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的孤獨感與化解

更新於 2023/08/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好像越來越多人會在現實生活裡感到孤獨。

疫情下的長期隔離也許是因素之一,但自從去年我開始使用社群後(以前都沒用FB,IG的邊緣人),我覺得個人社群媒體的興盛似乎也很有關係。

網路的去中心化架構鼓勵了「個人表達」,加上個人社群媒體的興盛,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當成新的中心點,把我們的所思所想、經驗感受發送出去。

我們漸漸習慣將自己當成中心的表現者,獨特的我要表達、要被看見,這些聲音強化了我們的自我重要性。連帶地,好像所有人都要了解怎麼好好表現,甚至行銷自己,一旦鏡頭或他人的眼光轉向自己,就要把握好呈現的機會,發光發熱。

目標成了「我」被越多人看見越好,越多人認同「我」越好,當代下的每個「我」,都得到了努力表現「我存在」的壓力。

但現實中的人際溝通,不是我們一人的舞台;人際關係,也不是我表達、你認同就建立鞏固的。

大家也許遇過聊天時,總是不停說著自己大小事的人,不論話題怎麼稍微移開他,他都會拉回自己身上,繼續說自己的看法跟經驗,整場聊天不管人數多少,你發現只有他的表達。

開放自己的心去感知連結


如果對其他人跟其他生命沒有好奇心,我們就無法讓自己與他者產生連結

即便你表達了再多,內在依然還是會孤獨,因為你既沒有走進他者的生命,也沒有讓人走進你飢渴表達欲下的平實內在。沒有任何一方真的靠近了他方。

自我中心的世界,「我」是主角,我的關注點只放在與我相關的一切,我想要的連結就是期待他人來了解我、欣賞我、支持陪伴我、愛我,我的孤獨感來自無法擁有如此連結。

可是有一種連結,是開放自己的心去感知其他生命,在其他生命的經驗裡,有我未曾知曉及經驗的奇妙,天生的好奇心,帶領我願意耐心專注在一個人或其他生命的脈動上。

這個開放過程裡,專注於自己的孤獨感也一同消解了,因為當我非常專心於他者時,我甚至片刻忘了自己。

而我所感知觀察到的,全是收穫,因為這個生命經驗的主角不是我,我沒有了評斷跟任何回應,我什麼都不曉得,容納下的所有,都像是外來餽贈。

我感覺自己的生命被擴張滋養了,連結感跟愛湧上,就在孤獨感同樣的誕生地。

孤獨感也許不是靠自我的強化跟外人的認同來化解,而是我能否打開自己內在原有的寬度,經驗於我之外的各種生命

感謝一次短暫的人際聚會,讓我體會並想到這些。


Bless❤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59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邪教「邪」在哪? 一個人或團體不會因為他所宣揚的價值特異(如地球是外星人實驗地),而被認定有「問題」;現今社會認定的「邪教」嚴格說是基於「行為」,而不是信念價值評斷。邪教最令人畏懼的,是可能把人轉化成犯罪行為或受害人,但不是所有邪教一開始都存惡意,它可能是慢慢變質的過程,而「邪」化的三大前兆是
作為一個三十多歲才經歷初戀結束的人,自青春期,我就對戀愛有非常多的困惑,只因我總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很“自然地”明確知道自己的感情是怎麼回事。 例如:喜歡是什麼感覺?喜歡外貌就叫喜歡嗎?希望對方陪伴是喜歡嗎?有性慾才算喜歡嗎?喜歡一定要靠感覺嗎?愛慕激情會不只是一時的?我怎麼確定自己的感覺是真是假?
《我的鯨魚老爸》像是一道新曙光,將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的前景重新照亮了。經過了近20年的沈浮,他在黑暗裡漫步,覺得自己有如動物農莊被利用的馬兒...
你也該懂得何時放自己一馬,因為你也是個會受傷的人。 延續上篇今天想繼續跟你聊聊,為何你不用如此自我苛責未能回應他人的情感,以及放下後可能要面對到什麼、未來可以有什麼轉換。
INFJ與高敏感人易同理共情,卻也可能因此活得太累。我們都喜歡自己脆弱時,有人接住我們,同理我們;假如你也真心關切他人,並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那勢必會擔負很多他人的情感。好的情況下,你能找到排解方法釋放掉,若無法適當釋放,很可能你的情緒水平會逐漸走低,變得對消極人事物更敏感、脆弱或憂傷。
你能回憶起童年最早的一個夢嗎?初始夢剛好反映出一個人的靈魂此生將追尋的主題,你的心靈路徑可能就藏在初始夢裡。本文要來跟各位探索夢境,聊解夢、夢的形成與意圖、及心經觸發我清醒夢的經歷...
邪教「邪」在哪? 一個人或團體不會因為他所宣揚的價值特異(如地球是外星人實驗地),而被認定有「問題」;現今社會認定的「邪教」嚴格說是基於「行為」,而不是信念價值評斷。邪教最令人畏懼的,是可能把人轉化成犯罪行為或受害人,但不是所有邪教一開始都存惡意,它可能是慢慢變質的過程,而「邪」化的三大前兆是
作為一個三十多歲才經歷初戀結束的人,自青春期,我就對戀愛有非常多的困惑,只因我總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很“自然地”明確知道自己的感情是怎麼回事。 例如:喜歡是什麼感覺?喜歡外貌就叫喜歡嗎?希望對方陪伴是喜歡嗎?有性慾才算喜歡嗎?喜歡一定要靠感覺嗎?愛慕激情會不只是一時的?我怎麼確定自己的感覺是真是假?
《我的鯨魚老爸》像是一道新曙光,將布蘭登費雪(Brendan Fraser)的前景重新照亮了。經過了近20年的沈浮,他在黑暗裡漫步,覺得自己有如動物農莊被利用的馬兒...
你也該懂得何時放自己一馬,因為你也是個會受傷的人。 延續上篇今天想繼續跟你聊聊,為何你不用如此自我苛責未能回應他人的情感,以及放下後可能要面對到什麼、未來可以有什麼轉換。
INFJ與高敏感人易同理共情,卻也可能因此活得太累。我們都喜歡自己脆弱時,有人接住我們,同理我們;假如你也真心關切他人,並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那勢必會擔負很多他人的情感。好的情況下,你能找到排解方法釋放掉,若無法適當釋放,很可能你的情緒水平會逐漸走低,變得對消極人事物更敏感、脆弱或憂傷。
你能回憶起童年最早的一個夢嗎?初始夢剛好反映出一個人的靈魂此生將追尋的主題,你的心靈路徑可能就藏在初始夢裡。本文要來跟各位探索夢境,聊解夢、夢的形成與意圖、及心經觸發我清醒夢的經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與人對話時,我才感覺到自己活著,或許對於害怕孤獨的我來說,只有自己一人行走的路途都是在虛度光陰。需要被肯定,需要被認同,至少在說話時可以看見旁人在點頭。 我發現我的興趣是回訊息,我喜歡有人在找我,或是說,有人需要我的感覺。我好像很害怕被遺忘,不被在乎,即使與人互動時我很明確的感受到,這個歡愉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與自己共處有多困難?小我試圖逃離個人自我的空虛不足感時,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藉由認同一個團體而擴大和加強它的自我感。那個團體可能是:國家、政黨、公司、組織、教派、俱樂部、幫派、足球隊等。 在有些例子中,有人奉獻他的生命去無私地為一個更大更好的團體目標而工作,完全不求任何個人的回報、讚賞,或是為自己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與人對話時,我才感覺到自己活著,或許對於害怕孤獨的我來說,只有自己一人行走的路途都是在虛度光陰。需要被肯定,需要被認同,至少在說話時可以看見旁人在點頭。 我發現我的興趣是回訊息,我喜歡有人在找我,或是說,有人需要我的感覺。我好像很害怕被遺忘,不被在乎,即使與人互動時我很明確的感受到,這個歡愉
Thumbnail
獨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挑戰,但卻是瞭解自己、面對情緒的重要時刻。本文探討了作者對獨處的看法,並提出對自己的建議。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獨自生活在現今社會已經變得很常見,但隨著年紀增長,自由可能並不是唯一的追求。這篇文章探討了獨自生活中的自由與安心感,以及在關係中展現真實自我的渴望。
Thumbnail
與自己共處有多困難?小我試圖逃離個人自我的空虛不足感時,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藉由認同一個團體而擴大和加強它的自我感。那個團體可能是:國家、政黨、公司、組織、教派、俱樂部、幫派、足球隊等。 在有些例子中,有人奉獻他的生命去無私地為一個更大更好的團體目標而工作,完全不求任何個人的回報、讚賞,或是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