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經濟學』為什麼當時間排滿滿時,便是退步的開始?

更新於 2023/07/1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完這個影片後,我突然想到以前讀到的「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在測試的是「延遲享樂」的自制力,然後追蹤自制力表現較佳的小孩,長大後成就普遍較佳。
如果跟『匱乏經濟學』歸納的想法一一對照,會不會是有自制力的小孩本身家庭條件較好,平常就可以吃到糖果或甜點,物質不虞「匱乏」,因此才會擁有自制力放棄爭奪眼前的糖果,來獲得後續更大的利益。
反之,家庭條件差的小孩,因為「匱乏」影響他們的判斷,寧願先吃到眼前的棉花糖再說,匱乏帶來更多的匱乏。
如果真如上述推論,那麼用「棉花糖實驗」來確認後續小孩的成就是有所偏差,因為家庭條件也是影響小孩日後成就的重大因素之一。
為什麼欠缺只會帶來更多欠缺?   
為什麼「匱乏」會讓我們自亂陣腳,招致更多壞結果?
接下來將說明影片中所整理的『匱乏經濟學』。
當我們對某件事物越匱乏時, 心智就偏好去尋找那些事物。
「隧道效應」:人們在面臨壓力和困難時,只會看見眼前利益,而忽略成本和風險。
「隧道效應」會帶來另一個負面影響,缺乏前瞻性思考。
在隧道內的多半是立即可得到的利益,其特點是立即看得到成效,但不一定重要,且完成期限近在眼前;隧道外的往往是需要長時間經營但很重要,其完成日期較遠,它所帶來的利益較難進入隧道視野裡。
經濟學中的「雙曲貼現」,可以用來解釋隧道效應的狀況。我們容易為了爭奪眼前的糖果,而放棄明日可得的盛宴。
心智越忙碌時,就越難克制自己的第一個衝動,「自制力」大受影響,容易作出較差的決定。
以上種種因素,就可能導致匱乏帶來更多匱乏。
不是匱乏的人才會做出拙劣決定,而是每個人變得匱乏時,都會影響他的判斷力及自制力。
解決之道:「刻意寬鬆」有助於思考長久目標及抵禦突發狀況,避免「隧道效應」。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經歷了「代間階級流動」、甚至空間流動 (留學、外派工作) 的中產階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積極運用跨國流動的資訊、資源與機會,渴望下一代能開展更全球化的未來。對經濟、文化或社會資本豐沛的家庭來說,全球化的浪潮便於他們進行更多樣的教育投資與地理移動;對於資本不足的家庭,全球化可能是危險的海嘯。
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一開始想要存股的人,看到每年緩升的股利,可能還不到自己加薪的水準時,都會忍不住走向短線交易的戰場。投資理財的起手式,還是要回歸到努力工作,想辦法加薪,然後控制費用支出,先存第一桶金,再思考怎麼做投資。 『最牢靠的致富之道是增加收入,控制支出,然後投資於生財資產。』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書叫「恆毅力」,坦白說書中的內容也忘的差不多了,但關鍵的想法還是那句話:「對的事情不論大小,要持續做下去。」 「原子習慣」的作者倒是一反常態的認為「人」先天就很難做到自律,往往是有好的方法,設計一套機制或配置一個環境,讓自己自然而然的能夠達到自律行為。
階級如何形塑人們的親職態度與教養方式,又如何影響子女的成就與發展?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在資源上的落差,不止於金錢、經濟資本的多寡,或是教育、文化資本的高低。階級經驗也形塑了人們的價值品味、生活方式、生命敘事,以及對於風險與不安全的情緒感受,從而衍生父母在「教養風格與實作」上的差異。
大俠武林的「股息 Cover 我每一天」,這不是一本武俠小說,而是理財書。先前大俠在專欄上面分享投資「兆豐金」的文章,都有仔細閱讀過。不得不說,他對金融股的具體操作方式,深得我心,也是可以反覆應用的技巧,不講飆股只說明該如何穩穩的為自己累積財富。
『拼教養』這本書嚴格來說算是學術研究下的產物,是台大社會學教授的作品,剛出版時我就已經買進快速看過一遍,但也許是沒有急迫的需求,內容當下看過就忘的差不多了。最近我老婆同學又再次提到這本書,讓我覺得滿有趣的,難得有人也會對這類書籍有興趣 (她有兩個小孩),因此我又把這本書翻出來擷取「重點摘要」。
經歷了「代間階級流動」、甚至空間流動 (留學、外派工作) 的中產階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積極運用跨國流動的資訊、資源與機會,渴望下一代能開展更全球化的未來。對經濟、文化或社會資本豐沛的家庭來說,全球化的浪潮便於他們進行更多樣的教育投資與地理移動;對於資本不足的家庭,全球化可能是危險的海嘯。
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一開始想要存股的人,看到每年緩升的股利,可能還不到自己加薪的水準時,都會忍不住走向短線交易的戰場。投資理財的起手式,還是要回歸到努力工作,想辦法加薪,然後控制費用支出,先存第一桶金,再思考怎麼做投資。 『最牢靠的致富之道是增加收入,控制支出,然後投資於生財資產。』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書叫「恆毅力」,坦白說書中的內容也忘的差不多了,但關鍵的想法還是那句話:「對的事情不論大小,要持續做下去。」 「原子習慣」的作者倒是一反常態的認為「人」先天就很難做到自律,往往是有好的方法,設計一套機制或配置一個環境,讓自己自然而然的能夠達到自律行為。
階級如何形塑人們的親職態度與教養方式,又如何影響子女的成就與發展?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在資源上的落差,不止於金錢、經濟資本的多寡,或是教育、文化資本的高低。階級經驗也形塑了人們的價值品味、生活方式、生命敘事,以及對於風險與不安全的情緒感受,從而衍生父母在「教養風格與實作」上的差異。
大俠武林的「股息 Cover 我每一天」,這不是一本武俠小說,而是理財書。先前大俠在專欄上面分享投資「兆豐金」的文章,都有仔細閱讀過。不得不說,他對金融股的具體操作方式,深得我心,也是可以反覆應用的技巧,不講飆股只說明該如何穩穩的為自己累積財富。
『拼教養』這本書嚴格來說算是學術研究下的產物,是台大社會學教授的作品,剛出版時我就已經買進快速看過一遍,但也許是沒有急迫的需求,內容當下看過就忘的差不多了。最近我老婆同學又再次提到這本書,讓我覺得滿有趣的,難得有人也會對這類書籍有興趣 (她有兩個小孩),因此我又把這本書翻出來擷取「重點摘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人會有認知頻寬,在匱乏的時候產生隧道效應,依照你的匱乏程度產生只專注於你所匱乏的事物的效果。 同時,在匱乏消弭之前,把其他的事物都推出隧道之外。 正向用途比如你報告的死線快到了,便容易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專注度,並用極高效率把報告完成,以成功避免掉缺交報告的負面結果。
Thumbnail
無論是金錢或是時間,匱乏都會加劇貧窮和其他形式的匱乏問題。
Thumbnail
匱乏是什麼? 對餓著肚子的人來說,匱乏的是食物;對忙碌的人而言,不夠的是休閒時間;對於沒錢的人,煩惱的是生活費、下一餐的錢;對孤獨的人,感到寂寞想要有人陪伴。 看到這裡,突然聯想到,匱乏不就像是紫微斗數命盤上化忌嗎? 命盤上化忌的地方就是「空缺」、「匱乏」的地方。 匱乏不只是因為缺少什麼而讓人不開
Thumbnail
目前還在讀,只是剛好看到有趣的內容想分享 書中提到自我控制的部份時提到一件應該大家都聽過的實驗 【斯坦福的棉花糖實驗】 其內容略述,就是在小朋友面前放一顆棉花糖,小朋友可以選擇立即享用或等實驗人員再回來的時候如果棉花糖還在那就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 而該實驗的結論是“發現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
本來是在讀別的書,看到裡面出現稀缺心態,跑去GOOGLE了一下發現這本書,就直接買了電子版本讀看看,作者有兩位,一位是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森迪爾.穆蘭納珊、另一位是埃爾達.夏菲爾,他資歷有點多我就不打出來了,看起來是很有名的人。 有關匱乏 匱乏帶來的好處 匱乏帶來的壞處 認知頻寬 隧道效應 寬鬆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已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Thumbnail
這本書是心理學上一個新興但務實的分支,你常感到匱乏嗎?如果是的話,最好轉頭離開匱乏的情境現場,否則你將越益匱乏。然而,為什麼我們又總是在火燒眉毛的時候奮力一擊而締造佳績?這本書將告訴你其中緣由。
最近在談匱乏經濟學這本書,所謂的匱乏一詞,大致上跟隧道效應的關連是很大的,都屬於認知偏誤的一種。 隧道效應指的就是人在緊急、壓力、困難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都會在於短線、立即的事物上,而沒有中長期的考量(也不是說沒有,是"沒有能、沒有辦法"去思考中長期,重點就是當下)。當然,心理匱乏時,縱使不在緊急的
Thumbnail
總是在截止日前,看著時鐘徬徨; 總是在發薪日前,望著存摺惆悵; 總是在減肥成功前,心神不寧、蹲踞在冰箱……
Thumbnail
《匱乏經濟學》:當匱乏開始發生之後,這個時候,因為你的「認知頻寬」已經不足,你已經沒辦法做最好的判斷,腦子裡只想趕快解決當下的匱乏狀態,通常這時候就很容易用「借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預支的都是要「還」的,因此而有「利息」,因此負擔就更加重,匱乏的情況也會持續甚至惡化,這時候就陷入了「匱乏陷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人會有認知頻寬,在匱乏的時候產生隧道效應,依照你的匱乏程度產生只專注於你所匱乏的事物的效果。 同時,在匱乏消弭之前,把其他的事物都推出隧道之外。 正向用途比如你報告的死線快到了,便容易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專注度,並用極高效率把報告完成,以成功避免掉缺交報告的負面結果。
Thumbnail
無論是金錢或是時間,匱乏都會加劇貧窮和其他形式的匱乏問題。
Thumbnail
匱乏是什麼? 對餓著肚子的人來說,匱乏的是食物;對忙碌的人而言,不夠的是休閒時間;對於沒錢的人,煩惱的是生活費、下一餐的錢;對孤獨的人,感到寂寞想要有人陪伴。 看到這裡,突然聯想到,匱乏不就像是紫微斗數命盤上化忌嗎? 命盤上化忌的地方就是「空缺」、「匱乏」的地方。 匱乏不只是因為缺少什麼而讓人不開
Thumbnail
目前還在讀,只是剛好看到有趣的內容想分享 書中提到自我控制的部份時提到一件應該大家都聽過的實驗 【斯坦福的棉花糖實驗】 其內容略述,就是在小朋友面前放一顆棉花糖,小朋友可以選擇立即享用或等實驗人員再回來的時候如果棉花糖還在那就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 而該實驗的結論是“發現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
本來是在讀別的書,看到裡面出現稀缺心態,跑去GOOGLE了一下發現這本書,就直接買了電子版本讀看看,作者有兩位,一位是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森迪爾.穆蘭納珊、另一位是埃爾達.夏菲爾,他資歷有點多我就不打出來了,看起來是很有名的人。 有關匱乏 匱乏帶來的好處 匱乏帶來的壞處 認知頻寬 隧道效應 寬鬆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已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Thumbnail
這本書是心理學上一個新興但務實的分支,你常感到匱乏嗎?如果是的話,最好轉頭離開匱乏的情境現場,否則你將越益匱乏。然而,為什麼我們又總是在火燒眉毛的時候奮力一擊而締造佳績?這本書將告訴你其中緣由。
最近在談匱乏經濟學這本書,所謂的匱乏一詞,大致上跟隧道效應的關連是很大的,都屬於認知偏誤的一種。 隧道效應指的就是人在緊急、壓力、困難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都會在於短線、立即的事物上,而沒有中長期的考量(也不是說沒有,是"沒有能、沒有辦法"去思考中長期,重點就是當下)。當然,心理匱乏時,縱使不在緊急的
Thumbnail
總是在截止日前,看著時鐘徬徨; 總是在發薪日前,望著存摺惆悵; 總是在減肥成功前,心神不寧、蹲踞在冰箱……
Thumbnail
《匱乏經濟學》:當匱乏開始發生之後,這個時候,因為你的「認知頻寬」已經不足,你已經沒辦法做最好的判斷,腦子裡只想趕快解決當下的匱乏狀態,通常這時候就很容易用「借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預支的都是要「還」的,因此而有「利息」,因此負擔就更加重,匱乏的情況也會持續甚至惡化,這時候就陷入了「匱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