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一個朋友來找我,滿臉愁容。他剛剛在職場上經歷了一個不小的挫敗,坐下來後,他連續問了我好幾個「為什麼」:
「達哥,我為什麼老是犯這樣的錯?」「為什麼我那麼不小心?」「為什麼我總是這麼差勁?」
他足足問了半個小時,搞得我頭都大了。我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哥們,停一下。你問了這麼多『為什麼』,解決了什麼問題嗎?」他愣住了,才發現,他花了這麼多時間,繞來繞去,還是停留在原地。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這種情況:當挫折來了,第一時間我們不是思考解決方法,而是反覆問「為什麼」,試圖找到背後的原因。這聽起來像是在檢討自己,似乎是件負責任的事情,但說穿了,這種「為什麼」的循環,往往只會讓人停滯不前,甚至陷入負面情緒裡,動力越來越少,跟目標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不斷探討為什麼」對人生沒有幫助,以及我們該如何改變這個思維模式,重新找回前進的動力。
我們先來拆解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在遇到挫折時,會習慣問「為什麼」?**其實,這跟我們的成長環境和文化習慣有很大關係。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犯了錯要「找出原因」才能進步,比如考試沒考好,父母就會問:「你為什麼考這麼差?」老師也會追問:「你為什麼不專心聽講?」
這種「為什麼文化」讓我們形成了一種慣性,覺得每次出了問題,最重要的是反覆檢討自己,像偵探一樣挖出真相。
但問題是,**挖出原因,真的能幫助我們改變嗎?**很多時候,答案是「不能」。
如果我們把「為什麼」換成「如何」,情況會完全不同。舉個例子,同樣是一件失敗的事情:
不妨試著將以下問題改寫:
這樣的改變,看似簡單,卻能讓你的思維從「停滯」變成「行動」,從「負面」變成「積極」。
很多人其實明白,「為什麼」的思考方式並不會帶來實際的幫助,但他們還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問,這是為什麼呢?對我來說,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一種「逃避機制」。
這裡我要澄清一件事:**探索自己的過去並不是完全沒有價值的。**有時候,我們需要透過回顧,去了解自己過去的信念和行為模式,找到問題的根源。
但問題在於——過度沈溺其中,只會讓你越陷越深。
所以,探索過去的重點在於:找出問題後,就要快速轉向「如何」的解決模式,讓自己能真正走出來,而不是一再挖掘同一個傷口。
要從「為什麼」的思維中跳出來,需要一些技巧。以下是幾個實用的方法:
當你發現自己又在問「為什麼」時,馬上停下來,問自己:「好吧,那下一步該怎麼做?」
把所有的「為什麼」問題,改成具體的行動問題,比如:
有時候,我們陷入「為什麼」的循環,是因為缺乏外界的提醒。找一個能幫助你聚焦的人,比如教練、朋友或同事,當你卡住時,讓他幫你跳出來。
在華人文化中,咎責的情況真的很常見。當你犯錯時,可能會被質問:「你為什麼搞砸了?」這種咎責讓我們很容易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但其實,你可以試著用以下方式來轉念:
別人說你搞砸了,不代表你這個人沒價值。錯誤只是事情本身的結果,跟你整個人的價值無關。
當別人問你「為什麼」時,不要只停留在解釋或自責,試著自己轉念:「這次搞砸了,但我如何讓下一次更成功?」
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如何從錯誤中快速站起來,而不是一直被壓在錯誤裡。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它的意義不是讓我們一直追問「為什麼」,而是讓我們學會問「如何」。當你學會從「為什麼」轉向「如何」時,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是過去的俘虜,而是未來的創造者。
親愛的讀者,下次當你遇到困難時,試著問自己:「我如何讓下一次更好?」你會發現,這樣的思考模式會帶給你更多的能量和可能性。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和我分享!我們一起努力,成為更積極、更有行動力的人!
行知合一|沒有拿來操練、驗證過的知識,是無用的
附上 One Muse 的相關社群及預約隨喜體驗的資訊:
如果你對個人成長和心靈提升感到困惑,或者你的職業發展正處於瓶頸期,那麼《One Muse 顯化法則》將是你突破現狀的最佳指南。這本書不僅講述了顯化法則的核心原理,更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幫助你從內在信念開始,逐步改善外在結果。
達哥結合多年在企業顧問與心靈教練領域的經驗,深入探討了「念頭」與「能量」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成功與失敗背後的本質原因。書中所提及的「一念生萬象」理念,幫助你認識到,所有的現實都是由內在信念和念頭所形塑。當你學會正確運用這股力量,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特別是在面對職場困境、創業挑戰和人際關係等現實問題時,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動指南。從念頭的調整、思維模式的改變,到行動計劃的落實與優化,你將逐步掌握顯化的技巧,並最終實現你想要的結果。
這不是一本充滿口號的勵志書,而是一部實務性極強的操作手冊。它的每個章節、每個觀點,都是為了解決真實生活中的難題而設計。立即購買《One Muse 顯化法則》,讓這本書成為你生活中的實踐工具,幫助你改變現狀、實現目標,成為真正的「人生大師」!