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火氣這麼大?

更新於 2024/08/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諮詢的時候,我常常在老師給我建議時,莫名感到生氣。

明明這些建議對我是有幫助的,我到底在生氣什麽呢?

某次我決定重新回去聽諮詢時的錄音,發現老師說的內容,根本不是我當下聽的樣子。有好幾次,我都發現有類似的情形。

甚至在論文口試時,口委對我說的話,字字聽起來都像刺,但是事後回聽,發現其實教授們已經講得非常委婉、友善了。

這讓我想到,會不會在生活中,我也常常這樣,誤以為別人在攻擊我、或對我無禮,因此我莫須有地感到生氣?為什麽我總是下意識覺得別人在攻擊我呢?

但是,在生活中的對話,沒辦法總是能夠錄音,也沒辦法總是能夠事後再確認對方的真意。

不過,能夠觀察到生活中「怪怪的」地方,就是向內探索的開始。



這世間所有的功成名就,不過都是「往外」的道路,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能夠被複製與仿照;而「往內」的道路,其實才是最難的,沒有標準答案與固定的路徑,但只要有一顆願意對自己感到無限好奇的心,就有可能走出一條路來,通向真實的自己。 在此分享個人跟著@numa.sprititualfield學習靈性、了解自我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一陣子順利地完成論文口試,這讓我想起去年發生的一些事。 某次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我居然嘴唇發抖到嘴巴閉不起來!另一次,是演講結束後,我私下向講者問問題,竟然又發生了類似的事。幸好當時都戴著口罩,所以沒有被他人發現。 我擔心萬一論文口試的時候,如果又再度發生類似的事,那可如何是好🥶?
幾年前考研究所時,我非常想上A學校。結果,A學校沒有考上,倒是考上了第二志願的B學校。 一開始感到有些挫折。一度非常認真地考慮是否要重考。經過了這些年的學習,我越來越明白,為什麼當時命運為我選擇了B學校。
在身處憂鬱的過程中,許多人感到孤單,無法解釋和證明自己的感受。透過靈性的學習,筆者感受到被理解的重要性,並萌生了分享自己經驗的動力。希望能幫助正在掙扎的讀者,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情感是被允許的,並獲得理解的支持。
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對感受的意識。本文分享了作者與姊姊參加手拉胚體驗課程的過程,探討了在專注於身體感受的同時,意外發現生活中的疲憊。手拉胚的實際經驗與期待的療癒感受截然不同,卻讓人重新認識身體與心靈的聯結。這是一個值得每個人嘗試的獨特體驗。
從去年年中開始,一直被靈魂團隊說不夠努力。有時候聽到這句我都想說,我已經很累了,不然還要我怎樣。爆氣。起初我以為,「努力」指的是我應該要投入更多時間做事。也許是我念書的時間不夠、有時候會不想運動、不夠早起這種,但是這一年來還是會不斷地被說「不夠努力」......。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前一陣子順利地完成論文口試,這讓我想起去年發生的一些事。 某次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我居然嘴唇發抖到嘴巴閉不起來!另一次,是演講結束後,我私下向講者問問題,竟然又發生了類似的事。幸好當時都戴著口罩,所以沒有被他人發現。 我擔心萬一論文口試的時候,如果又再度發生類似的事,那可如何是好🥶?
幾年前考研究所時,我非常想上A學校。結果,A學校沒有考上,倒是考上了第二志願的B學校。 一開始感到有些挫折。一度非常認真地考慮是否要重考。經過了這些年的學習,我越來越明白,為什麼當時命運為我選擇了B學校。
在身處憂鬱的過程中,許多人感到孤單,無法解釋和證明自己的感受。透過靈性的學習,筆者感受到被理解的重要性,並萌生了分享自己經驗的動力。希望能幫助正在掙扎的讀者,讓他們明白,自己的情感是被允許的,並獲得理解的支持。
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缺乏對感受的意識。本文分享了作者與姊姊參加手拉胚體驗課程的過程,探討了在專注於身體感受的同時,意外發現生活中的疲憊。手拉胚的實際經驗與期待的療癒感受截然不同,卻讓人重新認識身體與心靈的聯結。這是一個值得每個人嘗試的獨特體驗。
從去年年中開始,一直被靈魂團隊說不夠努力。有時候聽到這句我都想說,我已經很累了,不然還要我怎樣。爆氣。起初我以為,「努力」指的是我應該要投入更多時間做事。也許是我念書的時間不夠、有時候會不想運動、不夠早起這種,但是這一年來還是會不斷地被說「不夠努力」......。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1. 我們好好談談 「有空嗎?我們好好談談 。」 「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談談 。」 「我們聊一下。」 2.我了解你生氣的原因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爽。」 「 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話, 那你聽我說就好。」 3.我理解你要表達的 「 你的工作流程,被我打亂, 心
Thumbnail
常常被說講話太快,說話沒有情緒張力的我,今天再次找了老師上課。 我以為我是個不太有情緒的人,但老師的脈絡是情緒不是演出來的,而是需要它的時候,把他提取出來。所有的情緒都是好的,情緒像個盒子,有些情緒在很深的地方,要提不容易,有些情緒很多很淺,能輕易取出。但能取出的前提是盒子裡要有它,就像要炒一盤菜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爸爸,有時候跟朋友討論事情時,覺得對方很不可理喻,怎麼溝通都沒有效時,該怎麼辦?」A寶跟我請教。     B寶也附合:「跟人相處,除了你說過的對別人不要有期待來保持自己情緒平穩之外,如果真的對觸犯我們的人很生氣,那該怎麼辦?」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1. 我們好好談談 「有空嗎?我們好好談談 。」 「你現在有時間嗎?我們談談 。」 「我們聊一下。」 2.我了解你生氣的原因 「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不爽。」 「 我知道,你現在不想說話, 那你聽我說就好。」 3.我理解你要表達的 「 你的工作流程,被我打亂, 心
Thumbnail
常常被說講話太快,說話沒有情緒張力的我,今天再次找了老師上課。 我以為我是個不太有情緒的人,但老師的脈絡是情緒不是演出來的,而是需要它的時候,把他提取出來。所有的情緒都是好的,情緒像個盒子,有些情緒在很深的地方,要提不容易,有些情緒很多很淺,能輕易取出。但能取出的前提是盒子裡要有它,就像要炒一盤菜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爸爸,有時候跟朋友討論事情時,覺得對方很不可理喻,怎麼溝通都沒有效時,該怎麼辦?」A寶跟我請教。     B寶也附合:「跟人相處,除了你說過的對別人不要有期待來保持自己情緒平穩之外,如果真的對觸犯我們的人很生氣,那該怎麼辦?」
Thumbnail
有時把一些事情當成玩笑話,放過自己,換個想法或許更好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