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回饋?什麼又是建議?什麼是評價?什麼又是事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學習、練習與引導職場人士「如何善用回饋」這門學問時,8年來發現最初會遇到的兩個「不利於有效回饋」的慣性,就是「建議」跟「評價」。

其實為什麼回饋(feedback)那麼需要學習跟練習?除了我們 很少獲得真正的回饋之外;我們長期獲得「假裝是回饋的建議」太多,以至於把「建議」誤認為回饋,傻傻分不清。------(延伸閱讀:回饋有很難嗎?

舉例說明,你聽過類似這樣的「回饋」嗎?

「我知道你求好心切又擔心自己能力不夠;其實你只要相信自己,你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夥伴教練心關係(THOC)」這個長達20多年在全球職場驗證,有效的回饋對話模式標準來看,上面這一句完全不是回饋,而是一句 #看起來很像回饋的建議

建議是從自己的經驗跟分析出發的想法,當一個人告訴你:「……..其實你只要相信你自己,你是可以做得很好的。」無論他的用意是要鼓勵、勸告或是提醒,這句話都是從他自身的經驗出發直接給出了「怎麼做會更好」的建議。


raw-image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學了回饋不可以用建議。我在說的是,回饋就是回饋、建議就是建議,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如果你是想給對方建議,你可以直接說:「關於…………,我想給你一個建議可以嗎?」,而不是覺得回饋這個詞聽起來可能比較客氣?流行?沒有侵略性?,就「以回饋之名行建議之實」。

那「真正的回饋」究竟是什麼?我們再以上面那句話為例子。



以「夥伴教練心關係」如果前面要表達你對對方的觀察:「我知道你求好心切又擔心自己能力不夠」,那後面要銜接的是,這樣的行為表現 對於你跟對方之間的「工作關係」跟「工作成果」有些什麼樣的影響?而這一個細節,在學習、練習多年之後,我還是要說非常不容易,想要做到位、發揮回饋的效果,是需要思慮清晰跟深入反思的準備功夫。

然而只要真正嘗試過「魔鬼就在細節裡」的主管、人資、團隊成員,莫不大大驚嘆原來回饋 竟然真的可以拉近彼此工作關係與提昇合作績效的禮物;尤其本來覺得很難啟齒的負向回饋再也不是夢靨了!!(有許多主管告訴我之前每次要給負向回饋的前一天都容易睡不好,是多麼大的壓力呀~~)


raw-image


最後再舉上面那個例子來說,什麼是事實?什麼又是評價?


現在大家都知道如果要給建議或是回饋,要以一個 具體事實說明,而避免只是個人主觀感覺,然而究竟「具體事實」指得是什麼呢?

你覺得「我知道你求好心切又擔心自己能力不夠…..」這句話是不是具體事實?

不是噢。整句話都不是。




那如果要表達這個意思,具體事實要怎麼說?

具體事實是「你看到了對方做/沒做什麼行為或說/沒說什麼話」,以致於你會「判斷」他是求好心切又擔心自己能力不夠。

具體事實是你「下判斷之前」看見的那些言行舉止。

如果你 只表達了你的判斷,卻沒有說明前面觀察到的言行舉止;很容易造成彼此的誤會,因為對方會不知道/不確定你對他求好心切又擔心自己能力不夠的這個「評價」是怎麼來的。

多講事實,少講評價;你精心準備的回饋競爭力絕對讓你難以想像!!!



raw-image


沒想到回饋的學問那麼多?我當年學的時候也是這樣覺得,但是我很慶幸我學了這個「夥伴教練心關係的模式」其實 還有更多心法都在兩天工作坊裡

來吧,跟我們一起創造工作團隊的「夥伴教練心關係」!!!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的生命,不虛此行嗎?
88會員
112內容數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2024/08/18
這天David(化名)在聽完幾位同事分享後,看起來像是終於下定決心般的開口:「教練,我想問,如果我已經給了對方負向回饋,可是對方都沒有改,那還要給嗎?] 好幾個同事也頻頻點頭,好像很為這件事苦惱。於是我們開始討論: 「究竟要怎樣回饋,對方才聽得進去,才會改呢?」
Thumbnail
2024/08/18
這天David(化名)在聽完幾位同事分享後,看起來像是終於下定決心般的開口:「教練,我想問,如果我已經給了對方負向回饋,可是對方都沒有改,那還要給嗎?] 好幾個同事也頻頻點頭,好像很為這件事苦惱。於是我們開始討論: 「究竟要怎樣回饋,對方才聽得進去,才會改呢?」
Thumbnail
2024/06/01
最近不約而同收到好些朋友轉傳,黃仁勳先生分享的一段「你在工作中不一定會快樂,但是這並不妨愛你熱愛工作」的影片 這讓我想到經常被問的一類問題:「我怎麼知道要不要花時間投入這個工作(或繼續下去)?」或是「我在現在的工作中覺得很苦悶,我還要繼續下去嗎?」
Thumbnail
2024/06/01
最近不約而同收到好些朋友轉傳,黃仁勳先生分享的一段「你在工作中不一定會快樂,但是這並不妨愛你熱愛工作」的影片 這讓我想到經常被問的一類問題:「我怎麼知道要不要花時間投入這個工作(或繼續下去)?」或是「我在現在的工作中覺得很苦悶,我還要繼續下去嗎?」
Thumbnail
2024/04/16
    我的客戶氣沖沖的進入會議室,一坐下來就跟我抱怨:「我真是受夠了,他都已經當主管這麼久了,還不知道不能當眾發飆嗎?現在的年輕人是還可以跟以前一樣被你摔資料、吼叫嗎?我真的是會被他氣死,我叫他不要這樣他還說我不了解狀況叫我授權給他處理。教練,你說怎麼辦啦?!!」      
Thumbnail
2024/04/16
    我的客戶氣沖沖的進入會議室,一坐下來就跟我抱怨:「我真是受夠了,他都已經當主管這麼久了,還不知道不能當眾發飆嗎?現在的年輕人是還可以跟以前一樣被你摔資料、吼叫嗎?我真的是會被他氣死,我叫他不要這樣他還說我不了解狀況叫我授權給他處理。教練,你說怎麼辦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為什麼回饋(feedback)為什麼那麼需要學習跟練習,除了我們 #很少獲得真正的回饋之外;我們長期獲得「假裝是回饋的建議」太多,以至把「建議」誤認為回饋,傻傻分不清。
Thumbnail
為什麼回饋(feedback)為什麼那麼需要學習跟練習,除了我們 #很少獲得真正的回饋之外;我們長期獲得「假裝是回饋的建議」太多,以至把「建議」誤認為回饋,傻傻分不清。
Thumbnail
你最近有接收過來自主管或同事的回饋嗎?你覺得他們給你的回饋內容是否與事實相符?而你的感受如何呢?是感謝他們對於你的針砭與建議,還是覺得非常困惑而不能接受呢?若你現在是主管的身分,你是不是對於如何給予下屬回饋常常傷透腦筋,怕說了事實大家傷感情、不明說又無法得以改善問題,這樣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你最近有接收過來自主管或同事的回饋嗎?你覺得他們給你的回饋內容是否與事實相符?而你的感受如何呢?是感謝他們對於你的針砭與建議,還是覺得非常困惑而不能接受呢?若你現在是主管的身分,你是不是對於如何給予下屬回饋常常傷透腦筋,怕說了事實大家傷感情、不明說又無法得以改善問題,這樣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呢?
Thumbnail
這本由樂金文化出版的「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主要是在敘述如何在公司裡好好地做到意見回饋,特別是在擔心批評或對別人說教的日本,如何在日本企業建立正向的意見回饋習慣。 這本書在一開始就給了好幾個例子,譬如,「你剛剛的簡報,我根本聽不懂你在說甚麼。」若換個方式說,「你剛剛的簡報,剛開始的迴歸分析跟後來的
Thumbnail
這本由樂金文化出版的「麥肯錫主管意見回饋術」,主要是在敘述如何在公司裡好好地做到意見回饋,特別是在擔心批評或對別人說教的日本,如何在日本企業建立正向的意見回饋習慣。 這本書在一開始就給了好幾個例子,譬如,「你剛剛的簡報,我根本聽不懂你在說甚麼。」若換個方式說,「你剛剛的簡報,剛開始的迴歸分析跟後來的
Thumbnail
用心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掌控對話的人。 傾聽是一種激發同理心的行為。 先傾聽,再回饋。 鼓勵對方釐清問題。努力理解情況。 表示自己會認真考慮對方的意見。 對說話者的陳述表現出興趣。 即使彼此的看法不一致,也會對說話者開誠布公。
Thumbnail
用心傾聽的人,才是真正掌控對話的人。 傾聽是一種激發同理心的行為。 先傾聽,再回饋。 鼓勵對方釐清問題。努力理解情況。 表示自己會認真考慮對方的意見。 對說話者的陳述表現出興趣。 即使彼此的看法不一致,也會對說話者開誠布公。
Thumbnail
在向下管理的溝通過程中,如何做好「回饋」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於管理者來說,都應該學習如何善用「回饋」來讓員工變得更出色。在這篇文章中,將告訴你做好有效回饋的三種方式、搞砸回饋的思維誤區,以及讓回饋發揮成效的四個關鍵。
Thumbnail
在向下管理的溝通過程中,如何做好「回饋」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於管理者來說,都應該學習如何善用「回饋」來讓員工變得更出色。在這篇文章中,將告訴你做好有效回饋的三種方式、搞砸回饋的思維誤區,以及讓回饋發揮成效的四個關鍵。
Thumbnail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但事實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搞混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陷入雞同鴨講的回饋狀態之下
Thumbnail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但事實上,我們往往很容易搞混別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陷入雞同鴨講的回饋狀態之下
Thumbnail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寫作時間:7:35 - 8:05 製圖時間:8:0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Thumbnail
日期:7/3 閱讀時間:7:05 - 7:30 寫作時間:7:35 - 8:05 製圖時間:8:05 - 8:10 閱讀書籍:謝謝你的指教 回饋分成三種模式 當別人給予我們回饋,可能是正向回饋或是負面回饋,通常我們聽到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呢?開心、震驚、沮喪或是難以理解呢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認為別人給的建議似乎不那麼有用,甚至充滿誤解?還有,那個誰誰誰竟然敢對我提意見?以及覺得自己的辛苦與付出難道他們沒看見嗎?為什麼要這樣針對我? 《謝謝你的指教》書中指出,有三種觸發機制會讓我們聽不進別人給予我們的回饋,分別是真相、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那麼該如何克服?書裡有完整的分析與建議。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認為別人給的建議似乎不那麼有用,甚至充滿誤解?還有,那個誰誰誰竟然敢對我提意見?以及覺得自己的辛苦與付出難道他們沒看見嗎?為什麼要這樣針對我? 《謝謝你的指教》書中指出,有三種觸發機制會讓我們聽不進別人給予我們的回饋,分別是真相、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那麼該如何克服?書裡有完整的分析與建議。
Thumbnail
2020 年初,時值轉職期,反覆思考著自己是否往軟體產品經理的職涯繼續發展— — 即便在前一份工作完成了不少成績不錯的產品,但總感覺是工作與專案壓力追著我不得不逼迫自己不斷前進,未曾歇息靜心想過「我究竟喜不喜歡我做的事情?」「軟體產品經理真的是我願意持續投資的方向嗎?」
Thumbnail
2020 年初,時值轉職期,反覆思考著自己是否往軟體產品經理的職涯繼續發展— — 即便在前一份工作完成了不少成績不錯的產品,但總感覺是工作與專案壓力追著我不得不逼迫自己不斷前進,未曾歇息靜心想過「我究竟喜不喜歡我做的事情?」「軟體產品經理真的是我願意持續投資的方向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