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耍廢可能沒有你想的這麼爽—如何讓自己更有力量?

2023/02/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開始講這個主題前,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研究,以前的心理學研究大多關注在某些病態的問題為什麼會產生上面,後來有個流派認為關心怎麼樣會讓人更快樂、幸福才是更重要的事,就有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而這個領域的學者中,有個叫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學者,他就做了一個研究,想了解人們在做什麼事時,會最開心?
所以他找了100多位受試者,要求他們配戴一個呼叫器一星期,這個呼叫器會不定時間的在每天中響八次,聽到這個呼叫器響時,受事者就要記下他們當時的心情,開心不開心,以及他們當下在做什麼事?
就這樣他收集了4800多份問卷,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後,發現人們在狀態很好、感受到很棒的體驗時,這樣的好體驗有些共通的特色,產生一種自我統整感的專一與和諧感,伴隨力量完全發揮,思緒異常清晰感,對於目標能投入全部的精力,以求實現目標,而這樣好的體驗,最特別的是:發現受試者當下在做的事,通常不是休息而是工作!可以說,來自工作的佔百分之五十四,來自休息時只有百分之十八,兩者相差了近三倍!
這是要說工作比休息來的開心嗎?如果是,又為什麼會這樣呢?
事實上,事後作者把這研究出了一本書叫做「心流」,這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心流體驗」。
我想單用心流體驗,還不足以傳達作者想要跟大家說的重點,這研究背後有個有意思的假設想被證實:作者認為人們感到快樂時,會是在自我意識上的井然有序、高度統整、精神上專一、意向明確時,就容易伴有著高能量與好的心情,相反的,人們感到精神渙散、無定向、內在失序的感受(稱為「火商增,意指混亂增加」)則難感到開心。
最後實驗研究的結果也是如此,人們在工作時,因高度的身心投入,意識的統整反而可以創造一種和諧感,這是最會讓人感到開心的。
另外,摩根.思科特,派克的暢銷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一書中就有提及類似的概念:「人的力量是很驚人的,可以把夢想成真,火箭升上外太空,做到不可能,可與創造力相反的力量也伴隨存在,他可能瓦解一切,那就是:惰性的可怕」。惰性就是「火商增」的過程,他可能讓人們誤以為舒適,一時的舒適令人不察,一開始不錯能放鬆,但若是長時間的散漫、散亂、消耗則會在不自覺中喪失了對自身力量的掌握,也不會是開心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追劇太久、耍廢太久,反而會讓人空虛而無意義。
回過頭來說,既然工作更有機會使人開心,人們難道不是應該喜歡工作多嗎?
巧妙就巧妙在,實驗者把這些有心流工作體驗的人,讓他們自己決定「如果工作到一半被要求去放鬆休息看電視,他們是否還會繼續想工作?」
答案是,即便工作時讓他們感到開心,但他們仍有一定比例會選擇中斷工作去做另外一件事。
這是為什麼?
作者認為這和社會價值的倡導有關:社會價值認為工作是辛苦的,大多是為了維持生活而必須的謀生活動,不會是一種享受。
也就是說,在專心、投入的活動中,能讓人們富有創造力與活力,但在事後,若我們不對自己在做的事有好的評價,或更欣賞過程中的自己,就有可能受社會價值影響(例如工作、運動是辛苦的事),即便過程體驗好,卻沒有意願再做更多。
這就是為什麼去運動健身時,當下流汗的感覺也許不錯,和教練約好了,在下次要去時,卻找不回上次的感覺,有股衝動想出門去。
因此,回到如何讓自己更有力量的問題,要知道意識的集中,比意識的散漫,更能帶給人們快樂的感受。並且盡可能投入、全神貫注於當下。此外,不以世俗所認為的好就是好,或耍廢就是爽,才能讓自己在事後,再次有動機去做更多。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立刻加入養心齋好友,需要就能及時預約超直覺心理諮詢,洞察內心讓疑惑有解!
養心齋官網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有需要可以加line諮詢:@491sslzi。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