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食譜〉三色圓搓起來!芋圓與他的好朋友:地瓜圓、紫薯圓

2023/12/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最近休士頓的天氣變冷了,突然好想念台灣的燒仙草、熱豆花,路邊隨便一攤都好多料可以選,在台灣真的好幸福啊!在美國又是老話一句,想吃自己做(哭)其實自己做芋圓很簡單也很好玩,但自己吃如果要同時準備好幾種配料就太辛苦了。於是我必須精選出我最想吃的,也就是每次選三種料我一定會加的,其中一個就是芋圓!

但只有芋圓還是有點空虛,我就是熱愛大碗裡什麼都不多但什麼都有的豐盛感,可是同時做一堆配料也很傷腦筋,畢竟紅豆、花生要煮的時間都不一樣,家中人口少份量也不好拿捏。那不如就一次做個三色芋圓吧!做法步驟通通都一樣,但看起來就像加了好幾種料,吃起來風味也各有不同,一次做多一點也無妨,沒吃完的通通丟冷凍庫可以放個大半年,真是完美解法!

raw-image

一開始只想到最常見的芋圓加地瓜圓,結果在超市看到紫薯馬上被迷惑。紫薯做起來肯定很漂亮,馬上大喊:「我要這個!」就這樣臨時幫自己增加工作量,但我很興奮,迫不及待想吃吃看連在外面也很少吃到的紫薯圓!

raw-image

這次我預備遵循以前分享過的 〈影音食譜〉煮出Q彈珍珠的秘密!第一次煮就上手 食譜模式,把三色芋圓當作配料來處理。煮好之後放入冰塊中冰鎮,撈出後拌入黑糖,巴在芋圓表面的黑糖會形成保護膜,芋圓比較不會乾掉或硬掉。我只有在芋圓裡面加了一點點糖,地瓜圓跟紫薯圓都是吃食材的天然甜,只加少許鹽巴提味,所以不用擔心裹了一層黑糖會太甜,就是剛剛好而已!

這次很貪心一次做三種圓圓,雖然做法跟材料大致差不多,但同時一起做就能發現一些明顯的個別差異,做完真是心得滿滿,在這裡順便把食材比例的原則分享給大家。掌握原則之後,看喜歡Q一點、甜一點或芋頭味地瓜味重一點,都可以自由調整或是選擇不同的品種來做。

raw-image

■挑選食材

這次我用到小芋頭、白皮紫薯跟紅皮地瓜。後兩者主要是顏色考量,做出來也確實效果很好!至於小芋頭,老實說,小芋頭其實沒有大芋頭來的合適。小芋頭直接吃口感很綿密細緻,但芋頭味就沒有大芋頭那麼濃。那為什麼我還買了小芋頭呢?因為那天在超市看到的大芋頭都巨大到可以做重訓!當下我又變回那個小鼻子小眼睛的少女,實在買不下手,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精緻小巧的小芋頭。

紅皮地瓜原本就是我個人買地瓜的首選,他甜度高顏色又鮮豔,這兩點都很適合做成地瓜圓,完全不需要另外加糖。

白皮紫薯則是用一個實驗的心情買下去的!原本就想做紫薯圓,但我其實跟紫薯不熟。紫薯有一點高級,但通常買地瓜的心情就是圖個便宜,所以我從來沒買過。這次完全是咬牙購入。而且白皮紫薯到底是誰?印象中的紫薯都是紅皮阿,但標籤上就寫著白皮紫薯英文是purple yam,總不能騙我吧!因為他外表實在太樸素,我很難想像他內心能長出紫薯,所以挑了一個小小顆的,在尾端細細的地方方小小掰了一截,阿確實是紫色的內裡。這才放心地挑了兩顆胖胖的紫薯帶回家。

raw-image

■地瓜粉用量取決於根莖食材的含水量

材料基本上就是根莖類+地瓜粉,再隨喜好加入一點糖或鹽調味(可不加)。而食材本身的含水量會直接影響需要加入的地瓜粉分量,而且這部分很難量化,每個人手中那顆芋頭到底有多水,也只有開始做才知道。那我食譜不是寫辛酸的嗎?也不是啦,你們就用我的分量來準備,阿粉不要一次加完,留個1/5一邊揉一邊加,這樣就沒什麼問題了。

基本上地瓜含水量最高,尤其是紅皮地瓜,所以我會準備地瓜重量x0.4的地瓜粉;芋頭少一點大約是芋頭重量x0.25;紫薯更沒水,我只放了紫薯重量x0.125的粉。

■圓圓的Q度取決於地瓜粉的用量

地瓜粉放得越多你的圓圓會越Q越有嚼勁。如果你就是喜歡很Q的圓,那可以挑含水量高的根莖類,譬如紅皮地瓜,可以很輕易做出很Q的地瓜圓。但如果你想吃很Q的紫薯圓或芋圓怎麼辦?很簡單,你就幫他加水,加熱水會比加冷水更好,有一點燙麵效果可以更Q。但同時,加水加粉的意思就等於是降低了芋頭或紫薯的比例,那他們本身的味道就會沒那麼濃郁。

raw-image

■糖與鹽的份量

糖與鹽完全是個人喜好,不影響成品的成敗。糖的部分我只有加在芋圓裡面,因為芋頭本身不甜,放一點點糖可以讓芋頭味更鮮明,不然三種圓一起吃的時候可能會覺得芋圓特別沒味道。地瓜跟紫薯都是本身很甜的根莖類,喜歡甜的也可以放一點糖,我完全沒加也很OK。

至於鹽巴完全是提味的功能,只要加一小撮即可不要多,不是要真的吃到鹹味只是帶出食材的味道。我自己做甜點也很愛放一點鹽,可以讓整體味道更立體。我建議是加下去啦,但忘記放就算了,無所謂!

raw-image

食材 Ingredients▼

黑糖 2 大匙
brown sugar, 2 Tbsp

○芋圓 Taro Ball

芋頭 200 g
taro, 200 g

地瓜粉 50g
tapioca flour, 50 g

糖 30 g
sugar, 30g

鹽 1/8 小匙
salt, 1/8 tsp

○地瓜圓 Sweet Potato Ball

地瓜 200 g
sweet potato, 200 g

地瓜粉 80 g
tapioca flour, 85 g

鹽 1/8 小匙
salt, 1/8 tsp

○紫薯圓 Purple Yam Ball

紫薯 160g
purple yam, 160 g

地瓜粉 20g
tapioca flour, 20g

鹽 1/8 小匙
salt, 1/8 tsp

步驟 Instruction▼

(感恩方格子編輯器再進化!現在步驟圖可以用輪播圖片方式呈現了,記得按右邊小箭頭看更多步驟圖喔。)

喜歡我的食譜嗎?快訂閱料理頻道心心好料理,每周至少會有一支新的食譜影片上架!

●做芋圓

準備食材。三種根莖類的含水量不同,所以需要的地瓜粉量不同,可以先參考我的份量,實際操作再一邊調整。砂糖只需要加在芋頭中,因為地瓜本身已經有甜味。鹽巴可加可不加,加了比較提味,但量不要多。

分別將芋頭、紫薯、地瓜削皮,削完先泡在水裡防氧化。削芋頭最好戴手套,先不要碰到水,等削完皮再洗,不然手會癢癢的。地瓜跟紫薯先把表皮刷洗乾淨再削皮。

將芋頭、紫薯、地瓜分別切片。隨便切都可以,但我喜歡切片這樣比較好壓碎。

把切片放入寬底的容器中。我是用氣炸鍋專用的矽膠烤盤,因為底下有紋路可以墊高,比較不怕出水後互相染色。

raw-image

電鍋外鍋放1.5杯水。整盤放入電鍋,按下開關。電鍋跳起來就蒸熟了。

蒸熟的芋頭、紫薯、地瓜分別放到大碗裡面。因為要在裡面拌粉,不要用太小的碗。

raw-image

我從芋頭開始做,趁熱加入地瓜粉、糖與鹽,地瓜粉不要一次全下。另外兩碗先放回電鍋保溫。

先用叉子把芋頭、地瓜或紫薯搗碎,拌壓到乾粉幾乎都被吸收。改用手揉捏成團,如果還會黏手可以再加粉。用手搓揉到粉都吃進麵團。

放到揉麵墊上再搓揉到更均勻。最後應該是不黏手的柔軟麵團,但因為不同的芋頭或地瓜含水量不同,要自己再微調地瓜粉的分量。太乾加一點水、太濕黏就加一點粉。

如果你想做最常見的芋圓形狀,很簡單,先把麵團搓成約2公分直徑的長條狀,然後分切成大約2公分寬一顆。我把整顆麵團切一半,分別操作,這樣才不會搓太長。

如果想做愛心形狀,在長條麵團上面輕壓一道凹陷。一樣分切成大約2公分寬一顆,切完可以再捏一下形狀。

如果想做小方塊,把整個麵團壓成2公分厚的方形麵餅,再分切成邊長2公分的小方塊,想要很方塊的話可以把邊邊切掉,剩料再搓成圓球。

在剛剛揉麵糰的大碗裡加入一些地瓜粉,把切好的圓圓們放入大碗中。表面再灑一些粉,整碗搖一搖,讓表面沾上地瓜粉防止互相沾黏。


做好的芋圓、地瓜圓可以現煮現吃。沒有要現吃的部分就放入保鮮袋,裡面再多灑一些粉搖一搖,送入冷凍庫可保存半年。要吃的時候不用退冰,直接放入滾水煮熟就可以吃了。

raw-image

●煮芋圓

煮一鍋滾水,放入芋圓、地瓜圓與紫薯圓。可以的話做一樣大是比較好煮,我自己亂切有大有小,就要記得先下大顆的,煮一下再放小顆的。下鍋後一定要趕快攪拌一下以免黏底。

煮到芋圓浮起,此時代表表面已熟,但先不要急,再多煮約3分鐘,直到體積稍微脹大就是連裡心都熟透了。

準備一碗冰塊,將煮熟的芋圓與地瓜圓撈起來放入冰塊中。攪拌一下,冰鎮過的芋圓會更Q彈!

用大漏勺濾掉冰水,把冰鎮過的三色圓倒回去。

加入兩大匙黑糖,拌一拌黑糖融化後味道就會吃進芋圓跟地瓜圓中。

raw-image

配料準備好,接下來可以配甜湯、豆花、燒仙草或夏天要配剉冰也可以!我自己是搭配燒仙草,另外準備一些花生跟鮮奶油,自己在家這樣吃實在太幸福啦!

raw-image

淋上鮮奶油,好吃加倍!不過我後來意識到,同時加花生跟鮮奶油是不是邪魔歪道!花生是燒仙草的標配,但鮮奶油應該是冷的嫩仙草配件?有人燒仙草加鮮奶油的嗎?如果有人看到花生米與鮮奶油同框感到不適,我在此先道歉。

身為鮮少有機會吃到仙草的海外遊子,要吃芋圓仙草我太興奮,一切跟仙草有關的元素都在腦中傾巢而出,一時之間有點短路。直到全部丟進碗裡才驚覺似乎哪裡不對勁,我想這就是家庭料理的特色吧!你說去外面能買到冷掉的燒仙草還加花生跟鮮奶油嗎?

raw-image

總而言之,那天的我很快樂很滿足。(但我還是不願意在美國吃鮮芋仙)

延伸閱讀,更多芋頭食譜:
起司蛋黃芋泥球|氣炸鍋料理、自製常備冷凍食品!
自製4種中式甜餡料:花生、芝麻、紅豆與芋頭!好想吃包餡麻糬!

我是XinXin,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立刻加入「哈囉通心粉」沙龍會員,即時收看每周最新文章,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料理經驗或美味成品!

5.5K會員
357內容數
2019的夏天落腳休士頓,在這裡沒有工作、沒有小孩,也沒有什麼朋友,這樣生活的快樂百分比大約是87%。 我的才華寫在「心心好料理」 我的軌跡寫在「心心走跳地方」 我的觀點寫在「心心的內心戲」 我的口味寫在「開箱心玩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