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錯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認錯才有可能改錯

前言

張德芬的《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78-83頁的標題是「什麼樣的父母會造成孩子的『被剝奪創傷』?」裡面講了一個小事件:她開設了一個線上課,但不喜歡只對著冰冷的鏡頭說話,因此找了一些現場觀眾,讓她講起來更有靈感、更有動力。但為過過濾來賓,因此照慣例收費。但因作業上的小疏忽,結果有學員也報名了—他們其實可以免費觀看影片—。結果有位學員參加完後,認為自己吃虧了,不止寫信到張德芬的微博抱怨,而且在群組裡要求退費。

被剝奪創傷

張德芬說她們做出了適當的回應,但從學員的反應中看出她是個「童年被剝奪創傷」的受害者。接著認為此創傷源於不公平對待孩子的父母,或者不在意孩子感受的父母,或者言而無信的父母,使得孩子覺得父母不可靠,會辜負自己。帶著這種傷,長大後遇事大多會覺得別人喜歡占他的便宜。

自認吃了虧

張德芬認為那位學員就是這類人:因為她說在演講時只對著鏡頭說話,忽視了在場觀眾。說自己「是個專業播音員,演講時的覺知力極高,專注力百分之百」(80頁),她一直在和現場的人交流,很少只看鏡頭。有位聽不懂中文的外國朋友也在場,甚至認為她給出太多…認為那位學員只注意自己有沒有吃虧而收不到此種能量;課程原本只有一小時,則講了一小時四十分鐘,還回答了三個問題;的演講場地通常較大,每次都有幾百名觀眾,像這種不到一百人的演講其實是比較特殊難得的,可是那位學員當然也不會珍惜此種難得機遇。

總之,張德芬的看法是她自己完全沒問題,那位學員則因為「被剝奪創傷」所以滿滿的都是問題—只會抱怨,只認為自己吃虧,而看不到別人的付出,別人的犧牲—。張德芬講得義憤填膺、理直氣壯,甚至有點盛氣凌人,但真的是像她講的那樣嗎?

吳若權坦誠有錯

我記得在吳若權的書上看過一個類似事件。有次在主持節目後跟好友談及:有的來賓錄音前自然大方,言之有物,然而正式錄音時則緊張難安,結巴脫序……換句話說吳若權認為:有的來賓有問題。沒想到好友卻認為這都是吳若權的問題,既驚訝又憤慨,但好友後面的說詞提醒了他,好友認為正式錄音時吳一本正經,不苟言笑,帶來的肅殺之氣導致了來賓的失常。說他覺得很有道理,並深自檢討,嘗試改進,以後來賓真的較少出現失常狀況……

結語

張德芬在文末提及「我們關注的領域、注意力所在的地方,真的會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角度。」(83頁)

 

張德芬(2020)。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台北:皇冠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73會員
972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6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Thumbnail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4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2025/03/22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書名】一句教養 【作者】李儀婷 【出版社】親子天下 大前年因為線上的課程的關係, 第一次聽到儀婷老師的演講後, 我的內心澎湃不已, 眼淚也不斷流淌, 尤其當老師談到女兒的狀態下時, 我感覺神就好像啟發我去認識儀婷老師, 當時兒子憂鬱症很嚴重, 所有的狀態都很不穩定, 每天的尖叫、 每天的拉扯, 我
Thumbnail
【書名】一句教養 【作者】李儀婷 【出版社】親子天下 大前年因為線上的課程的關係, 第一次聽到儀婷老師的演講後, 我的內心澎湃不已, 眼淚也不斷流淌, 尤其當老師談到女兒的狀態下時, 我感覺神就好像啟發我去認識儀婷老師, 當時兒子憂鬱症很嚴重, 所有的狀態都很不穩定, 每天的尖叫、 每天的拉扯, 我
Thumbnail
  引言人王浩一老師說,非常喜歡台中中央書局民眾的眼神,感到很舒服,浩一老師本身學數學,因此他將人生當作X軸,把別人當Y軸,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象限:很喜歡照顧別人 第三象限:把別人當作別人,類似禪宗 第四象限:把自己當作別人,無我狀態   很多人沒辦法饒過身邊的人,似乎因為
Thumbnail
  引言人王浩一老師說,非常喜歡台中中央書局民眾的眼神,感到很舒服,浩一老師本身學數學,因此他將人生當作X軸,把別人當Y軸,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象限:很喜歡照顧別人 第三象限:把別人當作別人,類似禪宗 第四象限:把自己當作別人,無我狀態   很多人沒辦法饒過身邊的人,似乎因為
Thumbnail
後來,我不再需要這些關於心理創傷的書了。若有需要,我想是因為我想知道在別人心上有哪些創傷,好讓彼此舞刀弄劍時,可以有一個人能閃避,而不要一直都是兩敗俱傷。總是,關係裡要有一個人柔軟,才有機會解開糾成一團的結,也要有一個人是強壯的,才能保護和包容對方,以及那一段想要維持的關係。
Thumbnail
後來,我不再需要這些關於心理創傷的書了。若有需要,我想是因為我想知道在別人心上有哪些創傷,好讓彼此舞刀弄劍時,可以有一個人能閃避,而不要一直都是兩敗俱傷。總是,關係裡要有一個人柔軟,才有機會解開糾成一團的結,也要有一個人是強壯的,才能保護和包容對方,以及那一段想要維持的關係。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不管是家人或伴侶,我們都是想要互相關心的,但是卻又常常因為情緒一上來,就容易著急、總想著要趕快解決問題。想好好對話的心,最後都變成雙方只是在據理力爭自己的觀點。變成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忽略他人的指責姿態。
Thumbnail
Photo by Senjuti Kundu on Unsplash #安撫你的內在小孩 上週開始了我回台灣之後的第一個全英文演講工作,在準備內容時超級緊張,各種擔心害怕焦慮一次湧上心頭。 一方面覺得自己已經五年沒有在台灣演講(還要全英文),另一方面覺得離開大學生涯更久,思考如何開講會比較沒有代溝,
Thumbnail
Photo by Senjuti Kundu on Unsplash #安撫你的內在小孩 上週開始了我回台灣之後的第一個全英文演講工作,在準備內容時超級緊張,各種擔心害怕焦慮一次湧上心頭。 一方面覺得自己已經五年沒有在台灣演講(還要全英文),另一方面覺得離開大學生涯更久,思考如何開講會比較沒有代溝,
Thumbnail
你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追求別人的完美,或者完全符合社會的價值標準。假若你做不到,也無須因此指責自己或否定自己,因為這也是完美中不完美的一部分。 糗了!那一件糗事,你耿耿於懷到現在嗎? 最近,我在線上課程中擔任講師,課程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擔心我的說明讓不夠清楚,因此邀請參加者可以打開麥克風或留言詢
Thumbnail
你不需要完美,也不需要追求別人的完美,或者完全符合社會的價值標準。假若你做不到,也無須因此指責自己或否定自己,因為這也是完美中不完美的一部分。 糗了!那一件糗事,你耿耿於懷到現在嗎? 最近,我在線上課程中擔任講師,課程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擔心我的說明讓不夠清楚,因此邀請參加者可以打開麥克風或留言詢
Thumbnail
大學的時候,我念大眾傳播,其中一門主修課程是「心理學」,我還記得當時的老師,要我們根據理論剖析自己行為發生的原因,我的同學們都敷衍交出了做作業應付,我卻寫到掉出了眼淚。 圖/Pixabay 我終於知道,原來我的不快樂,和古怪易怒的個性,都源自於幼年時沒有獲得足夠的關愛。 因為身為老大,因
Thumbnail
大學的時候,我念大眾傳播,其中一門主修課程是「心理學」,我還記得當時的老師,要我們根據理論剖析自己行為發生的原因,我的同學們都敷衍交出了做作業應付,我卻寫到掉出了眼淚。 圖/Pixabay 我終於知道,原來我的不快樂,和古怪易怒的個性,都源自於幼年時沒有獲得足夠的關愛。 因為身為老大,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