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列寧》:我們如何與時代道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417

故事在1989年到1990年的東德,是時代更迭的分水嶺,是東德不再存在,所有人跟列寧說再見的歷史時刻。列寧是社會主義(這個時代所認知的共產主義)中的象徵人物,其所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發起的十月革命推翻帝國俄羅斯,創建了蘇維埃政權,開啟了直到90年代的馬克思主義大型實驗。

東德—或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相對於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在二戰後納粹德國戰敗而於50年代冷戰時期依循不同政治綱領所分別建立起的不同國家。這裡的國家指的是民族性的,民族(Nation)不同於種族(Ethnic),是以認同而非血緣來界定群體的類別,所以像是朝鮮劃分南北、中國劃分東西(這裡需特別指明的是在中國的情況中更多是在黨派之爭,而國民黨並未以如同德、韓一般以前一政治體的領土作劃分,卻是在冷戰局勢中因應反共的國際局勢而被默許佔據福爾摩沙)。以柏林圍牆劃分出的是兩個不同世界,但這兩種不同世界對於彼此來說,另一邊都是「他者」,即便他們與我們說著相同的語言。制度,分化出了不同的人。

80年代的世界風起雲湧,在台灣也看得見的有如美麗島事件開啟了國家的民主轉型、朝鮮也發生了光州事變、東西德間的圍牆倒塌,這種種就如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在書名所寫的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民主化浪潮》。當然也有遺珠之憾例如共產中國的天安門事件是種逆流,但東西德的合併,順利形成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故事中的母親克莉絲汀,是個先生在冷戰時期逃離東德,留下她與兩個孩子主角艾利與其姊姊艾利安,她告訴他們父親為了女人而留在西德,於是他們作為單親家庭成長為人。在這段時間中,喪夫的克莉絲汀將所有生活都貢獻給共產主義,地位也節節攀升,但在1989年10月要前往慶典的場合中發現警察鎮壓的群眾中有著孩子艾利而心臟病發昏迷八個月。這段時間,她錯過了柏林圍牆的倒塌、錯過了世界足球盃、錯過了整個東柏林的變遷、錯過了整個世界在往前進。

醫師評定情況很糟她不會醒了,不過電影的有趣的安排是艾利在醫院母親病床旁巧遇上遊行中的邂逅拉和荷兩人戀愛時,母親奇蹟似的甦醒。原先已因應統一德國的所有環境,「全部」,都要回復原狀。艾利要買母親過往愛吃的醃瓜、咖啡,但過往的食物配給商店都已清空而由邪惡資本主義商家進駐,於是只能買敗壞的商品再去垃圾場尋找舊玻璃罐來裝不同品種的醃瓜、只能把咖啡粉拆開再重新裝入舊包裝。這麼做的理由是醫師交代母親不能受太大的刺激以免再次引發心臟病而有生命危險,於是艾利以「這是為妳好」的出發點為母親處處安排、計畫。

甚至,只能母親的臥床需要些娛樂而要求電視時,艾利還必須找同事丹尼斯合拍影像,錄下圖書館所殘存東德時期過往的新聞以讓克莉絲汀觀賞。她不會發現嗎?丹尼斯說不會,因為這些新聞都差不多這樣,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共產主義的訊息封鎖怎麼可能有真正的「新聞」?所以,當克莉絲汀的友人、同事、學生們都紛紛脫離共產體制原先所被嵌合的位置後,他們因著艾利的要求必須重新穿戴昔日的服飾、唱起昔日的歌曲、聊起昔日的話題。而新聞總有播完的一天,謊話也有藏不住的時候,就像在房間裡的窗戶亮晃晃的就映入克莉絲汀眼離的是可口可樂的大布條,這如何可能被想像?這種叛國的行為可是禁忌,連想都不可能了,遑論還大大地、剌剌地掛在樓宇之間。

為了圓這個謊言,必須要有更多的謊言。必須製作假新聞,必須排出一場到可口可樂公司報導的假戲,甚至在「新聞」的剪接上再製造出可口可樂配方來自於東德科學的謊言。都是這樣的,所謂的「宣傳(Propaganda)」正是在公共關係上的意義爭奪行動,成功的宣傳成為歷史敘事,失敗的宣傳淪為謊言笑話。艾利其中的一個台詞是:說謊一開始很難,之後就很容易了。這是他在尋及生父時希望生父也配合這齣戲時所說,實際上一點也不容易。電影的最後是母親吐露實話,在經過一段被矇眼前往小木屋之旅後說出了當年生父並非因姦情才離開東德,而是作為醫生的他被打壓過不下日子而出逃。克莉絲汀其實也很想離開,她說出她作出了錯誤的決定待在這裡,一個閉鎖的世界,但那時是恐懼束縛著她,帶著兩個孩子申請簽證,若不是叛國會是什麼?畢竟對於極權主義而言自身就是恐懼的囚徒,再以恐懼囚禁所有的屬民,而作為國家體制所恐懼的是任何一個人都是潛在的叛亂份子。

拉荷告訴了她其實艾利在克莉絲汀清醒後所說的一切都是虛假,於是在她生命結束前她再次見到了艾利的生父後,艾利播放著他與丹尼士所錄製的假新聞希望不要給予克莉絲汀過大的刺激時,鏡頭上的克莉絲汀帶著理解的微笑看著艾利,而沒幾日克莉絲汀則在身體健康的因素下離開人世。

這是個好的結局,是個艾利為了母親好,而母親知道他說了黃色謊言也在母愛的理解下會心微笑。因此並沒有在謊言之中結束生命。然而,有多少經過共產實驗的人是在謊言之中結束生命?例如烏托邦式的共產社會作為願景,多少人是在這樣的號召下流光所有血液?對比之下如同克莉絲汀一般擁有幸福結局的幾乎是絕無僅有,或許只有在電影中的虛構才會出現。尤其,這樣的願景實踐者也從不相信這個願景,無產階級專政的過渡從暫時固定為永久直到體制崩潰,處於環境中的人民卻始終相信著我們最幸福,資本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敵人,在國境的另一端並不是自由的,卻只是充斥著剝削與奴役。然而,若我們俯瞰歷史,無論是中國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還是東德甚至任何試圖實踐共產主義的地方,甚至是今天的北韓,我們都發現這些區域中的人們,活得不像人們。存在於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中的都是階級,差別只是在相對意義上與絕對意義上資本主義的自由社會中都是更加的富裕。

我們可以再看看艾利與克莉絲汀間的母子關係。這兩者就如同東德對於東德人民一般,一方出於家父長主義(Paternalism)「我是為你好」的心態為他方做決定、安排、計畫;另一方被當作不健全、需要保護、不完整的個體被對待。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即便是對母親的愛而顧及到其健康,然而擅自決定剝奪克莉絲汀對資訊的獲取權並不會因為目的的正當即能正當化手段。畢竟曾經的德國也是以人種淨化的人類品質提升為目的,但這從來不能正當對猶太人的屠殺手段。被置放於溫室中的母親,無論生活中的食物甚至電視娛樂都是虛假,假的食物(不同牌子的醃瓜與咖啡粉)與假的新聞,就如同所有處於共產社會中的人民一般,被以人類終極平等的終極想像給片面地約束於共產體制之中。

然而「國家」卻經常是比一個「人」還要年幼的,但國家卻經常是想要掌控人的,這更貼近於角色中的艾利與克莉絲汀即便後者是子嗣卻常是施加掌控與支配於母親身上,然而實際上的政治歷史關係中並不是國家創造了人,是(自然)人創造了國家,國家才再創造出(政治)人。

作為觀眾在電影絕大部分我們會以為克莉絲汀是忠貞的黨員,但從她最後的告白中我們能發現她只是出於恐懼而不得不服從,卻非把所有人生在先生的離開後獻給國家,反而真正忠貞且符應於共產社會統治的是艾利對待母親的方式。尤其在他與愛人拉荷的互動中,更可以知道這樣對於他人欺瞞的行徑是無法被忍受的,也因此電影中有橋段是拉荷為了其所認為應告知克莉絲汀真相而與艾利爭吵—且在電影最後也是由拉荷告訴克莉絲汀真相。

《再見列寧》是以見微知著的方式把整個共產主義國家的統治方式濃縮且轉換的方式給表現,表現出在時代變遷中各種人是如何去應對,有些人仍懷舊、有些人喜迎、有些人畏懼。但不論如何在世界往自由的移動中,所有人都必須學著與列寧道別。而每個時代與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列寧」,時間只會往前,因此我們該學著如何與列寧說再見。

raw-image


picture source:https://www.imdb.com/title/tt0301357/mediaviewer/rm138990849?ref_=ttmi_mi_all_sf_5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6會員
394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3/26
說到底,善、惡又是什麼?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但我們所具有的價值框架所設想出的善人、惡人就是一個理型的完人。《道》所留下的模糊空間及其所演示出角色所具有的道德瑕疵,都是在二元化的世界中讓我們看見二元化限制的線索。
Thumbnail
2025/03/26
說到底,善、惡又是什麼?我們都知道人無完人,但我們所具有的價值框架所設想出的善人、惡人就是一個理型的完人。《道》所留下的模糊空間及其所演示出角色所具有的道德瑕疵,都是在二元化的世界中讓我們看見二元化限制的線索。
Thumbnail
2025/01/24
若真論及其所能予觀者的,將非媚俗的感動,而是欲求(感動)者,必先服從(設定)。 那麼,觀影、理解、詮釋作品,是否依然自由?感動究竟是太過廉價,抑或是太過奢侈(而需以自由交換)?
Thumbnail
2025/01/24
若真論及其所能予觀者的,將非媚俗的感動,而是欲求(感動)者,必先服從(設定)。 那麼,觀影、理解、詮釋作品,是否依然自由?感動究竟是太過廉價,抑或是太過奢侈(而需以自由交換)?
Thumbnail
2024/12/09
攝影的行為無論在中文或是英文都是十分相似的,攝—射—shoot。子彈與影像都是暴力的,二者都能決定現實(reality),具有絕對的權力(power)。隨行於士兵旁的戰地記者(或是任何記者),按下的快門就如同槍枝的板機,後者決定了另一個他人生命存否的現實,前者則決定了世界景象的現實。
Thumbnail
2024/12/09
攝影的行為無論在中文或是英文都是十分相似的,攝—射—shoot。子彈與影像都是暴力的,二者都能決定現實(reality),具有絕對的權力(power)。隨行於士兵旁的戰地記者(或是任何記者),按下的快門就如同槍枝的板機,後者決定了另一個他人生命存否的現實,前者則決定了世界景象的現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1907 - 1914 年間,俄羅斯農村地區在總理斯托雷平(Stolypin)的土地改革政策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 1917 年列寧號召廣大農民起來反抗沙俄政權時,農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全俄國超過四分之三的土地。 列寧非常擔心,他們馬上就不是革命者能夠利用的下層暴民了。
Thumbnail
1907 - 1914 年間,俄羅斯農村地區在總理斯托雷平(Stolypin)的土地改革政策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 1917 年列寧號召廣大農民起來反抗沙俄政權時,農民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全俄國超過四分之三的土地。 列寧非常擔心,他們馬上就不是革命者能夠利用的下層暴民了。
Thumbnail
讀《昨日世界》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享受了半世紀的太平盛世。這期間只要某些歐洲國家有了新的科技進步、新的發明,各國的國民不分你我同感榮耀。漸漸的歐洲各國都覺得自己強大了,卻不知其他國家也有同感,都希望奪取鄰國的財富來充實自己的國庫。當時歐洲國家的外交家都玩弄恫嚇的伎倆,自認為在最後關頭別的國家都
Thumbnail
讀《昨日世界》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享受了半世紀的太平盛世。這期間只要某些歐洲國家有了新的科技進步、新的發明,各國的國民不分你我同感榮耀。漸漸的歐洲各國都覺得自己強大了,卻不知其他國家也有同感,都希望奪取鄰國的財富來充實自己的國庫。當時歐洲國家的外交家都玩弄恫嚇的伎倆,自認為在最後關頭別的國家都
Thumbnail
被我養育的小蘿莉們 133 2012-DEC-19   遠自恐龍時代的糾扯 先讓我們稍微說點遙遠過去的事,瞭解前因才能知曉後果。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同年的十一月十一日,交戰國雙方在貢比涅森林的一個火車車廂內簽定和平協約,並且德國代表被法國代表當面比中指羞辱,徹底的輕蔑。(真實歷史事件
Thumbnail
被我養育的小蘿莉們 133 2012-DEC-19   遠自恐龍時代的糾扯 先讓我們稍微說點遙遠過去的事,瞭解前因才能知曉後果。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同年的十一月十一日,交戰國雙方在貢比涅森林的一個火車車廂內簽定和平協約,並且德國代表被法國代表當面比中指羞辱,徹底的輕蔑。(真實歷史事件
Thumbnail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只能根據後面發生的事情,往前推向發掘原因,按照有限的史料去論斷屬於自己的答案。所以《Munich: The Edge of War》的改寫很有趣,它沒有讓兩位抗爭者成功,沒有試圖設想另一個現實,而是探討主和主戰的論爭,並展示出一種和戰不分的策略。
Thumbnail
歷史沒有如果,我們只能根據後面發生的事情,往前推向發掘原因,按照有限的史料去論斷屬於自己的答案。所以《Munich: The Edge of War》的改寫很有趣,它沒有讓兩位抗爭者成功,沒有試圖設想另一個現實,而是探討主和主戰的論爭,並展示出一種和戰不分的策略。
Thumbnail
二戰結束,戰敗的德國在美蘇兩大陣營的角力下一分為二,東、西德隔著柏林圍牆各自發展;直到一九八九年,受東歐民主化浪潮影響,柏林圍牆倒塌,一九九〇年,兩德正式統一。然而慶祝的氛圍尚未退去,在國內,德國要面對東、西德整併問題;國際上,因二戰時的種種罪行,德國仍需反省與尋求和解。統一後的德國會怎麼走
Thumbnail
二戰結束,戰敗的德國在美蘇兩大陣營的角力下一分為二,東、西德隔著柏林圍牆各自發展;直到一九八九年,受東歐民主化浪潮影響,柏林圍牆倒塌,一九九〇年,兩德正式統一。然而慶祝的氛圍尚未退去,在國內,德國要面對東、西德整併問題;國際上,因二戰時的種種罪行,德國仍需反省與尋求和解。統一後的德國會怎麼走
Thumbnail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可還好嗎?歡迎再次收聽謙信歷史廣場Podcast,我是謙信,喜歡我的內容請不吝訂閱並給予好評,如果可以也請推薦給親友!讓我們趕緊進入主題吧! 這星期有一天在歷史上發生近代很重要的事件,雖然現在可能比較年輕的朋友沒有什麼印象,但對於全世界尤其是德國來說,絕對是一大事件,那就是
Thumbnail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可還好嗎?歡迎再次收聽謙信歷史廣場Podcast,我是謙信,喜歡我的內容請不吝訂閱並給予好評,如果可以也請推薦給親友!讓我們趕緊進入主題吧! 這星期有一天在歷史上發生近代很重要的事件,雖然現在可能比較年輕的朋友沒有什麼印象,但對於全世界尤其是德國來說,絕對是一大事件,那就是
Thumbnail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書以政治、能源政策以及轉型正義等議題來探究德國的轉變,駐德記者林育立用平實、理性的口吻寫下他的觀察,也分別採訪不同立場的人,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傷痛在哪。
Thumbnail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書以政治、能源政策以及轉型正義等議題來探究德國的轉變,駐德記者林育立用平實、理性的口吻寫下他的觀察,也分別採訪不同立場的人,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傷痛在哪。
Thumbnail
對於蘇聯的反感,雷姆尼克完全沒打算客氣。史達林死後的「鬆綁」非常短暫,赫魯雪夫上台之後,在政治與文化上的「解凍」不過短短六、七年,隨即又勒緊控管。確實,在帝國瓦解之前,很少有蘇聯人能夠想像,有一天,CCCP這幾個字會走入歷史。在愛倫堡寫出《解凍》這本書的時候,他對於蘇聯,依舊是充滿信心
Thumbnail
對於蘇聯的反感,雷姆尼克完全沒打算客氣。史達林死後的「鬆綁」非常短暫,赫魯雪夫上台之後,在政治與文化上的「解凍」不過短短六、七年,隨即又勒緊控管。確實,在帝國瓦解之前,很少有蘇聯人能夠想像,有一天,CCCP這幾個字會走入歷史。在愛倫堡寫出《解凍》這本書的時候,他對於蘇聯,依舊是充滿信心
Thumbnail
 在盛行資訊流通及文明民主的現代, 自由為人生而有的東西, 極權獨裁婉如放在閣樓上的臭襪子, 塵封在一旁。沒有人想到在民主的國家或地區中會再產生極權獨裁的怪物, 這部「歷史穿越電影」, 不像大陸劇或韓劇般俊男美女的愛情電影, 而是一名令歐洲大地生靈塗炭, 年過半百的惡魔 - 阿道夫。希特勒, 他從二
Thumbnail
 在盛行資訊流通及文明民主的現代, 自由為人生而有的東西, 極權獨裁婉如放在閣樓上的臭襪子, 塵封在一旁。沒有人想到在民主的國家或地區中會再產生極權獨裁的怪物, 這部「歷史穿越電影」, 不像大陸劇或韓劇般俊男美女的愛情電影, 而是一名令歐洲大地生靈塗炭, 年過半百的惡魔 - 阿道夫。希特勒, 他從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