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叮嚀:基督宗派路線的差別,其實比我們想像中小
社科小常識:思潮的對立交鋒,需要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理解
應用小撇步:誰是你的敵人?你跟敵人真的有不一樣嗎?
瑜亮之爭現代版
《三國演義》作者筆下的諸葛亮和周瑜,是華語文學當中最經典的難兄難弟,叫歷代讀者嘖嘖稱奇。分別屬於劉備和孫權陣營的兩人,是傑出的軍事家和謀略大師,智勇雙全,旗鼓相當,是讀者(尤其是男性)自然而然代入和認同的角色。
英雄的末日
瑜亮的終極對峙在荊州發生,第五十六回說:「第周瑜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裏釣魚鉤。」周瑜敗於諸葛亮的誘敵計謀,氣急敗壞,加上舊疾復發,從戰馬墮下來,最後飲恨而終。周瑜斷氣之前,留下傳誦古今讀者的名言:「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得悉周瑜離世,悲傷不已,為他唸出足泣鬼神的祭文:「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朴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周瑜之死為諸葛亮所帶來的震撼,讓人聯想到約拿單身亡之於大衛。
聖經英雄本色
舊約聖經的歷史書卷記載以色列國皇室的恩怨情仇,精采絕倫。其中開國君王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和第二任國王大衛的友誼,有情有義,肝膽相照,為基督徒津津樂道,更成為今天「同志釋經」的焦點。有一次,約拿單和兄弟跟從父親與外族非利士人打仗,最後慘敗,一起陣亡,屍體被掛城牆示眾。撒母耳記下描述大衛為摯友約拿單所寫的哀歌:「我兄約拿單哪,我為你悲傷!我甚喜悅你!你向我發的愛情奇妙非常,過於婦女的愛情。英雄何竟仆倒!戰具何竟滅沒!」(撒下一26~27)
基督教的瑜亮
瑜亮之間的對決、約拿單與大衛的交情,都體現在路德與伊拉斯謨的故事當中。他們是宗教改革時期重要的神學家,分別代表新教和天主教兩大陣營。
你就像你的敵人
擂台上兩雄相遇,鬥得難分難解;令人訝異的是,他們的出身、際遇往往十分相似,甚至本是同根生。一四八三年,路德生於今天德國中部一個小鎮;父親是礦工,母親主責家事,偶爾做一些小買賣。伊拉斯謨比路德大十七歲,生於荷蘭的鹿特丹,父親是個神父──沒錯,伊拉斯謨是神父的私生子。路德的童年生活過得不愉快,與家人有很大張力;伊拉斯謨的父母則在他幼年時離世,幼小心靈缺乏雙親滋養。路德和伊拉斯謨在少年時代都就讀由敬虔弟兄會開辦的學校,過講求紀律的住宿生活,熟讀西方經典,最重要的是接受新靈修運動(devotio moderna)的熏陶。新靈修運動不像主流信仰生活那樣仰賴聖禮和善功,例如標榜朝聖之旅和聖地的靈性作用;也不像思辨式靈修那樣抽象,與日常生活距離很遠。新靈修運動強調個人內在屬靈生命,時常默想與神的關係,這運動的代表作就是肯培斯的《遵主聖範》。少年時代的栽培引導他們更渴慕屬靈的事,他們畢業後加入奧古斯丁修會當修士,然後都因不同理由而離開。屬靈英雄都是普通人,自然而然有脆弱但人性的一面。路德一次在路上遇到雷電降在身旁,擔心一命嗚呼,於是向聖人祈禱,立願之後當修士。伊拉斯謨則在巴黎大學求學期間,突然發高燒,情急之下向巴黎主保聖人祈求,最終獲得醫治。
基督教武林?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下一回,大家會看到兩位神學俠士在江湖相遇,倚天屠龍,刀光劍影,一場又一場好戲要上演了。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