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產地】亞洲篇:葉門|咖啡千年傳奇萌芽之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葉門(Yemen)是一個很冷門的產區,搞不好小心按進來的讀者們,還不知道他在哪裡呢。位於阿拉伯半島的西南角,與衣索比亞隔紅海相望。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地方,是非洲以外最早引進咖啡種植的地區。現今的邊陲小國,曾經為咖啡而興盛,15世紀~17世紀,這裡的摩卡港(Mokha、或拼成Mocha)曾是國際最大的咖啡貿易中心,全盛期曾壟斷了咖啡的出口貿易。
東京知名的GLITCH COFFEE & ROASTERS提供的葉門哈拉里
雖然因為泥沙淤積嚴重,且咖啡的重鎮早就轉往他處,重要性早已不在。摩卡二字仍在咖啡圈中處處留下痕跡。比如說曾以摩卡為出口港的產區,至今仍會稱呼它的產品為摩卡,比如說哈拉摩卡。在咖啡館中點一杯摩卡,你則會得到一杯添加了巧克力的牛奶咖啡。在市場上也買得到以摩卡為品種名的生豆,共同記憶著那個輝煌年代。

現今阿拉比卡咖啡傳世的三大支系,其中鐵比卡、波旁兩支,據信皆出於當年的葉門,今葉門境內的品種也多被認為是當年的老鐵比卡、及最早流傳過來的老衣索比亞原生種。

延伸閱讀▶︎▶︎【咖啡知識】咖啡與它們的品種
延伸閱讀▶︎▶︎咖啡起源傳說探尋
延伸閱讀▶︎▶︎咖啡的神鬼奇航:近代咖啡傳播的旅程
衣索比亞摩卡

葉門咖啡種植環境

葉門咖啡種植於旱季僅有伏流的旱谷(Wadi)之中打造梯田,峽谷的底部高度即到達1500公尺海拔高度,咖啡樹的種植更可以高達2200公尺,形成獨特的景觀。

當地的處理法以日曬為主,甚至是直接撿拾乾燥的咖啡果實就製成,即使出售時都未曾將乾掉的咖啡果肉除去。因為當地人飲用咖啡的方式,是將咖啡櫻桃果皮製成Qishr,或是皮帶豆,於其他材料一起下鍋燉煮,製成Qahwa飲用。這樣處理的生豆,一般在精品咖啡的評估,是一種典型的咖啡瑕疵。容易為咖啡帶來霉土味與毒素汙染的風險,但是因為當地獨特的乾冷氣候,竟也能避過霉害,時有不錯品質的咖啡產出,而且還因為產量稀少,價位很高。

延伸閱讀▶︎▶︎【咖啡知識】一次搞懂咖啡處理法
延伸閱讀▶︎▶︎喝對咖啡更健康2:拒絕瑕疵豆與其他負面因素

葉門主要的產區

1、馬塔里(Matari):
位於葉門西南部的高海拔地區,是葉門最著名的咖啡產區之一。摩卡瑪塔里。
2、哈拉里(Harazi)& 巴尼瑪塔爾咖啡(Bani Matar)等
幾個鄰近首都沙那(Sanaa)的產區、常被總稱為山納尼(Sanani)咖啡。

3、依絲馬里(Ismaili)
首都沙那西南方產區

小結

由於以日曬處理為主的關係,咖啡風味常帶有果實、紅酒感。今日的產量占咖啡的生產僅0.1%,並不容易在咖啡店中看到她的倩影,若然與街口偶遇,不妨點上一杯,感受一下那跨越千年的古老滋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收集並回應學生、客戶及各路好友的發想與提問。歡迎留言提問呦,有可能下一篇文章就是您的專屬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咖啡烘焙度的分類,也算是老生常談。不過烘豆師今天還是要來寫一下,並加上一些個人再分類上的想法。咖啡的烘焙度在咖啡業界中,並沒有統一而明確的定義,烘豆師與消費者間,都必須相互溝通。 不過無論如何,較淺烘焙的烘焙會比較酸,烘深酸質會大幅度降低,甚至會苦,是一個不變的道理。
今天我們要來學烘焙咖啡豆,是不是準備好要打開烘焙機了呢? 且慢! 烘豆的過程比你想像的更簡單,要烘出好喝的咖啡也比你想像的更困難。如果你曾經烘焙過咖啡,覺得喝到的風味並不理想,先不要急著點火暖機。先來看看下面幾件事情,你懂得多少。在烘焙之前,你必須先知道:我們是烘豆師,不是魔術師.....
當年烘豆師我還是個法律人,就只是跟朋友一起出門喝了一杯黑咖啡。那杯咖啡乾淨、明亮,狂放的酸質,醋栗與莓果的氣息,如萬馬奔騰。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從此就踏上了咖啡這條不歸路。 那一杯咖啡是肯亞的水洗咖啡。 肯亞種植咖啡的歷史很早,公元1893年,隨著西方殖民的腳步,移種了留尼旺群島(波旁島)的波旁種
是不是覺得杯測師們,工作時很嚴肅,非常謹慎,也不苟言笑。其實杯測師工作中輕鬆又有趣,判斷品質時的想法,可能也比你想像的更中二。 不信你接著往下看。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自傳說中的牧羊童卡爾迪發現咖啡後,至今已以一千多年。早期除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記載與傳說之外,我們對它少有認識。直到西方人自阿拉伯人手中取得種子,於公元1650與1715年前後,分別開始種植在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與葉門南方印度洋中的法屬波旁島(現稱留尼旺群島)後,才開啟了咖啡的近代史。 從葉門移
咖啡烘焙度的分類,也算是老生常談。不過烘豆師今天還是要來寫一下,並加上一些個人再分類上的想法。咖啡的烘焙度在咖啡業界中,並沒有統一而明確的定義,烘豆師與消費者間,都必須相互溝通。 不過無論如何,較淺烘焙的烘焙會比較酸,烘深酸質會大幅度降低,甚至會苦,是一個不變的道理。
今天我們要來學烘焙咖啡豆,是不是準備好要打開烘焙機了呢? 且慢! 烘豆的過程比你想像的更簡單,要烘出好喝的咖啡也比你想像的更困難。如果你曾經烘焙過咖啡,覺得喝到的風味並不理想,先不要急著點火暖機。先來看看下面幾件事情,你懂得多少。在烘焙之前,你必須先知道:我們是烘豆師,不是魔術師.....
當年烘豆師我還是個法律人,就只是跟朋友一起出門喝了一杯黑咖啡。那杯咖啡乾淨、明亮,狂放的酸質,醋栗與莓果的氣息,如萬馬奔騰。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從此就踏上了咖啡這條不歸路。 那一杯咖啡是肯亞的水洗咖啡。 肯亞種植咖啡的歷史很早,公元1893年,隨著西方殖民的腳步,移種了留尼旺群島(波旁島)的波旁種
是不是覺得杯測師們,工作時很嚴肅,非常謹慎,也不苟言笑。其實杯測師工作中輕鬆又有趣,判斷品質時的想法,可能也比你想像的更中二。 不信你接著往下看。
接著上次談過咖啡豆單上的風味這個主題,我們開始來繼續深入學習咖啡風味描述。 從學習味覺後開始進入風味。 風味=嗅覺+味覺 Flavor=Aroma+Taste
自傳說中的牧羊童卡爾迪發現咖啡後,至今已以一千多年。早期除了波斯人、阿拉伯人的記載與傳說之外,我們對它少有認識。直到西方人自阿拉伯人手中取得種子,於公元1650與1715年前後,分別開始種植在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與葉門南方印度洋中的法屬波旁島(現稱留尼旺群島)後,才開啟了咖啡的近代史。 從葉門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沃卡村的這款耶加雪菲咖啡豆,正是水洗處理的最佳典範。通過這樣的處理方式,咖啡豆的水果調性和花香被完整保留,每一杯咖啡都充滿了令人愉悅的酸甜味道和柔和的花香。
Thumbnail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源於摩洛哥,憑藉極繁複的設計美學,成功複製到全世界的咖啡廳「Bacha」。Bacha 是一家成功複製到全球的咖啡廳,源自摩洛哥,混合了摩洛哥與來自歐洲的殖民地風格,充滿歷史感和宮廷奢華,將喝咖啡設計成一種儀式感十足的體驗。所有包裝設計承襲了宮廷華麗風,像是讓人想珍藏的藝術品。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我們要介紹阿拉伯半島的香料, 阿拉伯半島是位於西亞的一個大半島,也被稱為中東。   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家園。 半島由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卡
Thumbnail
咖啡豆的品種有哪些? 咖啡豆主要分為兩種: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 阿拉比卡種:阿拉比卡種咖啡豆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75%,以其香氣豐富、酸度適中、苦味較低而聞名。 羅布斯塔種:羅布斯塔種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較高,苦味較重,但價格較低。 此外,還有一些較為稀少的咖啡豆品種,例如: 利比里卡種:
手沖咖啡豆產地介紹:探索不同地區的風味與特色 手沖咖啡豆的風味和品質受到產地影響甚深。本文將深入探討幾個主要的咖啡豆產地,包括他們的特色、種類及如何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適合的咖啡豆,讓您更了解這些地區豆子的不同之處。 1. 中南美洲的手沖咖啡豆產地 中南美洲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生產地之一,包括哥斯大
Thumbnail
咖啡豆的種類推薦主要有兩種: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羅布斯塔咖啡豆。 阿拉比卡咖啡豆歷史 阿拉比卡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咖啡豆品種,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70%。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埃塞俄比亞。 阿拉比卡咖啡豆起源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埃塞俄比亞西南部高原的卡法地區。根據傳說,一位名叫
Thumbnail
入咖啡這個有趣的行業多年了,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名字取得好的咖啡會好賣很多! 這支豆子名字跟產地實在是不吸引人,但出乎意外的好品質~~~ 當年南美洲厭氧日曬咖啡豆轟動上市..馬上就去買了,然後心裡OS…這什麼鬼啊!用通俗..白話…解釋~~~就是你到101附近等著看煙火,被告知是30分鐘的煙火
Thumbnail
這本書用很具故事張力的方式寫穆赫塔的傳記,藉由穆赫塔作為阿拉伯裔美國移民二代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到美國舊金山光鮮亮麗下的移民社群。而在他返回家鄉葉門發覺當地的咖啡歷史,並設法支持在地咖啡產業的過程中,也帶讀者走進複雜的阿拉伯世界,發覺葉門的咖啡歷史與傳統部落的文化。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沃卡村的這款耶加雪菲咖啡豆,正是水洗處理的最佳典範。通過這樣的處理方式,咖啡豆的水果調性和花香被完整保留,每一杯咖啡都充滿了令人愉悅的酸甜味道和柔和的花香。
Thumbnail
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是源於摩洛哥,憑藉極繁複的設計美學,成功複製到全世界的咖啡廳「Bacha」。Bacha 是一家成功複製到全球的咖啡廳,源自摩洛哥,混合了摩洛哥與來自歐洲的殖民地風格,充滿歷史感和宮廷奢華,將喝咖啡設計成一種儀式感十足的體驗。所有包裝設計承襲了宮廷華麗風,像是讓人想珍藏的藝術品。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我們要介紹阿拉伯半島的香料, 阿拉伯半島是位於西亞的一個大半島,也被稱為中東。   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民族的祖先家園。 半島由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卡
Thumbnail
咖啡豆的品種有哪些? 咖啡豆主要分為兩種:阿拉比卡種和羅布斯塔種。 阿拉比卡種:阿拉比卡種咖啡豆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75%,以其香氣豐富、酸度適中、苦味較低而聞名。 羅布斯塔種:羅布斯塔種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較高,苦味較重,但價格較低。 此外,還有一些較為稀少的咖啡豆品種,例如: 利比里卡種:
手沖咖啡豆產地介紹:探索不同地區的風味與特色 手沖咖啡豆的風味和品質受到產地影響甚深。本文將深入探討幾個主要的咖啡豆產地,包括他們的特色、種類及如何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適合的咖啡豆,讓您更了解這些地區豆子的不同之處。 1. 中南美洲的手沖咖啡豆產地 中南美洲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生產地之一,包括哥斯大
Thumbnail
咖啡豆的種類推薦主要有兩種: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羅布斯塔咖啡豆。 阿拉比卡咖啡豆歷史 阿拉比卡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咖啡豆品種,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70%。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埃塞俄比亞。 阿拉比卡咖啡豆起源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埃塞俄比亞西南部高原的卡法地區。根據傳說,一位名叫
Thumbnail
入咖啡這個有趣的行業多年了,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名字取得好的咖啡會好賣很多! 這支豆子名字跟產地實在是不吸引人,但出乎意外的好品質~~~ 當年南美洲厭氧日曬咖啡豆轟動上市..馬上就去買了,然後心裡OS…這什麼鬼啊!用通俗..白話…解釋~~~就是你到101附近等著看煙火,被告知是30分鐘的煙火
Thumbnail
這本書用很具故事張力的方式寫穆赫塔的傳記,藉由穆赫塔作為阿拉伯裔美國移民二代的成長過程,可以看到美國舊金山光鮮亮麗下的移民社群。而在他返回家鄉葉門發覺當地的咖啡歷史,並設法支持在地咖啡產業的過程中,也帶讀者走進複雜的阿拉伯世界,發覺葉門的咖啡歷史與傳統部落的文化。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