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同事想得跟我不一樣,怎麼會差那麼多?」

2023/08/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天高階主管團隊的工作坊結束後,我正在收電腦;人資主管拉了其中一個主管過來跟我說:「教練,剛剛我們那一Part大家分享領導風格的優勢跟盲點他剛好去開會了,你跟他說一下那一Part是什麼,給他補一下課喔!!」,說完還給了我一個「你知道我意思吧」的眼神

我看了站在她身邊這位,上課過程中幾乎面無表情、要不就是偶而露出一種彷彿是睥睨又彷彿是無奈微笑的主管。

他保持著幾乎是忍耐著的表情站在人資主管旁邊。 人資主管一講完就完全沒有要給這位主管反駁的餘地,風一般的離開了。

剩下我跟他面對面站著。


雖然我不確定人資主管那個「你知道我意思吧」的眼神,意思究竟是什麼(這種所謂「我不說你也知道吧」的默契實在是常見誤會的來源),但她既然指名了是剛剛那個段落,我就拿出了那段使用的[8大種領導風格優勢跟盲點]大數據統計資料;說明剛剛我們透過討論分享在認識每個領導風格,同事也藉此認識彼此的領導風格。

這位主管一邊聽一邊微微點頭,講到他的領導風格時,我決定先不講解直接讓他自己看資料;看完請他發表他自己覺得跟大數據內容有哪些相似、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他仔細的看完之後很簡短的說:「這些優勢我都沒有,這些盲點我也都沒有。」我有一點驚訝,但也不十分意外。

因為他在整個兩天工作坊與回訓中,無論是發言或是表情,常傳遞出:「我是特別的,現在說的這些都太表面了,我是個層次不一樣的人。」這種味道。

於是我跟他說:「好有趣,你剛剛說這些優勢跟盲點都沒有,可是剛剛大家在討論的時候,全部人一致都認為你就是這上面描述的樣子,大家還拍手笑說這資料真的好準喔。」

我說的是實話,現場實況轉播。

他突然「噗」了一聲,但不是「噗哧一笑」,是「噗吃一驚」;然後吐了兩個字:「真假?」

「真的。」



他彷彿進入「登出模式」,整個人暫停了30秒一直盯著字卡上那段「他自覺完全沒有、同事卻覺得準到不行」的描述。

30秒後他轉頭問我:「怎麼會這樣?」

「怎麼會怎樣?」

「是大家都不了解我,還是有什麼狀況,怎麼會差那麼多?」

「對呀,我也很想知道這中間是發生什麼事,你想討論一下嗎?」

他點點頭,帶我走向公司小會議室。走向會議室的路程會經過人資主管的辦公室,我看到在透明落地窗裡,她坐在辦公桌後面給了我一個大拇指的手勢。



你認識的自己可能是假象。

造成內在認知(我認識的自己)跟外部認知(別人認為的我)不一致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深度洞察力這本書回答的問題,在方格子作者 @林溫|Wen 的這篇讀書心得中有很清晰的說明。

想要有效的脫離這種內外認知不一致的方式,深度洞察力提供了3種合併使用會很有效的方式(我親身體驗與多年教練經驗顯示真的很有效):

1.360度回饋:這在組織中很常見,匿名徵求你的上司、帶領的同事與跨部門平級的回饋。但做過的人都知道,有很多魔鬼細節要注意,不然360很容易淪為借刀殺人或歌功誦德的工具。

2.彌補360度回饋不足的「對的回饋」:其實要得到品質好的回饋並不容易但很珍貴,因此選對的人+問對的問題+使用對的程序是關鍵。細節請看延伸閱讀 <回饋有很難嗎?>

3.與人共進「說出真相的晚餐」

作法是邀請一位你深交的朋友、家人、工作夥伴或老師,總之是你認定的良師益友。他很瞭解你,你也很希望繼續深化彼此的關係;請他吃頓飯。

在這頓飯當中最重要的話題是「請對方坦誠的告訴你他對你最惱火的事」,記得開啟這話題前,要先說明你為什麼要討論這個話題(因為你想更認識自己,避免內外認知不一致),以及在聆聽過程中不要為自己辯護,而是全心全意的去理解對方之所以會惱火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你想問一定要吃晚餐嗎?午餐、早餐、早午餐可以嗎?根據作者(及我自己的經驗),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鼓起勇氣(雙方都需要)的練習;吃飯的場景可以是越放鬆的狀態越好。作者推薦晚餐是因為通常如果晚餐會配一杯小酒,讓彼此都在稍微放鬆的狀況下,效果最好(如果你早餐就可以配一杯小酒當然也就無不可了)。

大量練習「說出真相的晚餐」的傳播學教授喬西.米思納教授提供三個進行順利的秘訣:

A.做好心理準備:先設想你可能會聽到最糟的內容。

B.決定你想談得深入程度。並不一定越深入是越好,有時候需要循序漸進;你必須掌握談話節奏,並在覺得可以的時候喊暫停。

若對方是你的良師益友,一定會尊重你的決定。如果他因此不高興,你也剛好重新評估,他真的是你的良師益友嗎(又是一個區分內外認知的機會)。

C.讓對方可以暢所欲言。你的良師益友不見得準備好要對你暢所欲言,除非你把談話目的說得很清楚:「你希望自己成長,而他是你尋求回饋的重要他人,你想要將自己的認知跟他的觀察互相核對。」

通常這個前提若能表達清楚(尤其是在邀約的時候),我們所摯愛、重視的人,都很願意支持我們繼續成長、同時又能增進彼此的關係。



真心渴望成長的人,在獲得真正的回饋之後會做什麼呢?

優雅的接受、下定決心的反省、明智的做出回應

具體要怎麼做到這三點,深度洞察力第八章有詳細的解說(而且注意:面對回饋照單全收、自我批判並不明智)。


我在這裡想說的是,如果不做到「優雅的接受、下定決心的反省、明智的做出回應」這3點會怎麼樣呢?引用富蘭克林的名言:「如果你希望從他人獲得回饋與讓自己進步,卻又在收到回饋時表達自己堅定不移的觀點跟立場。這時謙遜、通情達理且不喜歡爭議的人,可能會任由你繼續錯下去。」

因此,若你還沒有真心決定要聆聽跟反省,還是先不要去徵求回饋吧。

活在自以為是的正確當中,也沒有什麼問題;直到問題大到自己受不了或別人受不了的時候,也是個收回饋的好時機。

raw-image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