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49|如何透過閱讀突破人格的瓶頸?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要獲得深度,需要有深入了解事物能力和認知力。」


「讀書可以讓你具備作者的認知力。」


「閱讀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所寫的書,你的認知力也會愈磨愈光。」


「閱讀有兩種:獲取資訊的閱讀,與形塑人格的閱讀。」


「若是當作資訊的閱讀,則有些人會不太重視作者是誰,


因為他想了解的是事實,而不是作者的世界觀。」


「任何資訊都是由人做出來的,當中便存在人格。」


「因此,即使是當作資訊的閱讀,


只要試圖一起理解資訊和人的行為,


自然就會漸漸深刻起來。」


這段討論,出自日本作家齋藤孝[1] 出版的“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2],


引發了我對「閱讀」的重新思考。

raw-image


尤其齋藤孝將閱讀分為兩類:


- 獲取資訊的閱讀

- 形塑人格的閱讀


這我深有所感,也讓我意識到很多人格局無法突破,


就是因為他將閱讀看作是獲取資訊的閱讀,


完全只關心閱讀有沒有短期的效用,


能不能解決短期的問題,而忽略了平時透過讀書來修生養性。


專注於短期效用,做事有效率,這自然是好事,


但人生卻也沒這麼簡單,除了效率以外,


還有更大的,格局類的東西,得靠我們透過閱讀鍛鍊人格,


那才有機會慢慢碰觸到問題的核心部分。


我之前一直有聽過類似的事情,


而在我持續堅持閱讀這二十幾年,也冥冥之中有感覺,


要透過閱讀來形塑自己的人格,


但一直都沒有像齋藤孝這樣清晰的畫面。


自己的格局提升,看一個資訊能看到背後隱藏的脈絡,


隱藏的脈絡能幫助我們評估未來,


能遇見趨勢與風險,能更好指導我們每一步如何前進。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齋藤孝這個描述真的是很到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7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讓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而是實現知識的內化。作為書評人,筆者分享了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攫取核心概念,其次是使用第二大腦來整理和分析信息,最後是產生知識的連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使用所學,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讓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而是實現知識的內化。作為書評人,筆者分享了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攫取核心概念,其次是使用第二大腦來整理和分析信息,最後是產生知識的連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使用所學,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書中可以簡單的認識一些閱讀方法,但沒有太大的新方法與其他閱讀方法的書籍沒有太大差異。若是剛開始接觸閱讀的讀者,本書能為您介紹為什麼要讀書,能讓您獲得什麼,簡單的閱讀方法。 作者一開始先告訴我們為什麼要看書。海量資訊時代,手機電腦隨時都能得到資訊,為什麼還要看書呢?確實,這句話曾經也在我心中是個
Thumbnail
書中可以簡單的認識一些閱讀方法,但沒有太大的新方法與其他閱讀方法的書籍沒有太大差異。若是剛開始接觸閱讀的讀者,本書能為您介紹為什麼要讀書,能讓您獲得什麼,簡單的閱讀方法。 作者一開始先告訴我們為什麼要看書。海量資訊時代,手機電腦隨時都能得到資訊,為什麼還要看書呢?確實,這句話曾經也在我心中是個
Thumbnail
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張,但是它卻傳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僅能夠豐富你的知識,提高你的素養,還能夠擴展你的視野,增強你的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張,但是它卻傳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僅能夠豐富你的知識,提高你的素養,還能夠擴展你的視野,增強你的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有效閱讀,並分享了作者從《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獲得的啟發,包括連結自身經驗、跳脫作者框架,以及對自己進行診斷式提問。文章詳細介紹了書中提出的閱讀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並輔以實例說明和筆記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有效閱讀,並分享了作者從《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獲得的啟發,包括連結自身經驗、跳脫作者框架,以及對自己進行診斷式提問。文章詳細介紹了書中提出的閱讀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並輔以實例說明和筆記方法。
Thumbnail
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差別在哪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完一本書,但卻無法順利地說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呢? 知識快速遷移的時代,有那麼多的網路平台可以查資料,我們又為什麼要讀一本書呢? 這些答案都在《讀懂一本書》裡。
Thumbnail
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差別在哪呢? 我們是不是曾經讀完一本書,但卻無法順利地說出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呢? 知識快速遷移的時代,有那麼多的網路平台可以查資料,我們又為什麼要讀一本書呢? 這些答案都在《讀懂一本書》裡。
Thumbnail
愛讀書,不等於會讀書;讀得多,不等於讀得懂。 有策略的閱讀與思考,才能成就學習的新高度! 懂得「閱讀理解」,才有辦法理解他人實際的想法並了解整個團體運作的邏輯,否則誤會爭執永遠存在。
Thumbnail
愛讀書,不等於會讀書;讀得多,不等於讀得懂。 有策略的閱讀與思考,才能成就學習的新高度! 懂得「閱讀理解」,才有辦法理解他人實際的想法並了解整個團體運作的邏輯,否則誤會爭執永遠存在。
Thumbnail
網路上雖然充斥著各種資訊,但光是閱讀這些零碎的資訊,並無法讓人變得更有深度。換句話說,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強化一個人的體驗,進而促進思考,以及將知識有效轉化。 在書店被其書名所吸引。確實網路上什麼都有,但它同樣考驗你的專注力。《最高學習法》裏頭提到一個實驗,說要求175個人盡可能回想「過去一週內在網路
Thumbnail
網路上雖然充斥著各種資訊,但光是閱讀這些零碎的資訊,並無法讓人變得更有深度。換句話說,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強化一個人的體驗,進而促進思考,以及將知識有效轉化。 在書店被其書名所吸引。確實網路上什麼都有,但它同樣考驗你的專注力。《最高學習法》裏頭提到一個實驗,說要求175個人盡可能回想「過去一週內在網路
Thumbnail
本書的內容側重於讀書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讀書可以加深我們的思考力。除此之外本書還含括了作者對於一些文學作品的解讀分享還有推薦書籍。讓人可以細細品味作者對於其他書籍是如何欣賞以及解讀,進而對自身的讀書方式有所啟發。
Thumbnail
本書的內容側重於讀書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以及如何讀書可以加深我們的思考力。除此之外本書還含括了作者對於一些文學作品的解讀分享還有推薦書籍。讓人可以細細品味作者對於其他書籍是如何欣賞以及解讀,進而對自身的讀書方式有所啟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