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特別又不特別的你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一個特別又不特別的你〉2024-04-20


  前陣子好朋友在社群上分享了「影響自己人生的十本書」,那時候我也認真思考並分享了自己的。大部分都是大學時讀的書,只有少數幾本是國高中時讀的。列完之後除了有些愧疚自己離開學校之後太少讀書外,也讓我思考,自己是不是很大一部分世界觀從那段時間起就已經差不多定型。


  然而,當我回看大學四年級時基於相似判準列出來的書單時,驚訝地發現,除了國高中時讀的那幾本之外,幾乎全部的書都不一樣。尤其我看見當時書單裡面的《人間失格》,這是我上個月在思考哪些書對我而言影響深刻時,甚至一刻也沒有想到的書。或許,現在的我和當時的我,幾乎完全不一樣了。



  兩次書單中都(依時間序)列在最前面的作品是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那是我第一本花自己的零用錢在書店裡買的書。那時候車站旁邊有一間連鎖書店的小分店,放學後如果沒有留在學校打球,我偶爾會在那裡待一下子。


  同樣要搭公車的同學拿了那本書給我,他說書名看起來很酷。我打開來,一下子跌入那種深刻又濃稠的情感裡面。我意識到那是跟我有關的書,買了回家。那天下了一場大雨,書包濕透,雖然不至於弄壞書本。但那本書的封面,從剛買的第一天就因為潮濕再也無法平整。



  很快我就遇到瓶頸,情感過於濃烈,國中的我每次讀才幾頁就會覺得太難受而讀不下去。於是我放棄了,轉而到圖書館借邱妙津寫的其他書:《寂寞的群眾》、《鬼的狂歡》,兩本中短篇集反覆看了數次,然後把同樣由印刻重新出版的《鱷魚手記》也買回來讀。我記不起來自己到底幾歲時才把《蒙馬特遺書》讀完,但至少是在成年之後。然後才把《邱妙津日記》買回來,重新面對那種被情感淹沒,激動卻沒辦法讀完的狀態。



  所以我對太宰治的第一印象一直都是:「還來不及偉大就死了」。



  在我很長一段時間的認知裡面,死亡像是某種文學與青春的終極解答。把那相當於存在理由的作品完成之後,故作輕鬆地將自己的生命捻下,淒美而華麗。「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無比真實、無比傷心。



  但我好像已經沒辦法那樣想了。那種從青少年時期就刺痛著我們的格格不入感並沒有消失,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願意相信自己沒有那麼特別。我感受到的孤獨和難受並不比其他人多,那些我在書裡面看到,認為「沒有其他人懂」的感受,都已經被大量大量印刷,在不同世代文青的書架上出現過。


  我們的悲傷、我們的反叛、我們的強烈感受,都是獨一無二且真實,但同時,也都是被豢養的、也都是「高級罐頭工廠裡的腐肉」。不過,我們因此也是安全的。雖然很難,但好多人都這麼走過來了。他們與她們或許是幸運的,根據機率,我們也很可能會足夠幸運。



  「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現在的我真的相信這句話,遠多於太宰治--被學生時期的我們無數次引用與化用的那句。


  我們都有可能是那具血泊中的身體,卻也可以是一株看著世界慢慢改變的萬年青。有些人拼命地想要活下去,卻從那些由無知與惡意造就的破口跌落;有些人被社會壓得喘不過氣,無法繼續勇敢。但我想說的是:出錯的是永遠還不夠好的社會,不是每一個特別又不特別的你。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我們能夠連這些人的份一起勇敢下去。




延伸閱讀:

〈這時候好好去難過也完全沒有關係〉

〈致「新時代」(二):分數、社群與成為你自己〉

〈難過時的你,以及終究被越過去的經歷〉

〈那個比我們都認識自己情緒的孩子〉

〈陪伴〉

46會員
61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種指控首先就至少涉及了三個方向的污名化:對精神科或身心科病症的污名、對醫師專業的汙名、以及對國家軍隊公正性與判斷能力的汙名。更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公開指責,相當於強迫對方在「承受汙衊」和「公開自身病史」之間二選一。不只是精神科相關病史,任何逼迫一個人公開自身病史的行為都非常的不道德。
  太田律師指出,日本男性倍數於女性的自殺比率以及更高的過勞死比例,都與這樣的陽剛競爭有關。她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在男性身上加諸的詛咒,而這樣的詛咒,甚至在他們還是男孩子時就已經存在。尤其顯著地,首先展現為「受女孩子歡迎的程度」。
  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聊,那裡面充滿了我希望能不斷反覆撥放的重複。但寫作會要求一個人做更多的探索,不能那麼宅、不能安逸於當一個「活網仔」。當伸出觸角、向外探索也被認識到是這完整生命的其中一種核心基底時,重複與對新事物的追求,將有機會疊加為一種更具厚度的有機體。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而其中,可能不是最瘋狂,但相當荒謬的一件事情發生在一座小鎮上的一間小店。2022年底,康乃狄克州的考文垂(Coventry)出現了一間叫做「覺醒(Woke)」的店家。招牌才剛掛起來,店都還沒有正式開張,鎮上部份的極端保守派居民就已經開始議論紛紛,更將這家店po上臉書公審。
  要說服那些硬凹人大概是不太可能,畢竟他們通常本來就只是想找麻煩,沒有為自己的生命預留一絲改變的彈性。但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角度去將這些人言談中的荒謬指出來,讓旁觀討論的人不只不會被這些硬凹給蒙混過去,還能向其他身邊的人解釋,為什麼那些硬凹是有問題的。
  這種指控首先就至少涉及了三個方向的污名化:對精神科或身心科病症的污名、對醫師專業的汙名、以及對國家軍隊公正性與判斷能力的汙名。更令人難過的是,這樣的公開指責,相當於強迫對方在「承受汙衊」和「公開自身病史」之間二選一。不只是精神科相關病史,任何逼迫一個人公開自身病史的行為都非常的不道德。
  太田律師指出,日本男性倍數於女性的自殺比率以及更高的過勞死比例,都與這樣的陽剛競爭有關。她認為,這是一種社會在男性身上加諸的詛咒,而這樣的詛咒,甚至在他們還是男孩子時就已經存在。尤其顯著地,首先展現為「受女孩子歡迎的程度」。
  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生活無聊,那裡面充滿了我希望能不斷反覆撥放的重複。但寫作會要求一個人做更多的探索,不能那麼宅、不能安逸於當一個「活網仔」。當伸出觸角、向外探索也被認識到是這完整生命的其中一種核心基底時,重複與對新事物的追求,將有機會疊加為一種更具厚度的有機體。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而其中,可能不是最瘋狂,但相當荒謬的一件事情發生在一座小鎮上的一間小店。2022年底,康乃狄克州的考文垂(Coventry)出現了一間叫做「覺醒(Woke)」的店家。招牌才剛掛起來,店都還沒有正式開張,鎮上部份的極端保守派居民就已經開始議論紛紛,更將這家店po上臉書公審。
  要說服那些硬凹人大概是不太可能,畢竟他們通常本來就只是想找麻煩,沒有為自己的生命預留一絲改變的彈性。但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角度去將這些人言談中的荒謬指出來,讓旁觀討論的人不只不會被這些硬凹給蒙混過去,還能向其他身邊的人解釋,為什麼那些硬凹是有問題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打開金色的門之後,我看到了很莊嚴又金碧輝煌的佛家聖殿,迎接我的是笑眯眯的一位老師父,我問他說:「我是誰」,他把我領到一個書房,說都在這邊了,自己找,我隨手翻開了書,我真的接受不到書中的訊息,我怕在這裡耗太久,就轉身追上師傅了。 到了一個水池邊待了一會,感覺有力量從我左右邊拉掉了很多負能量,拉掉之後感
Thumbnail
理解自己的特質,接受每一個特質所帶來的樣貌, 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相對的位置, 包容每一個人的理性與感性的比例, 不要害怕展現感性的一面, 相信自己與別人有不一樣的面貌, 相信自己與別人都擁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一份值得被耽誤人生的電影清單 盧西奧一家生活在羅馬的一幢公寓,裏頭還有著關係緊繃的父子、臨產的婦人和一對可愛的老人家,而他們的女兒還喜歡住在隔壁的老人們,所以有時候盧西奧也會把女兒請託給爺爺奶奶照顧;直到某天,突如其來的意外卻將這幢公寓的人們打散在一塊。 盧西奧與家庭的傷疤
Thumbnail
人生每一個階段的自己都有不同的樣態呈現,或者說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情緒起伏,你能接納且欣賞每一個當下自己的模樣嗎?
Thumbnail
千里來美國看學妹,可沒預期會是這樣的接風。今晚本想靜靜地聊心事,卻意外地搞得熱血沸騰,激情要命。都怪夜太黑、酒夠烈,輕易就撕去了言語的端莊,攤開情感路上跌撞迷途的頹廢......
Thumbnail
投資界最不負責的就是這句話: 會說出這種推論的人,肯定不知道大自然有一種存在很久很久的分布方式,叫做常態分配。 簡單來講,就是只要你量測統計數據的次數足夠多,數據最終都會接近"常態分配"的特性,多數結果會集中在2個標準差之內,有些數據會呈現正偏態或是負偏態,但是多數還會集中在一起的。
Thumbnail
你听过一种微醉且慵懒的歌声吗?如果没有,那你一定可以在乐坛新人?te坏特(坏特)的这张专辑《一个人的卧室 A Bedroom of One's Own》中找到这种声音。?te坏特是我在2020年挖到的宝藏声音,作为乐坛新人,这只是坏特的首张专辑,却已显得无比顺滑而自在。 如果要用某种动物来形容坏特的
Thumbnail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打開金色的門之後,我看到了很莊嚴又金碧輝煌的佛家聖殿,迎接我的是笑眯眯的一位老師父,我問他說:「我是誰」,他把我領到一個書房,說都在這邊了,自己找,我隨手翻開了書,我真的接受不到書中的訊息,我怕在這裡耗太久,就轉身追上師傅了。 到了一個水池邊待了一會,感覺有力量從我左右邊拉掉了很多負能量,拉掉之後感
Thumbnail
理解自己的特質,接受每一個特質所帶來的樣貌, 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相對的位置, 包容每一個人的理性與感性的比例, 不要害怕展現感性的一面, 相信自己與別人有不一樣的面貌, 相信自己與別人都擁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Thumbnail
你所認為的運動,是什麼樣子? 是邁開雙腿奮力向前奔跑? 是運用高超技巧閃躲對方、射籃得分? 還是一次次突破我們對人體的想像、完成高難度動作? 關於負向眼光 : 由內往外、主動出擊,才是動力 關於連結 : 透過運動,找到歸屬感、也找回自我價值 關於框架 : 障礙是狀態,而不是限制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一份值得被耽誤人生的電影清單 盧西奧一家生活在羅馬的一幢公寓,裏頭還有著關係緊繃的父子、臨產的婦人和一對可愛的老人家,而他們的女兒還喜歡住在隔壁的老人們,所以有時候盧西奧也會把女兒請託給爺爺奶奶照顧;直到某天,突如其來的意外卻將這幢公寓的人們打散在一塊。 盧西奧與家庭的傷疤
Thumbnail
人生每一個階段的自己都有不同的樣態呈現,或者說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情緒起伏,你能接納且欣賞每一個當下自己的模樣嗎?
Thumbnail
千里來美國看學妹,可沒預期會是這樣的接風。今晚本想靜靜地聊心事,卻意外地搞得熱血沸騰,激情要命。都怪夜太黑、酒夠烈,輕易就撕去了言語的端莊,攤開情感路上跌撞迷途的頹廢......
Thumbnail
投資界最不負責的就是這句話: 會說出這種推論的人,肯定不知道大自然有一種存在很久很久的分布方式,叫做常態分配。 簡單來講,就是只要你量測統計數據的次數足夠多,數據最終都會接近"常態分配"的特性,多數結果會集中在2個標準差之內,有些數據會呈現正偏態或是負偏態,但是多數還會集中在一起的。
Thumbnail
你听过一种微醉且慵懒的歌声吗?如果没有,那你一定可以在乐坛新人?te坏特(坏特)的这张专辑《一个人的卧室 A Bedroom of One's Own》中找到这种声音。?te坏特是我在2020年挖到的宝藏声音,作为乐坛新人,这只是坏特的首张专辑,却已显得无比顺滑而自在。 如果要用某种动物来形容坏特的
Thumbnail
有陣子Facebook和Youtube喜歡轉傳美國知名學校畢業演說,這些演說者有名人、教授和畢業生。 去年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葉采衢的演說,後來在台灣有記者將其公布在雜誌和網路上,我很喜歡兩個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