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中最重要的技能:先學會怎麼傾聽,再學習如何表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撰寫日期:2022.12.21 作者:FAHAHA|翁順法

raw-image

在《這樣溝通,9成的問題都能解決》這本書中,有提到美國某機構的調查,這個調查的目的,是要了解管理人員身上最受歡迎的素質,以及最讓人討厭的行為。

結果顯示,管理人員最受歡迎的素質中,排名第一的不是管理者的專業水準,而是「善於傾聽」;而最讓人討厭的行為中,排名第一的「 blank wall 」(意思是一堵白色的牆),也就是員工在與這樣的管理人員說話時,就像是對著一堵空白的牆,沒有任何回饋。

而,沒有回饋,並不只是代表對你說的話沒反應,真正的沒有回饋,是沒有把溝通對象放在心上,更沒把他的話給聽進去。

這個調查的結果應該和多數人的經驗相符。

我曾經有一個小企劃,訪談了北、中、南各大醫院共十多位護理人員,想要了解他們在醫院與主管的溝通困境。

訪談中有一個問題是:「你認為導致溝通不順利的原因有哪些?」收到的答案大致如下:先入為主、刻板印象、自以為是、不夠信任、態度不佳、太情緒化、濫用權力、世代代溝

這些看似「憤怒」的文字中,如果要抓出一個溝通不順的關鍵核心,你認為是什麼?我會說是:「不被理解」。

人非常重視能被理解、被認同,如果溝通的過程不能做到這件事,就會讓溝通不那麼順利。

有很多人以為善於溝通代表舌燦蓮花、能言善道,但恰恰是這種錯誤的認知,關閉了溝通的大門。 《超成功對話術》的作者也指出,人不容易閉嘴,因為人有「對話的自戀傾向」,老想把對話的焦點轉移到自己身上。

傾聽很重要,但是到底應該怎麼傾聽呢?

這篇文章要跟你分享三個重點:

1. 溝通是為了增進了解,不是證明對錯
2. 聽出話語背後的「情緒」和「需求」
3. 確認雙方對於「事實」的版本相同

raw-image

一、溝通是為了增進了解,不是證明對錯

溝通是為了增進彼此的理解,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很多人口中說的溝通,其實只是一廂情願的表達想法,並要求對方改變。比如說:「我已經跟他溝通了,他怎麼都不願意改變?」「他太難溝通了,死腦筋」。

其實,溝通是一種訊息交流,目的是讓雙方更了解彼此,而不是證明對錯,或改變對方。

我很喜歡《溝通的方法》中,透過周哈里窗來講解這個觀念。

你的溝通,有擴大彼此的共識區塊嗎?

周哈里窗用「我知道的」「你知道的」「我不知道的」「你不知道的」排列組合成四個區塊,分別是:

① 共識區塊:我知道、你知道
② 我的盲點:我不知道、你知道
③ 你的盲點:我知道、你不知道
④ 共同盲點:我不知道、你不知道

raw-image

溝通,是在擴大雙方共識區塊的過程。如果其中一方不願意傾聽,不願意理解對方,那麼盲點就會一直存在,也失去溝通的意義。

分享一個書中的例子。

某個產品經理邀請用戶從使用者的角度,提供一些產品的建議。

用戶提出了第一個建議,該名產品經理馬上說:「這個功能我們已經上線了,你沒發現嗎?」用戶又提了第二個問題,產品經理又說:「這不應該會這樣,應該是你們使用的時候操作錯了。

請問,你認為這名用戶還會繼續提出建議嗎?

這就是溝通過程中的「假開放」。好像在溝通,但其實只是說自己想說的。

以我們上面周哈里窗的概念來說,這名產品經理只是在消除用戶的盲點,卻沒有消除自己的盲點,來擴大雙方的共識區塊。

產品經理的盲點,就是問題不在於是否存在功能,而是產品的設計讓使用者會找不到功能。

raw-image

如果這名產品經理這樣說:「這功能其實我們有,但看來不好用,所以連你都沒發現,你可以跟我分享在尋找這個功能的過程,你會進行哪些操作嗎?

這樣說,不僅能夠破除自身的盲點,也能讓對方感覺到你的開放,更願意與你交流。

好的溝通,應該像打桌球一樣,一來一回,要能接住對方打過來的球,也用對方好接的力量和角度擊球回去。


二、聽出話語背後的「情緒」和「需求」

溝通的第二個重點,是過程中要從對方的話中,聽出情緒,以及情緒背後的需求。

1. 如何聽出情緒

我們要怎麼聽出情緒呢?有兩種方式。

第一,可以觀察非語言訊息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個「7 / 38 / 55 法則」,意思是我們表達的時候,內容本身只佔了7%;聲音佔了38%;而肢體語言佔了55%。

這個法則更精確的用法,是當表達者的內容、聲音、肢體語言產生矛盾時,我們更傾向於相信哪一個面向的表達。

這代表什麼?代表如果一個人如果不認同、不開心時,即便他嘴巴上說沒有,你還是能隱約感覺得出不對勁,這時要記得打開溝通的開關,多引導對方表達真實的想法。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從「情緒關鍵字」來讀出對方的情緒。

比如,對方的表達中出現了「總是、老是、每次都…」這些字眼,你應該就要感覺到對方很可能是在發洩情緒;如果對方的表達中出現了「一定、無論如何…」你就要意識到對方的重視或著急。

這兩個簡單的方法提供給大家。

2. 聽出情緒背後的需求

《非暴力溝通》作者 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說過:「每一個抵抗的情緒,背後都有尚未滿足的需求。

負面情緒,其實是需求未被滿足的外在表達。比如:憤怒的情緒背後,可能是:擔心、失望、恐懼…愛說教的背後,可能是表現關愛、展現自己、確認地位…。

當你意識到溝通對象的負面情緒時,不要選擇和對方硬槓,而是要思考:他是不是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呢?

想要更好的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

一個人的話語中,往往埋藏著他的思考與企圖、情緒與慾望;包含對外界的猜測與理解、期待與恐懼。」《好好說話》這樣說。

raw-image

3. 溝通時,先點破情緒,並試著滿足需求

好,講了那麼多,我們整理一下思緒。

溝通的過程,我們要從肢體語言、語氣或情緒關鍵字來察覺對方的情緒狀態,並試著找出對方負面情緒的背後,那個未被滿足的內在需求。

而實際溝通的過程,可以先點破對方的情緒,在提供相對應的方案。

這邊要注意喔,點破情緒的意思,並不是批評或評斷對方的情緒,而是單純地點出,並接納對方的情緒。

舉例來說。某人因為被他人誤解,暴跳如雷的澄清。

這時候,不要告訴他:「不要生氣,生氣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要告訴他:「我知道你一定感覺很生氣、很著急,想要為自己澄清。」前者,會讓對方感覺被否定,而後者,會讓對方感覺被接納,慢慢回到理性的溝通中。

接著,我們就要去判斷對方在什麼需求上沒有被滿足。

要知道,這些需求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需求,藏在冰山表面底下的區域,需要我們仔細思考和探詢。

比如,我的奶奶已經八十多歲,手腳非常不方便,還是喜歡自己下廚給我們吃。我們覺得這樣很危險,也常常告訴她不要這麼麻煩,但是她都說不會,還會有點生氣、鬱悶。

為什麼怎麼講都沒用嗎?奶奶真的那麼愛下廚嗎?有可能。但更有可能的是,她想為我們做點什麼,來彰顯自我的價值感。老人家最害怕自己「無路用了」。

奶奶生氣、鬱憤的情緒背後,是自我價值感缺乏的需求表達。

比較好的做法,是讓奶奶做一些更安全、更不費力的工作,來讓她覺得自己能幫助到別人。

後來,因緣際會下,我們讓爺爺奶奶一起到日照中心上課。在那裡,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安排合適的活動、工作給奶奶做,奶奶在那裡也成為了得力的小幫手,從中獲得自我價值感,也大幅減少了下廚的次數。


三、確認雙方對於「事實」的版本相同

上一段談了,溝通的時候要聽出情緒,並且判斷情緒背後未被滿足的需求。

而在職場工作中,除了情緒及內在需求重要之外,處理「事件本身」也是不可馬乎的關鍵。

當一件衝突發生,我們要釐清來龍去脈,傾聽多方的說法,才能更客觀的看待。

很多人處理衝突時,常常會從單一的角度、過去的經驗,就斷定一件事情的對錯,並且用力地指責他人。

這種武斷的判斷省時省力,但不盡然正確。文章開頭提到的訪談中,也發現很多基層的護理人員認為自己被誤會,認為主管只信任某些人,從而做不客觀的裁定。

《好好說話》告訴我們:很多時候衝突、矛盾會發生,只是因為雙方沒有意識到一件事實存在不同的「兩個版本」

舉例來說。

我家的鄰居某次在未經同意下,直接修剪了我爸的盆栽,我爸暴跳如雷,跑去跟鄰居理論。

在我爸的眼中,鄰居就是白目的行為,無緣無故破壞別人家的財產;而那位鄰居為什麼這樣做呢?後來我才知道,他是想說枝枒太長,擔心騎車過去的人會不小心勾到。

你看,同樣一件修剪花草的「事實」,在兩個人的眼中,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類的問題其實不少見。尤其常常發生在職場環境中,沒有話語權的人(比如新鮮人),他們遇到爭執時,常常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raw-image

總結

最後,分享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故事。

我還在醫院工作的時候,某次帶了一個實習生,這位實習生很積極,常常主動要求做一些技術的練習。

其中有一床的病人她一起顧了幾天,對於病人也很熟悉。

某天早上,她跟我說想要換那床病人腹部的管路傷口,我想說她看了好幾天,我也有看過她換藥了,應該沒問題,就「放」給她自己去換藥。

換完藥後,我問她:「OK嗎?」她點點頭。一切看起來都沒什麼問題。

直到接近中午的時候,這位學生跑過來,看起來有點害怕的告訴我:「學長,其實我今天換藥的時候,管路好像有跑出來一點點,就一點點,但我不太確定。

我心涼了半截。強顏歡笑的說:「沒關係,你先去吃飯,我等等看看,沒事的。

後來,我跑去看那位病人,他的引流管外滑了五公分。

反正這件事後來傳到了護理長那裡。護理長叫我下班後過去找她,我心想:完蛋了,應該要被上異常,報告寫不完了。

下班之後,我紀錄都還沒打,先過去護理長的辦公室。

護理長看到我以後,並沒有責備我,她溫柔的說:「第一次遇到齁?是不是很挫?」我點點頭,稍微放鬆了一些。

護理長接著說:「我聽到的是你讓實習生自己去換管路。你要不要跟我說一下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我照實陳述,護理長沒有誤會我。

最後,護理長說:「下次不管你信不信任實習生,只要是學生,你都要在旁邊看他們執行,因為病人是你的,最後的責任也會是你的。」我點點頭,不敢說話。

好啦,就當學經驗。這件事我會看怎麼處理對你最好,你先去打紀錄吧,還有很多事沒做完齁。」護理長反過來安慰我,讓我感受好了一點。也還好,最後病人平安無事。

你覺得這位護理長好嗎?如果你是我,會怎麼看待護理長?你會信任她嗎?如果她下次遇到排班上的困難想找你幫忙,你會願意挺身而出嗎?

最後,她用了哪些這篇文章所提到的溝通技巧呢?

留給你思考一下。也歡迎跟我分享你的想法。


若有簡報內訓、一對一諮詢、簡報設計的需求,歡迎來信討論。

與我聯繫

最新活動資訊

追蹤IG

(本文為FAHAHA所有,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AHAHA的沙龍
58會員
79內容數
嗨,我是順法,是一名簡報培訓講師,主講 : 視覺溝通、內容策略、上台表達等簡報技巧。超過 100 場以上的授課實戰經驗。希望透過公開班、讀書會、寫作,推廣大眾簡報能力的養成。有任何培訓需求,歡迎與我聯繫。信箱:fahahatalk@gmail.com
FAHAH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10
撰寫日期:2023.03.09 作者:FAHAHA|翁順法 溝通的概念和技巧很好懂啊?為什麼學了卻沒什麼用?這篇文章跟你分享三個原因以及建議
Thumbnail
2023/03/10
撰寫日期:2023.03.09 作者:FAHAHA|翁順法 溝通的概念和技巧很好懂啊?為什麼學了卻沒什麼用?這篇文章跟你分享三個原因以及建議
Thumbnail
2023/01/25
撰寫日期:2022.12.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談的觀念其實很簡單,我想告訴你的是:誤會來自不了解。 如果我們能多一份對溝通者的了解,就會多一分溝通的體貼,少一分無謂的誤解。 學習辨識特質,轉換溝通風格,成為一個溫暖的溝通者吧。
Thumbnail
2023/01/25
撰寫日期:2022.12.23 作者:FAHAHA|翁順法 這篇文章談的觀念其實很簡單,我想告訴你的是:誤會來自不了解。 如果我們能多一份對溝通者的了解,就會多一分溝通的體貼,少一分無謂的誤解。 學習辨識特質,轉換溝通風格,成為一個溫暖的溝通者吧。
Thumbnail
2023/01/11
撰寫日期:2022.12.20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國外的家庭中,修剪草坪是很重要的家事。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一起修剪,讓他們學習一起分擔家事、承擔責任。 某次,爸爸帶著小孩修剪草坪,孩子因為沒把機器控制好,把其中一塊草坪的草都剪光了,爸爸非常生氣,準備要破口大罵。這時,媽媽跑出來阻止了.
Thumbnail
2023/01/11
撰寫日期:2022.12.20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國外的家庭中,修剪草坪是很重要的家事。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一起修剪,讓他們學習一起分擔家事、承擔責任。 某次,爸爸帶著小孩修剪草坪,孩子因為沒把機器控制好,把其中一塊草坪的草都剪光了,爸爸非常生氣,準備要破口大罵。這時,媽媽跑出來阻止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是一本老實人的溝通手冊。 作者是脫不花,得到App的聯合創始人,她最為傳奇的特色就是沒上過大學。 沒上過大學,還能成為中國最大知識平台的CEO,推廣著知識服務。 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作者說,她能夠學習和發展到現在,一路上受到很多貴人的幫助,而這些貴人都是透過溝通而連結,在書裡,她把自身用過的經
Thumbnail
這是一本老實人的溝通手冊。 作者是脫不花,得到App的聯合創始人,她最為傳奇的特色就是沒上過大學。 沒上過大學,還能成為中國最大知識平台的CEO,推廣著知識服務。 她是怎麼辦到的呢? 作者說,她能夠學習和發展到現在,一路上受到很多貴人的幫助,而這些貴人都是透過溝通而連結,在書裡,她把自身用過的經
Thumbnail
你覺得跟別人溝通是困難的事嗎?我自己好希望學了一套溝通技巧之後就可以無往不利,快速說服別人。 講到溝通,,我第一直覺會覺得是學習表達的內容,要怎麼樣成功說服對方?有什麼特別的話術技巧?但其實溝通不只是把你想的讓對方了解,你也需要了解對方在意的事情,雙方一起找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共識才叫做溝通。
Thumbnail
你覺得跟別人溝通是困難的事嗎?我自己好希望學了一套溝通技巧之後就可以無往不利,快速說服別人。 講到溝通,,我第一直覺會覺得是學習表達的內容,要怎麼樣成功說服對方?有什麼特別的話術技巧?但其實溝通不只是把你想的讓對方了解,你也需要了解對方在意的事情,雙方一起找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共識才叫做溝通。
Thumbnail
在講溝通之前,你要先確定對方跟你之間的問題,是否真的出在溝通上面,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 因為溝通這件事的功能就只是讓對方能夠了解你在說什麼而已,你不太可能靠溝通就要人家把資源都給你,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想要要資源或是想要達到你的目的,你需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實力與談判技巧,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增強溝通技
Thumbnail
在講溝通之前,你要先確定對方跟你之間的問題,是否真的出在溝通上面,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 因為溝通這件事的功能就只是讓對方能夠了解你在說什麼而已,你不太可能靠溝通就要人家把資源都給你,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想要要資源或是想要達到你的目的,你需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實力與談判技巧,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增強溝通技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12.21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這樣溝通,9成的問題都能解決》這本書中,有提到美國某機構的調查,這個調查的目的,是要了解管理人員身上最受歡迎的素質,以及最讓人討厭的行為。 結果顯示,管理人員最受歡迎的素質中,排名第一的不是管理者的專業水準,而是「善於傾聽」...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12.21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這樣溝通,9成的問題都能解決》這本書中,有提到美國某機構的調查,這個調查的目的,是要了解管理人員身上最受歡迎的素質,以及最讓人討厭的行為。 結果顯示,管理人員最受歡迎的素質中,排名第一的不是管理者的專業水準,而是「善於傾聽」...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12.20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職場環境中,溝通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議題。 不論你是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溝通能力會大大影響你在職場的生存模式。 有非常多人都會抱怨自己的主管、同事不會溝通,造成很多問題。 而我認為,在職場環境中,溝通成效不佳的原因,可以從三個角度思考...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12.20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職場環境中,溝通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議題。 不論你是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溝通能力會大大影響你在職場的生存模式。 有非常多人都會抱怨自己的主管、同事不會溝通,造成很多問題。 而我認為,在職場環境中,溝通成效不佳的原因,可以從三個角度思考...
Thumbnail
你曾經有過與人雞同鴨講的經驗嗎?抑或是主管交辦的工作事項表達不夠明確(或理解不足),於是不小心做了白工呢? 我們時常說某個人的口才很好,但這並不完全代表這個人的「溝通」能力很好,因為「溝通」這件事是雙向而非單向,並不是單純把話說出來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是要傳遞的對象能聽懂才算是達成初步的成果。 本
Thumbnail
你曾經有過與人雞同鴨講的經驗嗎?抑或是主管交辦的工作事項表達不夠明確(或理解不足),於是不小心做了白工呢? 我們時常說某個人的口才很好,但這並不完全代表這個人的「溝通」能力很好,因為「溝通」這件事是雙向而非單向,並不是單純把話說出來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是要傳遞的對象能聽懂才算是達成初步的成果。 本
Thumbnail
更新日期:2022.07.07 作者:FAHAHA|翁順法 我對於「溝通」很有興趣,樂於思考,也常在社群分享一些關於「說話」的文章,因此朋友有時會跟我分享他們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困擾,想聽聽看我的想法。 這篇文章有三個重點: 1. 為什麼我們要溝通? 2. 什麼才是有品質的溝通? 3. 如何成為一個好
Thumbnail
更新日期:2022.07.07 作者:FAHAHA|翁順法 我對於「溝通」很有興趣,樂於思考,也常在社群分享一些關於「說話」的文章,因此朋友有時會跟我分享他們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困擾,想聽聽看我的想法。 這篇文章有三個重點: 1. 為什麼我們要溝通? 2. 什麼才是有品質的溝通? 3. 如何成為一個好
Thumbnail
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1. 溝通起點:傾聽 總有人以為會溝通就是能說會道、舌燦蓮花。但恰恰是這個錯誤的目標,干擾了我們真正的溝通。我們總在想自己待會兒要怎麼說,卻忘了認真傾聽。 2. 結構化傾聽 第一個框:情緒 第二個框:事實 第三個框:期待
Thumbnail
溝通最大的問題在於,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已經溝通了。 1. 溝通起點:傾聽 總有人以為會溝通就是能說會道、舌燦蓮花。但恰恰是這個錯誤的目標,干擾了我們真正的溝通。我們總在想自己待會兒要怎麼說,卻忘了認真傾聽。 2. 結構化傾聽 第一個框:情緒 第二個框:事實 第三個框:期待
Thumbnail
前言 職場老是犯小人、與客戶溝通總是不順利、常常否定自己...,問問自己有這幾種狀況嗎? 如果有的話那麼表示我們的溝通能力需要改善,所謂的溝通也包含與自己的對話,而溝通其實是有一套邏輯的,我們只要能夠瞭解這樣的邏輯,並持續練習,相信溝通能力會越來越進步。 為什麼對方就是聽不懂? 雞同鴨講?
Thumbnail
前言 職場老是犯小人、與客戶溝通總是不順利、常常否定自己...,問問自己有這幾種狀況嗎? 如果有的話那麼表示我們的溝通能力需要改善,所謂的溝通也包含與自己的對話,而溝通其實是有一套邏輯的,我們只要能夠瞭解這樣的邏輯,並持續練習,相信溝通能力會越來越進步。 為什麼對方就是聽不懂? 雞同鴨講?
Thumbnail
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中,常常我們都犯了一個錯,就是誤覺得我已經說了,對方應該也聽懂了? 我們鮮少會再主動核實雙方接收到的訊息究竟正不正確,但究竟有什麼方式,可以幫我們更有效的溝通呢? 今天就要來分享一種結構化傾聽的方式......
Thumbnail
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中,常常我們都犯了一個錯,就是誤覺得我已經說了,對方應該也聽懂了? 我們鮮少會再主動核實雙方接收到的訊息究竟正不正確,但究竟有什麼方式,可以幫我們更有效的溝通呢? 今天就要來分享一種結構化傾聽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