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穩定,是碩博士生成長的真正標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學術道路上,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真正成長?

答案其實很簡單:


看他的情緒是否越來越穩定。


以下是專為碩博士生整理的心得,希望幫助你在挑戰重重的學術旅途中,找到更好的應對方式。


▋情緒穩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碩博士生的生活充滿不確定性:

• 實驗反覆出錯,結果遲遲無法得出。

• 指導教授批評,或對研究方向提出疑問。

• 論文投稿後被退回,甚至要求大幅修改。


這些情境可能讓你感到焦慮、沮喪甚至崩潰。但情緒的波動只會讓問題變得更難解決。因為情緒失控時,我們很容易失去判斷力,也難以專注思考解決方案。


相反地,穩定的情緒能讓你冷靜看待問題,分解挑戰,逐步推進研究進展。穩定的情緒,是學術生涯中最強大的「隱藏技能」。


▋情緒穩定,為何是學術人必備能力?


穩定情緒不僅是一種成長的標誌,更是應對高壓學術生活的核心能力。它能帶來以下三點優勢:

1. 提升抗壓能力

面對指導教授的苛刻意見,或實驗反覆失敗,穩定的情緒能讓你以建設性的態度找到改進方法,而不是自我懷疑或逃避。

2. 保持專注力

負面情緒會消耗大量精力,讓你分心或拖延。但穩定情緒能幫助你快速進入狀態,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3. 助力長期目標的實現

成果的累積需要時間,穩定情緒能讓你不因短期挫折而放棄,堅定地完成學術旅程。


▋讓情緒更穩定的三個方法

1. 接納情緒,而非壓抑

告訴自己:情緒波動是正常的,是面對挑戰時自然的反應。不需要苛責自己,反而應該正視情緒的存在。

2. 分解問題,縮小焦慮範圍

當焦慮出現時,試著將問題拆解為小部分,例如:具體是哪個數據有偏差?哪個論文段落需要修改?把焦點放在可以行動的地方,會讓你更有掌控感。

3. 設立冷靜緩衝區

面對壓力時,讓自己稍作休息,例如散步 10 分鐘或冥想,給情緒降溫後再處理問題,往往能提高效率。


▋結語


對碩博士生而言,情緒的穩定,不僅是應對學術壓力的基石,更是長遠成長的標誌。


真正的成長,不是完全避免挫折,而是在挫折中學會平靜應對,找到突破的方法。


現在,不妨問問自己:

在這段學術旅程中,你的情緒是否比以前更穩定了?

avatar-img
460會員
1.6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認為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需要使用卡片,但其實,只要一本普通的筆記本,再加上編號與連結邏輯,就能開始。甚至,不需要一頁一個想法—— 只需每三行記錄一個獨立的想法,就能實現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 以下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和實驗心得: ▋為什麼可以用筆記本? 卡片盒筆
Meta 的 CEO Mark Zuckerberg 在 30 分鐘前於 Threads 上發布了一則重要消息:用戶將可以選擇自己的預設動態頁面類型,這項測試功能旨在提升平台的個性化體驗。 以下是來自 Zuckerberg 公告的詳情與分析: ▋測試內容 根據 Zuckerberg
許多碩博士生常感嘆:「我的研究到底有什麼價值?」其實,真正的寶藏往往藏在你每天的實驗、閱讀與思考中。 不久前,一位學弟請教我論文分析的技巧。我當時覺得:「這不是常識嗎?」但這才驚覺,我平時累積的經驗,對他人來說竟然是難得的資源。因為我有每天紀錄的習慣,能快速整理出清晰的教學內容,幫助他解決困難
吳恩達推出了一款開源的 Python 工具 Aisuite,專為開發者設計,用於簡化多家大型語言模型 (LLMs) 的整合與使用。 ▋簡單切換模型 Aisuite 讓開發者只需修改一行參數,就能輕鬆切換不同的模型。例如: • OpenAI 的 GPT-4 • Anthropic
每年感恩節,數位寫作社群 Ship 30 for 30 都會推出特別產品。今年,他們的課程組合再度吸引我的注意。作為長期受益於這個社群方法論的創作者,我毫不猶豫地入手了這次的產品組合,總共花費了 650 美金。 以下是我的購買心得,及為什麼我認為這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https://www.
研究生涯是一場馬拉松,只有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才能走得長遠。然而,許多菜鳥碩博士生卻因錯誤的習慣導致效率低下,碩博之路顯得艱辛且迷茫。以下這三種常見的失敗特徵,若你中了一項,可能需要立刻調整。 ▋每天開始工作前,沒有系統性地寫下當天的目標 許多學生在一大早坐下後,立刻投入工作,看似勤奮,其實毫無章
很多人認為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需要使用卡片,但其實,只要一本普通的筆記本,再加上編號與連結邏輯,就能開始。甚至,不需要一頁一個想法—— 只需每三行記錄一個獨立的想法,就能實現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 以下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和實驗心得: ▋為什麼可以用筆記本? 卡片盒筆
Meta 的 CEO Mark Zuckerberg 在 30 分鐘前於 Threads 上發布了一則重要消息:用戶將可以選擇自己的預設動態頁面類型,這項測試功能旨在提升平台的個性化體驗。 以下是來自 Zuckerberg 公告的詳情與分析: ▋測試內容 根據 Zuckerberg
許多碩博士生常感嘆:「我的研究到底有什麼價值?」其實,真正的寶藏往往藏在你每天的實驗、閱讀與思考中。 不久前,一位學弟請教我論文分析的技巧。我當時覺得:「這不是常識嗎?」但這才驚覺,我平時累積的經驗,對他人來說竟然是難得的資源。因為我有每天紀錄的習慣,能快速整理出清晰的教學內容,幫助他解決困難
吳恩達推出了一款開源的 Python 工具 Aisuite,專為開發者設計,用於簡化多家大型語言模型 (LLMs) 的整合與使用。 ▋簡單切換模型 Aisuite 讓開發者只需修改一行參數,就能輕鬆切換不同的模型。例如: • OpenAI 的 GPT-4 • Anthropic
每年感恩節,數位寫作社群 Ship 30 for 30 都會推出特別產品。今年,他們的課程組合再度吸引我的注意。作為長期受益於這個社群方法論的創作者,我毫不猶豫地入手了這次的產品組合,總共花費了 650 美金。 以下是我的購買心得,及為什麼我認為這是一筆值得的投資。 https://www.
研究生涯是一場馬拉松,只有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才能走得長遠。然而,許多菜鳥碩博士生卻因錯誤的習慣導致效率低下,碩博之路顯得艱辛且迷茫。以下這三種常見的失敗特徵,若你中了一項,可能需要立刻調整。 ▋每天開始工作前,沒有系統性地寫下當天的目標 許多學生在一大早坐下後,立刻投入工作,看似勤奮,其實毫無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承蒙過去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過程中, 從網路上蒐集到許多人的經驗分享, 同時受到很多幫助而能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想將這段經歷及個人反思記錄下來, 讓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我們, 能夠與起伏不定的心情和平共處而持續邁進! 之前曾經在諮商社群及Dcard蒐集大家的疑問, 感謝大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承蒙過去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過程中, 從網路上蒐集到許多人的經驗分享, 同時受到很多幫助而能順利到達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想將這段經歷及個人反思記錄下來, 讓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對未來感到不安的我們, 能夠與起伏不定的心情和平共處而持續邁進! 之前曾經在諮商社群及Dcard蒐集大家的疑問, 感謝大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人生許多迷惘都是不斷實踐才得出方向的,在23歲以前我是台灣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但不是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人,我也是走一步算一步,23歲才「克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工作」的迷惘。本文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 1.面對迷惘的正確心態 2.我自己突破迷惘的具體歷程 我也在大學很迷惘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