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憂鬱症值得被關注,我們可以藉由「成功/正向老化」的概念來協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4集之內容


老年憂鬱症其實是一個有時候並不太容易被辨識出來,

老年人的憂鬱這個狀態也會從身體症狀去表現出來,例如吃不下、睡不著、胸悶、身體痛,同時間其實也因為長者常同時患有許多慢性疾病,所以其實有時候家屬常常會誤以為是其他生理上退化、老化的情況而不認為是心理上可能出現了狀況,例如當一位阿嬤一直不想吃飯,家人可能以為是腸胃或是牙齒口腔的問題,但不會去想到可能這位阿嬤心裡已經發生狀況了。


我在這裡想補充一下失眠的這個部分,事實上老人家在失眠也跟老化是有關聯的。

老人家的老化會使得睡眠週期有所改變,在睡眠週期循環上會增加,總睡眠時間會下降,那睡眠週期循環的增加會代表著我們在睡眠中斷的次數也是增加的,那這樣子深層睡眠時間跟次數都會跟著減少。

這會形成老人家容易有睡眠片斷化、在早上容易醒來就睡不回去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們人在年齡增加時身體接收外在光照刺激的訊號強度越來越低,所以生理時鐘會改變,整體的晝夜週期節律會提前。

所以就會變成晚上會想睡,早上容易醒來,老人家就很常會有早睡早起的作息。


那回到老年憂鬱症的部分,其實老人家對於憂鬱這件事情其實本身就很抗拒也很害怕。

在他們的年代事實上憂鬱這樣的心理疾患是有污名化與標籤的問題的,而他們自己也不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被治療的事情,認為可能只是想太多,有時候家人可能也是用這樣的想法去看待他們的憂鬱。


老年憂鬱症有的時候和失智會蠻像的,像是情緒低落、被害妄想、認知功能退化,憂鬱其實也會引發假性失智,我記得我之前在精神科實習時,印象很深刻是一大群的家人帶著一個阿嬤來看診,然後告訴我他們聽到這個阿嬤哪裡不舒服,帶去看很多醫生,後來經由其他醫生推薦才轉來精神科,後來也確定是憂鬱沒有錯。


我當時跟診學習的精神科醫師告訴我事實上失憶跟憂鬱是有關聯性的,當一個人在情緒低落、憂鬱的狀態下也會有像失憶的這個情況,大家其實也可以去想一想我們在情緒低落或是憂鬱的時候,是不是也常常忘東忘西的。


但這邊我們要注意的是老年憂鬱的認知功能衰退失憶,是可以回復的,但失智則不行。

但其實也要注意一件事是有時候在老人家憂鬱症狀伴隨輕微認知受損的情況其實也可能是失智症前期。

而老年憂鬱和失智症雖然是不同的疾病,卻會互相影響、加劇症狀,所以尤其如果我們忽略老年憂鬱不去治療的話,事實上他也會很高機率的去提高失智症的可能性。

所以真的呼籲大家不要忽略老年憂鬱這件事。

 

老年憂鬱症這件事,就是當人在老年時期在心理症狀上表現出憂鬱,我其實會從憂鬱的另一個觀點來看就是他目前對於「變老」或「老化」這件事有沒有適應。


我在看一個患者症狀的成因時,我都會用三個面向來去看,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這三個層面看,如果我們也用這三個面向來看老年憂鬱的話,會是如何呢?


我們可以發現在生理上是很明顯的,有沒有辦法去適應自己變老這件事,例如高齡者會出現很常見例如三高、器官上的退化這些疾病。

那我們再來看心理,在我過去與高齡者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有很多失落議題,例如一個生涯的轉換、退休、還有面臨新時代的適應,他們的時代過去了,然而面臨的情況是有沒有辦法去適應現在是個資訊快速同時變遷也快速的一個時代。

而尤其我們人是很需要成就感的,而我們最常獲得成就感的來源的地方就是工作,但是這些高齡者需要面臨退休這件事,同樣也會失去了成就感來源之一。

當你變老後又看著於許多身邊年輕一輩的人的成就時,我們可以試想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失落感受,同時有些高齡者更會延伸到我沒有用這件事情,甚至可能在進入老年前期就有一些感受了,而當人在進入老年期階段後這些感覺又更會被深化。

我們最後再來看這個社會對於老年人是否友善?

我認為在台灣目前國家有提供了相當多的協助,例如在經濟上我們有所謂的減免,也有針對不同族群的老年人提供補助都是,其實我們都可以把這些視為是一種對於這個族群的支持,但擁有了這些政策上支持並不代表他們也完全被整個社會所支持的。

其實有許多在人際支持較缺乏的老人,例如沒什麼朋友、又或者自己住但事實上很需要陪伴這些情況的老年人其實會更容易遇到憂鬱的狀況。


因此我這裡就整理了成功老化或正向老化的概念來談論這個主題。

這個理論是由Rowe和kahn在1997提出的successful aging,

這個理論指出的是當老年人只要做到三個面向同時發生就能夠成功老化,直接翻成中文的話是這三個面向:避免疾病、維持高認知與身體功能、生活積極承諾,那在2002的時候Crowther又加入了第四個面向是正向靈性。

  • 避免疾病

其實我覺得從我剛剛我自己做的分析來看這個理論我就會覺得很好去理解他,避免疾病最直接的就是我們如何去愛惜我們的身體,例如我們知道做什麼事會傷害我們的身體那麼就避免去做,像是提重物、需要坐下來、很需要休息這些。

  • 維持高認知與身體功能

那第二個談到的是去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智狀態跟身體功能,背後其實談到的是一個生活自理的能力,那其實要去維持認知與身體功能,除了身體的保養,像看中醫我就覺得非常好,我自己的服用中藥,身體好很多,那認知功能的維持可以是去不停止自己學習的機會,像是社會大學或是社區大學都會辦一些適合學習的資源,或是喜歡定期的運動例如像晨跑或是打球這些都可以,這個時候我就會覺得可以讓老年人做一些運動、活動來幫助他們適應他們的作息,例如可以列出一天的活動清單,例如跟朋友見面,去運動中心、公園這些,這可以讓他們感覺到一整天有目標和回報,能夠提高認知能力還有身體功能。

  • 生活積極承諾

第三個生活積極承諾,其中就是維持與他人的關係,這就是我剛剛提到人際社會支持的部分,那透過這些與人互動、連結的過程當中其實當能產生對老年人會有幫助的一些正向效果,例如透過互動獲得成就感、可能彼此幫忙、互助這些。

那在2002年增加的第四個是正向靈性的部分,他可以是一個宗教信仰活動的參與,又或者是可以透過反思、自我學習然後達到心靈上的滿足這個也算,像是大家不覺得其實蠻多老年人都有他們經歷多年以來去形成自己的智慧嗎?


老年憂鬱症其實可藉由上述的三個觀點來幫助高齡者,希望大家都可以獲得協助。


這裡是裕禾診療室,陪你聊聊心理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裕禾診療室
42會員
32內容數
諮商心理師,與你分享生命中點點的心理事。
裕禾診療室的其他內容
2024/07/12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專任輔導教師告別學生的文章,充滿感動和情感。文章談到過渡性客體、依附關係、遊戲治療學派以及學生成長的故事,讓人感到溫暖與心動。
Thumbnail
2024/07/12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專任輔導教師告別學生的文章,充滿感動和情感。文章談到過渡性客體、依附關係、遊戲治療學派以及學生成長的故事,讓人感到溫暖與心動。
Thumbnail
2024/06/13
如何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及體諒,並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與策略。這篇文章探討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及如何進行幫助,包括應對固執、情緒問題等。透過定期預告與行為塑造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增進溝通、情緒處理等能力。文章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忽略孩子潛在的優點,並在過程中給予肯定與鼓勵。
Thumbnail
2024/06/13
如何面對泛自閉症的孩子,需要耐心及體諒,並給予孩子適當的協助與策略。這篇文章探討泛自閉症孩子的特質及如何進行幫助,包括應對固執、情緒問題等。透過定期預告與行為塑造的方式,逐步幫助孩子增進溝通、情緒處理等能力。文章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忽略孩子潛在的優點,並在過程中給予肯定與鼓勵。
Thumbnail
2024/03/17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冒牌者效應會把自己的良好成就歸因於運氣,認為自己是個德不配位、騙子,就算真的有很客觀的事實證明,還是會不斷貶低自己,擔心自己被發現或看穿,因此就會經常時刻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2024/03/17
本文整理自作者於Podcast節目「奎斯說故事」第2季第5集之內容。 冒牌者效應會把自己的良好成就歸因於運氣,認為自己是個德不配位、騙子,就算真的有很客觀的事實證明,還是會不斷貶低自己,擔心自己被發現或看穿,因此就會經常時刻處於一個高壓的狀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超級共時的一天, 受邀參與華山義工聯誼, 學習了有關老年憂鬱症。 #老年憂鬱會好嗎? 老年憂鬱是一種可以治療的, 大部分是引發生理狀況而來。 #常見的症狀: 1.身體不適 2.伴隨慢性病(三高) 3.認知、記憶有問題 #老年憂鬱的因素: 1.社會因素
Thumbnail
超級共時的一天, 受邀參與華山義工聯誼, 學習了有關老年憂鬱症。 #老年憂鬱會好嗎? 老年憂鬱是一種可以治療的, 大部分是引發生理狀況而來。 #常見的症狀: 1.身體不適 2.伴隨慢性病(三高) 3.認知、記憶有問題 #老年憂鬱的因素: 1.社會因素
Thumbnail
在醫學的定義上,老年憂鬱包括了兩大族群,分別是年輕時患有憂鬱,邁入老年的個案。另一種則是,在五十五歲之後,才患上的晚年憂鬱個案。 老年憂鬱不可忽視,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導致他們的身體失能指數升高,進而影響健康上的問題並造成社會負擔。
Thumbnail
在醫學的定義上,老年憂鬱包括了兩大族群,分別是年輕時患有憂鬱,邁入老年的個案。另一種則是,在五十五歲之後,才患上的晚年憂鬱個案。 老年憂鬱不可忽視,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導致他們的身體失能指數升高,進而影響健康上的問題並造成社會負擔。
Thumbnail
「我媽媽整日無精打采、食慾不振,是生病了嗎?」部分長輩面對老伴離世、朋友逐一減少、或是生活失去重心時,就有可能出現憂鬱症狀。
Thumbnail
「我媽媽整日無精打采、食慾不振,是生病了嗎?」部分長輩面對老伴離世、朋友逐一減少、或是生活失去重心時,就有可能出現憂鬱症狀。
Thumbnail
在台灣,老年憂鬱的盛行率約是16%,也就是65歲以上的長輩中,大概每6個人裡面就有1位是老年憂鬱的患者。 但真正被發現、有接受到治療的,卻是遠遠低於這個數量,有太多長輩及家庭都受困其中。
Thumbnail
在台灣,老年憂鬱的盛行率約是16%,也就是65歲以上的長輩中,大概每6個人裡面就有1位是老年憂鬱的患者。 但真正被發現、有接受到治療的,卻是遠遠低於這個數量,有太多長輩及家庭都受困其中。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台灣在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WHO定義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例14%,接著在2026年老年人口將占20%,稱為超高齡社會,而政府為了因應此一趨勢,開始推動長期照護服務,從長照1.0到長照2.0的進展推動,就是為了避免許多失能家庭家庭照顧壓力過大的社會悲歌。 如果您家中有老人,您一定會發現老人族
Thumbnail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Thumbnail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Thumbnail
(文/圖:家天使編輯團隊)上篇《老年憂鬱症(一):健忘又愛發脾氣,真的只是失智嗎?》,我們談論了老年憂鬱症難以察覺的原因,並可透過「GDS-15」憂鬱症量表為長者做簡易測量。下篇我們就來談談老年憂鬱症的「成因」、「症狀」,以及家屬最關心的:「老年憂鬱症要怎麼治療呢?」
Thumbnail
(文/圖:家天使編輯團隊)上篇《老年憂鬱症(一):健忘又愛發脾氣,真的只是失智嗎?》,我們談論了老年憂鬱症難以察覺的原因,並可透過「GDS-15」憂鬱症量表為長者做簡易測量。下篇我們就來談談老年憂鬱症的「成因」、「症狀」,以及家屬最關心的:「老年憂鬱症要怎麼治療呢?」
Thumbnail
(文/圖:家天使編輯團隊) 根據WHO統計老年人口中最常見的神經疾病,包含失智症與憂鬱症;而在台灣330多萬的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就有7%,然而相對於失智症,大家對於「老年憂鬱症」非常陌生,甚至因為跟失智症太像常被忽略。
Thumbnail
(文/圖:家天使編輯團隊) 根據WHO統計老年人口中最常見的神經疾病,包含失智症與憂鬱症;而在台灣330多萬的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就有7%,然而相對於失智症,大家對於「老年憂鬱症」非常陌生,甚至因為跟失智症太像常被忽略。
Thumbnail
憂鬱在成年人身上與高齡者的憂鬱症常呈現出不一樣的樣貌,高齡者的憂鬱症狀反而與失智症極為類似,較為不熟悉的照顧者往往很容易把這兩個問題混在一起,在本文中我們將跟大家分享如何區分老人憂鬱的問題以及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Thumbnail
憂鬱在成年人身上與高齡者的憂鬱症常呈現出不一樣的樣貌,高齡者的憂鬱症狀反而與失智症極為類似,較為不熟悉的照顧者往往很容易把這兩個問題混在一起,在本文中我們將跟大家分享如何區分老人憂鬱的問題以及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