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一話】傾聽的面貌

2023/09/1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一書一話

#傾聽的目的是理解

#而非批判

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對領導人來說,成為更好的傾聽者,絕非寫在便條紙上提醒自己就能達成的事項,也絕不是領導人冗長的責任清單中的額外雜物。在傾聽別人說話時,如果你心中同時想著其他事,那你當下其實是在「規劃自己的回覆」,而不是想要理解對方說的話。

溝通,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你很想要擁有一段良好過程的溝通時,它給你的挑戰似乎比想像中的還要艱鉅。我經常在管理課程中問學員們一個問題:自評一下自己的溝通能力,1~10分你會給自己打幾分?其實我挺怕聽到他們給我9分或是10分的答案,或許他們的溝通能力真的很好,但更多的可能是,他們以為自己的溝通能力真的很好。

#我說的話員工們都聽得懂

#我下的指令部屬們都會去執行

#他們說過的建議跟想法我都有記錄下來

#我們開會都很順利也可以快速達成共識

這些現象是否代表溝通良好?我想在我們的心中應該都存在一些疑問,對嗎?

溝通包含了幾個區塊,從早期的「表達能力」與「傾聽能力」,到現在則增加了「提問能力」這個環節與技巧。現在的企業培訓,已經不太辦理表達能力方面的課程了,因為這個能力在我們的學生時期已經練習非常多次了,學校老師安排大量的分組討論、專案報告、成果簡報…等等,已經讓我們的表達能力有大幅的提升,說的順暢、說的清楚、說的有條理,就在不知不覺中內化成我們的基礎能力。或許正因為如此,如今我們在職場中經常聽到一句話:會說,不重要;會聽,才重要。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傾聽就分成了五個層次,分別是:完全漠視的聽、假裝在聽、選擇性的聽、積極同理心的聽、專業諮詢的聽。很多時候,當我們認真且用心的聽對方說話時,我們會自認已經達到「積極同理心的聽」層次,坦白說,那還差的遠了。

#你繼續說我在聽

#嗯嗯喔喔原來是這樣

#你剛說的我都有寫下來喔

#真的嗎?應該沒有這樣啦……

以上這些都算是傾聽,也的確做到了一些動作,但仍是停留在「假裝在聽」與「選擇性的聽」這些層次。所謂的理解,在於願意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容易嗎?其實真的非常非常的困難。

傾聽,不需要你快速的回應,甚至給予建議與方案;

傾聽,重點在於眼神專注在他的身上,而不是電腦或筆記上;

傾聽,不在於你聽到了什麼,而在於你聽懂了什麼。

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所以傾聽的時候,請留意一下,你的心,在哪裡?

10會員
54內容數
工作需要管理,生活也需要管理,具備良好的管理思維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基本技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