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藥而癒的抑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偶然翻到兩年前,我問身邊的朋友們覺得我是什麼樣的人?好幾個朋友他們都覺得我是溫暖的人,當下我對溫暖這個詞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後來才知道,那個溫暖的背後,是我的絕望感。
我曾經嘗試過向朋友傾訴,但也許是高敏,也許是其他原因,總之每次朋友的反應通常都會讓我有種火上澆油的感覺,總是能完美的加深我的無助和憤怒。於是我對周圍的人都不再信任,也不再向任何人傾訴,有人說求助是種能力,但對我而言,求助是把自己狠狠踹下深淵的另一種方式。活成孤島,是我僅存的自保模式。

從國小就開始覺得人生無趣,也從國小就會開始透過刀片滑過肌膚的感覺確認自己還活著;到國中步入巔峰,不吃也感覺不到餓,整天跟家人也說不上幾句話,回家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睡覺,半夜卻清醒著;到高中苟延殘喘,也許別人看我都是正常的,甚至連我對自己都沒有病識感,只是勉強知道自己的人生腐爛著。坦白的說,抑鬱是怎麼好的我不是很清楚。就好像被人推著走著,開始能分辨情緒,甚至能判斷出自己是因為共感產生的情緒,那東西不是我自己的而更快的脫離情緒漩渦。
推著我走的,無疑是我師爸和身邊愛我的人,由師爸主導著,旁人替我騰出空間與時間。他盯我睡覺,幫助我調整飲食,他能透過電話聽聲音就知道我水喝不夠便提醒我多喝水,有事沒事就會提醒我去散步,多散步。(氣血不足不建議做太劇烈的運動,會暈。)

作息正常,漸漸的那種無力和麻木感好像也被磨滅,至少,我開始嘗試用力呼吸。
有點餘力,就開始閱讀。看寫作、看心理學、看腦科學,透過"閱讀人"介紹書去找一些自己可能感興趣或有觸動的東西,若是翻到一半覺得看不下去也不勉強。慢慢地,我透過了解童年創傷對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再透過自己感興趣的心理學,大概知道什麼行為背後存在什麼樣的動機,再學習辨認情緒,與自己深度對話,一步步的把自己支離破碎拼湊回完整的自己。


最近開始離開家外宿,發現如果覺得睡眠有障礙,不見得完全是自己的問題。
別老是往自己身上找問題,也許根本就是環境或那地方磁場的問題。


已經調整好作息的我,在家睡覺通常是一覺到天亮。但出去後我發現,過了子時就會醒,醒了之後還會不會在睡著不好說。尤其在我爸家,他家的磁場或是風水,我有點忘了主要原因是什麼,總之那個地方就會讓人待不住,住在那邊的人也容易不健康,我在那晚上睡覺還異常的感受到,明明平常睡覺時間對我而言就是修復時間,但那天我睡覺時,由於早上抱著花束走來走去引發的痠痛,那種痠痛感痛到讓我不好入睡。
隔天還去打網球,回家我還多留意了自己的狀況,在我家就是修復模式,於是發現,如果處在一個環境或能量或磁場對我而言會一直造成自我消耗的就比較麻煩。

大概,我現在所處的環境、周遭遇到的人,都不是會大量消耗我能量的人,我能維持自己能量,也知道怎麼幫自己補充或代謝。也許曬太陽,也許散步,也許與和善的人交談,也許寫作,也許出遊,也許聽場音樂會,也許烘焙,也許找個影片邊看邊大哭一場......。
接納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尊重自己,擁抱自己

漸漸,抑鬱就不傍我身

願你收集的世間美好
能陪你抵禦每個低潮


avatar-img
67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漫游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2.2 今天是個好日子吧!既不用帶小孩,也不會見到朋友的另一半,完全是個放飛自我的大好時機。
十一月底的一些意外和一些奇遇
不知道有沒有人認識高敏感的朋友,我是照鏡子就有。
不確定經歷了多少被回憶侵擾而落淚的夜晚,更不知道真正的風暴尚未襲來。
突然出現的多個契機,同時翻攪著我的童年陰影
十月的一場奇幻之旅,蔓延至今。
12.2 今天是個好日子吧!既不用帶小孩,也不會見到朋友的另一半,完全是個放飛自我的大好時機。
十一月底的一些意外和一些奇遇
不知道有沒有人認識高敏感的朋友,我是照鏡子就有。
不確定經歷了多少被回憶侵擾而落淚的夜晚,更不知道真正的風暴尚未襲來。
突然出現的多個契機,同時翻攪著我的童年陰影
十月的一場奇幻之旅,蔓延至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唯有體驗過極度的黑暗,才能迎來最美的曙光 在講述「靈魂暗夜」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自我揭露,寫下我行過生命幽谷的這段經歷。 我國中時期就被診斷有憂鬱症了,我一直快樂不起來,感覺對人生無望,對自己有很強烈的深惡痛絕,我憎恨著自己。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靈魂暗夜。 後來出社會後,父母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國中開始感受到情緒上的不對勁,經歷了躁狂與憂鬱交替的折磨,最終認識並接受自己患有躁鬱症。作者描述了躁期和鬱期的特點,以及對藥物的依賴和自我調整的過程。這篇文章對於瞭解躁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調適能力。
Thumbnail
前言 雖然此篇文內容偏重男性,但我認為男女都可以透過認識自己來「駕馭」孤獨感,而不是因為孤單產生的慌張,讓自己像個燙手山芋一樣人見人躲。 正文 孤單低落時,不要找人取暖和尋求安慰 我可能是個成長路不太幸運的人,學生時代有幾次在心情低落時希望同學可以替我解惑或安慰,我常得到的回答是: 「我不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唯有體驗過極度的黑暗,才能迎來最美的曙光 在講述「靈魂暗夜」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自我揭露,寫下我行過生命幽谷的這段經歷。 我國中時期就被診斷有憂鬱症了,我一直快樂不起來,感覺對人生無望,對自己有很強烈的深惡痛絕,我憎恨著自己。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靈魂暗夜。 後來出社會後,父母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過去的生命中,經歷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負向經驗,也碰過無數多的壓力與挫折。這篇文章探討了當朋友或家人說你有憂鬱症時可能帶給你的感受,以及面對這種情況時的心理治療所尋求協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國中開始感受到情緒上的不對勁,經歷了躁狂與憂鬱交替的折磨,最終認識並接受自己患有躁鬱症。作者描述了躁期和鬱期的特點,以及對藥物的依賴和自我調整的過程。這篇文章對於瞭解躁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調適能力。
Thumbnail
前言 雖然此篇文內容偏重男性,但我認為男女都可以透過認識自己來「駕馭」孤獨感,而不是因為孤單產生的慌張,讓自己像個燙手山芋一樣人見人躲。 正文 孤單低落時,不要找人取暖和尋求安慰 我可能是個成長路不太幸運的人,學生時代有幾次在心情低落時希望同學可以替我解惑或安慰,我常得到的回答是: 「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