完成 小農:小塊地、代表
Thumbnail
歷史哲學: 歷史進程 黑格爾-擺盪-辯證歷史 生產形式-階級  個人角色 倒退 歷史: 無產階級-沒全打倒 共和派-本不是緊密階級、手段自身 小資+工人:過度階級、認為自己代表全人民、無抵抗 大資:為階級利關需獲得政權,方式取得後削弱;個體與階級利益的衝突 國家機器的完成 小農:小塊地、代表
Thumbnail
作者: 傑斯特.韋慕特 原文作者: Chester Wilmo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8/08/01
Thumbnail
作者: 傑斯特.韋慕特 原文作者: Chester Wilmot 譯者: 鈕先鍾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1998/08/01
Thumbnail
讀《昨日世界》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享受了半世紀的太平盛世。這期間只要某些歐洲國家有了新的科技進步、新的發明,各國的國民不分你我同感榮耀。漸漸的歐洲各國都覺得自己強大了,卻不知其他國家也有同感,都希望奪取鄰國的財富來充實自己的國庫。當時歐洲國家的外交家都玩弄恫嚇的伎倆,自認為在最後關頭別的國家都
Thumbnail
讀《昨日世界》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享受了半世紀的太平盛世。這期間只要某些歐洲國家有了新的科技進步、新的發明,各國的國民不分你我同感榮耀。漸漸的歐洲各國都覺得自己強大了,卻不知其他國家也有同感,都希望奪取鄰國的財富來充實自己的國庫。當時歐洲國家的外交家都玩弄恫嚇的伎倆,自認為在最後關頭別的國家都
Thumbnail
只要一個瞬間,世間可能就此改變 本書描寫14位對歷史有重大價值的人物,以戲劇性的故事方式,描述他們當時做了什麼,某個瞬間,人類歷史就此改變。每一章皆是獨立撰寫,讓讀者更貼近主角,了解他們的處境,本書讓偉人不再只是一個名字,讓歷史不再死板,而變成了活生生的人物,書寫有按照年代,讀的時候不會讓讀者感到混
Thumbnail
只要一個瞬間,世間可能就此改變 本書描寫14位對歷史有重大價值的人物,以戲劇性的故事方式,描述他們當時做了什麼,某個瞬間,人類歷史就此改變。每一章皆是獨立撰寫,讓讀者更貼近主角,了解他們的處境,本書讓偉人不再只是一個名字,讓歷史不再死板,而變成了活生生的人物,書寫有按照年代,讀的時候不會讓讀者感到混
Thumbnail
茨威格的自殺,無關乎戰爭的勝敗。從精神上來說,他早已經是一個活在昨日世界的人。
Thumbnail
茨威格的自殺,無關乎戰爭的勝敗。從精神上來說,他早已經是一個活在昨日世界的人。
Thumbnail
本書講述中世紀時,環繞在地中海周邊,基督世界與鄂圖曼世界的爭霸衝突。作者用流暢的文字,搭配豐富的史料紀載,讓過往的故事躍然紙上,相當生動。雖說是本厚如磚塊的書籍,但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真真切切得讓我享受到閱讀之樂。
Thumbnail
本書講述中世紀時,環繞在地中海周邊,基督世界與鄂圖曼世界的爭霸衝突。作者用流暢的文字,搭配豐富的史料紀載,讓過往的故事躍然紙上,相當生動。雖說是本厚如磚塊的書籍,但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真真切切得讓我享受到閱讀之樂。
Thumbnail
歷史火車頭        人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定義自己,至少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國家已經成為定義自己最吸引人的方式之一。作者引用了《想像的共同體》一書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的話來說,認知自己屬於一個想像的社群,並被設想成一種深刻、平等的同胞之愛。這種情操可以說是近乎於宗教的狂熱與感性。     這股
Thumbnail
歷史火車頭        人們有很多方法可以定義自己,至少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國家已經成為定義自己最吸引人的方式之一。作者引用了《想像的共同體》一書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的話來說,認知自己屬於一個想像的社群,並被設想成一種深刻、平等的同胞之愛。這種情操可以說是近乎於宗教的狂熱與感性。     這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