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斜槓創作是自我探索的第一步

2022/09/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相信你應該有聽過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是幫助你更暸解自己,藉由暸解自己的性格、擅長的事情、個人價值觀,進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七年級生的感觸

我本身是七年級生,不管在工作或學業上大多有個想法,覺得必須要很刻苦,付出非常多,累積很久才可以達到成果,而這些努力比較多是為了達到某種規定和他人的要求,比較少考慮到自己,所以很容易可以聽到一些身不由己的言論,當然這是我個人以及身邊同儕在共同求學、工作之下的觀點,不代表全體七年級生都是如此,我沒辦法代替這整個群體發聲。
好,所以我在求學階段和工作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很自然地只想去滿足別人的要求和期待,根本也沒想過要學習自我探索。

▎大學期間的小故事

在我的成長歷程中,也幾乎很少聽到有人在討論如何自我探索,尋找自己不同的可能性,基本上大多都是跟著既定的步調走這樣,講一個我大學期間的小故事
我記得是大四的時候,當時因為學分都休完了,專題也做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就是在等畢業,當時想找點事情做,就跟其他同學一起去修商學院的管理學,補充一下我本身是念電腦與通訊工程系,主攻通訊相關學程,現在想一想,應該把那個時間拿來做Side Project才對,總之當時在那個時間點你要不就是再補修學分,不然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準備考研究所。
我自己當時非常確定不想考研究所,原因是我對自己主修的領域沒有想要再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議題,我覺得至少要對該領域有進一步的想法,再去念這個研究所會比較有意義,當然那只是我個人的想法,有不少人單純為了那張文憑去念的,也很好,總之最後我決定不考研究所,想要早點畢業當完兵出去累積實際的工作經驗。
在當時我相信有類似想法的學生應該也是有的,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再準備考試,所以某種程度來說,很多人也是被影響到的,比較少人真的會去深入地暸解為什麼要做念研究所這個決定。
其中一個同學讓我印象深刻,他原本也沒有要考研究所,然後有一天應該是他的媽媽,到他住宿的地方,然後看到其他同學要外出的時候,就順口問了一下「你們要去出去啊?要去哪裡呢?」這些同學就說「喔!我們要去補習啊,要準備考研究所了」,然後他媽媽就看著他兒子説「疑,那你怎麼沒有去補習?你不考研究所嗎?」
最後那位同學就開始了他的補習之路,準備去考研究所,至於最後有沒有考上,後續的事情我就沒有再多關注了。
類似這樣的現象其實說明了,大多數我們的選擇很容易被環境、他人所左右,別人認為你應該要做什麼,影響了我們如何做決定。

▎創作是最直接的自我探索

長期累積風險較低的斜槓創作

自我探索的方式我想應該很多,比較專業的方法論會是在職涯或生涯探索的工具與課程,那我今天則是會以創作來作為自我探索的方式,最主要是因為個人經驗,我本身就是透過創作的方式來去接觸其他領域的人事物,根據這些經驗來進一步暸解自己,雖然透過閱讀、參加講座、活動也可以,不過這些方式讓你實際執行的效果是有限的,你輸入了很多,但是卻忽略了輸出,反觀創作則是相反,你從一開始就要想辦法挖掘、找出方向,並且實踐。
大家都希望能夠追逐自己的熱情,創造自己的理想生活,在這些充滿美好願景詞彙底下,我也一樣,很憧憬那些畫面,也朝著這些目標前進,但我想跟你說,限量是殘酷的,不是啦,是現實的殘酷往往容易被我們所忽略,你還是得先想辦法生存下去,畢竟如果連基本的生存都顧不好了,在追逐熱情的路上,可能會有更多的阻力出現,雖然相較於以前戰亂的時代,現在的我們比較不容易餓死,但經濟的壓力確是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許多人還有父母、老婆小孩要顧,壓力真的是不小。
所以相較於許多正在鼓吹離職創業的說法,我反而比較推薦藉由斜槓創作來探索自己,你並不一定要把它當成是創業,創作或是經營自媒體並不能完全跟創業劃上等號,許多人本來就對創業很陌生,創業也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我這邊真正想表達的事情是,創作是一種讓你能夠先跨出一小步,做點不簡單的事情,並在保有一份正職工作的前提之下,在下班後進行一系列你在上班無法進行的嘗試。

你需要先建立廣泛的創作MindSet

那既然要創作,我們簡單聊一下創作,創作的類型相當的廣泛,不限於文字、數位影像這些創作,各種實體的體驗,像是辦活動、繪畫、陶藝、插花等等還有許多都是創作,創作很多時候可能會來自於一個抽象、甚至是不太實際的想法,而最終表現出來的形式可能受限於技術與認知,但是創作的想法他是不受限的,所以在這裡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是非常自由的。
我在當軟體工程師有一段時期,就把寫程式當成是一種創作,達到同樣一個目的地,我可以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並且搭配新的框架或觀念來讓日常的工作不這麼的枯燥,並將這個過程學到的新東西分享給團隊,大家一起學習成長。
所以說生活和工作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當成一種創作,差別會在於我們對這件事情有沒有熱愛,開始創作後你會更加仔細的觀察周遭發生的一切。

▎找到自己的個人價值主張

那在講回來到底要怎麼做才可以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與生活重心呢?該如何解決當前所遇到的困境呢?老實說,每天做相同的事情是想不出來的,每天重複相同的生活經驗是很難獲得新的洞察方向,以我為例子的話,當時一開始我嘗試了閱讀,並藉由閱讀成為了分享者,大多數文字類型的創作者都是這麼開始的。
透過閱讀加上自己工作與生活的經驗,再把這些東西整合再一起獲得個人的觀點,並且在一個主題框架的脈絡之下開始嘗試進行分享,這是讓我感受到有熱情的創作方式,因為我可以藉由創作的過程跟自己的內在想法碰撞,也有遇到那種碰撞不出想法覺得滿痛苦的時候,其實人是需要痛苦的,只有熱情和歡樂的事情也無法生存下去,有痛苦才會想要進一步突破他,突破之後獲得成就感,兩相平衡讓我們可以持續的前進。
當我準備要開始一個創作時,會需要問自己許多問題,為什麼想分享這個主題?這個主題對我來說為何很重要?我從這個主題當中獲得了什麼?我想藉由這個主題傳遞給其他人什麼樣的理念價值?
所以可以從這些過程當中,同步釐清屬於我的個人價值主張,這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少了這一層面的東西,就比較難驅動我持續對這個議題發聲,我至少可以慢慢知道自己重視以及不重視的東西有哪些,反覆這個流程會越來越認識自己。
▸ 本文同步收錄在PODCAST節目「Neil生活療癒力」,在這集當中也進一步的傳遞「從重新看待自己日常經常會做的那些事,在這些事情中找到樂趣,為自己的生活注入生命力」以及「我在傳統職場以及透過創作遇見的那些人、事、物給我的啟發」歡迎點擊下方前往收聽。

▎開始創作的兩個方式

任何形式都可以,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我推薦兩個立刻可以做的事情

❶ 閱讀並說出你的看法

只有閱讀是不夠的,你要嘗試輸出,藉由説出來或寫出來的過程能夠讓創作成為自我探索的第一步。

❷ 在一天的任一時段寫日記

試著開始記錄你觀察到的事情,從生活與工作中那些原本你覺得不重要的一切事物中開始,創作之前要先學著觀察,從觀察外在世界發生的事情,到觀察你的內在,當開始這麼練習之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有很長的時間都處在自動駕駛狀態,而現在你就好像終於離開了駕駛座,下車看看一直以來都在你身邊卻被忽略的東西。
除了日記你也可以嘗試晨間隨筆,關於晨間隨筆我在IG曾經分享過這個方法,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
以上分享了創作與自我探索的關係,以及簡單開始的方式,相信當你開始嘗試之後,可以從中一步步獲得很多很多的感觸。

☕️ 在以下幾個地方找到我
🙋🏻‍♂️ 提問&合作歡迎寫信到 [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繫
59會員
46內容數
「習慣養成是一種生活化的修行方式」,你會在任何時刻突然想要做出一些改變,追求成長的自我認同感是你我都需要的。 這一切都需要累積,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習慣存摺,現在你的存摺裡是負債還是有穩固的現金流呢?跟著此專欄,我希望能與你一起讓習慣存摺由虧轉盈,或者放大利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