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命中一場印象深刻的談話─「每日一萬次感謝的正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筆者選擇師範體系學校就讀,記得當時全臺51所學校提供「教育學程」,分成「幼教」、「小教」、「中教」、「特教」四種類別,從2017年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教師利用跨領域合作,研發課程模組,並在體驗教學引導學生做中學,進而產生動機達到自主學習。這樣畫面筆者想到日本的動漫《黑子的籃球》,高中社團教練透過宣示表達,讓社團學生在眾人面前大喊自身夢想目標,不斷地刻意練習中扣緊這樣的信念,產生實踐的動機,教練針對社團學生的運動習慣分析,並針對其特色進行訓練,進而讓社團學生於活動後進行自主訓練,逐漸地追求喜愛的興趣與持續地體驗、冒險。

圖片來自於《黑子的籃球》─火神大我的宣示

圖片來自於《黑子的籃球》─火神大我的宣示

這樣思考框架,筆者認為將調整為學習體驗,學生分享自身所學,把既往知識在分享與回饋經驗,拆解成知識與生活體驗的學習步驟,在佐藤可士和《超整理術》中,將工作整理提供「掌握狀況」、「導入觀點」、「設定課題」,筆者記得於2022年講師訓前輩「書店老闆」給予筆者《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讀書會建議:

「基礎素質為每日一萬次感謝的正拳!」,書店老闆給予自身目標是「講師不放過可以任何練習的點評機會。」

筆者認為前輩所言如同佐藤可士和提出的「問診」,透過同儕社群相互點評或是接受前輩問診時,在整理工作或學習資訊時,同時培養優先排序訓練,若能夠持續累積邊整理邊排序的訓練,一旦累積到足夠量時,自身專業精細度並能有所提升(佐藤可士和,2007)。

筆者將概念帶入大學「社會實踐」與「永續創新」,在永續創新議題往往來自於2015年聯合國宣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及169項具體目標,而現今許多大學亦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讓大學實踐有機會落實於永續創新,筆者盤點臺灣大專院校,主要針對在地實踐、高齡照顧、科技藝術、國際鏈結,讓課程與社會合作,串聯大學與地方發展的共生、共好的合作關係(蔡進發、柯慧貞,2021)。

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

在升學主義往往面對考試分數與學生時間管理分配,學校體制下透過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不單於學生與教師,而是扣緊整個社會體制」。在國小、國中、高中等透過學校的「教師社群」,將議題討論後制定於「校訂課程」,通常在大學社會責任訂於「服務課程」,利用教師社群研發課程模組以及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創造課程。

筆者在自身走讀創生讀書會,透過瞭解參與的學員,發現多為地方創生工作者,嘗試事前問卷了解學員專業,再將其問卷調查分析,試著導入議題導向學習方法(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以地方創生建立社群經營。

筆者曾在博士班期間與好友舉辦「好茶本事」社群計畫,邀請國內藝術家設計茶器、聯絡日本專門學校合作規劃臺灣茶藝體驗活動、以及參與臺藝大社群課程提升自我增能,並於活動結束後製作臺日交流的活動成影片,把其影片於韓國設計展中展示。

筆者在執行活動時,發現這幾年「人」與「人」溝通狀態產生變化,出現了「委曲求全」與「討好妥協」行為,而大學社會責任課程,針對年輕世代或許重視為「教育環境」、中高年為「醫療環境」(山田昌弘,2023),所以當筆者規劃「走讀創生線上讀書會」,透過當代議題找到不同地區的地方創生的朋友,參與學員提出志工培訓以及在許多基金會中處理世代代溝問題,或許是國家政策為何提出大學社會責任,筆者建議大學期間培養自身興趣議題,並針對議題加入相關機構實習,而筆者認為其關鍵,讓學生在大學期間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善用議題導入課程,讓學生提出想要創造課程,教師在旁進行引導與指引,陸續地將課程精進,同時提供學生的「每日一萬次感謝的正拳」經驗累積。

大學社會責任的案例分析

在大學社會責任往往會扣緊著「在地關懷」與「老後生活」,以靜宜大學而言,建構「幸福銀髮生態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而言,建構「共生社區照顧模式」,在臺中地區來說海地區老化指數達86%、所以靜宜大學從2017年整合校內學院規劃課程,建構教師、業師、學生的「幸福銀生態圈」;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透過「厚熊校狗長照創新產業」實踐本土化共識社區照顧模式,善用社會經濟、社會設計、使用者設計、網路治理概念。

從2017年建立議題網路設定、治理網路建構、網路治理運轉,並透過在地中介組織行動推動,提供區域一個實體空間據點,讓網絡互動與實體可於場域發生信任與價值認同。而具體上在這個實體空間場域,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筆者進行田野調查發現多以「文創商品」推廣、「社區講堂」討論與互動,這之中需要的人力,正是大學生在自身專業與社區合作重要連結,而大學社會責任讓教師作為「引導員」或是「引路人」,隨著不同議題型態有著不同策略「先信任,再價值認同」或是「先價值認同,後信任」,不論哪一個都與期待培養學生的博雅教育能力,強化Z世代的學生能夠在地觀察達到教師、學生與銀髮人士的溝通機會,如:攝影、拍照、影片轉譯成果展示時,讓參與者利用展演,促進學生於大學階段流動中,鏈結新生與畢業生的傳承。

此外,教師將課程模組長期修正與調整,讓學校課程能夠與在地產生互動歷程與建立脈絡,而在合作機構也與學校議題開發適合的媒介,如:厚熊笑狗透過建立服務設計互動機制,增加公民參與機會(梁鎧麟、詹弘廷,2021)。

筆者整理兩個掌握狀況重點:

  1. 大學生實踐在地關懷強化博雅教育
  2. 銀髮分享自身經驗與學校師生合作

生活文化與教學技術

在「導入觀點」,隨著科技進步,學校教師或事業師透過「社會設計」,洞悉學習點場域中所需要的學習者需求,扣準期待培養學生博雅教育,以及其合作的利害關係人的期待為何?以人本來就是群居概念下,所以在服務設計做規劃,讓學生在求學期間做自己的主人,累積「當責」的習慣,在我們生活中,因人的能力不同,有些人領悟力較高,他可透過自己學習經驗分享其他人,如果能讓原本不會的人,突破原本的困境,即是所謂的教學技術,而這樣的技術也會隨著社群經營,人與人的互動討論,逐漸地塑造出屬於議題的課程模組或是課程步驟,達到社會傳承與進步的可能性。筆者最近參與TEDX信義的參與式觀察,發現到創辦人透過自身的經驗領導,邀請百工百業的講者參加,創辦人、志工團與筆者透過會議討論,逐步地將大會與當代議題的論述逐步地建構出來,期待能夠產生TEDX的社會影響力。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說要好好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當時筆者問父母親說:「賣蔬菜是不好的工作嗎?」 父親說:「賣蔬菜是我喜歡的工作,好好讀書可幫助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工作?」 培養閱讀的動機        今年筆者參加了「書店老闆」第二季的讀書會,第一場讀書會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升學主義在華人生活的烙印   在華人生活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小孩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未來生活不會那麼辛苦,這個思想部分並沒有錯,若能夠擠入在各行各業的頂端,確實是更有機會改變階級機會,不過在這背後同時也浮現另一個問題,小孩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要怎麼判斷自己的興趣,如每天都在學
  記得剛出社會時,筆者將所有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一方面是對於行政不擅長外,再者不太清楚去拿捏工作份量,所以在工作前幾年總是九點上班十點下班,筆者把所有時間用上讓自己成長,對於當時的筆者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學會不會事情吧! 權謀霸術存在於職場    現在來看或許想得到上司認同,成長也可能是公司所期
困難:博士期間的精神時光屋   五年前走進入博班就讀,在四年間中分成「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博一、博二大量閱讀城市相關論述的期刊,以及嘗試投稿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把自己閱讀文獻轉成自己所發現的論點,在研討會中找尋自己沒有看到的視角,以現今自我來說就是「覆盤」,以博一時期來說,自己投了銘傳大
  當我們前往許多陌生的場面時,時常會互相交換名單,往往旅行在話題中產生共鳴,以筆者自己來說,因工作需求時常要投稿國際研討會,在國際研討會十,在交流時往往會敘述自己國家的文化,或是因應交流對象的國籍背景,進行自身前往對方國家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往往都是經過多次的分享與過去旅行體驗所萃取與摘錄出來的精
科技與職場的自然篩選,如何重新定義「自我」   從大學開始因為喜愛社區,所以選擇社區發展學系,一走至今就是十五年,現在問問自己選擇對嗎?我想是對的,因為坐著開心所以才持續專精,不過隨著今年從博士生轉成博士後研究員後,筆者發現到身分上的轉化,所以面臨的問題也有所改變,在面試教職時,時常被詢問到的問題是
       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說要好好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當時筆者問父母親說:「賣蔬菜是不好的工作嗎?」 父親說:「賣蔬菜是我喜歡的工作,好好讀書可幫助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工作?」 培養閱讀的動機        今年筆者參加了「書店老闆」第二季的讀書會,第一場讀書會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升學主義在華人生活的烙印   在華人生活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小孩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未來生活不會那麼辛苦,這個思想部分並沒有錯,若能夠擠入在各行各業的頂端,確實是更有機會改變階級機會,不過在這背後同時也浮現另一個問題,小孩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要怎麼判斷自己的興趣,如每天都在學
  記得剛出社會時,筆者將所有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一方面是對於行政不擅長外,再者不太清楚去拿捏工作份量,所以在工作前幾年總是九點上班十點下班,筆者把所有時間用上讓自己成長,對於當時的筆者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學會不會事情吧! 權謀霸術存在於職場    現在來看或許想得到上司認同,成長也可能是公司所期
困難:博士期間的精神時光屋   五年前走進入博班就讀,在四年間中分成「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博一、博二大量閱讀城市相關論述的期刊,以及嘗試投稿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把自己閱讀文獻轉成自己所發現的論點,在研討會中找尋自己沒有看到的視角,以現今自我來說就是「覆盤」,以博一時期來說,自己投了銘傳大
  當我們前往許多陌生的場面時,時常會互相交換名單,往往旅行在話題中產生共鳴,以筆者自己來說,因工作需求時常要投稿國際研討會,在國際研討會十,在交流時往往會敘述自己國家的文化,或是因應交流對象的國籍背景,進行自身前往對方國家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往往都是經過多次的分享與過去旅行體驗所萃取與摘錄出來的精
科技與職場的自然篩選,如何重新定義「自我」   從大學開始因為喜愛社區,所以選擇社區發展學系,一走至今就是十五年,現在問問自己選擇對嗎?我想是對的,因為坐著開心所以才持續專精,不過隨著今年從博士生轉成博士後研究員後,筆者發現到身分上的轉化,所以面臨的問題也有所改變,在面試教職時,時常被詢問到的問題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社區大學 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門不打算開成的課程。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社區大學 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最後應該給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把社區大學的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不打算開成的一門沒有誠意的課程。 事實上,當我決定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我最早的教書經驗是大學當數學家教,研究所畢業後到大學教微積分、線性代數、代數、資料庫、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等,即便後來在大學
Thumbnail
作為國立臺灣大學聯盟的學生,跨校選課是大學生活中的重要一環。本篇分享了臺科大的《創業與行銷》課程的學習心得以及課程內容總結,內容涉及創業心態、成功企業支柱、知行合一、故事包裝、創業關鍵要素等,並結合華特.迪士尼的經典語錄,啟發讀者勇於追尋夢想、勇於創業。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社區大學 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門不打算開成的課程。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社區大學 課程內容大致有了方向,但課程名稱要如何取呢?最後應該給大家可以一起細細地敘說社大小故事。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把社區大學的課程名稱取為「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感覺就是一個不負責任、不打算開成的一門沒有誠意的課程。 事實上,當我決定在北投社大開課時,課程內容及名稱確實讓我燒了很多腦,我最早的教書經驗是大學當數學家教,研究所畢業後到大學教微積分、線性代數、代數、資料庫、資料結構、程式語言等,即便後來在大學
Thumbnail
作為國立臺灣大學聯盟的學生,跨校選課是大學生活中的重要一環。本篇分享了臺科大的《創業與行銷》課程的學習心得以及課程內容總結,內容涉及創業心態、成功企業支柱、知行合一、故事包裝、創業關鍵要素等,並結合華特.迪士尼的經典語錄,啟發讀者勇於追尋夢想、勇於創業。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