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討厭《自卑與超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卑與超越》是筆者目前的閱讀作業,但讀得很痛苦。。。

愈來愈沒辦法享受閱讀《自卑與超越》的過程,或許不該這麼認為,但確實是心底的想法。看到阿德勒願意提出與佛洛伊德不同的想法,進而在段落中批判心理分析學派對於夢的分析方法太過於享樂主義,以學術的觀點來講是良好的交流。但讓我覺得不太對勁的有兩點:一是關於個案的態度,二是立論的嚴謹性。

書中對於個案的批判時常會讓我認為他以太苛刻的角度看待他的個案了:「怎麼如此說個案的不是?就算個案有他們的困難,也不應該寫得如此不堪?」的感覺。即使將近一百年前的人們可能不會在意個案隱私這類事情,但不知為何,看到別人的受苦被描寫地如此「簡易」與「被否認」而覺得非常不舒服。就像是文中說我們夢到考試「只是給了我們合理的理由害怕現實生活」,這扁平化了許多可能真的需要害怕的事物,也許個案真的很害怕!

對於實徵研究與案例的援引,阿德勒僅是提出經驗觀察後而提出「夢是個人對自己的欺騙」的論點,即使觀察與歸納經驗是一種現象學觀點的研究方法,也有可能是我對於阿德勒的理論脈絡不夠認識,但心底始終存在對於知識理論依據的懷疑,且不時打斷閱讀本應有的樂趣。以現代的質性研究來看,《自卑與超越》可能會讓教授頭很痛。如果我是教授的話。

不知道接下來的幾週要如何看待這本書。(哭)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休士頓我們有麻煩了的沙龍
17會員
33內容數
2024/03/30
浪漫愛情與自殺者遺族的小故事。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4/03/30
浪漫愛情與自殺者遺族的小故事。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4/01/31
這是我童年時克服巧虎恐懼的故事,面對恐懼與未知也是值得讚許的。
Thumbnail
2024/01/31
這是我童年時克服巧虎恐懼的故事,面對恐懼與未知也是值得讚許的。
Thumbnail
2023/12/13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Thumbnail
2023/12/13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以下有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衝突難免會發生,看看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方法很多種,但所有的方法都是希望達成目的,可是很多時候其實不見得是你希望用那樣的方式解決,但畢竟工作上還是需要以完成目標為主,故衝突難免會發生,看看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何謂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自卑與超越》是筆者目前的閱讀作業,但讀得很痛苦。。。 希望阿德勒學派的擁護者可以放過我窩害怕
Thumbnail
《自卑與超越》是筆者目前的閱讀作業,但讀得很痛苦。。。 希望阿德勒學派的擁護者可以放過我窩害怕
Thumbnail
閱讀日記「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 本書的作者不是阿德勒而是一個日本人,書中用一位哲學家應用他的心理學與一位年輕人對話,哲學家不斷提出阿德勒理論來說服,年輕人則是不斷的提出反駁挑戰「阿德勒心理學」,不過阿德勒心理學應該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像我書中讀到的部分個人需要沈澱一下,有些是⋯不太能接受!
Thumbnail
閱讀日記「被討厭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 本書的作者不是阿德勒而是一個日本人,書中用一位哲學家應用他的心理學與一位年輕人對話,哲學家不斷提出阿德勒理論來說服,年輕人則是不斷的提出反駁挑戰「阿德勒心理學」,不過阿德勒心理學應該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像我書中讀到的部分個人需要沈澱一下,有些是⋯不太能接受!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一來一往的提問與應答之間,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用對話的形式,能讓我們很自然的帶入年輕人的立場。書中的提問,也幾乎都是最日常的人際關係問題。 目的論:無論我們身處何種處境,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他人對我們看法,是屬於他人的課題
Thumbnail
這本書我沒有要很認真的討論在講什麼,我只會分享幾段讓我比較有感觸且喜歡的觀點, 書裡面由於每個章節的論點會互相穿插,所以雖然每一夜看似有主題, 但由於書裡面大多都是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有時候對話會再接續到前面所提及到的概念。 文章為我讀後覺得有幾段比較有感觸有些心得的片段。
Thumbnail
這本書我沒有要很認真的討論在講什麼,我只會分享幾段讓我比較有感觸且喜歡的觀點, 書裡面由於每個章節的論點會互相穿插,所以雖然每一夜看似有主題, 但由於書裡面大多都是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有時候對話會再接續到前面所提及到的概念。 文章為我讀後覺得有幾段比較有感觸有些心得的片段。
Thumbnail
這本書是在我的靈性初期所閱讀的,但對於我心靈成長方面滿大的, 至今很多我的人生哲理也是沿用這本書所傳達的觀點, 也因為這本書的一些觀點,讓我在人生當中省去很多心理上不必要的多管閒事, 還是很推薦大家可以去找原書來閱讀。 在討論這本書之前,先分享我對於這本書的看法吧!
Thumbnail
這本書是在我的靈性初期所閱讀的,但對於我心靈成長方面滿大的, 至今很多我的人生哲理也是沿用這本書所傳達的觀點, 也因為這本書的一些觀點,讓我在人生當中省去很多心理上不必要的多管閒事, 還是很推薦大家可以去找原書來閱讀。 在討論這本書之前,先分享我對於這本書的看法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