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畢業感想(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篇文章來的有點晚,事實上 2020 6 月就已經口試,7月拿到畢業證書了,但當時公司面臨重大事件,一直沒時間也沒心情寫相關文章,現在趕緊記錄心得與感想,免得時間一久也忘光。

在職讀MBA的難處

整體來說,在台灣讀在職的 MBA 課程,感受當然跟全職學生不太一樣,先不提課程難度學習成效,光是平日上課這件事就夠折磨人的,再加上額外的課後作業與討論。

記得有一年幾乎每個晚上都要去學校報到,然後跟同學討論完回到家已經快 12 點,洗完澡上床睡覺快凌晨 1 點,隔天繼續上班跟上課。

這樣的日子竟然也撐下來了,而且在最後畢業的那一年,剛好又遇到我們公司被投資的相關事宜,覺得整個人快爆炸

當然,在這個地方還是要感謝老婆容忍協助,我想幾乎每個在職專班有家庭的人,肯定都會講類似的話,畢竟類似的進修機會,犧牲的都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在職讀MBA的優點

回歸主題,畢業後再回頭審視整個 MBA 的學程,我認為當初去讀書的心態還沒調整為在職進修的狀態,所以一直用全職課程的角度去期待這個學程能帶給我的幫助,但現在會以更客觀公允的方式看待在職進修這件事。

首先講一下優點 (1) 有系統的課程規劃,幫助入門,(2) 不同領域的同學,真的是各行各業都有,且每個人的水準相信在他們的領域中都是非常優秀。

這點幫助我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畢竟一路走來,身旁的人幾乎都理工相關科系。

就讀動機

忘記在哪本書有看到一句話,先有見識,才有提升能力的動機,進而收入才會增加,也就是說該作者認為優先順序是 見識 > 能力 > 收入

我的解讀是做任何事別先想著有多少收入或是我的能力能否做到,而是先想做了這件事後,能否提升或擴大我的見識,講白話一點就是能否多了解一些原先完全不懂的領域知識

建議

就這點來說,倒是建議有機會去在職進修的就先考慮,我從中受益頗多,很多領域的商業邏輯跟我原先領域的差異很大,或許對他們來說是正常現象,但我就覺得很神奇,以前從來沒想過的模式。

時間又到了,今天先講部份難處及優點,之後再來記錄其它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工程師的創業之旅的沙龍
73會員
442內容數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2024/03/31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幫中小企業清亂帳!」,就想到在唸 MBA 時上的「財務報導」課程,一直在強調不要有內外帳,不要隱藏收入或虛增成本,這是違法的行為。其實,就我自己創業的經驗,有時不是創業者想要做內外帳,而是因為「不熟悉會計制度」。
Thumbnail
2024/03/31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幫中小企業清亂帳!」,就想到在唸 MBA 時上的「財務報導」課程,一直在強調不要有內外帳,不要隱藏收入或虛增成本,這是違法的行為。其實,就我自己創業的經驗,有時不是創業者想要做內外帳,而是因為「不熟悉會計制度」。
Thumbnail
2024/02/15
這個章節看似講了不少東西,書中也用了很多案例來講解觀念,但對我來說就沒有「反脆弱的結構設計」吸引人。畢竟以前讀 MBA 時有上過「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整堂課都是在教一些方法論來執行「洞察」與「體驗」;至於抱怨是比較直接性的陳述問題,這反而相對單純。
Thumbnail
2024/02/15
這個章節看似講了不少東西,書中也用了很多案例來講解觀念,但對我來說就沒有「反脆弱的結構設計」吸引人。畢竟以前讀 MBA 時有上過「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整堂課都是在教一些方法論來執行「洞察」與「體驗」;至於抱怨是比較直接性的陳述問題,這反而相對單純。
Thumbnail
2023/09/16
總覺得這章的內容是在「說給我自己聽」的,頗有既視感。我確實習慣掩飾自己的弱點,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很可笑;明明知道自己哪邊偏弱或不安卻又不願花時間去加強,是有點在「逃避」的味道。只能說,先面對它,才有機會解決它;這個道理人盡皆知,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就好難做到阿!
Thumbnail
2023/09/16
總覺得這章的內容是在「說給我自己聽」的,頗有既視感。我確實習慣掩飾自己的弱點,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很可笑;明明知道自己哪邊偏弱或不安卻又不願花時間去加強,是有點在「逃避」的味道。只能說,先面對它,才有機會解決它;這個道理人盡皆知,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就好難做到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統整在美國讀兩年MBA學習到的五件重要事情,我不是像網路上大神,每個都是全美前20,GMAT 超過720,畢業到全球知名企業上班,而我就是個普通人,普通排名的學校,畢業後進入普通的美國公司,我就只是希望我分享這些學習與感觸有機會幫助到另外一個普通人。
Thumbnail
我統整在美國讀兩年MBA學習到的五件重要事情,我不是像網路上大神,每個都是全美前20,GMAT 超過720,畢業到全球知名企業上班,而我就是個普通人,普通排名的學校,畢業後進入普通的美國公司,我就只是希望我分享這些學習與感觸有機會幫助到另外一個普通人。
Thumbnail
好想出國念書,怎麼辦? 這麼多資訊,該從哪裡開始? 財經人今天就整理給你不可不知四步驟!
Thumbnail
好想出國念書,怎麼辦? 這麼多資訊,該從哪裡開始? 財經人今天就整理給你不可不知四步驟!
Thumbnail
這個問題就算你拿來問現在的我,仍然是個大哉問,不過,我能以過來人的經驗來分享,如果先選擇工作對我的人生產生怎樣的變化。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個容易想很多的人,從大學剛入學的第一天就不斷在想:我畢業後該先就業還是升學,為了分析利弊,就學期間我參加許多校內舉辦的職涯講座,甚至還付費去校外聽演講,
Thumbnail
這個問題就算你拿來問現在的我,仍然是個大哉問,不過,我能以過來人的經驗來分享,如果先選擇工作對我的人生產生怎樣的變化。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個容易想很多的人,從大學剛入學的第一天就不斷在想:我畢業後該先就業還是升學,為了分析利弊,就學期間我參加許多校內舉辦的職涯講座,甚至還付費去校外聽演講,
Thumbnail
真的很慶幸看到學院有「讓知識有光」的計畫, 就趕緊手刀報名,很契合我年初所設定的目標, 想要多斜槓出講師的身分,同時也希望把我這幾年的所學, 融合成能夠應用的知識架構。
Thumbnail
真的很慶幸看到學院有「讓知識有光」的計畫, 就趕緊手刀報名,很契合我年初所設定的目標, 想要多斜槓出講師的身分,同時也希望把我這幾年的所學, 融合成能夠應用的知識架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討論針對在職人士就讀的研究所、MBA 等與 職業發展 的關聯性,以及攻讀MBA能為自己帶來的收益,其實,取得 MBA 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既費力,費時又昂貴,也因為如此,總讓人們在思考是否就讀時而感到三心二意。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討論針對在職人士就讀的研究所、MBA 等與 職業發展 的關聯性,以及攻讀MBA能為自己帶來的收益,其實,取得 MBA 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既費力,費時又昂貴,也因為如此,總讓人們在思考是否就讀時而感到三心二意。
Thumbnail
回想大四那年,對企管有了濃厚的興趣,就在思考是要就讀MBA,還是當兵然後出社會。當時糾結於:多花兩年所得到的成效,到底值不值得我投入?長期角度而言,我不知道,就當作追求興趣吧!短期角度而言,我知道自己讀研究所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對企管的學習一次到位。剩下的,就是我有沒有下定決心,用兩年的時間全力以赴。
Thumbnail
回想大四那年,對企管有了濃厚的興趣,就在思考是要就讀MBA,還是當兵然後出社會。當時糾結於:多花兩年所得到的成效,到底值不值得我投入?長期角度而言,我不知道,就當作追求興趣吧!短期角度而言,我知道自己讀研究所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對企管的學習一次到位。剩下的,就是我有沒有下定決心,用兩年的時間全力以赴。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過去以課內學習為主的思維,是把學習的價值綁在成績上,如果我們決定踏出「成績」這個舒適圈,又該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學習?學校在我們價值重建的過程中又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的價值又在哪裏?我才發現,原來不當一個「學生」這麼難。
Thumbnail
多數人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惜那是歐美的情況。
Thumbnail
多數人認為,大學是通才教育,研究所是菁英教育,可惜那是歐美的情況。
Thumbnail
去年到西班牙唸碩士時,每次迷惘都會來皇宮這裡散心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已經在國外有五年的工作經驗,還要再到西班牙去唸碩士?是因為學歷真的很重要嗎?關於這一點我可以說:絕對不是因為學歷比工作經驗重要所以去唸碩士!純粹只是因為我「想證明&挑戰自己」以及「拿到一張轉職的入場票」 不過這一題真的很值得探討,如果
Thumbnail
去年到西班牙唸碩士時,每次迷惘都會來皇宮這裡散心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已經在國外有五年的工作經驗,還要再到西班牙去唸碩士?是因為學歷真的很重要嗎?關於這一點我可以說:絕對不是因為學歷比工作經驗重要所以去唸碩士!純粹只是因為我「想證明&挑戰自己」以及「拿到一張轉職的入場票」 不過這一題真的很值得探討,如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