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重要東西學校不教? 其實不教有好處

更新於 2024/10/0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有時我會想,有一些很重要的知識,為什麼國小到高中,都幾乎不會教

而這些東西,往往要課外學習或部分大學通識課時才接觸到?

像是心理健康、快樂學、認知偏誤、財務知識、人生思辨,等等,這些知識或想法,可能或多或少都對於人生有所幫助

不過國小到高中很少教的,大學可能部分通識課但也不一定能上到,這時候就課外自行找資源來學

後來想想,其實,學校不教這些內容,反而是一件好事

下面列出些原因

1 興趣

如果學校教這些內容,常常就會配合評量方式,像是要寫學生一直學習單、被東西來考試來計算成績,這樣一來,往往就會讓學習變得無趣了,可能產生壓力和感覺厭倦,會讓學生不想學習,就只是為了追求分數

例如體育課,以前可能會有些例如排球要連續打幾下算幾分、籃球投幾下

相反地,這些東西不納入課程和分數,反而讓學生能夠在課外自由探索,利用各種資源,例如網路資源或書籍,進行自主學習,比較能維持學習動機和好奇心,想學的自然就會去學

2 時數

台灣的學校的課程時數已經很滿了,可能很難再塞入更多,例如國中常常就還要第八節課,台灣上課時數也是世界數一數二多,再加入更多課程就可能讓學生過勞

3 有些沒有標準答案

學校的許多科目,通常偏向有標準答案,但有些領域,像是人生哲思這類問題,沒有明確的標準答案,這點可能也很難去教,每個學生的想法和觀點都不同,在教學上變得困難

如果老師給一個專一答案,很可能就讓學生覺得這是唯一正確的,結果學生都按照這標準去走,但人生哲思類,本來就是沒有標準的

或例如,像財務規劃這類知識,也很難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該把錢用在哪裡都不太一定,如果學校理財教師教導得不恰當,就可能帶來不良影響,學生可能會因此有誤解或做出不利的財務決策,所以就比較不適合放入課程

4 差異的機會

教育制度追求常常標準化,而這些課外學習,正好是個機會,能讓我們發現及培養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地方

raw-image


那如何改善? 這裡供一些方向

1 既有課程,分數採寬鬆且不納入升學&採用少壓力作業

例如以前國中健康課,升高中是不會看術科成績的,相對來說就較少壓力

當時我上健康課,那時老師給作業量少,加上大家有交分數也都差不多,這樣較不會因為分數而拖垮學習動機

當時一些術科老師也會體諒說升學,作業不會給太難,算是比較好的,相對來說,某些術科老師要求比較多,這時的壓力真的就會大些

相對來說,高中那時,用學測升學會看在校成績,藝能科會影響排名,以及一些課外活動或選修課也要納入評量,確實這樣壓力就會大滿多,學習動機容易被破壞

2 可以自主參加的講座和工作坊

講座和工作坊就和課程分數無關,所以就不會因此而拖垮學習動機

這裡說自主參加,是因為可以遇過些講座是要大家強迫去參加,這樣大家也會很無奈,所以是有校內機會然後讓人可自行參家的

3 課外學習資源指引

可以是是時候推薦些學習資源,區分一下一些領域,提供適當的資源指引,例如課外書、網路文章、影音等等,讓人做個參考



上面這些想法,就和大家分享可供參考

之前去年11月,有寫一些關於課外學習,也歡迎看看

學校有教所有東西嗎?談課外學習

avatar-img
126會員
341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到接近期中和期末那幾週,在課業上面忙碌程度,真的跟其他週差很大,會有比以前國高中時差更大的感覺 (以前國高中後面進度可以先讀,但現在要有些課程內容要先準備可能有難度) 特別是現在開學第前幾週,就能感覺到,是有想把一些作業給先完成,讓未來期中和期末輕鬆一些,但結果發現沒這麼理想 例如 有些報告
之前聽說過一些說法,認為做筆記要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才能加深理解,因此會認為直接照抄的筆記不是好的方式 但真的這樣嗎?其實不一定,下面提出幾個看法:
之前大概兩年多前看了這本書,有想要分享一些裡面方法對於閱讀方面的實踐,看看裡面有哪些方法適合,有哪些方法不適合
最近開學,想說可以紀錄一下這幾年大學經驗,然後跟大家做個分享
最近開學,想說可以紀錄一下這幾年大學經驗,然後跟大家做個分享
9月初,大學開學啦,剛好想到自己大學幾年來的經歷,想說可以記錄一下,也可跟大家分享當作參考
到接近期中和期末那幾週,在課業上面忙碌程度,真的跟其他週差很大,會有比以前國高中時差更大的感覺 (以前國高中後面進度可以先讀,但現在要有些課程內容要先準備可能有難度) 特別是現在開學第前幾週,就能感覺到,是有想把一些作業給先完成,讓未來期中和期末輕鬆一些,但結果發現沒這麼理想 例如 有些報告
之前聽說過一些說法,認為做筆記要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才能加深理解,因此會認為直接照抄的筆記不是好的方式 但真的這樣嗎?其實不一定,下面提出幾個看法:
之前大概兩年多前看了這本書,有想要分享一些裡面方法對於閱讀方面的實踐,看看裡面有哪些方法適合,有哪些方法不適合
最近開學,想說可以紀錄一下這幾年大學經驗,然後跟大家做個分享
最近開學,想說可以紀錄一下這幾年大學經驗,然後跟大家做個分享
9月初,大學開學啦,剛好想到自己大學幾年來的經歷,想說可以記錄一下,也可跟大家分享當作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學,不只是自己學習課業 更多的是學習面對自己、世界 同時擴展視野、看見可能 充滿曲折的路 是自己讓她變得美好
Thumbnail
其實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發作到底是什麼感受,我不清楚那些學霸們懂不懂,反正我是覺得當時的我不算懂 但是真的經歷,你才真的理解,雖然沒有說一定要去經歷,但是常常你們給我一種根本不願意去理解的感受。這句話你們會直接總結我 就是同理心不夠。 我說的話都是多餘。 說不清楚我早上經歷了什麼,但是我就po了一
Thumbnail
早修不考試,師生醒腦時間 學生一大早來上學,晨讀完畢還是頭昏腦脹,不如做個收心小活動,我覺得比急急忙忙發作業練習還要划算。
Thumbnail
上禮拜發表的生活紀錄,提到孩子剛入學,因為注音符號不熟,分數低落,這樣子看下來,似乎顯得我不太重視考試成績,成績真的不重要嗎?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自學,不只是自己學習課業 更多的是學習面對自己、世界 同時擴展視野、看見可能 充滿曲折的路 是自己讓她變得美好
Thumbnail
其實在課本上學習到的發作到底是什麼感受,我不清楚那些學霸們懂不懂,反正我是覺得當時的我不算懂 但是真的經歷,你才真的理解,雖然沒有說一定要去經歷,但是常常你們給我一種根本不願意去理解的感受。這句話你們會直接總結我 就是同理心不夠。 我說的話都是多餘。 說不清楚我早上經歷了什麼,但是我就po了一
Thumbnail
早修不考試,師生醒腦時間 學生一大早來上學,晨讀完畢還是頭昏腦脹,不如做個收心小活動,我覺得比急急忙忙發作業練習還要划算。
Thumbnail
上禮拜發表的生活紀錄,提到孩子剛入學,因為注音符號不熟,分數低落,這樣子看下來,似乎顯得我不太重視考試成績,成績真的不重要嗎?
Thumbnail
不是不能講究有用,而是什麼東西都準備好給人拿去用,你要服務自己什麼。
有的人上課與學習是為了尋找同類並相互支持、增進彼此。 有的人上課則為了在課堂上與同類較勁以彰顯自己的優越。 參與共修學習是為了接觸自己眼界之外的人生百態、看見更多世間萬物風貌,以培養我們內在的謙遜與和善之心,而非增長桀驁不馴、不可一世的狂妄之心。 「我感覺上那些程度的課都在浪費時間跟錢...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