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生命中一場印象深刻的談話─「每日一萬次感謝的正拳!」

更新於 2023/07/2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筆者選擇師範體系學校就讀,記得當時全臺51所學校提供「教育學程」,分成「幼教」、「小教」、「中教」、「特教」四種類別,從2017年透過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教師利用跨領域合作,研發課程模組,並在體驗教學引導學生做中學,進而產生動機達到自主學習。這樣畫面筆者想到日本的動漫《黑子的籃球》,高中社團教練透過宣示表達,讓社團學生在眾人面前大喊自身夢想目標,不斷地刻意練習中扣緊這樣的信念,產生實踐的動機,教練針對社團學生的運動習慣分析,並針對其特色進行訓練,進而讓社團學生於活動後進行自主訓練,逐漸地追求喜愛的興趣與持續地體驗、冒險。

圖片來自於《黑子的籃球》─火神大我的宣示

圖片來自於《黑子的籃球》─火神大我的宣示

這樣思考框架,筆者認為將調整為學習體驗,學生分享自身所學,把既往知識在分享與回饋經驗,拆解成知識與生活體驗的學習步驟,在佐藤可士和《超整理術》中,將工作整理提供「掌握狀況」、「導入觀點」、「設定課題」,筆者記得於2022年講師訓前輩「書店老闆」給予筆者《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讀書會建議:

「基礎素質為每日一萬次感謝的正拳!」,書店老闆給予自身目標是「講師不放過可以任何練習的點評機會。」

筆者認為前輩所言如同佐藤可士和提出的「問診」,透過同儕社群相互點評或是接受前輩問診時,在整理工作或學習資訊時,同時培養優先排序訓練,若能夠持續累積邊整理邊排序的訓練,一旦累積到足夠量時,自身專業精細度並能有所提升(佐藤可士和,2007)。

筆者將概念帶入大學「社會實踐」與「永續創新」,在永續創新議題往往來自於2015年聯合國宣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及169項具體目標,而現今許多大學亦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與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讓大學實踐有機會落實於永續創新,筆者盤點臺灣大專院校,主要針對在地實踐、高齡照顧、科技藝術、國際鏈結,讓課程與社會合作,串聯大學與地方發展的共生、共好的合作關係(蔡進發、柯慧貞,2021)。

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

在升學主義往往面對考試分數與學生時間管理分配,學校體制下透過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不單於學生與教師,而是扣緊整個社會體制」。在國小、國中、高中等透過學校的「教師社群」,將議題討論後制定於「校訂課程」,通常在大學社會責任訂於「服務課程」,利用教師社群研發課程模組以及協助學生自主學習的創造課程。

筆者在自身走讀創生讀書會,透過瞭解參與的學員,發現多為地方創生工作者,嘗試事前問卷了解學員專業,再將其問卷調查分析,試著導入議題導向學習方法(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以地方創生建立社群經營。

筆者曾在博士班期間與好友舉辦「好茶本事」社群計畫,邀請國內藝術家設計茶器、聯絡日本專門學校合作規劃臺灣茶藝體驗活動、以及參與臺藝大社群課程提升自我增能,並於活動結束後製作臺日交流的活動成影片,把其影片於韓國設計展中展示。

筆者在執行活動時,發現這幾年「人」與「人」溝通狀態產生變化,出現了「委曲求全」與「討好妥協」行為,而大學社會責任課程,針對年輕世代或許重視為「教育環境」、中高年為「醫療環境」(山田昌弘,2023),所以當筆者規劃「走讀創生線上讀書會」,透過當代議題找到不同地區的地方創生的朋友,參與學員提出志工培訓以及在許多基金會中處理世代代溝問題,或許是國家政策為何提出大學社會責任,筆者建議大學期間培養自身興趣議題,並針對議題加入相關機構實習,而筆者認為其關鍵,讓學生在大學期間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善用議題導入課程,讓學生提出想要創造課程,教師在旁進行引導與指引,陸續地將課程精進,同時提供學生的「每日一萬次感謝的正拳」經驗累積。

大學社會責任的案例分析

在大學社會責任往往會扣緊著「在地關懷」與「老後生活」,以靜宜大學而言,建構「幸福銀髮生態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而言,建構「共生社區照顧模式」,在臺中地區來說海地區老化指數達86%、所以靜宜大學從2017年整合校內學院規劃課程,建構教師、業師、學生的「幸福銀生態圈」;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透過「厚熊校狗長照創新產業」實踐本土化共識社區照顧模式,善用社會經濟、社會設計、使用者設計、網路治理概念。

從2017年建立議題網路設定、治理網路建構、網路治理運轉,並透過在地中介組織行動推動,提供區域一個實體空間據點,讓網絡互動與實體可於場域發生信任與價值認同。而具體上在這個實體空間場域,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筆者進行田野調查發現多以「文創商品」推廣、「社區講堂」討論與互動,這之中需要的人力,正是大學生在自身專業與社區合作重要連結,而大學社會責任讓教師作為「引導員」或是「引路人」,隨著不同議題型態有著不同策略「先信任,再價值認同」或是「先價值認同,後信任」,不論哪一個都與期待培養學生的博雅教育能力,強化Z世代的學生能夠在地觀察達到教師、學生與銀髮人士的溝通機會,如:攝影、拍照、影片轉譯成果展示時,讓參與者利用展演,促進學生於大學階段流動中,鏈結新生與畢業生的傳承。

此外,教師將課程模組長期修正與調整,讓學校課程能夠與在地產生互動歷程與建立脈絡,而在合作機構也與學校議題開發適合的媒介,如:厚熊笑狗透過建立服務設計互動機制,增加公民參與機會(梁鎧麟、詹弘廷,2021)。

筆者整理兩個掌握狀況重點:

  1. 大學生實踐在地關懷強化博雅教育
  2. 銀髮分享自身經驗與學校師生合作

生活文化與教學技術

在「導入觀點」,隨著科技進步,學校教師或事業師透過「社會設計」,洞悉學習點場域中所需要的學習者需求,扣準期待培養學生博雅教育,以及其合作的利害關係人的期待為何?以人本來就是群居概念下,所以在服務設計做規劃,讓學生在求學期間做自己的主人,累積「當責」的習慣,在我們生活中,因人的能力不同,有些人領悟力較高,他可透過自己學習經驗分享其他人,如果能讓原本不會的人,突破原本的困境,即是所謂的教學技術,而這樣的技術也會隨著社群經營,人與人的互動討論,逐漸地塑造出屬於議題的課程模組或是課程步驟,達到社會傳承與進步的可能性。筆者最近參與TEDX信義的參與式觀察,發現到創辦人透過自身的經驗領導,邀請百工百業的講者參加,創辦人、志工團與筆者透過會議討論,逐步地將大會與當代議題的論述逐步地建構出來,期待能夠產生TEDX的社會影響力。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說要好好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當時筆者問父母親說:「賣蔬菜是不好的工作嗎?」 父親說:「賣蔬菜是我喜歡的工作,好好讀書可幫助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工作?」 培養閱讀的動機        今年筆者參加了「書店老闆」第二季的讀書會,第一場讀書會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升學主義在華人生活的烙印   在華人生活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小孩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未來生活不會那麼辛苦,這個思想部分並沒有錯,若能夠擠入在各行各業的頂端,確實是更有機會改變階級機會,不過在這背後同時也浮現另一個問題,小孩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要怎麼判斷自己的興趣,如每天都在學
      記得剛出社會時,筆者將所有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一方面是對於行政不擅長外,再者不太清楚去拿捏工作份量,所以在工作前幾年總是九點上班十點下班,筆者把所有時間用上讓自己成長,對於當時的筆者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學會不會事情吧! 權謀霸術存在於職場    現在來看或許想得到上司認同,成長也可能是公司所期
    困難:博士期間的精神時光屋   五年前走進入博班就讀,在四年間中分成「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博一、博二大量閱讀城市相關論述的期刊,以及嘗試投稿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把自己閱讀文獻轉成自己所發現的論點,在研討會中找尋自己沒有看到的視角,以現今自我來說就是「覆盤」,以博一時期來說,自己投了銘傳大
      當我們前往許多陌生的場面時,時常會互相交換名單,往往旅行在話題中產生共鳴,以筆者自己來說,因工作需求時常要投稿國際研討會,在國際研討會十,在交流時往往會敘述自己國家的文化,或是因應交流對象的國籍背景,進行自身前往對方國家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往往都是經過多次的分享與過去旅行體驗所萃取與摘錄出來的精
    科技與職場的自然篩選,如何重新定義「自我」   從大學開始因為喜愛社區,所以選擇社區發展學系,一走至今就是十五年,現在問問自己選擇對嗎?我想是對的,因為坐著開心所以才持續專精,不過隨著今年從博士生轉成博士後研究員後,筆者發現到身分上的轉化,所以面臨的問題也有所改變,在面試教職時,時常被詢問到的問題是
           小時候父母親總是說要好好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當時筆者問父母親說:「賣蔬菜是不好的工作嗎?」 父親說:「賣蔬菜是我喜歡的工作,好好讀書可幫助你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工作?」 培養閱讀的動機        今年筆者參加了「書店老闆」第二季的讀書會,第一場讀書會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升學主義在華人生活的烙印   在華人生活中,不管在國小、國中、高中,父母親都希望自己小孩可以考上好的學校,未來生活不會那麼辛苦,這個思想部分並沒有錯,若能夠擠入在各行各業的頂端,確實是更有機會改變階級機會,不過在這背後同時也浮現另一個問題,小孩到底想要什麼?他們要怎麼判斷自己的興趣,如每天都在學
      記得剛出社會時,筆者將所有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一方面是對於行政不擅長外,再者不太清楚去拿捏工作份量,所以在工作前幾年總是九點上班十點下班,筆者把所有時間用上讓自己成長,對於當時的筆者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或許是學會不會事情吧! 權謀霸術存在於職場    現在來看或許想得到上司認同,成長也可能是公司所期
    困難:博士期間的精神時光屋   五年前走進入博班就讀,在四年間中分成「輸入」與「輸出」的訓練,博一、博二大量閱讀城市相關論述的期刊,以及嘗試投稿各式各樣的研討會,透過研討會把自己閱讀文獻轉成自己所發現的論點,在研討會中找尋自己沒有看到的視角,以現今自我來說就是「覆盤」,以博一時期來說,自己投了銘傳大
      當我們前往許多陌生的場面時,時常會互相交換名單,往往旅行在話題中產生共鳴,以筆者自己來說,因工作需求時常要投稿國際研討會,在國際研討會十,在交流時往往會敘述自己國家的文化,或是因應交流對象的國籍背景,進行自身前往對方國家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往往都是經過多次的分享與過去旅行體驗所萃取與摘錄出來的精
    科技與職場的自然篩選,如何重新定義「自我」   從大學開始因為喜愛社區,所以選擇社區發展學系,一走至今就是十五年,現在問問自己選擇對嗎?我想是對的,因為坐著開心所以才持續專精,不過隨著今年從博士生轉成博士後研究員後,筆者發現到身分上的轉化,所以面臨的問題也有所改變,在面試教職時,時常被詢問到的問題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人一出生在這世上,就以嬰兒姿態降臨,享受著被愛和被照顧的溫暖。即便長大成人後,變成照顧別人的一方;但偶爾在人生低潮和無助感降臨時,內心仍渴望被人呵護、被人關心、被人仔細呵護放在內心深處裡的那種感受。 國小篇: 大學篇(一): 大學篇(二): 最後:
    我們業家的祖先因為背叛光之女神而得受到累世的詛咒。 我的父親業蓮赫愛上了身為平民的母親花名雪而誕下了我業蓮卡。 雖然我母親不計較名份或身分,對我的父親付出她的青春歲月和她擁有的一切。 可那個男人卻背叛了我母親與另一位門當戶對的女人成婚。 我的母親承受不了這種打擊而選擇自我了斷。 那個男人時隔一年多才
    Thumbnail
    點了一杯難喝的伯爵拿鐵,縮在咖啡店的一角的我,將這本書簡略地閱讀完。若問我沒有精讀的緣由,只剛好拿來消磨時間,等著百貨公司鐵門拉上的一刻,走進去逛街。 整本書都帶了點悲愴地嘲諷口吻(我認為)描述人生百態,我想在生命與死亡面前,此態度貌似也沒什麼不妥。誰說面對人生、直視死亡,只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才值得
    Thumbnail
    那個時候的自己不明白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決定,現在的自己還是不明白,但也許所有的問題都已經在時間中給出了答案,只是還不願摻透它。
    Thumbnail
    大約三年前,在爸爸又一次為小事生悶氣,直接丟下媽媽離開我家之後(我與爸媽分開住),也不知道哪根天線突然接通,我一股腦地把藏在心中幾十年的憤怒傾洩而出。 我忿忿不平地對著我媽說:「從小到大妳都讓我們覺得應該為爸爸的情緒負責任,可是事實上,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Thumbnail
    我們在這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工作和愛,幾乎用這兩者就將一輩子串起來,但真的在工作中成為自己、在愛當中得到幸福的人,又佔了全世界的幾分之幾。算出來或許太過殘忍。
    Thumbnail
    <p>生命生來便會開岔,有些人選擇正途,有些人選擇歪路,有些人仍然呆站在十字路口,但綠燈不能夠永遠等待和包容他們龐大的沉默,紅燈已經倉促地閃著,我城的雙層巴士已經換成裝甲車,準備駛過每個人的寶貴生命。</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人一出生在這世上,就以嬰兒姿態降臨,享受著被愛和被照顧的溫暖。即便長大成人後,變成照顧別人的一方;但偶爾在人生低潮和無助感降臨時,內心仍渴望被人呵護、被人關心、被人仔細呵護放在內心深處裡的那種感受。 國小篇: 大學篇(一): 大學篇(二): 最後:
    我們業家的祖先因為背叛光之女神而得受到累世的詛咒。 我的父親業蓮赫愛上了身為平民的母親花名雪而誕下了我業蓮卡。 雖然我母親不計較名份或身分,對我的父親付出她的青春歲月和她擁有的一切。 可那個男人卻背叛了我母親與另一位門當戶對的女人成婚。 我的母親承受不了這種打擊而選擇自我了斷。 那個男人時隔一年多才
    Thumbnail
    點了一杯難喝的伯爵拿鐵,縮在咖啡店的一角的我,將這本書簡略地閱讀完。若問我沒有精讀的緣由,只剛好拿來消磨時間,等著百貨公司鐵門拉上的一刻,走進去逛街。 整本書都帶了點悲愴地嘲諷口吻(我認為)描述人生百態,我想在生命與死亡面前,此態度貌似也沒什麼不妥。誰說面對人生、直視死亡,只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才值得
    Thumbnail
    那個時候的自己不明白為什麼會做出那樣的決定,現在的自己還是不明白,但也許所有的問題都已經在時間中給出了答案,只是還不願摻透它。
    Thumbnail
    大約三年前,在爸爸又一次為小事生悶氣,直接丟下媽媽離開我家之後(我與爸媽分開住),也不知道哪根天線突然接通,我一股腦地把藏在心中幾十年的憤怒傾洩而出。 我忿忿不平地對著我媽說:「從小到大妳都讓我們覺得應該為爸爸的情緒負責任,可是事實上,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Thumbnail
    我們在這生老病死的過程中,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了工作和愛,幾乎用這兩者就將一輩子串起來,但真的在工作中成為自己、在愛當中得到幸福的人,又佔了全世界的幾分之幾。算出來或許太過殘忍。
    Thumbnail
    <p>生命生來便會開岔,有些人選擇正途,有些人選擇歪路,有些人仍然呆站在十字路口,但綠燈不能夠永遠等待和包容他們龐大的沉默,紅燈已經倉促地閃著,我城的雙層巴士已經換成裝甲車,準備駛過每個人的寶貴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