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哥談面對衝突系列》-在溝通中遇到的怒怒人2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之前提到我們在溝通中遇到衝突,碰到的怒怒人有三種;發怒人、易怒人、爆怒人。而人在愛的關係與合作關係的期待中,難免因不同、誤解,或就是不順眼,而擦槍走火、關係被毀壞、難以修復,最後不歡而散。

衝突是考驗關係程度最好的試金石,但不管再好的關係,在美好的合作,如果在處理衝突上不洽當,依然還是很難有持續美好的關係。特別面臨到這三種人的出現,該如何對應與溝通下去呢?

本來我寫這系列的文,決定盡量不加任何一節聖經經文,但這題我稍稍使用一節聖經的經典經文,記錄在舊約聖經,作者是被美譽為智慧之王所羅門所寫的箴言智慧書,有一節經文說到...

「箴言15:1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這裡談到「回答柔和消怒」and「言語暴戾觸怒」。

在我輔導的實際經驗中,不見得你表達柔和對方一定氣消,這其實要看對方發怒的真正原因是什麽,但多數遇到正常人,回答柔和有一定的效果,我把柔和一詞拆成三個原則亮光來與各位分享。


1.柔和示弱的回應

若你不是專業的領錢客訴專線服務者,示弱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那麼容易的事情,何況被發怒的人可能還是程度上的受害者就更難,但這卻是多數情況下可以有效幫助爭端與對方漸進冷卻的一種方式。畢竟很多情況不管你講的在有理,怒怒人在情緒狀態值飆高時,是很難達到有效溝通的。

先示弱卻可以幫助怒怒人可以至少緩和怒氣。另外,示弱並不是站著挨罵或是淡淡回應,示弱是「讓對方感覺到你誠懇的在理解他的感受與虧損。」在面對對方的質問也好、人身攻擊也好、曲解也好;除了明確快速回應該與對方道歉的地方和表示專心聆聽的態度之外;你可能需要適度的回應對方勢如破竹咄咄逼人的表達方式,邊回應邊暗示的提醒對方我們需要先冷卻下來。


2.柔和直接回應對方的需要

爭吵不休,怒氣不斷,往往是因為彼此立場很難達到協調而導致的狀態,實際情況如果有一方不先放下立場來做出調停,最後往往兩敗俱傷。

直接但柔和的先表示歉意可能有緩衝效果,但不解決對方的需要有可能只會讓衝突二度爆發,這時最好的方式是立刻詢問對方期待配合的是什麽?這招通常對車禍擦撞,工作合作談判會有明顯效果。但如果是遇到情緒化的人,情緒冷卻後才能看到效果。

這麼做背後的邏輯就是單純先讓對方的期待被滿足,解決他發怒問題的原因。當然,不見得每一種發怒的情勒我們都需要回應,我們也不可能滿足每一種怒怒人的需要,但是光是這個動作,其實就是一種誠懇的柔和的表現。

接著滿足需要有幾個最有可能可以使怒消退的回應…

  • (1.) 去肯定對方的善意與熱心-有的怒怒人生氣是因為自尊問題。
  • (2.) 合理範圍內賠償對方損失-這類怒怒人基本上就是覺得你虧欠他某些東西。
  • (3.) 去擁抱對方(限夫妻情侶適用)-有的怒怒人從小缺愛要被抱抱,不要懷疑。


3.柔和就是接住直球

中學時期我是棒球隊的捕手,就算我有護具,我常常還是會面臨到被砸傷或是暴投難接、手指挫傷之類的窘境。但接球真的會隨經驗與練習變的更熟練。面對發怒者的暴投其實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非常困難,因為大部份情況我們是不可能先練好再接。

發怒人多數是可以溝通的;但易怒人和暴怒人比較麻煩,這類型的人要長時間的陪伴接納加開導,甚至他們是需要定期去接受輔導諮商之類的幫助,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是不容易處理的。唯一一條路就是提升自己的抗擊打能力與接球能力,這也代表在你越接越熟練的同時,有可能會先受到各種傷害衝擊。


只要不是危及生命與身心安全的程度,我建議就是發明各種方式接下去,除非對方的爆怒是涉及人身安全的話,就一定要找第三方或外援幫助調和,不要自己處理,那是不可能的。


寫到這,有些人或許會問:「為什麼不分享同理技巧呢?」不是不分享,而是這個就很容易找到的資訊,但是操作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另外同理技巧大概只對正常會發怒的人有效而已,遇到易怒或暴怒的人,其實效果有限。

JOHN哥(續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hn哥/信手隨筆的沙龍
1會員
11內容數
「健康溝通系列」是我自己曾在助人工作多年的經驗中,處裡許多人的衝突問題,所體悟出的一些經驗。我發現只要我們在溝通習慣上做一些改變,可以改善我們大部分在人際關係上遇到的問題,希望這系列的分享能夠幫助在關係上遇到問題的人,找到一些突破的方法。
2024/09/10
電影腦筋急轉彎裡面,將人的情緒非為好幾種,其中一個我們會很印象深刻的,就是全身通紅,只要發怒時就主導我們大腦做出反應的「怒怒」他是否常是困擾我們或者是面對到的人呢? 在面對關係重突,我們會面對到三種類的怒怒人,無論是別人對我們或者是我們對別人,他都會以某種形式出現。分別是發怒、易怒、爆怒,其實都是
Thumbnail
2024/09/10
電影腦筋急轉彎裡面,將人的情緒非為好幾種,其中一個我們會很印象深刻的,就是全身通紅,只要發怒時就主導我們大腦做出反應的「怒怒」他是否常是困擾我們或者是面對到的人呢? 在面對關係重突,我們會面對到三種類的怒怒人,無論是別人對我們或者是我們對別人,他都會以某種形式出現。分別是發怒、易怒、爆怒,其實都是
Thumbnail
2022/10/25
「能夠被拒絕是雅量,被拒絕後的反應可以看出我們內在的成熟度與品格。」 被我們所婉拒之人在對我們的反應,也可以驗證出這段關係長什麼樣子, 而如果我們不去擺脫「被拒絕的心」我們是不會自由的。
Thumbnail
2022/10/25
「能夠被拒絕是雅量,被拒絕後的反應可以看出我們內在的成熟度與品格。」 被我們所婉拒之人在對我們的反應,也可以驗證出這段關係長什麼樣子, 而如果我們不去擺脫「被拒絕的心」我們是不會自由的。
Thumbnail
2022/10/19
「我擔心怎樣講,他會怎樣想…」、「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如別說的好…」、「我只是實話實說,是他自己脆弱。」、「(如果被討厭怎麼辦?)」 有些事,真的不好說。有些處境,真的很難講。溝通中,問題到底是誰對誰錯?是說的人要夠能言善道?直言不暐?還是聽的人要堅強一點?這麼多的衝突經驗中… 「我們好像,卡住了…
Thumbnail
2022/10/19
「我擔心怎樣講,他會怎樣想…」、「多說多錯少說少錯,不如別說的好…」、「我只是實話實說,是他自己脆弱。」、「(如果被討厭怎麼辦?)」 有些事,真的不好說。有些處境,真的很難講。溝通中,問題到底是誰對誰錯?是說的人要夠能言善道?直言不暐?還是聽的人要堅強一點?這麼多的衝突經驗中… 「我們好像,卡住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真正的力量不是盛氣凌人,而是愛與溫柔。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面對一個艱難棘手的問題,或是週遭的人是憤怒暴躁的,此刻的你需要的的力量不是強硬或是憤怒,而是看起來柔軟的溫柔與堅定。 “Powerful people ought to be meek so they gain respect and no
Thumbnail
真正的力量不是盛氣凌人,而是愛與溫柔。 如果現在的你正在面對一個艱難棘手的問題,或是週遭的人是憤怒暴躁的,此刻的你需要的的力量不是強硬或是憤怒,而是看起來柔軟的溫柔與堅定。 “Powerful people ought to be meek so they gain respect and no
Thumbnail
和筆者交流過的朋友必會認同筆者是一位情商指數甚高的人,不容易動怒。有天,筆者遇到一位高手,我們本身正商談一些合作流程,但在討論過程中,對方咄咄逼人,不斷在雞蛋裏挑骨頭。起初,筆者不以為意,但對方的咄咄進逼,筆者終於按耐不住,提高聲線地問:「你究竟想怎樣?我完全不明白為甚麼你要用這樣態度和我說話。」筆
Thumbnail
和筆者交流過的朋友必會認同筆者是一位情商指數甚高的人,不容易動怒。有天,筆者遇到一位高手,我們本身正商談一些合作流程,但在討論過程中,對方咄咄逼人,不斷在雞蛋裏挑骨頭。起初,筆者不以為意,但對方的咄咄進逼,筆者終於按耐不住,提高聲線地問:「你究竟想怎樣?我完全不明白為甚麼你要用這樣態度和我說話。」筆
Thumbnail
繁雜的生活當中難免會有引人生氣的時候,在我身邊有些朋友在遇到憤怒情緒時,是選擇忍著壓抑著的,這也許在表面可以和他人維持平和,但長此以往,定會對我們身心健康造成慢性傷害。 要如何練習我們的情緒來應對生活中的情境,是我們重要的議題。
Thumbnail
繁雜的生活當中難免會有引人生氣的時候,在我身邊有些朋友在遇到憤怒情緒時,是選擇忍著壓抑著的,這也許在表面可以和他人維持平和,但長此以往,定會對我們身心健康造成慢性傷害。 要如何練習我們的情緒來應對生活中的情境,是我們重要的議題。
Thumbnail
★發怒,也可以成為最強大的溝通術! ●很多人會根據對方比自己「高尙」或「低下」,決定彼此的人際關係,好比地位、年齡、財產、身材、美醜……等等。如果對方看起來比自己「低下」,即使心裡沒有惡意,也往往會輕視、瞧不起對方,甚至把別人當成好用的工具。這種時候,被看不起的人如果無視自己心裡的憤怒,只是一味壓抑
Thumbnail
★發怒,也可以成為最強大的溝通術! ●很多人會根據對方比自己「高尙」或「低下」,決定彼此的人際關係,好比地位、年齡、財產、身材、美醜……等等。如果對方看起來比自己「低下」,即使心裡沒有惡意,也往往會輕視、瞧不起對方,甚至把別人當成好用的工具。這種時候,被看不起的人如果無視自己心裡的憤怒,只是一味壓抑
Thumbnail
★高情商的大人,即使情緒不好也不會讓人際關係出現裂痕, 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挫折感,進而有效溝通、解決問題。
Thumbnail
★高情商的大人,即使情緒不好也不會讓人際關係出現裂痕, 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挫折感,進而有效溝通、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溝通的書,從作者認定的溝通定義開始,溝通不是要控制或是討好對方,而是要了解對方。除了常見的溝通行為釐清,作者也提供了以對方情緒或是以對方人格特質為基礎的溝通方式。使用對方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更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溝通的書,從作者認定的溝通定義開始,溝通不是要控制或是討好對方,而是要了解對方。除了常見的溝通行為釐清,作者也提供了以對方情緒或是以對方人格特質為基礎的溝通方式。使用對方樂於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更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Thumbnail
第三章,處理複雜職場關係的「人際心理學」 有些上司或同事,常常很容易易怒,容易因為詢問或許討論事情,就生氣。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潛藏著「擔心被看扁」的不自信心態所導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可以採取「報、連、相」來舒緩主管的不安心態。
Thumbnail
第三章,處理複雜職場關係的「人際心理學」 有些上司或同事,常常很容易易怒,容易因為詢問或許討論事情,就生氣。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潛藏著「擔心被看扁」的不自信心態所導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建議可以採取「報、連、相」來舒緩主管的不安心態。
Thumbnail
面對他人針對別人的憤怒,過去我會習慣要他:「好啦,不要生氣」,但這個習慣讓我反思,為什麼要別人不生氣,但別人開心我們卻不在意?我們在刻意閃躲別人的憤怒或是悲傷,我們容易感到措手不及、無可奈何,其實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同理對方的憤怒點是什麼。
Thumbnail
面對他人針對別人的憤怒,過去我會習慣要他:「好啦,不要生氣」,但這個習慣讓我反思,為什麼要別人不生氣,但別人開心我們卻不在意?我們在刻意閃躲別人的憤怒或是悲傷,我們容易感到措手不及、無可奈何,其實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同理對方的憤怒點是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