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異性社會》就是期待「真實」的社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德國法蘭克福歐洲大學文化社會學教授安德雷亞斯﹒萊克維茨(Andreas Reckwitz 1970-),在2017年出版的《獨異性社會:現代的結構轉型》一書,陸續獲得德國的巴伐利亞圖書獎,還有萊布尼茨獎等獎項。

正如我上周曾經提到《情緒陷阱》時說過的,用一本書來專門探討一個主題,真的可以從不同面向,來讓我們深度瞭解書名所要凸顯的問題。

這本只有150頁左右的社會學與文化學研究專著,開宗明義的書中的第一句話就說道:「在如今的社會,不論往哪個方向看,人們想要的都不再是普通,而是獨特。」

作者特別說他要強調的「獨異性」,是現代社會在強調獨一無二跟特異性的同時,又認為這樣才是「真的」。

「這些人們眼中珍貴的、吸引他們的東西,就其天然本質來說,就帶著某種實在的真。

是獨一無二的現象,與外部眼光無關。」教授如是說。

教育的規劃要有差異化,教學的環境也得跟著變,這樣才是「真的」有做到獨異性。《獨異性社會》特別指出,人們之所以會這麼認定,並不是現在才開始的。

而是,我們深信社會有這種規律。新的,獨特的玩意兒出現了,剛開始會有點不被接受,但接著就會出現跟風,然後就變正常了。因為我們深信,唯有如此,才真實。

亦即,我覺得這樣很特別很真實,也因為很真實所以很特別。現代跟過去的不同點是,我們非常強調情感的力量。

現代社會在商品、教育、社交活動上、通通都對「感性」高度重視。

然而,所謂的強調感性,就是在鼓勵非理性,這不就跟現代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相牴觸?

不。作者一句話就破解這個謎團了。現代獨異性社會強調感性,歸根究柢就是想要凸顯「自我的真實性」。為了更自我,我們會用理性的方法來進行創造。

我有在繞口令嗎?沒有。

書中分析了十八世紀到今天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藝術發展潮流,很篤定的告訴讀者說:以感情的力量為基礎的獨異化進程,一直在推進。

這本書的結論,相信會給文化創意工作者極大的鼓舞:既然情感化的期待並實踐個人與社會的獨異性,那麼,我們的社會就需要更加強調「文化化」。

所謂的「文化化」,就是從物質跟精神上面透過創造性的思維,去創造出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

文化化,可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創造價值。

所言甚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立亨的李想世界的沙龍
24會員
171內容數
大眾閱讀跟小眾閱讀在這裡交會,看文學看社會看心理看歷史更要看,李想世界。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9
美國歷史上第二個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1933-2020),畢生致力於法律事業並且推動男女平權工作不遺餘力。如果可以跟他學習如何健身,應該很不賴吧。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8
1993年,我到紐約大學人類表演學研究所就讀。上課第一天,就被幾個學長姊的博士論文選題給驚呆了:有人以職業摔角選手的命名跟裝扮為題目,有人研究紐約聖派翠克教堂二戰期間做禮拜的女性頭飾變化為題目,有人研究猶太人做菜習慣的傳承與變化。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2024/11/26
舊詩的世界,背後有國恥辛酸,有生命滄桑,更有美好的想像與感受。更重要的是,其中有生生不已的生命感知力量。讀老師的眾多著作,都可以感受到溫情,敬意,還有豁然開朗之後的理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本社會學與文化學研究專著,開宗明義的書中的第一句話就說道:「在如今的社會,不論往哪個方向看,人們想要的都不再是普通,而是獨特。」作者特別說他要強調的「獨異性」,是現代社會在強調獨一無二跟特異性的同時,又認為這樣才是「真的」。
Thumbnail
這本社會學與文化學研究專著,開宗明義的書中的第一句話就說道:「在如今的社會,不論往哪個方向看,人們想要的都不再是普通,而是獨特。」作者特別說他要強調的「獨異性」,是現代社會在強調獨一無二跟特異性的同時,又認為這樣才是「真的」。
Thumbnail
我們一直期待某些人會做出聰明的決定或者是用理性做事,但人類為何會重蹈覆徹,為何歷史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書寫並提醒,強調了這個事實:醒醒吧沒一個人是理性的,尤其關於金錢和生命,是貪婪與恐懼。
Thumbnail
我們一直期待某些人會做出聰明的決定或者是用理性做事,但人類為何會重蹈覆徹,為何歷史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書寫並提醒,強調了這個事實:醒醒吧沒一個人是理性的,尤其關於金錢和生命,是貪婪與恐懼。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860
Thumbnail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人文主義左派開啟的文化反思,從社會體制也延展到教育場域中。他們所批判的那種只追求現實利益,避談思想文化,透過工業體制強大的技術能力與意識形態宰制一切的企圖。也直接造成了我們一直在討論的教育問題: 教育變成像工廠一樣標準化的生產機器,而學生成為這部機器下的產品。產品是沒有個性的,只有被標配好的效能,然
Thumbnail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Thumbnail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Thumbnail
由於過去長久的近現代思想傳統,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理性是明智的,而感受是反智的。也因此應該要理性的看待事情,避免被感受影響。然而這樣排除掉人對世界的實際感受與感知的思考方式,卻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因為壓抑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而與自己的真實心境越來越疏離,到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感覺,失去了對世界最直
Thumbnail
由於過去長久的近現代思想傳統,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理性是明智的,而感受是反智的。也因此應該要理性的看待事情,避免被感受影響。然而這樣排除掉人對世界的實際感受與感知的思考方式,卻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因為壓抑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而與自己的真實心境越來越疏離,到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感覺,失去了對世界最直
Thumbnail
「自由人文讀書會」是學習者向前走計畫籌組的共學社群中,一項相當重要的活動。我們期望透過讀書會的形式,關注在現代社會中許多極為重要的人文議題,藉由對這些問題提出深度見解的著作,以年輕學習者的視角探索這些議題與我們自身的關聯,以及它的深刻影響。希望這樣的討論過程,能讓我們以一個更為多元、寬闊且具關懷性的
Thumbnail
「自由人文讀書會」是學習者向前走計畫籌組的共學社群中,一項相當重要的活動。我們期望透過讀書會的形式,關注在現代社會中許多極為重要的人文議題,藉由對這些問題提出深度見解的著作,以年輕學習者的視角探索這些議題與我們自身的關聯,以及它的深刻影響。希望這樣的討論過程,能讓我們以一個更為多元、寬闊且具關懷性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