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年之旅」:自我療癒與情緒覺察

更新於 2024/02/2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今天忽地想要寫這篇文章,單純是一種自我分享的念頭與感知非常強烈,於是我決定跟著我的「最高興奮」( 高我 ) 來發這篇文章。

交流一段時間的格友,應該也知道我有一部份在這個出走的旅程裡,是同時在進行一部份的自我療癒 ( 也可以說是佔很大的部分 ),或許在內觀的角度裡稱之「中年之旅」

raw-image



人總是經常欺騙自己,有時候只是因為沒有直球面對我們的情緒,所以我們就會錯覺很多事情是一片祥和,可等到真的直面時,才發現傷痕未癒,心裡千瘡百孔。我本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先跟大家說說,其實在遇見美智 ( 印茴 Spa館長,是一位具有內觀能力,且研究榮格心理學,很厲害的芳香療癒女巫 ) 之前,關於芳香療癒協助我們釋放心底情緒這件事情從來不曾進入我的認知領域。雖然,我其實一直都很常聽到關於人體脈輪,身心靈療癒學說的事。但其實,我並沒有真正試著去深入研究或探討,我心底時常有一個聲音說「不要靠進,那幫不了妳。」是去年回歐後,我才領悟,那不過是另一個我阻止自己窺探自我的心底暗示。然而,遇見美智的時間點,正是另一個自己想要呼吸的時候,所以這一切都是無形中能量的牽引。我無甚感恩。


我與美智相識在一場朋友引介的聚會,在一間小而溫馨的日式居酒屋。當天聚會整個最衝擊我的是美智隨口的那句 : 「我看見妳一身傷,在妳進門的那一刻」。我想沒有掉淚,是我最厲害的偽裝。合該是當天的酒精即時的解救不至於讓自己破防。我一直害怕可以看進別人心靈能量的人。因為那讓我覺得自己太透明,無處可逃。美智,具有這樣的力量。



我想,我很慶幸那個時候遇見了美智,開啟了我對情緒認知的認真探索,也開始接受了自己該要面對那個殘破內在的自己。因為往後的餘生,我想要很認真地正視我自己,我不想要有太多偽裝的自己了。我想活得更像上帝一開始設定的那個我,不管有多麼衝突,卻一定也是美好的我自己。因為這樣強大的念想,上帝用各種方式讓這些我一路所需的各種人、事、物用很美妙的方式吸引到了我的身邊,讓他們都適當的出現在我這中年之旅的旅程之中。我由衷感激。


有時候我們受傷卻找不出真正讓自己受傷的因,但總是傷著。傷口的疼痛會在夜裡不知名的竄出,叫囂著那椎心的痛。當我開始知道自己是個高敏感的人,在各種感知比一般人敏銳的情形下,沒有學會好好處理自己的情緒也沒有學會跟他們共處,本來就會傷痕累累。然後,變成一個自己都喜愛不了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的人,這樣掙扎的活著好累。我想我適時遇見了我的信仰,也適時地遇見了自己。這絕對是一種恩賜。

剛回歐洲時在我的 FB 粉專或是 IG 分享著歐遊的各種美麗風景與趣事,大家絕對沒有想過這些照片與影片中笑著的我,在一個人搭著車時、一個人在美麗海岸步行,賞完一天美麗歐洲美景後回旅社關燈睡覺時,都是有很多我沒有辦法關掉的淚水,弄得自己驚慌失措的樣子吧。實在是有太多的傷需要被釋放了......



我在 9 個月前,開始決定正式自己進入中年的自我療癒之路後,也進入了一連串的自我覺察學習。

任何能夠幫助自己更認識自我,覺察自己的書籍或是頻道我都開始或多或少去接觸與理解。或著說去「接受」與「思考」。

我這短短的 9 個月緩慢的學習裡,自我不算專業的理解上,認識到在「自我療癒」這個層面,若真要挖掘可以很深遠並且層面涉及非常廣泛,但是,我也認為要開始正式自我療癒前,最重要的還是需要「自我認識」

而「自我認識」來自各種「自我覺察」,對內在、外在的自己的各種認識。且這裡面「誠實」的面對與接受自己是我個人認為的最首要

我在這一路上的學習,可能都還是在小白一隻的程度。但,今天還是很想跟大家分享,這將近 9 個月來,單就 「自我情緒覺察」上的一些感受與小小成效。



raw-image


情緒 ( Emotion是由神經生理方面變化引起的精神狀態與思想、感覺、行為反應以及一定程度的快樂或不快樂有不同的關聯。

被描述為針對內部或外部的重要事件所產生的突發反應,一個主體對同一種事件總是有同樣的反應。情緒持續時間很短,產生的情緒包含語言、生理、行為和神經機制互相協調的一組反應。人類的情緒也來自生物性能,特別是在演化中被強化。因為情緒可以為一些遠古人類常常面臨的問題提供簡單解決方法(如產生恐懼並決定逃離)。

以上,是我在維基百科上為大家擷取較為簡略且整理後的「情緒」解釋。應該還是讓大家看起來會覺得難懂吧,其實我覺得有一點。

我想用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跟大家分享,就如同我自己這次的狀態來說。我是個 HSP 可以高達 99 分的高敏人,也就是我本身其實對很多人事物容易產生很多感覺與感受,而感受容易影響情緒波動。這是「情緒」被心理影響的部分。

而我這幾天進入了女性的生理週期,於是賀爾蒙會有很高的激烈起伏,這是生理影響的「情緒」牽動。

「所以情緒既是主觀感受,又是客觀生理反應,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種社會表達。」(註 1 )

我個人在後期較深一點的探索後,我比較贊同也傾向 : 情緒本身並沒有「好」或「壞」,就是一個人的「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註2)

適當的使用時就是「正向」,過度使用就會變成「負向」。只要透過覺察,就能回復平衡,不需要排斥自己任何一個面向。( 註 3)




【 情緒覺察 】

情緒覺察需要一種「覺察力」,而覺察力是什麼 ? 覺察力我認為其實每個人都有,只是跟敏感力一樣,有程度上的差別。我個人不專業的認為「覺察力」也是一種可以訓練的能力。 訓練的方式就是多問自己「問題」,然後盡可能的對自己詢問「為什麼」。也就是開啟「自我對話」

在情緒覺察上,我的做法無它,我會對於每個自己產生的情緒尋找原因。就是對自己詢問為什麼的方式去尋找起因。也就是大多書上會跟你提到的 「自我對話」

以本次例子來分享,我情緒不穩定已經持續至少有一週左右。於是我就開始詢問自己問題?

  1. 我為何情緒不穩定 ?  來自近期工作上的煩悶為主因。
  2. 是比較傾向那一種情緒 ? 焦慮、煩躁。
  3.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因為問題暫時沒有解決的方法。
  4. 還有別的原因嗎? 即將要移動了,對於未知的旅程還是有點擔憂、焦慮。

生理期要到了,也有很明顯的煩躁感。

5.除了煩躁還有別的感覺嗎? 悲傷、難過。

6.為什麼難過? 想起 M。


決定我們情緒的原因,不是發生的事情, 而是我們對事情的想法 。



當妳自己知道情緒的起因時,自然也比較容易知道要怎樣面對與安撫。當然,這一路我也時常觀察自己,發現有時候情緒不會只有一種單獨而至,有時候會有一連串的連帶情緒。正因為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如果不是只有單一面向,情緒通常也會呈現較複雜的連帶效應。也會因為每個人的情況而有所不同。相同的狀況發生在不同人身上,也不一定產生相同的情緒。

所以我的答案,不一定是妳的答案。而我的起因也不一定會是你的起因。



昨天我的情緒被推到一個至高點,就是有一種可能要脫離自己掌控的狀態,然而我的自我覺察也漸漸地越來越明確。所以後來我就讓其順勢流動的發洩出來。不會像以前那樣選擇壓抑。


情緒憋久了,是會產生「情緒病」的。一個曾經過度壓抑自己情緒,產生過憂鬱症及輕生念頭的我自己。認真跟大家說適當的發洩情緒有其必要性。

然而,「情緒發洩」我個人認為有其必要性,卻是偏向比較消極的做法。如果能夠對自己多做一些積極做法的情緒認識與探究,人可以更好的處在一種平衡狀態。
 
很多書目前都會提倡的是,認識情緒後才能「拿回情緒控制權」。我認同也不認同,目前我比較傾向,如果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緒起因,我們可以更好的與自己的情緒和諧共處,我自己認為人其實很難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也可能由於我時常不僅只用單一面向看待一件事情而至,所以我覺得「情緒」難以完全被掌控,但可以更好的知道怎樣與之共處,讓自己待在一個平衡的情緒裡。


而這些可以靠著覺察練習達到一定成效。


覺察到情緒之後,就是情緒的安撫與過渡。下個章節,我們再來說說我自己在情緒安撫與過渡時的做法與嚐試。



2024 / 02 / 24 Budva time 15:45 Emma


註 1 :維基百科。

註 2,註 3 : 覺察情緒,好好生活。心靈作家 : 柚子甜。

推薦本書,其中使用作者本身與朋友的一共 25 種生活觀察實例,透過覺察,且耐心療癒來找到絆住自己的「盲點」,我喜歡書裡作者說的那句【這不是靠『正面思考』或是『不要想太多』,而是『好好覺察』,把我從內在的牢籠裡釋放出來。】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






avatar-img
217會員
586內容數
一隻不知名的小蟲緩緩爬過我的筆記 我輕輕揉死了牠 就像週遭的人輕輕揉死我的夢想一樣 重點不在於報應或是死亡 重點是 夢想和小蟲一樣太脆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mma的意識界。 的其他內容
這兩天狀態沒有很好。 其實,應該是已經蓄積一段時間了。這2、3 天伴著生理狀態與賀爾蒙的起伏,具體耗發了。 所以昨天開完會後,整天除了正常的吃喝、如廁外,我幾乎僅躺在床上放鬆,或是做些無腦的事。因為這 1 年多來更清楚自己後,對於自己的情緒覺察,我大抵也知道我的情緒黑潮應該要到了。 今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因為所有職場上,那些你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人,都是經過不少努力才能站到現在的位置上的,世上沒有毫不費力的成就,今天就算上帝要賞你中個樂透,你都還要去買張彩券才有機會阿。所以不用羨慕那些看起來成就非凡的人,因為他所付出過的,你給不起。
我忽然驚覺『真正的認識自己』這個過程,是在『接受』自己,與『放下』過往前,不能缺少的一個過程。人還是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誠實的認識才能開啟自身的對話,才能知道那些是我們需要自我包容與自我接受的,而那些是我們可以保留的,那些是我們可以去除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島嶼,藉文字呼吸而靜謐。 這是一篇感謝回饋文。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一本獨立的小說,妳自己就是主角,透過真實的人生演譯一場屬於自己的劇本。
大病初癒,最好安慰身體的藥是安靜從容地為自己做頓飯。 因為想要吃火鍋,於是熬了一鍋蕃茄當鍋底。熬湯底的時後又加入了紅蘿蔔、南瓜與可以自然增加甜味的洋蔥,於是我一個人在異鄉小小的房間充滿了蔬菜的香甜味,是那種連鼻塞都還是可以聞到的自然蔬菜香。 滿室香甜。 故意選用沒有
這兩天狀態沒有很好。 其實,應該是已經蓄積一段時間了。這2、3 天伴著生理狀態與賀爾蒙的起伏,具體耗發了。 所以昨天開完會後,整天除了正常的吃喝、如廁外,我幾乎僅躺在床上放鬆,或是做些無腦的事。因為這 1 年多來更清楚自己後,對於自己的情緒覺察,我大抵也知道我的情緒黑潮應該要到了。 今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因為所有職場上,那些你看起來毫不費力的人,都是經過不少努力才能站到現在的位置上的,世上沒有毫不費力的成就,今天就算上帝要賞你中個樂透,你都還要去買張彩券才有機會阿。所以不用羨慕那些看起來成就非凡的人,因為他所付出過的,你給不起。
我忽然驚覺『真正的認識自己』這個過程,是在『接受』自己,與『放下』過往前,不能缺少的一個過程。人還是要對自己有足夠的誠實的認識才能開啟自身的對話,才能知道那些是我們需要自我包容與自我接受的,而那些是我們可以保留的,那些是我們可以去除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島嶼,藉文字呼吸而靜謐。 這是一篇感謝回饋文。
每個人的人生都像一本獨立的小說,妳自己就是主角,透過真實的人生演譯一場屬於自己的劇本。
大病初癒,最好安慰身體的藥是安靜從容地為自己做頓飯。 因為想要吃火鍋,於是熬了一鍋蕃茄當鍋底。熬湯底的時後又加入了紅蘿蔔、南瓜與可以自然增加甜味的洋蔥,於是我一個人在異鄉小小的房間充滿了蔬菜的香甜味,是那種連鼻塞都還是可以聞到的自然蔬菜香。 滿室香甜。 故意選用沒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雖然人生的上半場活得精彩,但太頻繁的生涯轉換,確實沒有累積到可以讓自己可以賴以為生的專業技能。 有時在想,我的靈魂,到底是不是存在著什麼樣的狼性,讓我不甘走一條安穩的路? 想想當初大學同學,延續土木工程的專業,有些都當到公家機關的主管,建設公司的副總,營造廠的工地主任,甚至也有從工程顧問公司走出
Thumbnail
最近和不少在四十上下的朋友聊天,大家都有種有志難伸的憂慮,一點茫然,一點徬徨。明明人生的上半場打拼的還不錯,為什麼在下半場的一開始就跌了一跤? 我這七八年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漸漸了我有了比較清晰的輪廓: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台灣,努力的人很容易得到應有的成功。在經濟停滯不前的台灣
生活小記錄 中年的我,又被誤認為二十幾歲大學生,感覺年輕真好 我的確已經中年了,不是一二十歲的年輕人 但是 一定是因為我的內心心態是年輕的,而心靈一定會影響到外在氣場氣質 加上,我天生有張娃娃臉 所以,我常常被不認識我的人,誤以為還只是二十幾歲的大學生 就像今天,在外面,遇到一位看來明顯50歲以上的
Thumbnail
因為已經不青春了,不然要形容虛擲光陰,用「青春逝去」會容易理解得多,但事實是,青春早就消逝得無影無蹤,步入中年,更感歲月如梭。 除了工作上的忙碌,自己偶爾有點小毛病,就會讓原本平順的日常起漣漪;這時如果再摻進孩子的疑難雜症,日子就會再混亂些,這陣子我的日子大多耗在等待,真的是等到怕。 有孩子的都知道
Thumbnail
剛好就是在一年前,台灣疫情開始爆發時,正是我人生步入30歲之後的第一次大低潮,我幫它取了一個名字「微中年危機」。症狀的開始是身體發了一次尋麻疹,之後我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中。
Thumbnail
第一次認識蕭爸(蕭忠文)是在youtube上,看到搞怪的他覺得有趣。直到初次見到這位「怪咖老爹」,聊了幾句才發現這位老爹,充滿故事。 「我只是珍惜每一天、每個機會,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 對於蕭爸那麼積極的人生態度,沒想到以前的他,是個非常負面、甚至曾經想過要結束生命的人。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中年的我,對於任何事都抱著極大的熱情去學習,光是筆記及紀錄就已經是達到瘋狂的境界,追溯以往的自已,無論在語言、手作、書寫等等,我都有過很瘋狂的,只要我想學或喜歡的,就會卯著頭去作,也會廢寢忘食的讓身邊的家人都覺得太可怕了!  曾經幫一位藝術家編織亞麻包,每一次都會不眠不休地完成,老公看了都覺得這太誇
Thumbnail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
Thumbnail
「唷!! 我回我媽家拿德國寄來的掛號啦 ! 」小銘不加思索的直接回答我 「喔喔! 我跟我媽回我外婆家啦! 」 分開後,我突然好懷念這樣日常的場景,想想好像自從國中畢業後就沒聯絡,這次怎麼還有辦法回答得這麼自然無距離,直接略過失聯二十年的噓寒問暖,彷彿現在的我們都還是當時的那個國中生一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雖然人生的上半場活得精彩,但太頻繁的生涯轉換,確實沒有累積到可以讓自己可以賴以為生的專業技能。 有時在想,我的靈魂,到底是不是存在著什麼樣的狼性,讓我不甘走一條安穩的路? 想想當初大學同學,延續土木工程的專業,有些都當到公家機關的主管,建設公司的副總,營造廠的工地主任,甚至也有從工程顧問公司走出
Thumbnail
最近和不少在四十上下的朋友聊天,大家都有種有志難伸的憂慮,一點茫然,一點徬徨。明明人生的上半場打拼的還不錯,為什麼在下半場的一開始就跌了一跤? 我這七八年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漸漸了我有了比較清晰的輪廓: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台灣,努力的人很容易得到應有的成功。在經濟停滯不前的台灣
生活小記錄 中年的我,又被誤認為二十幾歲大學生,感覺年輕真好 我的確已經中年了,不是一二十歲的年輕人 但是 一定是因為我的內心心態是年輕的,而心靈一定會影響到外在氣場氣質 加上,我天生有張娃娃臉 所以,我常常被不認識我的人,誤以為還只是二十幾歲的大學生 就像今天,在外面,遇到一位看來明顯50歲以上的
Thumbnail
因為已經不青春了,不然要形容虛擲光陰,用「青春逝去」會容易理解得多,但事實是,青春早就消逝得無影無蹤,步入中年,更感歲月如梭。 除了工作上的忙碌,自己偶爾有點小毛病,就會讓原本平順的日常起漣漪;這時如果再摻進孩子的疑難雜症,日子就會再混亂些,這陣子我的日子大多耗在等待,真的是等到怕。 有孩子的都知道
Thumbnail
剛好就是在一年前,台灣疫情開始爆發時,正是我人生步入30歲之後的第一次大低潮,我幫它取了一個名字「微中年危機」。症狀的開始是身體發了一次尋麻疹,之後我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中。
Thumbnail
第一次認識蕭爸(蕭忠文)是在youtube上,看到搞怪的他覺得有趣。直到初次見到這位「怪咖老爹」,聊了幾句才發現這位老爹,充滿故事。 「我只是珍惜每一天、每個機會,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 對於蕭爸那麼積極的人生態度,沒想到以前的他,是個非常負面、甚至曾經想過要結束生命的人。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中年的我,對於任何事都抱著極大的熱情去學習,光是筆記及紀錄就已經是達到瘋狂的境界,追溯以往的自已,無論在語言、手作、書寫等等,我都有過很瘋狂的,只要我想學或喜歡的,就會卯著頭去作,也會廢寢忘食的讓身邊的家人都覺得太可怕了!  曾經幫一位藝術家編織亞麻包,每一次都會不眠不休地完成,老公看了都覺得這太誇
Thumbnail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
Thumbnail
「唷!! 我回我媽家拿德國寄來的掛號啦 ! 」小銘不加思索的直接回答我 「喔喔! 我跟我媽回我外婆家啦! 」 分開後,我突然好懷念這樣日常的場景,想想好像自從國中畢業後就沒聯絡,這次怎麼還有辦法回答得這麼自然無距離,直接略過失聯二十年的噓寒問暖,彷彿現在的我們都還是當時的那個國中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