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錯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認錯才有可能改錯

前言

張德芬的《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78-83頁的標題是「什麼樣的父母會造成孩子的『被剝奪創傷』?」裡面講了一個小事件:她開設了一個線上課,但不喜歡只對著冰冷的鏡頭說話,因此找了一些現場觀眾,讓她講起來更有靈感、更有動力。但為過過濾來賓,因此照慣例收費。但因作業上的小疏忽,結果有學員也報名了—他們其實可以免費觀看影片—。結果有位學員參加完後,認為自己吃虧了,不止寫信到張德芬的微博抱怨,而且在群組裡要求退費。

被剝奪創傷

張德芬說她們做出了適當的回應,但從學員的反應中看出她是個「童年被剝奪創傷」的受害者。接著認為此創傷源於不公平對待孩子的父母,或者不在意孩子感受的父母,或者言而無信的父母,使得孩子覺得父母不可靠,會辜負自己。帶著這種傷,長大後遇事大多會覺得別人喜歡占他的便宜。

自認吃了虧

張德芬認為那位學員就是這類人:因為她說在演講時只對著鏡頭說話,忽視了在場觀眾。說自己「是個專業播音員,演講時的覺知力極高,專注力百分之百」(80頁),她一直在和現場的人交流,很少只看鏡頭。有位聽不懂中文的外國朋友也在場,甚至認為她給出太多…認為那位學員只注意自己有沒有吃虧而收不到此種能量;課程原本只有一小時,則講了一小時四十分鐘,還回答了三個問題;的演講場地通常較大,每次都有幾百名觀眾,像這種不到一百人的演講其實是比較特殊難得的,可是那位學員當然也不會珍惜此種難得機遇。

總之,張德芬的看法是她自己完全沒問題,那位學員則因為「被剝奪創傷」所以滿滿的都是問題—只會抱怨,只認為自己吃虧,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別人的犧牲—。張德芬講得義憤填膺、理直氣壯,甚至有點盛氣凌人,但真的是像她講的那樣嗎?

吳若權坦誠有錯

我記得在吳若權的書上看過一個類似事件。有次在主持節目後跟好友談及:有的來賓錄音前自然大方,言之有物,然而正式錄音時則緊張難安,結巴脫序……換句話說吳若權認為:有的來賓有問題。沒想到好友卻認為這都是吳若權的問題,既驚訝又憤慨,但好友後面的說詞提醒了他,好友認為正式錄音時吳一本正經,不苟言笑,帶來的肅殺之氣導致了來賓的失常。說他覺得很有道理,並深自檢討,嘗試改進,以後來賓真的較少出現失常狀況……

結語

張德芬在文末提及「我們關注的領域、注意力所在的地方,真的會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83頁)

 

張德芬(2020)。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台北:皇冠文化。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邊聽著音頻邊送餐盒去社區廚房(中餐在那搭伙外帶),結果音頻聽了停不下來,因此過家門而不入,繼續邁步走往四周都是水田的鄉道……,聽完後,感觸良深。一個人的苦澀一生竟然幾十分鐘就說完了。 車間的女主  音頻談論的是一個原籍四川偏鄉的女生—鄔霞。適逢大陸地區改革開放啟動之際,十四歲就得坐上火車
前言 觀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秀丹,在大愛電視台上的演講影片:「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感觸很深。因為長年在第一線工作,看多了臨終病人不能尊嚴的走,只能痛苦的在病床上呻吟、掙扎,她除了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之外,也透過演講鼓吹並宣揚「該退場時就退場!生命放下自己是智慧,放下別
提到池上你想到什麼?金城武樹?秋收藝術節?池上米?林懷民?蔣勳?那滿滿的金黃色稻田的畫面? 前言 天氣一下子變冷了,球場被徵用,待在家裡,動了下身子後,百無聊頼的打開電視,捍衛任務、玩命特攻、玩命關頭,原先覺得刺激的電影,看了幾分鐘就覺得無聊且無趣。為了點小事,然後打打殺殺的,好像多麼勇敢,多麼
要學會愛自己;也要學會與父母斷奶 前言 張德芬在《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一書中提到:讓我們痛苦糾結的人、事、物,其實都是自己內在的情緒感受投射並發洩在那些人、事、物上面而已。你所以被困在痛苦情境中,乃因那是你自己創造出來,你用固定模式去因應外界事物所導致,因此除非你往內尋找,與己和解,才有可能一勞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 前言 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張明志醫師,因為長期面對並處理重症瀕臨死亡的病患,對人在臨終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況,有著第一手的觀察和思索。2021年由寶瓶文化所出版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一靈生照護》即是對臨終的觀察和思索後的記錄。 臨終可能會出現靈異現象
感謝你們,我愛你們,我想你們… 父親退休後 父親有四個子女,成年並娶妻後都離家分居,但距離老家都不遠。父親生病時已退休數年。退休後兩老自行生活。初期還參加社團活動,見面時還會展示所參加的舞蹈成果,兩個人牽著手翩翩起舞。父親受過日式教育,日語不錯,又喜唱歌,因此後期還在社區大學教日語歌。有次還特別
前言 邊聽著音頻邊送餐盒去社區廚房(中餐在那搭伙外帶),結果音頻聽了停不下來,因此過家門而不入,繼續邁步走往四周都是水田的鄉道……,聽完後,感觸良深。一個人的苦澀一生竟然幾十分鐘就說完了。 車間的女主  音頻談論的是一個原籍四川偏鄉的女生—鄔霞。適逢大陸地區改革開放啟動之際,十四歲就得坐上火車
前言 觀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秀丹,在大愛電視台上的演講影片:「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感觸很深。因為長年在第一線工作,看多了臨終病人不能尊嚴的走,只能痛苦的在病床上呻吟、掙扎,她除了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之外,也透過演講鼓吹並宣揚「該退場時就退場!生命放下自己是智慧,放下別
提到池上你想到什麼?金城武樹?秋收藝術節?池上米?林懷民?蔣勳?那滿滿的金黃色稻田的畫面? 前言 天氣一下子變冷了,球場被徵用,待在家裡,動了下身子後,百無聊頼的打開電視,捍衛任務、玩命特攻、玩命關頭,原先覺得刺激的電影,看了幾分鐘就覺得無聊且無趣。為了點小事,然後打打殺殺的,好像多麼勇敢,多麼
要學會愛自己;也要學會與父母斷奶 前言 張德芬在《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一書中提到:讓我們痛苦糾結的人、事、物,其實都是自己內在的情緒感受投射並發洩在那些人、事、物上面而已。你所以被困在痛苦情境中,乃因那是你自己創造出來,你用固定模式去因應外界事物所導致,因此除非你往內尋找,與己和解,才有可能一勞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 前言 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張明志醫師,因為長期面對並處理重症瀕臨死亡的病患,對人在臨終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況,有著第一手的觀察和思索。2021年由寶瓶文化所出版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一靈生照護》即是對臨終的觀察和思索後的記錄。 臨終可能會出現靈異現象
感謝你們,我愛你們,我想你們… 父親退休後 父親有四個子女,成年並娶妻後都離家分居,但距離老家都不遠。父親生病時已退休數年。退休後兩老自行生活。初期還參加社團活動,見面時還會展示所參加的舞蹈成果,兩個人牽著手翩翩起舞。父親受過日式教育,日語不錯,又喜唱歌,因此後期還在社區大學教日語歌。有次還特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那不是真心話」,在看著影片中兩位主持人與方宥心的對談,心裡默默浮起了這句話,「自我察覺的過程是很辛苦的」。 記得我剛開始進行自我覺察練習的時候,與伴侶對話常會在十分鐘內被問3次同樣問題,而我每次總能給出不同答案。一開始總是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甚至覺得發問的人很討厭又囉嗦,就在這樣的反覆練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聊聊《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課》。 為什麼不要相信你的念頭? 相信自己的念頭又會如何? 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作者比約恩用自己的生命,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準備好你喜歡的飲料~ 我們來聊聊吧~ 預告 25 分鐘 https://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又又又掉線 會去上地表最強國文老師陳茻的課是個意外。想當時我頂著寒風騎到與點堂要參加集會。然而陳茻見到我不見欣喜,他表演了一個眼睛銅鈴化。 :「今天不是集會,要上國文課,妳記錯了。但妳還是可以進來一起上課。」 我:「……」 千辛萬苦地趕來卻記錯了時間。太生氣了,就跟著旁聽去了,哼! 地表最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聽見花開的聲音~ 我的對話夥伴說了一個故事,她說以前要報考心理諮商研究所時,有2-3位朋友覺得自己不適合,然後去張老師及生命線接受心理輔導志工訓練,被評估缺少同理/溫暖/包容的特質,未被邀請,因此心裡受到很大的打擊。 考上研究所,老師給出來的成績不好,但是老師卻說自己實務做的很好,讓自己很疑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那不是真心話」,在看著影片中兩位主持人與方宥心的對談,心裡默默浮起了這句話,「自我察覺的過程是很辛苦的」。 記得我剛開始進行自我覺察練習的時候,與伴侶對話常會在十分鐘內被問3次同樣問題,而我每次總能給出不同答案。一開始總是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甚至覺得發問的人很討厭又囉嗦,就在這樣的反覆練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聊聊《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課》。 為什麼不要相信你的念頭? 相信自己的念頭又會如何? 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事? 作者比約恩用自己的生命,說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準備好你喜歡的飲料~ 我們來聊聊吧~ 預告 25 分鐘 https://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又又又掉線 會去上地表最強國文老師陳茻的課是個意外。想當時我頂著寒風騎到與點堂要參加集會。然而陳茻見到我不見欣喜,他表演了一個眼睛銅鈴化。 :「今天不是集會,要上國文課,妳記錯了。但妳還是可以進來一起上課。」 我:「……」 千辛萬苦地趕來卻記錯了時間。太生氣了,就跟著旁聽去了,哼! 地表最
Thumbnail
最近看到「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的文章,「檢討」過往父母曾對自己有哪些「好」的事實。之前偶爾會從臉書滑過她的po文,我不是粉絲,對她文章的印象,就是她因一些關於教養孩子圖文並荿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共鳴而起家,成為知名的網路紅人,也因此而出書。 後來她會講到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故事和對她造成的影響和傷害,
~聽見花開的聲音~ 我的對話夥伴說了一個故事,她說以前要報考心理諮商研究所時,有2-3位朋友覺得自己不適合,然後去張老師及生命線接受心理輔導志工訓練,被評估缺少同理/溫暖/包容的特質,未被邀請,因此心裡受到很大的打擊。 考上研究所,老師給出來的成績不好,但是老師卻說自己實務做的很好,讓自己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