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必「不失敗」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3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可以不必「不失敗」〉2023-04-21


  對於個人技能與行為的持續改善而言,「失敗」不是一個必然需要經歷的過程。相較於「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更好的選項會是在「失敗前學會如何避免它發生」。


  然而,當我們的焦點並不放在「失敗」這從單一價值觀考慮的個別結果,而是去考慮那包容了這一結果的環境時,「容許經歷失敗」與「不容許經歷失敗」的環境將帶給學習者完全不同的體驗。



  我清晰記得我的老師在一次無人回應的課堂提問之後,說出了「不用怕講錯,學生就是來犯錯的」。雖然一部分的同學不打算回應是基於害羞或根本沒在聽課,但的確有許多人不願意在眾人面前發言的主要原因,就是去預先考慮了一種說錯或說的不好的尷尬局面。


  在2019年公布的國際學生評估計畫中,亞洲學生在各項領域的表現都相對靠前。與之平行,在「害怕失敗指數」(index of fear of failure)上,亞洲學生同樣名列前茅,臺灣更是領先國際、奪得第一。


  另一個同樣值得注意的差異是,無論臺灣還是其他國家,女學生在這項評比中都比男學生更害怕失敗。這反映出了我們對不同社會性別進行的差異教育讓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較低的自信,我們也能在課堂討論中發現,即便是在女性人數大於男性人數的文組科系,男學生仍舊有著更高的發言踴躍度。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與行為風格下,我們習慣不去犯錯,但那不是因為我們總是在做對的事,而是我們盡可能地少做。就像「東大特訓班」對英語會話題的策略是「盡量寫短」,因為那是「扣分制」的題目,只要有回答就好,寫得越少、錯得越少。


  「沉默是金」在那些需要讀空氣的場合或許能起到一些重要的作用,但卻不是一種有利於自己學習的行為準則。如果我們思考問題時的架構是一張扣分制的試卷,那我們會想要盡可能地避開每一次失敗。但如果我們面前的是一台投籃機,在你一顆一顆慢慢瞄準的時候,另一個人大量的出手已經為他爭取到了你再也不可能企及的分數。



  一種不時會被教育愛好者拿出來對比的是臺灣與歐洲的學習氛圍與教育差異。法國的哲學測驗、北歐的自由學習,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出來對照台灣的考試教育,彷彿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共識:那樣的教育才是應該追求的,臺灣的教育需要改變。


  但孩子一回到家,家長還是會問他怎麼只考九十分,還是會為了達成那些「多元學習」的指標而去學才藝或參與活動。某種單一標準的勝負競爭還是充斥在家長與整體社會的思維,於是學生們繼續被捲入背誦標準答案的考試與排行之中,這種思維滲入到亞洲學生生活裡的方方面面。想想怎樣的社會能孕育出「電競手遊」?唯有當碎片時間的休閒也必須要競爭與排名的亞洲,這種現象才有可能蓬勃。



  透過少說少做來「避免錯誤」的另一面,就是我們失去了冒險與挑戰的能力與機會。如果我們一生的目標就是把試考好,進入一間高產值的公司,扮演製程SOP中的一顆螺絲。那麼,一種讓自己有辦法在「可能失敗的環境」中生存的能力或許能夠盡量少地被用到。但在那些最具開創性與探索性的工作上,讓自己處於一種可能失敗的環境中,才可能做出真正的挑戰。


  我們當然還是要盡可能去消除那些會為我們招來失敗的做法,但同時也要去擁抱更多的不確定性,並在每一次嘗試中允許自己往沒有把握的領域突破。就像體操選手必須取捨它要在多大的失誤可能範圍中選取能為自己取得最高分數的動作。真正具有企圖心的專業者不會安於在比賽中尋求最安穩的動作,為此,他們每天不停地在失敗邊緣裡練習。



  就像詹姆士(William James)說的:那種「避免錯誤」的思想就像將軍在叫士兵們遠離戰場,但這樣的思維不可能帶來勝利(雖然在這樣的比喻裡面,我們寧可所有的士兵有朝一日都能夠不必上戰場)。有一些體驗和收獲是循規蹈矩、固守在已驗證過的成功時得不到的。


  就像我們更常在那些不夠細緻且有著明顯缺點的獨立遊戲中發現驚奇的閃光點,卻會被千篇一律的「敘事類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遊戲」弄得直打呵欠。帶著勇氣做出的嘗試往往沒辦法給出既定框架中的「正解」,但那些在主流的、特定領域脈絡中的「缺陷」,並不本身就是失敗。那些過去未曾被意識到的原石發出了它獨有的光澤,新的技術從那些偏離主要做法的方式中誕生出來。



  升空四分鐘後就爆炸的星艦試射被SpaceX是為一次值得慶祝的成功。對於「點著全部的發動機並讓他進入預定軌道」這項目標而言,它當然的的確確是一次失敗。但從科學實踐和統計的意義來說,每一次的試射都是重要的可觀測事件,無論怎樣的結果都能帶來大量對改進整體計畫有所幫助的數據。


  我們個人的實踐通常不是用這樣的「實驗態度」與「統計結果」來運作的,但「立刻去做」而非「確定不會犯錯才行動」的思考方式,不僅僅會為我們省下大量的猶豫時間、讓我們有更多挑戰與進步的機會。同時,去做的那一刻,我們就立即得到了無法被取代的做該事的體驗。


  失敗的或成功的結果僅僅是伴隨物,當我們用自己的身體落實那些本來只存在於意識中、自己真正想要達致的念頭時,我們已經做到了最值得完成的成就。




延伸閱讀:

〈你可以不必失敗〉

〈反事實遺憾最小化:一種AI面對不確定性的方法〉

〈你不可能總是對的〉

〈是不是我還不夠好?〉

〈你需要的,或許不是意志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晴雨-avatar-img
2024/04/21
我想很多時候,一個人會害怕失敗,是因為他/她在做自己不太想做的事,因此結果是一切。倘若一個人真心愛着自己眼前的事,每分每秒都彌足珍貴,是否成功便變得次要,失敗自然不再那樣可怕。
前圖紙-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1
晴雨 很同意你的說法,人們很容易把一件事的價值寄託於結果。有時候是如你所說,做自己不太想做的事情,所以結果不好就會覺得一無所獲。也有些時候,明明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譬如說參加球賽的學生球員,因為過分聚焦在比賽結果,反而在結束之後才想起自己沒有好好享受過程。多珍惜當下,或許就能少很多遺憾。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7會員
91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失敗會是讓人生感到滿足的必要條件 ​ 如果沒有失敗,你就不會覺得成功有價值 ​ 做個實驗吧 你第一次玩遊戲就打開攻略本 邊玩邊看攻略 ​ 就這樣一路將遊戲給完成破關 對初期來說多數人會覺得感到滿足 ​ 但只要往後遊戲都是這樣操作 就會開始想要把攻略本丟掉 自己破關 ​
Thumbnail
失敗會是讓人生感到滿足的必要條件 ​ 如果沒有失敗,你就不會覺得成功有價值 ​ 做個實驗吧 你第一次玩遊戲就打開攻略本 邊玩邊看攻略 ​ 就這樣一路將遊戲給完成破關 對初期來說多數人會覺得感到滿足 ​ 但只要往後遊戲都是這樣操作 就會開始想要把攻略本丟掉 自己破關 ​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Thumbnail
但也正因為沒有人生來完美,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不論你對你做的事情再有自信、付出多大努力,會失敗的時候就是會失敗。 然而,失敗不代表著你的寫作人生就毫無轉機。我們必須學會與失敗相處,並把曾經醜陋的自己牢記在心。
Thumbnail
但也正因為沒有人生來完美,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不論你對你做的事情再有自信、付出多大努力,會失敗的時候就是會失敗。 然而,失敗不代表著你的寫作人生就毫無轉機。我們必須學會與失敗相處,並把曾經醜陋的自己牢記在心。
Thumbnail
不成功者偶爾做的事,是成功者的習慣 對宇宙而言,奇蹟是理所應當的。 事實上,奇蹟並非是那種難以捉摸、隨機發生,講求運氣,只會降臨在別人身上的神話,只要我們願意將心敞開,接受任何新的可能,宇宙隨時為我們準備好戲劇化展開的奇蹟。 假如,奇蹟有解法的話,我們又該怎麼引發呢? 若想創
Thumbnail
不成功者偶爾做的事,是成功者的習慣 對宇宙而言,奇蹟是理所應當的。 事實上,奇蹟並非是那種難以捉摸、隨機發生,講求運氣,只會降臨在別人身上的神話,只要我們願意將心敞開,接受任何新的可能,宇宙隨時為我們準備好戲劇化展開的奇蹟。 假如,奇蹟有解法的話,我們又該怎麼引發呢? 若想創
Thumbnail
領悟其中的意義 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成功的一部分,這句話或許在我們生活中常常聽到,但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意義。人生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而失敗似乎成了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當我們以正確的角度看待失敗時,它便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個寶貴的教訓,一個通往成功的機會。
Thumbnail
領悟其中的意義 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成功的一部分,這句話或許在我們生活中常常聽到,但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意義。人生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而失敗似乎成了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當我們以正確的角度看待失敗時,它便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個寶貴的教訓,一個通往成功的機會。
Thumbnail
盡過全力,不論成功或失敗,人生都能無憾。
Thumbnail
盡過全力,不論成功或失敗,人生都能無憾。
Thumbnail
如果覺得自己一定會失敗,該怎麼辦 《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寫道: 既然都覺得辦不到了,就先試試看再說 要是失敗了,逃走就好 既然我們認為沒有希望了 認為根本不可能做到,那就先試看看吧 也許,我們嘗試了之後 事情出現了轉機,也說不定 對吧 即使沒有出現轉機,但是我們嘗試了 我們努力過
Thumbnail
如果覺得自己一定會失敗,該怎麼辦 《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寫道: 既然都覺得辦不到了,就先試試看再說 要是失敗了,逃走就好 既然我們認為沒有希望了 認為根本不可能做到,那就先試看看吧 也許,我們嘗試了之後 事情出現了轉機,也說不定 對吧 即使沒有出現轉機,但是我們嘗試了 我們努力過
Thumbnail
學到失敗的那件事,讓我學到當下事情應該有的經驗,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讓我都有東西可以學習到該有的經驗,如書上提到的一段話,有時不順遂和失敗才能讓我們有機會學習與成長,所以失敗也讓我能夠好好去思考省思自己的失敗!
Thumbnail
學到失敗的那件事,讓我學到當下事情應該有的經驗,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讓我都有東西可以學習到該有的經驗,如書上提到的一段話,有時不順遂和失敗才能讓我們有機會學習與成長,所以失敗也讓我能夠好好去思考省思自己的失敗!
Thumbnail
失敗不應僅被視為不成功的結果,而應當包括對失敗的處理方式。失敗是前進的一部分,而非終點。建立一個有利於有益失敗的文化,鼓勵人們坦誠面對失敗,分享經驗教訓,以便共同成長並取得更大的成就。
Thumbnail
失敗不應僅被視為不成功的結果,而應當包括對失敗的處理方式。失敗是前進的一部分,而非終點。建立一個有利於有益失敗的文化,鼓勵人們坦誠面對失敗,分享經驗教訓,以便共同成長並取得更大的成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