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對方脫離迴圈:問問題是想卸責嗎?(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遇到猶豫不決,而問問題的人,我有一些可以嘗試的方法。方法主要都是來自於最近很紅的一本書《逆思維》。

其實會想要問問題,降低自己不安感的人,是陷入了一個思考受限的迴圈。我們可以嘗試方法就是打破這個迴圈,重設思考框架。當然我們需要去注意對方是否有意願要改變。假設他沒有意願改變的話,再怎麼討論也沒有意義了。你可以把馬牽到水邊可是你不能強迫他喝水。

raw-image


  • 思考受限

《逆思維》書中說到消防員只要丟掉他們的工具跟背包他們就可以加快5分之1的速度 那麼他們就可以搶先跑到山頂上,而來得及被救走。可是對於消防員而言,這代表你要拋棄你裝備和原來的直覺。

  • 這有可能改變心意的人是自己

我們沒有辦法透過強迫或是責罵對方,讓他改變想法。《逆思維》提到優秀的談判專家就像是在和對方共舞,有3分之1的時間都花在和對方找出共同點。以提問表達好奇,而非攻擊的手段。例如「你看不到這項提議的任何優點嗎?」人們只會相信自己所選擇的道路。

  • 《逆思維》的動機式晤談

我們不知道可以給對方什麼動機,去改變自己的行為。不過「動機式晤談」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教別人做什麼,而是打破過度自信的循環。讓對方可以看到新的可能性,讓他們可以重新檢視自己。有3個重點,開放式問句、反應式傾聽、確認對方改變的慾望和能力,最後才總結具體可以執行的方法。

如果對方問他想要戒煙,你可以問他說你為什麼考慮戒煙呢?如果他是聽醫生的建議的話,你可以繼續問他的動機,你對於這個主意有什麼看法?然後再問他,你要採取的第一個步驟是什麼呢?提出自己的看法時你可以問「這裡有幾點曾經幫助過我,你認為其中有任何可能對你有用處嗎?」

大多數溝通者會試圖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可是厲害的聆聽者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很聰明。我們不要強塞答案給對方,也不要一直打斷對方。醫師會在11秒內打斷病人的話,即便患者只需要29秒來描述自己的症狀。

對方抗拒打疫苗,你可以提出想要分享的證據,一起重建知識,而不要施加壓力,或認為對方是不是個不聰明、不適格的父母。最後告訴對方「無論你如何選擇要不要打疫苗,我相信你都希望你的小孩很好。

以上希望透過分享,讓大家有一些方向可以嘗試。

逆思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嘉義菲爾普斯的沙龍
26會員
103內容數
你心中的犯罪者是甚麼形象呢?窮凶極惡、面目猙獰、狡詐、邪惡? 在處理案件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不是如此。犯罪者進到刑事程序中變成了被告,面臨國家的追訴時的反應,是如此的人性。
2024/02/01
當事情認真而執著地繼續做下去,只會造成負向結果的話,相信不會有人稱讚。 例如像食物裡面不斷地加入過量的味精,只會讓料理更難吃而已。 商業文章提到「很努力的笨蛋」比起「不努力的笨蛋」應該優先開除。   因為「很努力的笨蛋」錯誤的認真,造成-1到-10分,「不努力的笨蛋」頂多是0分。
Thumbnail
2024/02/01
當事情認真而執著地繼續做下去,只會造成負向結果的話,相信不會有人稱讚。 例如像食物裡面不斷地加入過量的味精,只會讓料理更難吃而已。 商業文章提到「很努力的笨蛋」比起「不努力的笨蛋」應該優先開除。   因為「很努力的笨蛋」錯誤的認真,造成-1到-10分,「不努力的笨蛋」頂多是0分。
Thumbnail
2024/01/28
最近聽哇賽心理學節目中談到,減肥如果是透過吃很少的方式,反而會讓身體以為自己陷入風險。 為了避免風險,身體會自發性地脂肪囤積,更難消耗脂肪,而無法達到減重的效果。   正如同幸福的悖論,越是追求幸福,更無法得到幸福。
Thumbnail
2024/01/28
最近聽哇賽心理學節目中談到,減肥如果是透過吃很少的方式,反而會讓身體以為自己陷入風險。 為了避免風險,身體會自發性地脂肪囤積,更難消耗脂肪,而無法達到減重的效果。   正如同幸福的悖論,越是追求幸福,更無法得到幸福。
Thumbnail
2024/01/26
繁忙的生活中,常常忽略掉身邊會影響心情的事物。   簡單來說就是「空氣、水、空間」  
Thumbnail
2024/01/26
繁忙的生活中,常常忽略掉身邊會影響心情的事物。   簡單來說就是「空氣、水、空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的思考有其舒適圈。若說「物理上」待在舒適圈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那這大敵之中的大敵,唯「思想上的舒適圈」莫屬。因為它既不亦察覺,人腦有時甚至會「自動駕駛」來捍衛這個舒適圈。本篇將介紹突破思考盲點的「逆思維」一書。
Thumbnail
人的思考有其舒適圈。若說「物理上」待在舒適圈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那這大敵之中的大敵,唯「思想上的舒適圈」莫屬。因為它既不亦察覺,人腦有時甚至會「自動駕駛」來捍衛這個舒適圈。本篇將介紹突破思考盲點的「逆思維」一書。
Thumbnail
當我們試著想要改變事情或他人的時候,我們總是將重點擺在自己身上,只關注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也總是認為,只要邏輯對、有證據,就能順利說服他人,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這本書帶我們認識,到底是什麼事物讓人不肯改變,一旦了解,就會明白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Thumbnail
當我們試著想要改變事情或他人的時候,我們總是將重點擺在自己身上,只關注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我們也總是認為,只要邏輯對、有證據,就能順利說服他人,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這本書帶我們認識,到底是什麼事物讓人不肯改變,一旦了解,就會明白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Thumbnail
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有多難?多數人都認為,只要揭露了真相就能讓人改變想法,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這本書告訴我們,除非對方自己願意做出改變,否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改變他的想法。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讓一個人自己願意改變想法?不過在這之前,作者建議先問問自己:為何想要改變別人的想法?
Thumbnail
改變一個人的想法有多難?多數人都認為,只要揭露了真相就能讓人改變想法,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這本書告訴我們,除非對方自己願意做出改變,否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改變他的想法。所以,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讓一個人自己願意改變想法?不過在這之前,作者建議先問問自己:為何想要改變別人的想法?
Thumbnail
【你有什麼問題?】 先好好地把問題寫下來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你的狀況 才有能夠重組與跳脫的框架 【框架不是一定要打破,跳脫只是為了重組】 【問問題的人,聽問題的人】
Thumbnail
【你有什麼問題?】 先好好地把問題寫下來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你的狀況 才有能夠重組與跳脫的框架 【框架不是一定要打破,跳脫只是為了重組】 【問問題的人,聽問題的人】
Thumbnail
當遇到猶豫不決,而問問題的人,我有一些可以嘗試的方法。方法主要都是來自於最近很紅的一本書《逆思維》。 其實會想要問問題,降低自己不安感的人,是陷入了一個思考受限的迴圈。我們可以嘗試方法就是打破這個迴圈,重設思考框架。當然我們需要去注意對方是否有意願要改變。假設他沒有意願改變的話,再怎麼討論也沒有意義
Thumbnail
當遇到猶豫不決,而問問題的人,我有一些可以嘗試的方法。方法主要都是來自於最近很紅的一本書《逆思維》。 其實會想要問問題,降低自己不安感的人,是陷入了一個思考受限的迴圈。我們可以嘗試方法就是打破這個迴圈,重設思考框架。當然我們需要去注意對方是否有意願要改變。假設他沒有意願改變的話,再怎麼討論也沒有意義
Thumbnail
這本書是今年我閱讀的書裡推薦之一,也深受啟發!在這個世界快速變遷的時代,如果我們仰賴習以為常的思維度過每一天,抗拒再思考與挑戰自我,甚至養成畫地自限的待在舒適圈裡,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自我生存與社會脈動的平衡點呢?
Thumbnail
這本書是今年我閱讀的書裡推薦之一,也深受啟發!在這個世界快速變遷的時代,如果我們仰賴習以為常的思維度過每一天,抗拒再思考與挑戰自我,甚至養成畫地自限的待在舒適圈裡,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找到自我生存與社會脈動的平衡點呢?
Thumbnail
前陣子在聚會場合中跟朋友聊天,談論話題是天南地北,即便價值觀是相近, 雖然不免俗地一定會帶到新聞熱議的話題,或是最近生活上困擾的事, 過程中我自己覺得有些地方卡卡的,有時會想要讓彼此做出改變時, 其實有一定的難度 既然溝通與提問都是想要促進改變與突破,或解決某個痛點 改變問答就能起到一點作用
Thumbnail
前陣子在聚會場合中跟朋友聊天,談論話題是天南地北,即便價值觀是相近, 雖然不免俗地一定會帶到新聞熱議的話題,或是最近生活上困擾的事, 過程中我自己覺得有些地方卡卡的,有時會想要讓彼此做出改變時, 其實有一定的難度 既然溝通與提問都是想要促進改變與突破,或解決某個痛點 改變問答就能起到一點作用
Thumbnail
今天在群組裡被吐了一句「我感覺是,有點離題了。」雖然不算是有針對性,或人身攻擊的話語,但也讓我十足解HIGH了,關了聊天視窗,沈澱一下,我回過頭思索到底一切錯在哪裡?
Thumbnail
今天在群組裡被吐了一句「我感覺是,有點離題了。」雖然不算是有針對性,或人身攻擊的話語,但也讓我十足解HIGH了,關了聊天視窗,沈澱一下,我回過頭思索到底一切錯在哪裡?
Thumbnail
「如果你真心想了解一件事,那就試著去改變它。」 ——勒溫|行為學家 就算在同一個家庭成長,卻不會有人擁有100%相同的價值觀。 我們總是很想別人支持自己的想法、想改變別人,然而用錯方式卻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爭吵,適得其反。 阻礙改變的5個原因 ❶抗拒心理 人在被逼、被限制時反而會刻意反抗。
Thumbnail
「如果你真心想了解一件事,那就試著去改變它。」 ——勒溫|行為學家 就算在同一個家庭成長,卻不會有人擁有100%相同的價值觀。 我們總是很想別人支持自己的想法、想改變別人,然而用錯方式卻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爭吵,適得其反。 阻礙改變的5個原因 ❶抗拒心理 人在被逼、被限制時反而會刻意反抗。
Thumbnail
Ask More. The Power of Questions to Open Doors, Uncover Solutions and Spark Change.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書籍 在我從事工程師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理性的面對各種問題跟工作任務,自我限制覺得需要屏除人性的一面,排除情緒才能
Thumbnail
Ask More. The Power of Questions to Open Doors, Uncover Solutions and Spark Change. 本文內容部分來自書籍 在我從事工程師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理性的面對各種問題跟工作任務,自我限制覺得需要屏除人性的一面,排除情緒才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