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組織管理經驗整理:如果本質上不賺錢,讓成員做自己想做的事最有效率,談自主性營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研究所念了管理,就有一種啥子都可以套上管理的感覺,行銷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無處不管理,剛好這幾年有實務的應用跟失敗,趁著今天有2個作業的死線等著我,不務正業的效率大增,就趕快來整理一下,適用規模估計是2-15人的小組織,有些是實務經驗,有些則是縱其想象,還是有做歪做不好的時候,整理出來交流交流,談談「以人為主體」的應用是什麼樣子。

管理是什麼? 對我來說管理很像是在照顧一個系統運作的人,所以他是不是所有權人、領導人、權力與決策中心? 雖然實務經驗上很常是同一個人,但是我認為未必,所以我想把管理跟權力分開來談,管理與權力如同財務與會計,本質獨立但時常交互運作,因此總是被混在一起談,也讓有些問題根本性的難解。

所以這裡不是以一個老闆的角度來談,而是以一個管理員的角度來談,我的角色很像是站一個在看著烤箱烤肉的人,烤箱就是這個系統,就是組織,肉就是目標,管理員的工作就不是去烤這個肉,而是確保「烤箱可以把肉烤好」,作為一個管理員通常最擔心的第一件事是,烤箱有沒有電,就是「動力」

我看到組織動力,基本上有2種,一種是外部動力驅動,一種是內在動力驅動,外部動力是組織賺錢>付更高的薪水>讓人更有動力/或是請更會賺錢的人>賺更多的錢,基本上是這個邏輯,但我不太熟悉這個,我也認為對NGO不是最佳策略,NGO是非政府組織的簡稱,NPO是非營利組織的簡稱,雖然基本概念不同,但是在台灣應該是長期廣泛性的混用,所以我說的不是最佳策略,指的是: 「不是NPO(非營利組織)的最佳策略」,從字面上就可以知道,組織的重點就不是在營利,用營利作為動力來源,在組織會形成分心(1個組織有2個最高等級的目標,賺錢關乎存在,而非營利的工作關乎組織存在的意義),有人忙找錢,有人忙做非營利的事,因為都是最高等級,所以目標間的資源競爭問題就會不斷出現,是賺錢重要還是非營利的事重要? 事實上是都重要,沒有存在,意義沒有肉身,但沒有意義,存在沒有靈魂,所以可預見的是,以外在動力為驅動的NGO,都容易陷入靈魂與肉體的2難。

幸運的是,烤箱的動力不只有外在動力(電),還有內在動力,就是「想要做」,通常既為NGO,想要做的事不是「不賺錢的事」,而是想做「一件重要的事,但這件事不會賺錢」,所以重點是放在「何為重要」,這是本文想要分享的第一個經驗,組織內的哲學討論很關鍵,因為常常是「你的重要」不是「我的重要」,這個哲學討論的重點不是「你的重要還是我的重要,哪個比較重要」這樣的重要性比較,而是重點放在「原來你的重要是這樣,我的重要是那樣」的重要性盤點上。有人覺得烤箱的火力重要因為肉才會熟,有人覺得溫度要穩定重要,因為才不會烤壞,有人覺得保溫重要,這樣才不會浪費電,當每個人覺得重要性的部份彼此認識了,那工作就會可以得到自主性的分配,覺得火力重要的人就會去做加熱器的工作,覺得溫度穩定重要的就會去做風扇的工作,覺得保溫重要的就會去做烤箱的門的工作,這是內在動力的第一個構成「自主性」。

但「自主性」提的這麼高,作為管理員的第一個擔心就來了,好,那現在雖然烤箱不用電就可以自己動了,但是每個角色還是需要薪水才能吃飯,這是我們在貨幣經濟霸權下的難處,生活所需還是要用錢來換,大家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直做不賺錢(烤肉)的事,以前烤肉是可以賣來換電的,現在烤肉烤給沒有錢買肉的人吃,那電從哪來,是要用愛發電嗎? 但這邊薪水雖然是絕對必要的,但是當烤箱具備一定自動化之後,需要的電也一定沒有以前這麼多,這也是我認為許多大型NGO的初期,那時候沒有錢,也是運作的很好,因為內在動力足夠,但到形成大型NGO就變成高度仰賴外在動力,也幾乎失去燃起內在動力的制度與方法。因此我認為在初期,內在動力運作,其實很大程度可以消除管理員的組織敗亡焦慮,所以我們可以這個基調上,開始討論電從哪裡來。

相較於商業組織的銷售,非營利組織就是募款,這個我覺得就牽涉到非謍利組織的行銷難題,今天商業推銷的「利己」的商品要解決個人的問題,個人的問題自己就有感覺,不太需要溝通,就可以直接推solution,但「利他」的工作解決社會的問題,但社會的問題很容易讓不被社會問題影響的人沒有感覺,所以推solution之前,要先建構問題的存在,這個跟很多需要高度溝通問題意識的商品很像(你知道你家的水其實巴啦巴啦)這樣的開頭,但有一個關鍵不同來自於,人在捐款後獲得的東西也與銷售很不同,錢的本質是交換,交換要換的到東西,有回饋感,丟出去有噗通一聲也是回饋感,我認為回饋感是一種平等與相互性的需求,即便是不求回報的捐款人,仍應得到他們需要的回饋感,而這通常是一個很純感受的東西,因此非謍利組織的電力來源「行銷」我認為重點在於

1.長期穩定的與社會溝通組織工作所看到的社會樣貌,建構共有的問題意識,把我覺得重要,變成我們都覺得重要。

2.確保捐款與回饋感受的關系,故事感不感人,小小的錢是不是幫助多多的人,這可能是重要的回饋感來源,但是我們是否與受助者保持平等互助,受助者是否有尊嚴,是否有誤會的面向被公平的對待,這些也可以是重要的回饋感來源。

這樣的這個工作依舊是有機會被自主的完成,有人覺得錢是烤箱運作的關鍵,就會去做電線連到電源的動作,即便是管理員這個工作,也是我認為如果大家都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會不會漏掉什麼的擔心,而去站在的我覺得重要的位置。

但「自主性」提的這麼高,作為管理員一定會非常擔心「要是大家都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後會不會無法形成一個烤箱,因此這個平常沒在烤肉的管理員工作就來了,管理員的重要工作就是「彌補自主性分工後的不足」我認為是2個

「協助整理出一個大家都想要的核心目標」

不管大家想做什麼,終會需要一個肉在中間,好幾年前有一位實習夥伴給我一個建議:「我覺得實習生不需要加入願景的討論,因為如果未來的實習生人改變了,那核心目標是不是也變了。」那時候我沒有想太多就說:「對」,那時候衝動回答的多,現在答案雖然沒有改變,但是有了一些實作的觀察,我作為一個比較激進的管理員,我會覺得烤箱是主體,共識是什麼就是什麼,只要我有在共識其中,雖然看起來很令人擔心,但實務上其實核心目標一次一次的討論,只要不是團隊成員大量離開,其實都不會大改方向,反而是會走向更深刻的核心目標,而在其中愈有經驗的人,雖然沒明定說,你比較老,那你的話比較有效,但經驗與知識仍是這種共識決中高度參考的依據,而因為自主性的提升,大家都在做一定程度自己想做的事,討論比較不會摻入無關本次主題的新仇舊恨XD,最後肉會比有容易形成。

「找出那些重要但"目前沒有人想要做"的工作的解決方案」

當大家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一定會有那些沒人想做的事,但這並不需要太擔心,相信你的團隊夥伴,他們可是做慣了「他們覺得應該做,但是真的不是這麼想做」的工作的專家啊,所以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點空間來做這些「暫時沒人想做」的工作,這個空間有多大,我目測約20-30%算是舒適,太低可能會讓人覺得,啊我這麼自由真的可以嗎XD,最大可容忍我覺得60%極限,會從疲勞轉成為不滿吧,所以依然可以分工,但管理員就要記得:「有人正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那管理員就可以看看這件事是要再找一個有興趣來做的人做,最終還是希望讓每個人慢慢移動到他們想做的事上,並讓組織順利運作,那真的找不到人怎麼辦,還是有個60分的方法,就是管理員去做或是勉強夥伴去做,不是好方法,但也是方法。

所以概念上,當我現在是一個管理員,感受到烤箱沒有電源斷斷續續的,發熱器愛熱不熱的,有時候趕快去調整電線,甚至自己導電,有時候去幫忙發熱,覺得分身乏術焦頭爛額,這時候可以做的事就是在抽身前,先開始在團隊內確認大家覺得想做跟重要的事是什麼,然後慢慢的調整分工,讓成員從現在的角色慢慢的移動到自己有興趣的位置,那內在動力就會開始有長出一點了,接著在這個新的位置上,有些成員會力不從心,或是做的不如你意,問題可接受就相信他,讓他再試試,問題如果嚴重,就跟你一起探索原因是缺少了什麼,是需要再次調整,還是更多資源(沒錯,做的如果不如你意,可以考慮給出更多資源),當問題解決了,動力就會再長出來,而且也會累積一些信任感,但我覺得就不是一個很快的過程,我的經驗是,問題累積了多久,就要花多久時間解決,但只要在解決的路上,一定會走向更順利的方向。

而終歸到底,這件事的發生,很關鍵的取決於組織目前權力最多的人如何看待整個系統,最有權力的人,通常也是責任最大最焦慮的人,但時常落入愈焦慮,因此更急切的拿起更多責任,也同時拿起權力,而讓權力更集中,但也更焦慮,焦慮為何沒有人分攤這些責任,是體諒也是擔心,擔心這樣的責任扛起來對大家來說太辛苦,但沒有讓更多人掌握權力,團隊成員容易失去自主性與學習的機會,失去動力,也失去成長的養份,因此與自己的焦慮相處,分享自己的焦慮與無助,將權力緩緩的分配出去,慢慢的烤箱的內在動力會長出來,管理員工作可以跟權力中心脫勾,不會成為自己不想成為權力中心,不會在緊急情況被迫獨裁又被非議,也會比較沒這麼焦慮,工作也會比較順利。

這是內在動力三個部份,自主性、自我效能感與連結感的自主性,因為我覺得自主性最難,因為跟權力難分難捨,所以先以這個為主,但不代表了自主性有了就一定有內在動機,如果自我效能感沒有(常常力不從心),或是沒有連結感(工作覺得孤獨,沒有團隊感),內在動機還是有可能失去的,但我認為自主性的營造,可以搞定6成的問題,自我效能在組織內培訓、共學可以得到一定的滿足,連結感在組織內的非正式活動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滿足。

而作為團隊的一員,我認為NGO現在市場的薪資,仍有價值未被反應的問題,還有蠻多上調的空間,但在這種架構下注定薪資不會比得上市場上專注在賺錢的團隊,如果薪資比較高,對專心經營營利事業的團隊情何以堪XD ,但回到本質問題,一種是專注賺錢,用錢去換你想做的事,一種是專注你想做的事,錢是拿來維持生活,說到底沒有好壞,想要什麼而已,所以最後組織的樣貌大概會是一群財富有限但還覺得快樂有意義的夥伴。

--

結果根本找不而全員集合的合照,是有多久沒拍合照,下欠例會要記得拍,拜託不要再用司機大哥拍的那張乘風破浪圖了,說是惡搞照,根本就只有惡搞到我而已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德的沙龍
23會員
40內容數
記錄我靈性探索中比較重大的事件
阿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19
最近因為工作的回顧,打開了這段在3年前的文字 不到三年,我生命的改變真的是天翻地覆 ------- 我一向期待自己有能力整理自己的失敗與失序,因為我一直相信直面與說出自己的晦暗,正是力量的來源。 我希望看這篇的朋友,不要將我的失序,當作是你的責任,將這篇文字當作看一個故事,可以難過,但不要責怪自己或
2022/09/19
最近因為工作的回顧,打開了這段在3年前的文字 不到三年,我生命的改變真的是天翻地覆 ------- 我一向期待自己有能力整理自己的失敗與失序,因為我一直相信直面與說出自己的晦暗,正是力量的來源。 我希望看這篇的朋友,不要將我的失序,當作是你的責任,將這篇文字當作看一個故事,可以難過,但不要責怪自己或
2022/09/04
今天聽到某個市議員候選人談論艋舺公園街友議題,仍然想採用淨空公園的排除性的作法 「人權很重要,但是一個公園不應該讓大人不敢帶小朋友去玩吧」 「日本有很好的作法,就是想軍隊一樣,早上起來街友都會把棉被疊的整整齊齊」 我第一個感覺不是生氣,是覺得有趣,有人想談我喜聞樂見,但我想分享一個我的觀察
2022/09/04
今天聽到某個市議員候選人談論艋舺公園街友議題,仍然想採用淨空公園的排除性的作法 「人權很重要,但是一個公園不應該讓大人不敢帶小朋友去玩吧」 「日本有很好的作法,就是想軍隊一樣,早上起來街友都會把棉被疊的整整齊齊」 我第一個感覺不是生氣,是覺得有趣,有人想談我喜聞樂見,但我想分享一個我的觀察
2022/09/04
在念研究所的時候,老師介紹了「第五項修煉」這本書,說這本書很猛,你們一定要看,但不一定看的懂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系統思考與學習型組織,裡面提到學習型組織有幾個很讚的特點,雖然那時沒有看很懂,我現在好像有找到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關鍵在於「組織整體的自我覺知總量」 覺知的要點在於
2022/09/04
在念研究所的時候,老師介紹了「第五項修煉」這本書,說這本書很猛,你們一定要看,但不一定看的懂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系統思考與學習型組織,裡面提到學習型組織有幾個很讚的特點,雖然那時沒有看很懂,我現在好像有找到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關鍵在於「組織整體的自我覺知總量」 覺知的要點在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好的團隊不是找來的,是建立而成的 沒有誰是為了誰做事,我們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的一群人 我是個國立大學的學生,曾經待過校內組織、非營利組織,也有多次自籌團隊的經驗。專案與領導經驗比多數學生豐富,歸納出一些帶領學生組織或非工作性質組織的觀點,與大家分享。 大家都沒有領薪水,沒有人有義務遵從誰的想法
Thumbnail
好的團隊不是找來的,是建立而成的 沒有誰是為了誰做事,我們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的一群人 我是個國立大學的學生,曾經待過校內組織、非營利組織,也有多次自籌團隊的經驗。專案與領導經驗比多數學生豐富,歸納出一些帶領學生組織或非工作性質組織的觀點,與大家分享。 大家都沒有領薪水,沒有人有義務遵從誰的想法
Thumbnail
上篇文章,意外地得到了一些迴響,謝謝閱讀、留言、和私訊給我的朋友。領導,就像一門越修越精深的功課,不同的年紀,也會從領導這件事情上,接收到形形色色的反射。 領導,迴映給我最大的反射,其實不在領導他人,而關乎統御自我。除了有意識、策略性地發揮優勢,還包括有警覺、系統化地察知盲點。
Thumbnail
上篇文章,意外地得到了一些迴響,謝謝閱讀、留言、和私訊給我的朋友。領導,就像一門越修越精深的功課,不同的年紀,也會從領導這件事情上,接收到形形色色的反射。 領導,迴映給我最大的反射,其實不在領導他人,而關乎統御自我。除了有意識、策略性地發揮優勢,還包括有警覺、系統化地察知盲點。
Thumbnail
管理的目的簡單講就是「把資源轉化成有價值的產出。」 分別用4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馬鈴薯、其它單位不要的組員被調來你這裡、會議報告、非管理職上班族
Thumbnail
管理的目的簡單講就是「把資源轉化成有價值的產出。」 分別用4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馬鈴薯、其它單位不要的組員被調來你這裡、會議報告、非管理職上班族
Thumbnail
★從心力交瘁到重燃熱情,從無利不早起到奮不顧身,內在驅動力帶你發自內心熱愛工作、追求更頂尖的專業成就、維繫美好的關係、培育出未來真正需要的下一代。
Thumbnail
★從心力交瘁到重燃熱情,從無利不早起到奮不顧身,內在驅動力帶你發自內心熱愛工作、追求更頂尖的專業成就、維繫美好的關係、培育出未來真正需要的下一代。
Thumbnail
「微溫的」環境 剛剛提到「微溫的」環境跟「適宜的」環境,就是沒提到「舒適的」環境,難道強者團隊的主管不專心營造舒適的環境嗎?
Thumbnail
「微溫的」環境 剛剛提到「微溫的」環境跟「適宜的」環境,就是沒提到「舒適的」環境,難道強者團隊的主管不專心營造舒適的環境嗎?
Thumbnail
在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以下簡稱NPO)服務的你,是否有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老闆/主管,或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事必躬親,沒有你的介入炒出來的菜總是少一味,往往只能在高峰感受王者寂寞的超級主管。
Thumbnail
在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以下簡稱NPO)服務的你,是否有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老闆/主管,或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事必躬親,沒有你的介入炒出來的菜總是少一味,往往只能在高峰感受王者寂寞的超級主管。
Thumbnail
「權威式管理」,是以「事」為優先, 所有的人都在為「事」服務,而將個人放置在後, 「教練式領導」,是以「人」為優先, 引發一個人內在價值,以此做為推動完成目標的動力, 讓企業與個人能獲得雙贏。 這是這兩種管理模式的簡單區分。
Thumbnail
「權威式管理」,是以「事」為優先, 所有的人都在為「事」服務,而將個人放置在後, 「教練式領導」,是以「人」為優先, 引發一個人內在價值,以此做為推動完成目標的動力, 讓企業與個人能獲得雙贏。 這是這兩種管理模式的簡單區分。
Thumbnail
「這問題已經出現很多次了!」 「我覺得你應該去跟他們好好聊聊?」 「錢又少,事情又多,是拿香蕉請猴子嗎?」
Thumbnail
「這問題已經出現很多次了!」 「我覺得你應該去跟他們好好聊聊?」 「錢又少,事情又多,是拿香蕉請猴子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