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青少年的憂鬱/焦慮症狀,可以透過這些方式改善!

(本文章之研究結果引用自 Lau et al., 2021 之論文)
青少年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比例越來越高,而我們可以透過兩種路徑,改善青少年的症狀或思考方式,以減緩他們的痛苦感受。

改變注意力和解釋的模式,可以改善憂鬱/焦慮症狀!

非適應性的認知模式(包含注意力和解釋模式)會導致人們的焦慮和憂鬱持續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因此促進適應性的認知模式,可以改善青少年的憂鬱和焦慮症狀。研究發現,辨識人們的「注意力、對模糊情境的解釋模式」,可以改善現有的治療方法或幫助我們開發新的介入方式。透過與青少年諮詢進一步證實了上述的認知因素,與現實生活中的情緒波動有關聯。

注意力偏誤

透過調整日常生活中對負向刺激的注意力偏誤,得以讓人們更少注意到負向事件,進而減少焦慮/憂鬱症狀。以下介紹兩種主要的調整方式:
  1. 調整注意力偏誤 (Attention Bias Modification, ABM):練習轉換非適應性注意力模式,使人們不要專注於威脅性、負向的刺激,轉而注意正向或中性的刺激。ABM 又包含了兩電腦認知作業:
  • 視覺點探針作業 (visual dot-probe task):在中性/正向刺激後頻繁地呈現反應探針 (reaction-probe),例如在全白螢幕中出現一個黑點,使人們的注意力移動到中性/正向刺激的位置,藉此訓練注意力從威脅/負向線索轉向中性/正向線索的方向
  • 視覺搜尋作業 (visual search training task):指示參與者從一系列威脅/負向刺激中辨識正向刺激,從而促進目標導向的注意歷程,使人們練習主動地搜尋正向刺激
2. 注意力彈性 (Attention flexibility, AF):透過強化人們的注意力彈性,得以更加靈活地運用注意力。以下同樣介紹兩種訓練方式:
  • 注意力訓練技術 (Attention Training Technique, ATT):透過明確的指導,強化注意力的彈性使用和控制。在不同的訓練階段,參與者要進行選擇性注意力、注意力轉換的練習,以及在中性刺激之間分配他們的注意力。
  • 以正念為基礎的介入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有利於持續集中注意力、努力抑制對其他使人分心的訊息、目標導向的注意力控制以及注意力的靈活轉換。重點通常放在中性刺激或內在感受,但是也會練習以「非批判的方式」與不愉快的感覺共處

解釋偏誤

調整人們對於模糊、不確定訊息的解釋方式,若傾向將訊息做負向的解釋,則容易出現憂鬱/焦慮的症狀。以下介紹三種介入訓練:
  • 調整解釋的認知偏誤 (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 of Interpretations, CBM-I):重複地獎勵學習行為,鼓勵人們以正面的方式解釋模糊訊息,並減弱威脅性/負面解釋的傾向。當面對一個模糊的物品或單字,試著將它以正面的方式解釋。
  • 認知再建構(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CR):用明確的指示,鼓勵人們對情況產生其他的解釋,並考慮支持和反對每一種情況的證據。
  • 認知再評估 (Cognitive Reappraisal):教導人們重新解釋令他痛苦的情況,有時透過第三方的角度來看待事件。

放大治療效果的方法

研究發現,如果將兩種模式合併使用,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1. 透過合併兩種模式的訓練方式,能夠減少更多的憂鬱/焦慮症狀:
  • CR+ATT:減少社交焦慮症的症狀。
  • AF+CR:減少廣泛性焦慮症的症狀。
  • ABM+CBM-I:減少高度焦慮或憂鬱的症狀,但是 ABM 的參與率比 CBM 低。
2. 透過諮詢青少年的生活經驗,得知青少年們認為這些訓練對日常生活中的憂鬱/焦慮經驗有正向的幫助。
  • CR和CBM-I的回饋
『這個治療幫助我減少負面的想法,並讓我對之產生覺察。也使我思考「真的是這個人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而非去切斷關係。』
”The therapy helped me by not having the negative thoughts.. making me aware of it ... talking about this, is it really the person or is it me, or getting another perspective ... rather than cutting the relationship has helped.“
  • 注意力和解釋模式訓練的回饋—管理負向情緒
『有人曾告訴我,一個想法只能持續8秒,除非你自己選擇延長它。對我而言,我發現找出這些想法的來源——「我為什麼這麼想?它從哪裡來的?」,然後挑戰我腦中的想法,變得更加容易。』
“I think someone once told me that a thought only lasts for 8 seconds unless you chose to prolong it yourself. For me, I find it easier to engage it a little more and find out where it has come from, why do I think this, where has it come from, and then challenge the idea in my head.”
  • 注意力和解釋模式訓練的回饋—刻意回憶過去的正向經驗可以抵銷負向想法
『如果我試著指出好的面向,並把它與我以前做過的另一個作品進行比較,對我會有幫助。或者想 :「你已經努力過了,現在看來,你已經設法比以前做得更好了。」。』
“May be if I try to point out the things that are good and maybe compare it to another piece of artwork I’ve done before. Or maybe think “well you’ve struggled on this but look now, you’ve managed to do this better than you’ve done before.”

筆者的觀點

期待這些研究結果與訓練方式,能夠在未來與心理治療進行結合。透過認知訓練,幫助那些深受憂鬱/焦慮所苦的青少年或成人。在閱讀本文章的你,也可以檢視自己的注意力和解釋模式,是否總將你帶往負面的道路?雖然我們較難接觸到那些電腦作業,但覺察往往是改變的第一步,了解自己的認知模式,也許有助於改善日常生活的品質哦!

參考文獻

Lau, J.Y.F., Watkins-Muleba, R., Lee, I., Pile,V., and Hirsch, C. R. (2021).  Promoting helpful atten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atterns to reduc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young people: weaving scientific data with young peoples’ lived experiences. BMC Psychiatry 21, 403.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1-03320-0
Veronica|喜歡紫色的臨心研究生
Veronica|喜歡紫色的臨心研究生
臨床心理組研究生,就讀中... 希望將心理學研究撰寫成為科普文章,讓大眾可以看見,歡迎留言指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