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堆雞屎中尋找鑽石-如何在錢不夠多、事多、離家遠的工作中找到不離職的理由

工作與情緒的平衡
自從一腳踩進了所謂光鮮亮麗的管顧公司擔任顧問,還沒有時間細細品味自己在漫長職涯中貌似「心想事成」的甜蜜夢幻中,倒已經被一人多工、職務權限與當初面談的不同、同事搶資源及寵愛的背後中傷、以及與直屬主管因理念不合,被處處壓制的無間地獄裡輪迴鞭笞了數百萬遍。一次又一次的無比心累和體力上的勞累,讓我萌生數百遍的不如歸去之意,但,很不幸亦或很幸運的,我還留在這裡。
資深的職場工作者一定理解,勞方與資方的談判,勞方不會是獲勝的那一方。而,面對著沒有實力,讓許多人叫苦連天、暗地胡作非為、處事為人與老闆理念完全不同的直屬主管,我雖然不好直接跟主管對幹,但,相較於其他人為了擔心自己在公司的前途或與人為善的莫名框架選擇隱忍,我選擇了直接和大老闆對話。雖然結果並沒有得到我想要的(這難道有很意外嗎),我暫時還無法離開自己目前的職務,但至少,我的不滿及建議,大老闆接收到了,且,他選擇給我更多重要任務磨練的機會。
記得當初,我選擇進一家公司,除了職位、薪資,最重視的還是和老闆的理念和價值觀是否相合。如果,你已經在職場叢林打滾多年,且對自己的能力、判斷力有信心,也不是太容易成為職場鬥爭的犧牲品。我相信,永遠要記得,那位付錢請你進來的老闆,想要你做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工作?對你的期許到底是什麼?無論誰如何限制你的工作權力,都要想盡辦法,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別因為一些莫名其妙、心眼小如針眼的小人,阻礙了自己向上提升的勇氣。
職場影響力
就算被職場鬥爭磨到心累,但是,跨部門的隱形擁護者、幫你監測小人行徑並定期回報你的同事們、來自客戶的肯定、持續不懈的能力自學養成,都應該是幫助自己堅持到底的動力。
最近看到一本書,裡面寫著,在一家公司打拼數十年,尋求一路往上晉升的線性職涯發展觀念已經過時了。現在講究的都是是否能彈性因應世界的複雜變化、擁有跨領域的職能能力,以及不斷往上提升的動力。他提到的某些點,倒是有稍稍的安慰到了在工作上付出許多,結果卻相當不成正比的人們:
  1. 不要想著在一家公司不斷晉升,你該想的是你的能力是否有一路提升,不要想著靠公司養老,你該靠的,是自己不被淘汰的職場競爭力。
  2. 對於一人被賦予許多重要工作職務一直是我不停想要對主管argue的點,雖然,我不太同意書上說"畢竟不是很多公司都會給同一人兩種以上不同職務的歷練" (那不是超常發生的嗎?)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自己不就是不想繼續當業務,而因為目前公司組織正在變革,所以我身兼業務顧問、產品經理、企業講師、教育訓練也參了一腳,縱然只領一份薪水,但卻有著截然不同角色的歷練(說真的,除了業務以外,其他都是我喜歡的),與其讓不斷抱怨的心,消磨了我的動力,是不是有辦法把這些負能量轉化成向上的力道呢?
  3. 一位成功人士說:想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是從過往經驗去尋求,而是回到最初的第一原則-這件事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例如:與其抱怨一個人又當業務又當產品經理根本不可能事事都做得好(這是過往經驗),倒不如想:我到底該怎樣做,才能既有辦法賺到業績獎金、經營好客戶,又能將PM的角色經營得很理想?第一:時間分配(包含出差的分配); 第二:排出客戶經營的優先順序;第三:體力與健康的重視; 第四:假日時間的平衡與運用。誠然,要跳脫自己很吃虧的被害者心態確實不容易,但,無法脫離既往窠臼的想法,對自己,又會有什麼好處呢?
於是,在連續假期間,自己選擇暫時離開心愛的女兒,在咖啡廳中與大老闆額外分配的任務作戰。我很清楚,這不是無可奈何默默接受不合理的工作量,這,是自己的選擇: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多久後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自己心裡已經有底了。如果,需要在目前公司展開自我養成計畫,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公司內創業」的概念:自己的計畫不與公司大方向和自己的職務角色違背的情況下,自行調整工作量的分配,重點在於讓關鍵人物覺得你有在做事、有成果呈現。而,在自己與公司資源互通的情形下,得到自己想要的,也讓公司得到他想要的,這樣的雙贏結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對「工作」的想法是什麼?想要了解萬惡的職場世界嗎? 想知道身為資深職場工作人,在外商及知名本土企業走跳,看盡職場百態之後,對於業務、行銷、客服領域的解讀,以及職場亂象的八卦嗎?艾莎解結以本身心理學背景和始終不滅的文青性格,與你分享職場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職場讀書人選書】在充滿厭世的人生中 找尋活下去的意義—《無論如何都要活著》 「厭世」可說是現代人的共同語言,除了網路上的梗圖、自嘲,這兩個字實際上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淺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淺則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莫名焦躁,深則憎惡一切萬物,對於現實的無力感甚至有時會讓人想要以死解脫。然而,最後似乎總會有些什麼,讓我們在墜入深淵之前停下腳步,走回原本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09-17
在你不在的地方尋找你:讀《深河》中的旅行《深河》的故事藉由一趟印度之旅展開,其中旅行團的一員是失去了妻子的磯邊。磯邊踏上旅途的原因,是因為妻子臨終時企盼她能夠轉世,並且拜託丈夫說:「在這世界的某處。我們約好,一定要……找到我呦!」於是,一直以來都是刻板的、大男人主義的、羞於向妻子表達愛情的「普通」日本舊式男人的磯邊,踏上了追尋轉世的路途。
Thumbnail
avatar
傅元罄
2021-09-17
在一片與汪洋中尋找光亮在一片與汪洋中尋找光亮 繼上次說到要去請教朋友關於如何經營品牌IG,我的內心還是過不去,去請教行銷大咖,我內心大概掙扎了一兩星期,還是無法戰勝渺小的感受,才想到我可以有另一個人選可以詢問。是從事文具禮品設計時合作得很愉快的行銷企劃同事,跟她聊比較沒有負擔。 她以一個第一次觀看的角度,首先對作品給予肯
Thumbnail
avatar
Red
2021-07-22
【實習分享】大三痛苦的找實習潮|我如何在不穩定中安全下莊Confidence is built when you fail but never give up. 這句話可以說是陪著我走過每封拒絕信、每次未回應,每個等待著面試機會與結局的起起落落,每個最後仍然回到原點的沮喪難過。
Thumbnail
avatar
Lily
2020-11-05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讀後心得:在鐘擺的動態中,找尋未來的方向以筆者淺薄的眼光來看,這些歷程更似左右擺盪下追尋未來的一種過程,當極於向某一邊偏擺時,下一次迴盪的力道將更大,更具毀滅性,而經過一次、兩次的動盪傷害後,人們記取教訓隨之進化,將會用修正的方式,以偏擺較小的方式,來回修正,使社會漸漸達到一個平衡,也走出了屬於這個國家獨特的方向。
Thumbnail
avatar
過客閱讀筆記
2020-10-25
尋找快樂不需出國旅行……面對四大問題,在你的腦袋中找回快樂真正的快樂並不需要出國旅遊觀摩他人才能獲得,而是始終一直存在於你的兩道眉毛之間。在自己腦袋裡頭達到超快樂的境界,就是在心中不被四樣壞東西侵擾。這跟你去不去尼泊爾不丹或西藏閉關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
Thumbnail
avatar
林富元
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