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畢業感想(上)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篇文章來的有點晚,事實上 2020 6 月就已經口試,7月拿到畢業證書了,但當時公司面臨重大事件,一直沒時間也沒心情寫相關文章,現在趕緊記錄心得與感想,免得時間一久也忘光。

在職讀MBA的難處

整體來說,在台灣讀在職的 MBA 課程,感受當然跟全職學生不太一樣,先不提課程難度學習成效,光是平日上課這件事就夠折磨人的,再加上額外的課後作業與討論。
記得有一年幾乎每個晚上都要去學校報到,然後跟同學討論完回到家已經快 12 點,洗完澡上床睡覺快凌晨 1 點,隔天繼續上班跟上課。
這樣的日子竟然也撐下來了,而且在最後畢業的那一年,剛好又遇到我們公司被投資的相關事宜,覺得整個人快爆炸
當然,在這個地方還是要感謝老婆容忍協助,我想幾乎每個在職專班有家庭的人,肯定都會講類似的話,畢竟類似的進修機會,犧牲的都是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在職讀MBA的優點

回歸主題,畢業後再回頭審視整個 MBA 的學程,我認為當初去讀書的心態還沒調整為在職進修的狀態,所以一直用全職課程的角度去期待這個學程能帶給我的幫助,但現在會以更客觀公允的方式看待在職進修這件事。
首先講一下優點 (1) 有系統的課程規劃,幫助入門,(2) 不同領域的同學,真的是各行各業都有,且每個人的水準相信在他們的領域中都是非常優秀。
這點幫助我能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畢竟一路走來,身旁的人幾乎都理工相關科系。

就讀動機

忘記在哪本書有看到一句話,先有見識,才有提升能力的動機,進而收入才會增加,也就是說該作者認為優先順序是 見識 > 能力 > 收入
我的解讀是做任何事別先想著有多少收入或是我的能力能否做到,而是先想做了這件事後,能否提升或擴大我的見識,講白話一點就是能否多了解一些原先完全不懂的領域知識

建議

就這點來說,倒是建議有機會去在職進修的就先考慮,我從中受益頗多,很多領域的商業邏輯跟我原先領域的差異很大,或許對他們來說是正常現象,但我就覺得很神奇,以前從來沒想過的模式。
時間又到了,今天先講部份難處及優點,之後再來記錄其它想法!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