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練習W5:覺察卡關的對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崇建老師說,當無法好好傾聽別人的時候,內心想打斷的那個念頭,是需要照顧的自己。

我最常打斷別人與我對話的話就是:「所以咧?重點是?」

我對那種講話描述很多細節、又一直不講結論、聽不出目的的對話,很不耐煩。

這週,我兒子拿他寫的音樂簿,跟我說明1拍音符長這樣、1/2拍長那樣、1/4拍……的音符,我內心一直想:「所以,重點是?」,但我忍住沒有問,我閉上嘴,聽。

「…最多到1/64拍音符,是長這樣。」我兒子終於講完。

「所以呢?」我問。

「沒有所以,我講完了。」我兒子回答。

原來,他只是要把這週新學到的樂理,講一遍給我聽。

對他而言,「說出來給我聽」是重點。

對我而言,「為什麼要跟我說這些,或是需要我幫什麼忙」才是重點。

但,事實上,沒有為什麼,我兒子就是想說出來而己。這種「過程」就是「目的」的事兒,還真是小孩的強項。

崇建老師說:「先貼近孩子,不要先解決問題。」

對我而言,不容易理解,更遑論落實。

生命意義不就是在解決問題嗎?二十年的考試解題,加上二十年的職場磨練,就是一直在精進「解決問題」啊?不是嗎?

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及情緒波動,理所當然地覺得「是哪裡出了問題造成的,只要找出問題來解決掉、排除掉,就能脫離困境、擺脫情緒了吧!」

然而,所謂的「問題」卻從來不像考卷題目那樣地清晰。

只能很直覺地揣想:把「不要」變成「要」,把「沒有」變成「有」,應該就會有全新的結果吧!

結果卻不然。

把「不要變成要」,卻多了一個「困」;把「沒有變成有」,卻成了一種「難」。

於是,困在要與不要中間,難在有與沒有之間。問題依然存在,只是換了一個樣貌,「解決問題」的確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當崇建老師說:『先不要解決問題,而是要先「貼近」。』時,我覺得或許真的需要換個不同的方法,來面對教養及生活難題。

然而,貼紙我知道,「貼近」是什麼啊??

「貼近孩子」是指「全然同意」嗎?還是「默默接受」?還是「聽就好」?

別說「貼近孩子」了,我連「貼近自己」都沒辦法理解那是什麼……

-----------------------------------------------------------------------

這個功課,我卡關了9週。

我終於理解出一個屬於我自己的「貼近」的意涵。

「貼近」,就是「靠近看清楚」。

「看清楚什麼?」

「看清楚此時此刻的情緒是什麼,以及情緒背後的層層疊疊。」

因為層層疊疊,所以要靠很近的看,一層的、一層地仔細,看;而且要安靜地,看。

我年輕時,流行一句廣告金句:「刮別人鬍子前,先刮自己的鬍子。」

所以,我先來研究「貼近自己」。

我發現的第一個關卡是:如果一直批評、檢討自己,是無法用「貼近自己」來形容的。

我的生活、婚姻、工作,有太多層面不達自己的期待;我不斷苦思,如何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拿出以往專案、流程的工作專業:盤點、檢討、構思、改善,對著自己的失敗,誠心全意、鉅細靡遺地檢討,希望能為自己找到出路。

不檢討則已,一檢討就不斷掀開陳年舊事,一環扣著一環…不斷深究,追溯到最起始的岔路口,其實只是一個莫名所以的決定而己:如果二十年前我沒有到台北工作的話,也許現在就不會是這個光景……

每個檢討出來的原因,不論是否歸責於己,都像一掌打在身上;痛,或生氣。痛自己笨,生氣自己蠢。

這樣的檢討,我很習慣地從小時候就進行著,就像檢討考卷。我就是這般認真檢討考卷,才考上好學校的!

只是,離開了學校,我的認真檢討的我的生活,卻是讓自己遠離自己。

我後悔自己的決定,我責罵自己的失誤,但我沒有任何辦法來「更正」已經發生過的事。生命沒有橡皮擦,一次次的人生考試,就算不及格,也沒有重考……這讓我陷入情緒深淵:我沒有辦法更正錯誤,所以我只能這般潦草過日子嗎…無法回到的過去,能怎麼辦?難道離婚是一種「更正」嗎?孩子也塞不回去肚子裡啊……

一切直到我「原諒自己」,心緒才有了轉變。

這也是內心小孩的清理:「原諒我」「我愛你」「對不起」「謝謝你」。

我原諒了我自己,我接受了我自己的陳年決定,我很抱歉我總是指著內心小孩在罵,我謝謝內心小孩的一路陪伴至今。

不卸除「批評」「指責」,是沒有「貼近」可言的。

第二個關卡,是「看清楚情緒」。

這個關卡的難度,並不是「情緒」本身難以看清,而是自己會忽略自己的情緒,選擇「不去看」。

從小到大,心情不好的時候,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趕快找其他事來作,或是吃個什麼來安慰自己,只要轉移心情,就可以甩掉不開心了!

這用了四十幾年的方法,有點像「慢性病處方簽」,發病就吃,但吃了再多藥,病都沒好,依然定時或不定時,發作。

我花了更久更久的時間,才體會到「情緒」是「自己的輪廓」。如果,自己不願意去看清楚自己的情緒,那就等於不願意去看見自己;別過頭去的自己,絕對不是「貼近」,唯有雙眼凝視,直球對決,看清楚每個情緒裡的細節,才是貼‧近‧自‧己。

唯有貼近自己、搞清楚情緒的來龍去脈,自己才能解開自己的情緒糾結。

唯有解開糾結,才能不受情緒所困。

-------------------------------------------------------------

原來,我是個「以解決問題為己任」的人。

只要有問題出現,我就覺得我有責任、有能力去解決,而且,別人的問題還比我自己的問題重要。

我暫停自己的事來聽某人說話,是為了幫忙某人解決問題,如果從頭到尾,「根本沒有問題需要解決」的話,我就不耐煩了,因為,我自己的事沒忙完呢。

其實,我不需要暫停自己的事來傾聽某人,而是可以好好把自己的事處理完之後,再來聽某人說話。

而我也不需要扛著「幫別人解決問題」的責任去傾聽,畢竟,我也不是超人或蜘蛛人,我好好扛著自己就夠了。

學習貼近自己,看清楚自己的真實輪廓,才能好好跟自己、跟孩子、跟別人,相處。


延伸閱讀:

其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娃找艾娃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薩提爾練習」指的是李崇建老師的《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有聲書;W1代表第1週。
2023/12/21
這四週的練習主題,是「好奇」。 崇建老師交代的功課是要透過「好奇」來啟動人際間的對話,然後運用前幾堂課所說的「情緒」、「感受」與「回溯」來與身邊的人互動。 在拜讀崇建老師的諸多著作時,發現他常常強調「好奇」,並說「好奇,是一種素養」。 我很認同這樣的人際對話方式,所以,我為這項功課設定了一個標
Thumbnail
2023/12/21
這四週的練習主題,是「好奇」。 崇建老師交代的功課是要透過「好奇」來啟動人際間的對話,然後運用前幾堂課所說的「情緒」、「感受」與「回溯」來與身邊的人互動。 在拜讀崇建老師的諸多著作時,發現他常常強調「好奇」,並說「好奇,是一種素養」。 我很認同這樣的人際對話方式,所以,我為這項功課設定了一個標
Thumbnail
2023/12/14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2023/12/14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2023/12/07
這週崇建老師給的功課,是要述說一個事件,學著看看事件背後帶來的可能原因。 在這幾週靜心與敘說回憶的練習以來,我漸漸可以比較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 我持續利用生活空檔,那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找個舒服的椅子坐下,去靜身、納心、靜心,把當下擾人的念頭給突顯出來,再用4A、6A去照顧那個心緒
Thumbnail
2023/12/07
這週崇建老師給的功課,是要述說一個事件,學著看看事件背後帶來的可能原因。 在這幾週靜心與敘說回憶的練習以來,我漸漸可以比較敏銳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狀況。 我持續利用生活空檔,那怕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找個舒服的椅子坐下,去靜身、納心、靜心,把當下擾人的念頭給突顯出來,再用4A、6A去照顧那個心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我最常打斷別人與我對話的話就是:「所以咧?重點是?」 我對那種講話描述很多細節、又一直不講結論、聽不出目的的對話,很不耐煩。 這週,我兒子拿他寫的音樂簿,跟我說明1拍音符長這樣、1/2拍長那樣、1/4拍……的音符,
Thumbnail
我最常打斷別人與我對話的話就是:「所以咧?重點是?」 我對那種講話描述很多細節、又一直不講結論、聽不出目的的對話,很不耐煩。 這週,我兒子拿他寫的音樂簿,跟我說明1拍音符長這樣、1/2拍長那樣、1/4拍……的音符,
Thumbnail
專注傾聽他人,這太老生常談了。 但其中崇建老師說的一段話,衝擊到我了:「如果一個人不曾被好好的傾聽,那這個人可能就沒辦法好好傾聽別人。」 回想過去,竟找不到「自己被好好傾聽」的記憶…… 不管是學生時期還是在職場,週遭朋友常跟我倒心情垃圾,我很擅長安慰人,也常常幫忙想辦法,有時朋友話匣子一開,聊
Thumbnail
專注傾聽他人,這太老生常談了。 但其中崇建老師說的一段話,衝擊到我了:「如果一個人不曾被好好的傾聽,那這個人可能就沒辦法好好傾聽別人。」 回想過去,竟找不到「自己被好好傾聽」的記憶…… 不管是學生時期還是在職場,週遭朋友常跟我倒心情垃圾,我很擅長安慰人,也常常幫忙想辦法,有時朋友話匣子一開,聊
Thumbnail
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學習他人的作法,最後開始一點點的改變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面對自己造成的缺失真的很難,但一直不讓孩子面對,更容易累積成怨天尤人的特質 老師鼓勵大家,每次做一點點不一樣的嘗試就好,久了,這些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河
Thumbnail
聆聽別人的意見,也學習他人的作法,最後開始一點點的改變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面對自己造成的缺失真的很難,但一直不讓孩子面對,更容易累積成怨天尤人的特質 老師鼓勵大家,每次做一點點不一樣的嘗試就好,久了,這些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河
Thumbnail
連著幾年,我都會向朋友的孩子推薦各式假期時有趣的營隊活動。那孩子去了兩三次,但漸漸地就不願意再去了。 記得,有一次我們見面,我向他詢問以往參加活動的心得,所得到的答案竟是簡短的「我不知道」。這時,朋友在一旁叨唸了起來,說是那孩子不論問什麼,總是回說「不知道」,有時候被逼急了就會說「無聊」,想再聽
Thumbnail
連著幾年,我都會向朋友的孩子推薦各式假期時有趣的營隊活動。那孩子去了兩三次,但漸漸地就不願意再去了。 記得,有一次我們見面,我向他詢問以往參加活動的心得,所得到的答案竟是簡短的「我不知道」。這時,朋友在一旁叨唸了起來,說是那孩子不論問什麼,總是回說「不知道」,有時候被逼急了就會說「無聊」,想再聽
Thumbnail
教養這個問題應該是從有小孩以來就會持續陪伴家長的困擾,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要學習的課題。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現階段遇到5歲的兒子最困擾的就是講不聽,特別遇到時間緊迫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孩子講不聽而暴怒,但往往也常在衝突風暴後懊悔不已,知道不能跟孩子賭氣,卻又一再重複著一樣的循環。而這次歐陽老師分享李
Thumbnail
教養這個問題應該是從有小孩以來就會持續陪伴家長的困擾,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要學習的課題。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現階段遇到5歲的兒子最困擾的就是講不聽,特別遇到時間緊迫的時候,很容易因為孩子講不聽而暴怒,但往往也常在衝突風暴後懊悔不已,知道不能跟孩子賭氣,卻又一再重複著一樣的循環。而這次歐陽老師分享李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12.20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國外的家庭中,修剪草坪是很重要的家事。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一起修剪,讓他們學習一起分擔家事、承擔責任。 某次,爸爸帶著小孩修剪草坪,孩子因為沒把機器控制好,把其中一塊草坪的草都剪光了,爸爸非常生氣,準備要破口大罵。這時,媽媽跑出來阻止了.
Thumbnail
撰寫日期:2022.12.20 作者:FAHAHA|翁順法 在國外的家庭中,修剪草坪是很重要的家事。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一起修剪,讓他們學習一起分擔家事、承擔責任。 某次,爸爸帶著小孩修剪草坪,孩子因為沒把機器控制好,把其中一塊草坪的草都剪光了,爸爸非常生氣,準備要破口大罵。這時,媽媽跑出來阻止了.
Thumbnail
前幾次的讀書會,展誥老師提到重新框架,先同理再說理。 那天孩子補習回來,坐在餐桌旁滑手機看很久。我有點不高興,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想到老師說的「先同理再說理」,於是我決定改變說話的方式。
Thumbnail
前幾次的讀書會,展誥老師提到重新框架,先同理再說理。 那天孩子補習回來,坐在餐桌旁滑手機看很久。我有點不高興,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我想到老師說的「先同理再說理」,於是我決定改變說話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