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也是業力的一部分

2023/06/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戀愛中的粉紅泡泡,會讓年輕時期的夢想偷偷跑出來,關於結婚生子,從來只會有念頭擔心生不出來,而不是不敢生,直到~

隱谷路-關於思覺失調

認真研讀了這本真人真事的家庭調查史,恍然大悟真實世界的客觀存在,從來都是正向負向分別朝兩端延伸,再一次,感覺自己的脫胎換骨,現實,並沒有那麼美麗,會被重複發生的,時好時壞的循環銷融。
孤陋寡聞如我,只聽過精神病,Google才知道有個專業的名字-思覺失調症。據說與遺傳高度相關,屬於家族遺傳。我想要理解心愛的他眼底的哀傷,看完了這本好書,我感覺自己所能體會到的,不足以他所經歷的1%。
我不想多去描述,關於這個天選家庭50%的子女都患有思覺失調,情況各異;偉大而源源不絕的母愛奉獻,高度傾斜在患有思覺失調的兒子們身上;沒有思覺失調的子女,要從僅剩不多的愛中再去分享,在自保與成為照顧者中掙扎並成長著。如果有畫面,這本小說肯定是限制級,雖然,充滿了愛與眼淚。

用門外漢的語言總結了我想知道的初步結論:

  • 思覺失調基本上是遺傳與環境的綜合,的確有遺傳因子,思覺家庭的正常成員也有相同的基因序列,沒有被誘發成功罷了。所謂的遺傳因子,也不見得是父母其中一方的基因不良,而是搭配出來的新排列組合。
  • 一旦因為先天與後天達成了病因誘發,完全恢復正常的可能性就很低了,長期服用抑制症狀的藥物,因為藥物濫用或是私自停藥,本身也會造成患者的虛弱與混亂。

悲觀的角度:

  1. 一個家庭只要一個人發病,幾乎就註定了這個家庭的辛苦,突變有兩種,負面的突變也是劃時代的,關乎於一生的奉獻,不可逆的,期待總在感覺到一片坦途時,而開始墜落。
  2. 既然是先天與後天的交互作用,現實的生活環境在急速成長的壓力下只會更艱鉅,家人親友注意到不對勁的時候,通常症狀已經蠻明顯了,力挽狂瀾的效果有限。
  3. 這群人在社會上的弱勢超乎想像,一方面也是他們幾乎沒有為自己辯解或是發聲的管道,我們甚至無法確定對他們的「治療」,是不是刺激他們病況加重的原因之一。

樂觀的角度:

  1. 小說資料的提供者,故事中的姐妹花後來都有生養子女,因為留心了家族的遺傳基因,給予子女在成長期必要的關注與教育,個個都正常又出色,印證了先天與後天的合作,仍能有好結果。
  2. 社會持續進步著,不管是孕期的實驗,與藥廠研發的合作,都在向找答案靠近,形而上的,考慮推升思覺失調成為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病症,如同發燒是很多病症發生時候的一種症狀,不歸屬與任何一種病症。
  3. 12位子女裡面,本應該最小最無助的妹妹,是最後支撐這個家庭,提供本書素材的巨大推手,留給後世讀者深刻的感動與影響,原生家庭的不幸反而是她必須前進的動力之一,事實上,很多家庭中原本最需要被照顧的成員,轉化了童年的恐懼成為愛,長大後不只是家庭的頂樑柱,對個人對社會都有更宏觀的視野與貢獻。
心心念念的夢想對上遺傳基因的現實,因為生活中沒有真實經歷過,可以浪漫的眼見為憑,想著在孕期做好檢查,健康的就生,檢查出來不健康的就不生,是為理性的為人父母決策?

喜歡人類圖教練語重心長的結論:

  • 根據現實強化個人信念是很常見的情況,人很難忽視自己看到的情況。
  • 不管遺傳的機率多大,生出來就會是兩種結果,真的故障跟真的沒故障。
  • 小孩歸小孩,精神病歸精神病,如果小孩,就是要用一個精神病的狀態體驗人生呢?
  • 不是你我選擇小孩來我們身邊,是小孩選擇合適的父母,並接近父母身邊。
形成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太多太複雜,遺傳的確是因素之一,面對思覺失調的個人與家庭,多了一份理解與尊敬,關乎於一生的功課;生小孩則是截然不同的一件事,就算是健康的小孩,都會對生活投下震撼彈,我們其實只能對自己負責,如果想好可以承擔,就衝了,如過害怕「自己想像出來的」小孩,那就不生。想像著2027年以後的新人種Rave,世界上多一個人不多,少一個人不少。
164會員
194內容數
接觸人類圖超過半年,仍記得自己一開始聽到的喜悅,還有剛接觸的困惑,化作一張張的圖,內心疑惑「我是這樣的人嗎?」想要更了解自己的渴望,藉由課程學到了滿滿的知識,經過時間的沉澱,終於等到情緒清明,薦骨有回應,是時候可以慢慢寫出屬於自己的感受,我的探索人類圖之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