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並不特別 | 你多久沒為了快樂做一件事了 | 閱讀心得 | 紅說

2023/07/13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大家好這裡是紅說,紅說是一個分享書的地方,專門分享一些不一定實用,但一定有趣的書籍。

如果想直接聽我說故事歡迎到Podcast收聽哦!傳送門:紅說|RedmanTalk




》前言


畢業季剛過,分享這篇特別適合。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你並不特別》。這本書我一看完,馬上就想寫下一些想法,寫紅說以來,好像還沒有這麼積極的經驗。明明有很多書還在排隊等著,但是就想讓這本書插隊一下。

大家不曉得有沒有這種經驗,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上會有一些問題或困惑,有時候百思不得其解,而有時候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正面臨這些問題。在這種時候,很神奇,好像常常就能從書中得到解答,不管是直接或是間接的,總能豁然開朗。

當然也是因為當問題在腦中盤旋過,所以遇到解答的時候往往能更快速的捕捉,不見得是書,有時候是影劇、動漫,甚至是在大自然中,都曾因此找到解答。


最近遇到的問題

就覺得事情做久了,一開始有趣的事情,好像總會變得有點像任務一樣

從紅說正式起跑到現在也快3年了,當初是因為當兵的時候有過這個想法,於是在退伍後馬上著手。我們都知道,在軍中時候常常閒閒沒事,就算真的有事,手在動,腦袋其實也都還是在想自己的事。加上那個時候手機不能碰,所以唯一的娛樂就是看書,不知不覺就看了一堆。於是想說反正之前就有在寫心得,那乾脆就來把心得分享到網路上。

一來是讓自己回頭的時候有印象,不用看到之前的書還需要重看,能夠藉由心得快速找回一點回憶;另一方面,就是覺得心得寫都寫了,那乾脆就來分享好了,能讓自己或者是別人在遇到某些問題的時候,知道有哪些書能夠給予相關的解答。

像是遇到問題,可以看《牧羊人的奇幻旅程》;對植物有興趣,想進一步的了解植物奧妙的人,可以看《植物比你想得更聰明》;有些人可能自己或是親友有睡眠障礙,那《為什麼我們要睡覺》這本書能帶來解答。

說的熱血,但現實是今年已經過了一半,紅說居然才更新到第三篇!更新速度是一年比一年還慢。一開始我也是用工作很累當作藉口,因為畢竟這是事實,理由夠強勁,是個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但事實上,就算出現了比較空閒的時間,好像也沒有把時間拿來寫心得,總覺得提不起勁。

就覺得事情做久了,一開始有趣的事情,好像總會變得有點像任務一樣,像是成為一種疙瘩,擱在心裡永遠沒完成的待辦事項。

雖然我還是有在看書,只是將手寫心得稿打成文章分享到方格子,然後錄音到podcast這樣的行動,就少了很多。懶散是一個理由,但那肯定不是主要原因,反而更像被一股阻力擋著,阻擋著曾經擁有過的動力。


》書籍概要


你正扮演什麼角色?

在書中我們能找到關於自己的位置,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某些啟發。

就在這時,在這種懷抱著想要前進,但是卻沒有動作的時候,這本書的出現算是給了我一個解答。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你並不特別》,由一位美國老師所撰寫,這本書其實源於一場蠻有名的演講,那是他在自己任教的學校舉行畢業典禮時,他上台致詞送給學生的話。不過我個人覺得,那場演講念稿成分很重,雖然寫得很好,但有些文字措辭拿來用念的,尷尬感自然是毫不客氣的登場。

所以直接看這本書可能收穫會更多一點,而書寫得比演講又更詳盡。對於正要畢業的學生來說,是很具人生教育意義的一本書。畢竟我們都正在扮演、或是即將扮演某些角色,所以在書中我們能找到關於自己的位置,從別人的經驗中得到某些啟發。

我們在社會中都扮演各種角色,書中作者他用自己曾經扮演或正在扮演的社會角色,像是兒子、爸爸、學生、老師等等,用這些角色的角度,寫出他對當今社會的觀察。

像是做兒子女兒,為什麼總會覺得父母的做法充滿問題,不諒解父母親;又或者身為父母親,對待孩子的行為是否有沒有注意到的部分,可能影響小孩未來的思維;也包含身為學生,為什麼總是沒法理解學校安排某些事情的意義;而學校或是老師是怎麼看待學生,也包括學校教育是如何不公平的對待不同學生、分數與成績如何毀掉教育的意義這一類的問題。

作者用很幽默又不失犀利的文字,直搗許多問題的核心,他在寫本書的時候,不會過度偏心在詮釋某個角色,不管好壞他會全盤的說出,該承認的錯誤就承認,可能會因此得罪很多人,但他還是keep it real,很真實的一本書。這種書在這個活在濾鏡下的世界看了就特別的過癮,不過分委婉拐彎抹角,哪裡有問題就直接點出來,而不是講了一圈等於沒講,作者就是一個對社會觀察很深刻的人,絲毫無保留的寫下這一本書。


學校教育應該給予的

他依然適用著同樣的步調過活著,像個空氣,彷彿對世界毫無熱情,只是一個活著的人類

書中我自己畫滿的重點,但是也沒辦法一一講述,所以就分享我最有印象的一個故事。這篇故事,是關於他的一個學生。

這個學生他中規中矩,看起來無欲無求,成績普通,用自己的步調在過活。

本書的作者身為一個老師,知道這個學生可以更好,所以跟這個學生談過。而這個學生了他也承認,知道自己可以更好。於是作者就覺得:孩子既然知道自己能更好,那肯定會慢慢有點什麼動靜。於是選擇等待。

哪知道,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除此之外,他依然用著同樣的步調過活著,像個空氣,彷彿對世界毫無熱情,只是一個活著的人類。老師看了自然覺得可惜,這麼年輕就選擇消極,不該是一個孩子應該表現出的樣子,不管什麼都好,應該對某些事情要有點興趣啊。

當時我就在想,在這個社會環境,想要躺平沒問題,畢竟那是個人的選擇。但是也不急著在這種時候吧,有點太早了,至少學生時代在一個還沒有真正接觸社會現實的時刻,能夠做一些好玩的事情。

不過,後來這個老師發現,其實這個孩子有他的興趣所在啦!只是他以前不了解學生那邊瞎猜。不僅如此,他認為這個學生雖然成績不是很亮眼(因為學生也沒在課業上做努力),但這個學生所擁有的某項特質,反而超越其他任何一個學生。而這項特質,也就是這名老師認為教育的目的,重要程度遠遠超過分數,甚至可以說是作為一個人的價值,他在這學生身上看到了這個寶藏。


不要在賣關子了!

不管有沒有得到收穫都沒關係

這項特質是什麼呢?

老師後來發現,原來這個學生喜歡做模型,自從某次去遊樂園玩,他對整個遊樂園感到著迷,於是想要把整個空間畫下來,但卻發現,只是畫圖滿足不了自己。於是他乾脆讓2D變3D,就這樣,他開啟了這項製作場景模型的興趣。

不過,這個學生表示,其實他更享受的是做模型的過程,所以房間堆了很多完成的模型,做完就放在那邊,畢竟對他來說最美好的部分在於製作以及投入的當下。

他不是為了任何讚美,也不是為了跟別人分享,或是為了製作什麼作品集。就單純的只是為了自己的開心,為了滿足自己而做一件事情。別人稱讚很好,批評也好,他根本就不理,因為那不並不重要,重要的事他做這件事情很快樂,那就夠了。

這項特質,也就是對某一件事情的熱情。

這是作者認為應該要讓學生在學時期去探索、了解以及發現的,也是學校應該交給學生最重要的東西,引導他們找到或是體驗到追求某事的快樂,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管有沒有得到收穫都沒關係


失去比得到更多

一切彷彿一定要有利益才算是有價值

大家多半都擁有過,當做某一件事情那種產生「心流」的時刻,也就是進入一種完全專注的狀態,單純享受從事某事的快樂時刻。可能是編織、可能是跑步、可能是扯鈴等等。而對這個學生來說就是製作場景模型。

不過,遺憾的是,這種感覺常常在成長過程中會失去,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功利主義的影響。

從學校教育開始,學生為了升學,在分數決定一切的制度下,不得不被分數控制,為了拿到某種程度的成績門檻,於是必須放棄或者是忘記那些曾經讓他們單純因為開心的做的事情,因為那得不到分數。

其實,就變成學校在灌輸一種:「你的努力,就是為了取得分數這個結果。」

反向來說,好像就在說:那些因為開心而做的事情,抱歉可能拿不到分數哦。一切彷彿一定要有利益才算是有價值,這就是目前學校教育的風氣。

》心得

哪來的阻礙?

那不是很奇怪嗎,明明一開始只是為了開心而做的

就是這則故事打動我,讓我有了反省。最初,就只是想要寫讀書心得,讓自己看完書以後做一個整理,算是對這本書表達一點看法。其實本人在寫心得手稿的速度很快,因為閱讀期間會做一些簡單的重點整理,有了這些方向,靈感很自然而然的就會在寫的時候一邊又跑出更多。

手寫文字能用比較快的速度紀錄下想法,四五千字的手稿基本上也一個多小時就能完成。不過,把手稿打成文字稿就是一項阻礙,而最初為了讓讀者覺得有趣而畫的插畫則是第二個阻礙,因為畫圖的時間比撰寫文章的時間多太多,耗費心神,甚至有點反客為主的感覺;加上文章看的人少、錄podcast聽的人也少,看不到成果,這則成了第三個阻礙。

一切後來生成的阻礙,都是來於做這件事沒有得到什麼反饋或者是收穫。因為得不到成果,反而最初明明就只是希望可以記錄一些讀書心得的簡單原則,也因此被擱置了。對於想要把書中內容整理、分享從書中得到的領悟,所以寫下來的衝動,就這樣被這些東西所阻礙。

假設我是書中那個同學,就變成我今天做完了模型,但沒有人誇讚、沒有人欣賞、沒有人來看,所以最後就不做模型了。那不是很奇怪嗎,明明一開始只是為了開心而做的啊。


單純做某事的快樂

投入的過程,顯然遠比什麼成不成績都還重要

這個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做一件熱情所在事情,其實就是最大的價值。他在書中說的這一句話:「忘情的投入自己樂在其中的事情,不要管之後會有什麼發展,徹底消除想讓人刮目相看的衝動,去做一件單純因為喜愛以及相信而做的事情。」享受當下的快樂,不管分數不管成績,不一定要賺錢,跟工作無關也沒關係。

書中作者表示,美國家長在這點沒有做得很好,一開始都只是為了想讓孩子開心,但最後都還是變成比較看中分數,而這點在亞洲社會又更加的嚴重。其實應該鼓勵小孩去投入某一件事情,去享受投入某一件事情時,追求過程與目標的那種熱情,有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難題,他們如何因為喜歡,而主動去找出答案,找到解決方法,找到尋求解決方法的途徑,使用各種方式去完成自己心目中說想要達到的那個目標,這個投入的過程,顯然遠比什麼成不成績都還重要。


如何拿捏平衡

不用很悲壯或是很固執地認為為了熱情必須不顧一切貶低分數的存在意義

那麼照這樣說來,分數難道就不重要嗎,社會規則就在那邊,空有熱情又有什麼用呢?

沒錯,成績當然也很重要!畢竟那是社會評判的標準,很多事情都還是得被分數所框架。但是那是對某一階段重要的事情,放遠整個人生,我們應該得到的是一種:「了解自己熱情所在,並且只是為了單純的快樂而追求的事情。」

那看的已經不是未來發展、升遷等等,那些都是之後的利益,如果反客為主很可能感受不到活著的樂趣。所以,成績分數重要,而熱情又更加重要的原因,在於那是動力,是一種生命的動力來源,是追求一件事情最根本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可被量化的分數或金錢。

遺憾的部分在於,有時候我們確實得為了生活犧牲掉這些熱情。有些人可以,但有些人要同時兼顧熱情跟成績有困難,那沒關係,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比重,這能自己視情況取捨,當拿到成績而通過某項門檻後,大可以重新提高為了快樂而做的這些事,不用很悲壯或是很固執地認為為了熱情必須不顧一切貶低分數的存在意義,兩者是可以並存的。


》結語

這本書雖然在閱讀當中畫很多的重點,但其中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這個部分。一個很熟悉的品牌廣告詞Just do it,看到這個段落的時候覺得這句話像是精華,在找到那件能讓人燃燒的事情之後,追隨熱情做就對了。

以前會有一種想法,就是如果沒辦法把書中所有內容記起來,融會貫通並且運用的話,那看這書就好像在浪費時間,看完一本忘一本。但後來發現,其實打開一本書如果可以得到一個概念、被某個想法啟發、或是得到一句有共鳴能夠影響自己的話,那就已經算是收穫良多了。畢竟大道至簡,得到大概念以後,閱讀一本書就充滿價值了。

《你並不特別》這本書就分享到這邊。書中還有一些關於學習真正的意義,當代運動文化的轉變,追求功利主義的社會現況的探討,想看作者如何用敏銳的觀察和犀利的筆鋒詮釋,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又或者你正處於人生困惑的階段,或許這本書有跟你重複的角色,讀者也能從中得到一些解答,這本書絕對比想像更值得閱讀,真摯推薦這一本書。

這裡是紅說,下次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