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職場上的強者,跟「盡本分」的人有何不同?微軟高管:從一個態度決定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6334?utm_source=copyshare

©經理人

文中提到

「影響力習慣」在書中

解釋組織內有三種類型的人

第一類是高影響力貢獻者

第二類是一般貢獻者

第三類是低貢獻者

絕大部分的人在工作時

都只展現第二類的樣貌

但是到了要檢討獎勵或升遷時

又希望得到第一類的福利

尤其是汲汲營營的人

更為明顯

有時變成一種自我感覺良好


看完文中分享的案例

讓我想到剛調職到訓部時

每天早上都會開工作管制會

高勤官都會盤點有哪些該做的事並任務分配

只要某件事情很難分處組的

就轉頭點我們處

說我們是各處室的龍頭

所以那件事就歸我們管

也常常就這樣接到不少預料外的工作

當時的情緒其實是很無奈又只能悶著做

事後有幸遇到三位優秀的處長

他們會在高勤還沒分派前

就會主動去承接這些工作

除了承接外

也會指導我們該如何執行

在回到文中的三類人

這三位處長就是第一類

在他們身上看到下面三種特質

第一多做一點點

在接收到任務時

除了基本該完成的項目外

這幾位處長都會要我們多想一下

有沒有漏了什麼項目沒做?

這些已經做了的項目還有沒有精進的地方?

目的是為了不讓訓部丟臉

而不是只完成老闆交辦的工作

在每次多想一點多做一點中

我們也在累積經驗

我的習慣會將我負責的工作

執行程序或步驟調製成電子檔

並且相同案件的檔名還會在加上日前時間

爾後有相關工作時

執行起來就會更加順手

也更容易再發現可以補強的地方


複利的部分近期也看到兩次相關文章

在執行任務的過程都沒有感覺

看到這兩篇才發現

原來我也在不自覺中有所成長

兩篇文章都用1.1的次方來形容

進步的幅度與變化

也感到現在的變化之快

如果不多努力一點

隨時會被邊緣化


第二主動心態

這也很符合20/80法則

在組織中

願意主動承擔工作或協助同仁的佔20%

大部分都是比較被動的

主動會引導我們朝正向的心態

腦中思量的都是如何解決問題

如何做到更好

被動則是相反

容易出現埋怨、推託的情緒

我也不常是主動的人

也會有工作忙不完了

別再煩我的情緒

但是在這三位處長的帶領下

慢慢學會主動承擔

會主動協助同仁

會願意把自己放在首參的角色

讓同仁都能共同進步


第三學習心態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很常在跟那三位處長報告事情時

看到他們正在看準則

隨時都在掌握工作上的資訊

反觀自己

有空就在滑手機

直到當教官時

才感受到自己知識的薄弱

也才比較有在看書

雖然都有持續在學習

尤其這一年來

參加了不少課程

但是

越學會越感到不足

看了文中提到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每日看500頁的書

再反觀自己連零頭都沒有

就更應該好好來紮實閱讀了

另外

學習不只在書本上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看人要看優點

「思其賢」

「先達者勝」

不懂就問

問了才會有收穫

raw-image





avatar-img
27會員
109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中提到 劉奕酉老師總結過往經驗的 5個面向、30個體悟 5個面向包含了成長規劃、向上管理、對下管理、情緒管理及多元思維 非常推薦職場上有迷惘的朋友去閱讀 我個人的想法是 第一方向比努力重要 第二要適時角色切換 第三保持穩定且開闊的心態
文中提到 職業倦怠的六大原因 1.工作負荷2.價值觀3.獎勵 4.自主權5.公平性6.社群 長期研究情緒如何影響生產力的專欄作家克里斯・貝利 設計了一張簡表做評量 過去在部隊服務時 也常遇到學員問我怎麼有辦法撐到20年 其實回想起來大概就只做好三件事 第一是設定目標 第二是賦予意義 第三是適時舒壓
今天剛好在兩篇文章都看到這個話題 天下雜誌提到 值得信任 包含品格與能力 表現在 積極傾聽、樂於分享、尊重的溝通、兌現承諾 經理人提到 1.承擔沒人想接的任務 2.樂於學習並應用 3.願意聆聽的態度與技巧 4.不只提問,還能解答 其實有三個共同點 第一會說到做到 第二會保持熱忱 第三會勇於承擔
文中提到 專業是指經驗與手藝 不能用成本價格來衡量 也要學會 尊重他人的專業及技術 我上一篇提到的TOP跟這篇講的專業的概念接近 如何做到呢? 提供三點來共勉之 第一要累積經驗 第二要持續學習 第三要尋求突破
文中提到 聲援同事的人會被賦予更高的地位 聲援的表現是贊同、擁護同事的意見 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 另外 與人為善 是另一個可以提高影響力的方式 包含分享、給予正向評價等 過去在講課 我是用「話語權」來形容 從做好下面三件事增加自己的話語權 第一是成為某項領域的TOP 第二是建立信任感 第三是熱於助人
今天聊聊稍微沈重的話題 詐騙 今天聽了兩則天下雜誌關於詐騙的文章 及看了這次的主題封面 真的很諷刺 詐騙集團已經是企業化的經營與管理 有明確分工 有標準流程 有新手培訓 觸角的廣度及深度 真的超乎想像
文中提到 劉奕酉老師總結過往經驗的 5個面向、30個體悟 5個面向包含了成長規劃、向上管理、對下管理、情緒管理及多元思維 非常推薦職場上有迷惘的朋友去閱讀 我個人的想法是 第一方向比努力重要 第二要適時角色切換 第三保持穩定且開闊的心態
文中提到 職業倦怠的六大原因 1.工作負荷2.價值觀3.獎勵 4.自主權5.公平性6.社群 長期研究情緒如何影響生產力的專欄作家克里斯・貝利 設計了一張簡表做評量 過去在部隊服務時 也常遇到學員問我怎麼有辦法撐到20年 其實回想起來大概就只做好三件事 第一是設定目標 第二是賦予意義 第三是適時舒壓
今天剛好在兩篇文章都看到這個話題 天下雜誌提到 值得信任 包含品格與能力 表現在 積極傾聽、樂於分享、尊重的溝通、兌現承諾 經理人提到 1.承擔沒人想接的任務 2.樂於學習並應用 3.願意聆聽的態度與技巧 4.不只提問,還能解答 其實有三個共同點 第一會說到做到 第二會保持熱忱 第三會勇於承擔
文中提到 專業是指經驗與手藝 不能用成本價格來衡量 也要學會 尊重他人的專業及技術 我上一篇提到的TOP跟這篇講的專業的概念接近 如何做到呢? 提供三點來共勉之 第一要累積經驗 第二要持續學習 第三要尋求突破
文中提到 聲援同事的人會被賦予更高的地位 聲援的表現是贊同、擁護同事的意見 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 另外 與人為善 是另一個可以提高影響力的方式 包含分享、給予正向評價等 過去在講課 我是用「話語權」來形容 從做好下面三件事增加自己的話語權 第一是成為某項領域的TOP 第二是建立信任感 第三是熱於助人
今天聊聊稍微沈重的話題 詐騙 今天聽了兩則天下雜誌關於詐騙的文章 及看了這次的主題封面 真的很諷刺 詐騙集團已經是企業化的經營與管理 有明確分工 有標準流程 有新手培訓 觸角的廣度及深度 真的超乎想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三個貴人(父母、老師、主管)對於自己的正向啟發,描述了成為主管後的感悟和領導一位夥伴的過程。藉由個人經歷,作者在強調穩定輸出的同時,也傳達了給予他人正面影響和鼓勵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職場中進入核心圈,並提供了兩個案例分析,以及進入核心圈的益處和結論。
Thumbnail
在職場上,能力強的人往往會遭到壓迫,而能力平平的人卻能夠取得成功。這篇文章探討了能力強的人如何避免在職場得不到善終,包括學會暫停、自信、說不、合作、授權以及經營人脈等。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上次談2024年的職場軟實力,今天就來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個案例我真的覺得值得紀錄。 在我經歷的職場生涯中,80%集團主管或者老闆幾乎可以說是超理性派(這裡不談會破口大罵的領導者,這些人除了部分天才特例,絕大部分的老闆只會把員工嚇跑)。近期我加入的一間歷史悠久的集團。由於是集團,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團隊中體能水準對整體工作表現的影響,指出紀律較差的人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力最大。此外,文章提及到在工作中感到挫敗時,必須對所做的事情感到著迷,才能逃脫被影響的結果。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最初階的工作者專注於個人利益,對組織成就無感,而成熟工作者則能從組織及公司利益出發,人的初始設定就是自利,我們要如何擴大自己的格局,成為一位成熟的工作者,則是職場的重要課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三個貴人(父母、老師、主管)對於自己的正向啟發,描述了成為主管後的感悟和領導一位夥伴的過程。藉由個人經歷,作者在強調穩定輸出的同時,也傳達了給予他人正面影響和鼓勵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職場中進入核心圈,並提供了兩個案例分析,以及進入核心圈的益處和結論。
Thumbnail
在職場上,能力強的人往往會遭到壓迫,而能力平平的人卻能夠取得成功。這篇文章探討了能力強的人如何避免在職場得不到善終,包括學會暫停、自信、說不、合作、授權以及經營人脈等。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Thumbnail
有時候在職場的影響力多寡,不是專業多高,而是被權力中心的認同度多高。 在職場你要混得好,除了專業要夠,也要懂得與主管與老闆有良好的關係,畢竟公司是老闆的,某種程度我們的行動都還是服務他的需求。 「掌管決策與資源的人才是權力中心」 故事 在前公司的業務經理,他盡心盡力的為公司營收思考與努力,但
Thumbnail
上次談2024年的職場軟實力,今天就來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個案例我真的覺得值得紀錄。 在我經歷的職場生涯中,80%集團主管或者老闆幾乎可以說是超理性派(這裡不談會破口大罵的領導者,這些人除了部分天才特例,絕大部分的老闆只會把員工嚇跑)。近期我加入的一間歷史悠久的集團。由於是集團,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團隊中體能水準對整體工作表現的影響,指出紀律較差的人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力最大。此外,文章提及到在工作中感到挫敗時,必須對所做的事情感到著迷,才能逃脫被影響的結果。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討論,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何啟動同仁的當責態度。我們將分享四個啟動團隊工作意願的方向,包括做好的定義、關係建立、授權授責和定期回饋。這些方向對於主管來說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具備軟技能和專業能力。瞭解這些技巧將有助於領導者在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中領導團隊並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