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用思考、感受、直覺,開啟高績效的內在能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前些日子進行了一場印象深刻的離職面談,一位優秀的工程師表示這陣子身心狀況不佳,已影響到自己對於工作的表現,所以想提出離職讓自己休息一下。

我詢問,主管有對於你的工作表現提出回饋嗎,怎麼會覺得自己工作表現不佳呢?員工表示:沒有,但他看著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樣子,跟之前的產出與效率差異太大,自己沒有辦法接受。

這個原因令人心疼又無力。因為塑造職場環境是我們可以為員工著力的地方,但是個人的心態卻是涉及一個人長久的生活模式。

過去外派時,也曾遇過優秀工作者因為在印尼適應不佳、備感壓力而影響到工作表現最後選擇離開,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雖然看到了對方實際卡住的點、很想拉他一把,但個別化心理還是需要交由對方意識到這個情境,否則難以敞開心房。

心理健康對於高績效的影響

有關工作者如何達到高績效一直是很紅的職涯成長主題,但是大多數的書籍都提到工作管理方法、高效能產出、高效能習慣、成長心態等認知行為層次的訓練。隨著疫情對生活帶來不確定性的衝擊,企業也開始意識到到情緒、適應性、壓力、復原力等心理健康對於工作的重要性。

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作者Charlie Unwin認為,真正的專家不是只單有專業或技術而已:「真正的專家特點是:他們有能力在具體的外部世界(如技術和身體)和他們更抽象的內部世界(心理、情感和直覺)之間抽離與轉移。」

Charlie本身的經歷非常特殊,曾擔任英國皇家騎兵砲兵軍官、全國冠軍的運動員,後對於應用心理學產生興趣後攻讀運動心理學,研究精英運動員心態。畢業後與許多頂尖運動員合作、協助他們維持巔峰狀態。亦將研究結果運用到其他領域,如:英國特種部隊、戰鬥機飛行員、外科醫生、律師、企業組織等高績效人士提供培訓服務。

Charlie認為這些世界上最優秀都在內在心理下功夫。他們管理自己,使自己能夠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實現卓越的思想、感情和習慣。而我們也可以透過相同的鍛鍊方式讓自己成為高績效人士。

而Charlie提出了如何訓練思考維度、感受維度、直覺維度等的訓練方式。這三個面向暨相互連結又彼此影響,缺一不可。


raw-image

思考維度是有效清晰思考的能力

思考維度就是計畫、解決問題、預測的認知能力,由大腦前額葉管理。同時思維也是我們精神的守門人,負責守護著允許進入和拒絕進入的事物,並且把我們的注意力以及專注度投注在允許進入的事物。

換句話說,當運動員遭遇失敗時,如果他們把失敗看成是不可避免而不是災難,在思考維度上就會專注在自己的訓練與準備等這些可以控制的事物上。因此,但我們具備積極的心態時,就可以在思考維度上處於最佳狀態。

思考維度提升的方式是訓練你的心態以及加速學習。在這裡Charlie提到神經可塑性的作用:學習是以神經科學為基礎,神經元連接並加強這個功能,形成神經通路-一條大腦中對應於複雜技能、行為和思維過程的能量高速公路。你的能力取決於這些技能、行為和思維過程能讓你多快、且出色的完成手邊的工作與任務。

而要怎麼透過神經元加強連結呢?

第一是學習,學習過程本身構成思考和專注的架構。當你停止學習,就會停止關注那些在可能失敗或屈服壓力時協助你,讓你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架構。而這些架構的功能是在大腦中建立更乾淨、更有效的路徑,協助維持精神狀態。

第二是建構心理藍圖。心理藍圖的目的是讓目標、任務具體化。將目標拆解成日常的習慣、慣例、技能和技巧,有點像是任務分解(breakdown)的概念。描繪出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的關係,協助你將注意力放在做某些事上面,從小任務上取得小成功,進而成就大成功。


raw-image

感受維度是對應高壓環境的能力

感受維度負責傳遞訊息和管理能量,由大腦邊緣系統監督。感受思維受神經系統的生理活動支配,特別是我們的壓力反應就是源自於神經系統作用。壓力反應如同高度複雜的煙霧警報器,判斷什麼是愉快或可怕,決定我們要逃跑還是要戰鬥。

他舉了特種部隊為例,特種部隊雖然在遴選時已具備精神敏銳度和適應能力,但是面臨戰鬥型態的改變,必須在短短幾秒內管理戰鬥或逃跑的壓力反應,而讓自己採取行動。

他認為表現出色的人不會比其他人更不緊張,他們只是在與感覺共處,並將之轉化為積極的注意力和行動方面的經驗。他們感到緊張時也能保持身體放鬆。緊張既不是壞事也不是好事,他是能量。而練習挑戰反應,就是善用這股能量讓自己有積極和主動的表現。

要如何提升感受維度呢? 我們可以深呼吸、主動放鬆來放鬆神經系統,並且透過情緒管理的練習來識別壓力當下發生什麼事情。

再來透過視覺化心理想像或是壓力測試來讓「神經系統」健身,引導頭腦和身體用「挑戰反應」,而不是啟動戰鬥或逃跑的反應。

raw-image

直覺維度是提升洞察與心流的能力

直覺維度指的是用感官的集體智慧與過去所有經驗來感知狀況,又被稱為第六感,或是超感,利用的是潛意識的力量。但直覺不是指超男力或是神通,而是透過知識的累積處理更多潛在的資訊來提升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直覺維度雖然在其他的書籍比較少提及,但Charlie的比喻卻很具體的說明直覺的作用如同你的知識圖書館以及潛在運算的超級電腦:

想像你在生活中累積的所有知識和經驗都儲存在一個屬於你的圖書館哩,這個圖書館在你的潛意識中,圖書館越大,你的直覺就擁有越多資料。
自我察覺的意識為焦點視野,潛意識則是周邊視野。雖然你的眼睛只能一次集中在一個區域,但在周邊也存在著大量資訊,你的大腦仍然能夠處理。

簡單的說,在直覺的維度我們已經內化了這些知識與技能。

對於Charlie來說,心流就是展現直覺維度的能力。處於心流狀態時,意識負責時間、負責決策、擔心未來和自我判斷的前額葉皮層區域的活動較少,原先用於處理時間的能量被重新分配給注意力和集中力。在心流的狀態下,提升高性能的神經化學物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會開始分泌並產生作用。

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呢?Charlie認為心流狀態只有能力和挑戰難度相等時才能實現。如果任務太難,注意力就會受到影響,因為你會變得焦慮不安,不知所措。如果太容易,你就不會使用所有的處理能力,注意力就會因此游離。

訣竅在於能夠為自己設定挑戰和目標。始知完全符合你可用的處理空間。

除了心流以外Charlie另外提到觀察以及反思也能夠提升直覺維度。觀察是以開放好奇的心態觀察別人的戰術、技術、情感和省思藉此學習。

反思則是暫停資訊的輸入,理解自己的日常經驗,成為自己的老師。

用你的方式去做

《特種部隊專用的心智鍛鍊課》一書中使用的技巧對於社工輔導背景的我來說並不陌生。但作者將這些心理技巧應用到如何提升工作表現上實在令我眼睛一亮,尤其是如何馴服自己的內心,用「挑戰反應」來替換「戰鬥或逃跑的反應」,的確是面對新任務時的痛點。

作者也透過許多實際的案例讓我們了解到,想要成為更好的人,感受與潛意識的地位與認知同樣重要。因此,停下來重視自己的內在、情緒與感受,不需要覺得有罪惡感。

書中最後提到了在東京奧會中退賽的體操選手西蒙·拜爾斯的例子。

作者發現在許多競賽或是競爭中,我們都被期待要達到別人的期望。但如果我們是試圖完成別人希望我們說的故事,那麼我們就會自我編輯、抑制自由表現。因此為了達到(自己的)最佳的狀態,我們必須有技巧地做自己。

即便西蒙·拜爾斯的退賽顯露出了自己內心的脆弱,但卻是一個創造挑戰自己潛力的機會。看到這裡,想起離職面談時的優秀工程師,或許對他來說,在這裡停下來是一種對人生努力的嘗試。我也滿心祝福他能夠順利跨越這道關卡。

用你的方式去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運科竹-avatar-img
2022/12/13
超讚分享 謝謝您
avatar-img
衛斯理 Wesley的沙龍
134會員
149內容數
HR Lab
2025/03/08
新鮮人進入職場常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三句職場咒語:「你沒這麼重要」、「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能力」、「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幫助新鮮人放下壓力,提升自信,快速適應職場文化。
Thumbnail
2025/03/08
新鮮人進入職場常感到焦慮不安,本文提供三句職場咒語:「你沒這麼重要」、「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能力」、「你擔心的都不會發生」,幫助新鮮人放下壓力,提升自信,快速適應職場文化。
Thumbnail
2025/02/14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2/14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如何解釋AI技術的發展,並將AI的演進過程與擬像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第一階段(真實的反映)、第二階段(虛構的掩飾)、第三階段(真實的喪失)以及第四階段(超真實)。文章分析不同階段的技術案例,並探討AI對人類現實與認知的影響,最終呼籲在技術創新與倫理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家布希亞的擬像理論如何解釋AI技術的發展,並將AI的演進過程與擬像的四個階段相對應:第一階段(真實的反映)、第二階段(虛構的掩飾)、第三階段(真實的喪失)以及第四階段(超真實)。文章分析不同階段的技術案例,並探討AI對人類現實與認知的影響,最終呼籲在技術創新與倫理監管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得先知道如何當「教練」 職位越高 成功愈取決於能否讓他人成功 現代環境快速變化且競爭激烈 組織成功的關鍵是背後的團隊 管理者不僅是指揮官 更需兼具良師益友和心智教練的角色 透過連結強大的人際關係及建立深厚的信任 再用尊重和信任為基礎 通過良好溝通、共享共同願景、鼓勵主動參與、提供合
Thumbnail
成為優秀的管理者 得先知道如何當「教練」 職位越高 成功愈取決於能否讓他人成功 現代環境快速變化且競爭激烈 組織成功的關鍵是背後的團隊 管理者不僅是指揮官 更需兼具良師益友和心智教練的角色 透過連結強大的人際關係及建立深厚的信任 再用尊重和信任為基礎 通過良好溝通、共享共同願景、鼓勵主動參與、提供合
Thumbnail
心態影響了選擇,選擇左右了行動,行動產生了結果,結果又回過頭來強化了心態
Thumbnail
心態影響了選擇,選擇左右了行動,行動產生了結果,結果又回過頭來強化了心態
Thumbnail
休息一點也不罪惡,更拼命也不會更成功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 在書桌前拼命想解一道題,就是解不開,然後在洗澡時順便解開了。 程式有 bug 就是找不到,外面喝口茶,回座位一下就找到了。 文章怎麼改就是有幾句不滿意,吃飯時突然想到了。 為什麼會這樣 ? 因為當壓力太大的時候,要靠意志力來撐,一個人被
Thumbnail
休息一點也不罪惡,更拼命也不會更成功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 在書桌前拼命想解一道題,就是解不開,然後在洗澡時順便解開了。 程式有 bug 就是找不到,外面喝口茶,回座位一下就找到了。 文章怎麼改就是有幾句不滿意,吃飯時突然想到了。 為什麼會這樣 ? 因為當壓力太大的時候,要靠意志力來撐,一個人被
Thumbnail
生活上有很多的磨練,面對它時,就是在磨練自我的心性,強化內心活動的過程,體現生活智慧。當心中有明確的目標時,就會有努力的中心力量,能紓解過程中的負壓思緒,勇於突破困境提升自我,再撐一下就可達到了,心中就不會感到迷惘,更有勇氣與活力去面對現在及未來
Thumbnail
生活上有很多的磨練,面對它時,就是在磨練自我的心性,強化內心活動的過程,體現生活智慧。當心中有明確的目標時,就會有努力的中心力量,能紓解過程中的負壓思緒,勇於突破困境提升自我,再撐一下就可達到了,心中就不會感到迷惘,更有勇氣與活力去面對現在及未來
Thumbnail
前些日子進行了一場印象深刻的離職面談,一位優秀的工程師表示這陣子身心狀況不佳,已影響到自己對於工作的表現,所以想提出離職讓自己休息一下。 我詢問,主管有對於你的工作提出回饋嗎,怎麼會覺得自己工作表現不佳呢?員工表示:沒有,但他看著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樣子,跟之前的產出與效率差異太大,自己沒有辦法接受。
Thumbnail
前些日子進行了一場印象深刻的離職面談,一位優秀的工程師表示這陣子身心狀況不佳,已影響到自己對於工作的表現,所以想提出離職讓自己休息一下。 我詢問,主管有對於你的工作提出回饋嗎,怎麼會覺得自己工作表現不佳呢?員工表示:沒有,但他看著工作沒有達到預期的樣子,跟之前的產出與效率差異太大,自己沒有辦法接受。
Thumbnail
工作讓我分身乏術,我想這是大部分有能力人的現狀,有能力的人負責的工作內容更多,容易讓他們無法抽出身,布局下一個職涯階段的學習。 所以,如何提高自己或別人的學習動機? 1.具目標導向 2.時間的規劃 3.慎選同儕群 4.練習有回饋
Thumbnail
工作讓我分身乏術,我想這是大部分有能力人的現狀,有能力的人負責的工作內容更多,容易讓他們無法抽出身,布局下一個職涯階段的學習。 所以,如何提高自己或別人的學習動機? 1.具目標導向 2.時間的規劃 3.慎選同儕群 4.練習有回饋
Thumbnail
常常,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要不斷的努力嘗試、直到出現成效,但回顧過往卻也常常發現,當自己變得焦躁時,服務的效果卻總是不如預期。最近看了「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許多實質上的調整...
Thumbnail
常常,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汲汲營營地想要不斷的努力嘗試、直到出現成效,但回顧過往卻也常常發現,當自己變得焦躁時,服務的效果卻總是不如預期。最近看了「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許多實質上的調整...
Thumbnail
你常被說情緒化嗎?你有想過自己的情緒為什麼總是起伏那麼大嗎?
Thumbnail
你常被說情緒化嗎?你有想過自己的情緒為什麼總是起伏那麼大嗎?
Thumbnail
畢業多年回頭看,發覺許多看似不重要的軟實力,往往決定著你多年後的收入與一位專業人才的社經地位。這些軟實力是靠自己的悟性摸索出來的,書本中不強調,我們父母也不一定會教,但學會了這些,在生活與職場上才會事半功倍,並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Thumbnail
畢業多年回頭看,發覺許多看似不重要的軟實力,往往決定著你多年後的收入與一位專業人才的社經地位。這些軟實力是靠自己的悟性摸索出來的,書本中不強調,我們父母也不一定會教,但學會了這些,在生活與職場上才會事半功倍,並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Thumbnail
我在幾年前的一場講座中聽到這句話,當時沒有太大感受,可能當時心裡很納悶也不理解,不知不覺將這句話放在心裡... 這幾年工作期間裡其實遇到蠻多職場現實面,然後心裡想到這句就ooxx一堆髒話>> 「以下是我親身經歷」 相信大家求職時都會優先考慮自己想要什麼工作,以及薪資條件是否符合自己期待,通常會以自己
Thumbnail
我在幾年前的一場講座中聽到這句話,當時沒有太大感受,可能當時心裡很納悶也不理解,不知不覺將這句話放在心裡... 這幾年工作期間裡其實遇到蠻多職場現實面,然後心裡想到這句就ooxx一堆髒話>> 「以下是我親身經歷」 相信大家求職時都會優先考慮自己想要什麼工作,以及薪資條件是否符合自己期待,通常會以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